文言文学习复习“二三四”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考试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文言文学习、复习“二三四”可引导学生端正认识,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
  【关键词】文言文;学习复习;方法技巧;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1-0043-01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考试,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但由于社会的变迁,一些字词的音、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文言文晦涩难懂。因此,一些中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经验告诉我们:端正认识、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如本文所谈的文言文学习、复习“二三四”,可以化难为易。
  “二”——两个认识:
  一、了解文言文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认识到文言文在语文考试中的重要性;二、了解《课标》要求与文言文考点,认识到文言文考点清晰明了,学好、复习好文言文,有法可循。
  “三”——三个技巧:
   一、梳理分类
  (一)文言文在语文考试中的常见考点有:解词、翻译、内容理解。据此,我们可以把文言课文按字词、句、篇来梳理分类,使学习或复习的思路清晰。
  (二)学习、复习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时,先把课文按内容分成景物类、人事类、道理类、说明类,然后再把每一类按内容细分。如:1.景物类:《三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1)与贬谪有关:抑郁、苦闷。如《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乐观、积极、旷达。如《岳阳楼记》,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但仍勉励自己和朋友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2)与贬谪无关:如《三峡》通过对长江三峡雄伟壮丽景色的描绘,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人事类:《幼时记趣》、《晏子使楚》、《人琴俱亡》、《陈涉世家》、等。(1)写童心童趣,如《幻时记趣》。(2)写至爱亲情,如《人琴俱亡》。(3)机智善辩,在军事上、政治上有非凡才干。如《晏子使楚》、《陈涉世家》等。3.道理类:《〈论语〉八则》、《爱莲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1)学习。如:《〈论语〉八则》: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需要端正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2)做人。如:《爱莲说》告诉我们做人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4.说明类:如《核舟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介绍王叔远微雕技艺的奇巧,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二、读记课下注解。
  文言文词语考查的常见题型是: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答案在哪儿呢?几乎都在课下注释中。因此,复习文言词语必须读记注解。
  三、掌握翻译原则,运用翻译六字诀。
  文言语句同现代语句存在着时代的距离和差异,因而,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必须掌握翻译基本原则,运用翻译方法。
  翻译的基本原则: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
  常见的翻译方法是翻译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换:用现代词语替代古代词语。如上句:都——总。留:保留原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器物名、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如上句:消息——消息。删:删去原文中某些虚词。如: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而”,表承接,不译。补——补出原文中的省略成分。如:何以都不闻消息?原句中省去了“子敬”,翻译时补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调:调换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如:吏二缚一人过王而行。吏二——二吏,两个小官吏。
  “四”——四项注意:
  一、积累字词时:注意“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通假字”、 “词类活用”等文言文语言现象,因它们在文言文词语考查中经常出现,不留心容易出错。如:《晏子使楚》中的“何坐”中的“坐”,是“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犯罪”。如不注意这种现象,就会把“何坐”中的“坐”理解为今天的动词“坐”,译为“坐什么”,与原意大相径庭。
  二、解释词义时:注意完整、规范。如词义中有“这里指什么”的,必须答出“这里指”的意思;通假字要先说“同……”,再说意思。
  三、翻译语句时:1.注意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以免译文不合情理或不通顺等。如:“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人琴俱亡》)”一句为省略句,省去了“子猷”,翻译时如不补上,就会让人产生谁“径入坐灵床上”的疑惑。再如:“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译为“用文字来记述”。2.注意文言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如互文。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意为“将军壮士百战死十年归”,如果不了解互文修辞,就会译为:将军经过上百次战斗都牺牲了,壮士经过十多年征战都胜利归来了。这样,意思成了“将军都牺牲了,壮士都活着回来了”,与事实、原文不符。
  四、阅读课外文章时:1.注意文后注释。这些注释大都是阅读理解的障碍。2.注意运用学习课内文章时积累的知识与掌握的方法。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复习,没有一副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发现、总结、运用一些符合认知规律的方法技巧,定能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这时候,“一怕文言文”就会变成:文言文,我不怕,会梳理,有方法。重积累,善运用,课内外,规范答。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
  [2]王力,《古代汉语》,1980。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文言文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朗读教学,从通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精读、译读、背读、集体朗读等九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尝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朗读教学;文言文教学;农村初中;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1-0046-02    人教版初三的文言文单元,像九(上)的四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