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ClC-2、ClC-3氯通道在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慢性癫痫模型中分布和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癫痫发作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致痫组(60只)与对照组(20只),其中致痫组根据处死及处理时间又分为24h组、14d组与30d组,每组20只.致痫组复制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慢性癫痫模型,在发作后24h、14d、30d时,分别予以:(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lC-2、ClC-3氯通道蛋白在海马表达的分布情况及其致病后不同时点的吸光度(A)值的变化;(2)RT-PCR,观察ClC-2、ClC-3氯通道mRNA在致痫后不同时点的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致痫后14d至30d,致痫组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A值明显减少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C-2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致痫组致痫后24 h,海马CA1、CA3及齿状回各层ClC-3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A值明显增加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C-3氯通道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慢性期的发作和ClC-2氯通道的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