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印象中,迎兵对深度写作是不屑而为的,他在其小说集《万事都如意》自序中说:“每个人都有度过时光的方式,这些方式谁也不比谁更高尚……我喜欢喝酒,写小说,这两种癖好都会导致虚无。”这使他的小说拒绝因深度写作可能带来的故作高深,拒绝由隐喻书写可能带来的自我矫情。他的小说自有一种魅力:富有趣味地抚摸和敲打日常生活,看起来不求意义,漫不经心,其实有着一种机锋和冷幽默。而在《去江心洲》中,他似乎不再是一个嘴角挂着坏笑的嘲讽者,而变得疑虑重重起来,在用诘问的方式试图安顿那种叫心灵的东西:小说中的人物,丁小兵在犹疑地追寻,余晨在似是而非地解答,而孙蕹就是生活的谜团——难道年轻的光头迎兵也有了所谓“沧桑”的心境了?
《去江心洲》文本的总体面貌就像一汪海水中突起一座岛屿——如果说关于“孙蕹老婆跳楼”事件真相的追寻,是精神的“孤岛”,那么“海水”就是与“采访之行”相关的漫漶不清的生活了。
这座孤岛其实就是精神的困局。在以前的小说中,迎兵曾在情感旁逸斜出和酒液逸趣横飞中,寻找游离生活的出口,而这次他出逃到了江心洲。这次出逃是一次寻访之行:丁小兵去江心洲采访好人兼疑似同学孙蕹,由此衍生出对“孙蕹老婆跳楼”事件真相的探寻。据说,孙蕹老婆是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的,同行的余晨却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并像破案似的提出了些许疑点:孙蕹夫妻俩为了美好的愿望来到江心洲,寻求一片清净之地,但为何他老婆会得抑郁症呢?假设孙蕹老婆是主动跳楼的,那么她一般会呈近乎直线的姿态下落,应该落在草地上,而不是落在水泥地上,等等。于是,丁小兵和余晨隐约有了个极为恐怖的猜测,想报警,想要探求孙蕹老婆跳楼的真相。而孙蕹则在一天夜晚的电话中说,他怀疑丁小兵是警察,是以采访的名义来对他实施抓捕的,并交代他和妻子结婚十多年,那晚因一根香烟的事儿吵架了,妻子诅咒他怎么不死在救火现场,他突然火就上来了,架着她的胳膊就往二楼的阳台外推,并活生生地掰开她抓住栏杆的手,把妻子推下了楼。之后他造成妻子跟自己吵架后跳楼的假象,想好说辞后,才打电话报了警。后来,他自我催眠时间一长,觉得她真的是自杀,跟自己没关系了。可在第二天早晨,孙蕹却概不承认昨夜所说“老婆是他推下楼摔死的”话,仍坚持她有抑郁症跳楼的。而饭馆小老板说:据他来看,孙蕹老婆正常得很,不会有抑郁症。正当丁小兵准备再问下去时,小老板的父亲却朝他儿子丢眼色,担心儿子话多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这些真假难分的叙事让这一事件的真相扑朔迷离起来。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小说到最后也没有揭露这个案件的结果,真相也恍惚不可知了。
这是一个因渡轮事故而停航的江心洲,这是一个真相并未水落石出的“孤岛”,一切查无对证,没有定论,其实就是寻找无果的迷局、寻找不到出口的困境。这正如丁小兵的梦境那样:巷子里有一群人在奔跑,丁小兵和余晨一齐吼着“孙蕹、孙蕹”——难道他们是想用“命名”的方式,寻找人生的真相和精神的渡口吗?
如果说“孙蕹案”这一核心事件在小说中是浮出生活的岛屿,那么这篇小说却又伸延出众多的枝枝蔓蔓,宛若漫漶生活的海水,充满着悖论、痛疼、迷失的漩涡,犹如卡西尔所说:“我们更多地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疑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回想中或我们当下经验之中。”这是围绕采访人的生活和洲上所见所闻展开的:比如余晨因挤牙膏之事与妻子产生争执,忍了一年多后离婚了。他对生活的看法是,“真正使你感到疲惫的正是你所追求的東西,而追求带来的幻觉始终是永恒的。我不太了解女人,就拿咱们男人来说,在女人看来,男人就是一种让女人无法理解的动物”,并觉得子女们会重复自己走过的路。他来到前妻家所在的江心洲,躲避着老丈人,却被丈母娘责骂并索要婚姻损失费;比如失火之家的老太婆以前吃的苦太多,又没儿子生的全是丫头,在村子里总有点抬不起头的味道,因而嗓门比较大,看上去也比较凶。她家失火可能是因为丈夫王老汉夹着支烟睡着了的缘故,但老太婆一口咬定,是有人故意朝她家院子的柴火堆里扔了烟头,还说扔烟头的可能就是她以前的女婿;比如饭馆小老板的父亲一辈子没怎么出过门,就喜欢做白干这门手艺,可最后那家小饭馆人去屋空,硕大而丑陋的“拆”字连同一个圆圈,红彤彤地刷在大门边的墙面上……这种生活呈现出混沌、无序、琐碎、庸常,甚至答非所问的错位,有着灵魂的骚动和精神探求的不安,就如余晨和丁小兵谈起的溺水经历一样——真相难以寻觅,生活是否正走向虚无?
从生存困境中寻求精神突围,这显然是一个作家对自我生命的体察,也是对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境遇的关切。我们能否在一叶方舟的引渡下,寻求到一条逃离困境的通道,实现从“此岸”渡向“彼岸”的精神突围?我们能否在一柱烛火的光照下,从苍凉中获得温暖,从灵魂的自赎中获得拯救,能否在看似绝望的生活里找到希望?也许,我们还得以文字为渡,重返江心洲。
责任编辑 赵 萌
《去江心洲》文本的总体面貌就像一汪海水中突起一座岛屿——如果说关于“孙蕹老婆跳楼”事件真相的追寻,是精神的“孤岛”,那么“海水”就是与“采访之行”相关的漫漶不清的生活了。
这座孤岛其实就是精神的困局。在以前的小说中,迎兵曾在情感旁逸斜出和酒液逸趣横飞中,寻找游离生活的出口,而这次他出逃到了江心洲。这次出逃是一次寻访之行:丁小兵去江心洲采访好人兼疑似同学孙蕹,由此衍生出对“孙蕹老婆跳楼”事件真相的探寻。据说,孙蕹老婆是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的,同行的余晨却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并像破案似的提出了些许疑点:孙蕹夫妻俩为了美好的愿望来到江心洲,寻求一片清净之地,但为何他老婆会得抑郁症呢?假设孙蕹老婆是主动跳楼的,那么她一般会呈近乎直线的姿态下落,应该落在草地上,而不是落在水泥地上,等等。于是,丁小兵和余晨隐约有了个极为恐怖的猜测,想报警,想要探求孙蕹老婆跳楼的真相。而孙蕹则在一天夜晚的电话中说,他怀疑丁小兵是警察,是以采访的名义来对他实施抓捕的,并交代他和妻子结婚十多年,那晚因一根香烟的事儿吵架了,妻子诅咒他怎么不死在救火现场,他突然火就上来了,架着她的胳膊就往二楼的阳台外推,并活生生地掰开她抓住栏杆的手,把妻子推下了楼。之后他造成妻子跟自己吵架后跳楼的假象,想好说辞后,才打电话报了警。后来,他自我催眠时间一长,觉得她真的是自杀,跟自己没关系了。可在第二天早晨,孙蕹却概不承认昨夜所说“老婆是他推下楼摔死的”话,仍坚持她有抑郁症跳楼的。而饭馆小老板说:据他来看,孙蕹老婆正常得很,不会有抑郁症。正当丁小兵准备再问下去时,小老板的父亲却朝他儿子丢眼色,担心儿子话多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这些真假难分的叙事让这一事件的真相扑朔迷离起来。这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小说到最后也没有揭露这个案件的结果,真相也恍惚不可知了。
这是一个因渡轮事故而停航的江心洲,这是一个真相并未水落石出的“孤岛”,一切查无对证,没有定论,其实就是寻找无果的迷局、寻找不到出口的困境。这正如丁小兵的梦境那样:巷子里有一群人在奔跑,丁小兵和余晨一齐吼着“孙蕹、孙蕹”——难道他们是想用“命名”的方式,寻找人生的真相和精神的渡口吗?
如果说“孙蕹案”这一核心事件在小说中是浮出生活的岛屿,那么这篇小说却又伸延出众多的枝枝蔓蔓,宛若漫漶生活的海水,充满着悖论、痛疼、迷失的漩涡,犹如卡西尔所说:“我们更多地是生活在对未来的疑虑和恐惧、悬念和希望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回想中或我们当下经验之中。”这是围绕采访人的生活和洲上所见所闻展开的:比如余晨因挤牙膏之事与妻子产生争执,忍了一年多后离婚了。他对生活的看法是,“真正使你感到疲惫的正是你所追求的東西,而追求带来的幻觉始终是永恒的。我不太了解女人,就拿咱们男人来说,在女人看来,男人就是一种让女人无法理解的动物”,并觉得子女们会重复自己走过的路。他来到前妻家所在的江心洲,躲避着老丈人,却被丈母娘责骂并索要婚姻损失费;比如失火之家的老太婆以前吃的苦太多,又没儿子生的全是丫头,在村子里总有点抬不起头的味道,因而嗓门比较大,看上去也比较凶。她家失火可能是因为丈夫王老汉夹着支烟睡着了的缘故,但老太婆一口咬定,是有人故意朝她家院子的柴火堆里扔了烟头,还说扔烟头的可能就是她以前的女婿;比如饭馆小老板的父亲一辈子没怎么出过门,就喜欢做白干这门手艺,可最后那家小饭馆人去屋空,硕大而丑陋的“拆”字连同一个圆圈,红彤彤地刷在大门边的墙面上……这种生活呈现出混沌、无序、琐碎、庸常,甚至答非所问的错位,有着灵魂的骚动和精神探求的不安,就如余晨和丁小兵谈起的溺水经历一样——真相难以寻觅,生活是否正走向虚无?
从生存困境中寻求精神突围,这显然是一个作家对自我生命的体察,也是对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境遇的关切。我们能否在一叶方舟的引渡下,寻求到一条逃离困境的通道,实现从“此岸”渡向“彼岸”的精神突围?我们能否在一柱烛火的光照下,从苍凉中获得温暖,从灵魂的自赎中获得拯救,能否在看似绝望的生活里找到希望?也许,我们还得以文字为渡,重返江心洲。
责任编辑 赵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