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猛进,经济的腾飞,对数学人才的要求、数学目的的不断充实与完善,由运用“数学知识”上升到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目前现代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启发与引导”的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与内容
1、“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思维能力的抽象性、自觉性、相对独立性,把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提出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动机激励”、“灵感激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适应现代教育的目的。
2、“启发式教学”的内容
(启发与预习。预习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需要。而许多学生由于对预习认识不够以及兴趣不大,忽略了预习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导师同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提到:“数学的兴趣本身就在于解决问题。”“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意味着找出适当的行动,去达到一个可见而不能即时可及的目的。”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就是紧紧围绕着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到两个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范围,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励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启发学生自觉预习上课内容的效果。
(2)引导与讨论。引导与讨论是预习的延伸,是使学生理解地方教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预习,有些问题教师在巡堂中诱导,点拨得到解决,但并不是说学生掌握了知识。波利亚在提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时曾指出:“即使是相当好的学生,当他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下结论后,就会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来干干。这样做,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这就是: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组图和思维能力。”引导与讨论的目的就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从而达到回顾所完成的路子,重新考虑和检验结果得出这一结果的过程,从而达到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3)解惑与练习。解惑是对讨论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与提高,练习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与巩固。首先在解惑方面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根据学生存在的疑惑点,教师归纳出典型的问题。通过启发诱导,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辨别、找出症结之所在,得出结论。②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使他们在正确与谬误的对比分辨中解除疑惑。③ 对于有些疑难问题,即使是优秀学生也难理解,教师就必须进行讲解,阐明道理,使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深化理解。采用该方法时,主要是以理解的思路、方法为主,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练习方面,主要从直接应用概念、公式、法则的练习和变式练习两方面选择。目的是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产生迁移效应,逐渐形成技能和技巧。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指导,例如:讲明练习的目的,做出规范的样板;及时指导差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等等。
(4)归纳与小结。归纳与小结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完备化的理解和吸收的过程。归纳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了大脑对重复出现的事物作出反映的灵敏程序。由于现在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完备化不可能由教科书和教师完全包下来,因此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否则,知识在学生的大脑里就像一团乱麻,既不会使用,又容易忘却。鉴于以上原因,在归纳与小结这一节里,也是先由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独立完成,最后才由老师统一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在这一环节里回忆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吸收,形成知识网络,强化知识的结构,使他倍受尊敬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启发式教学的以上四个环节,是就教学过程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某一节课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一个或几个环节的重要作用,而不是机械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式。
二、启发式教学的评价目标和效果分析
1、评价的目标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多种教学法的优化组合。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注意博采多种教学法之长,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地统一,能很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在评价该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效果时,主要是根据现代教育评价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评价:
(1)记忆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过特定的时间后,所能回忆起来的程度。(2)理解能力:学生是否了解所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的由来和依据,并用其他已知的数学符合或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将其转换,解释或引伸的程度。(3)应用能力:学生经过适当的训练,实践或其他帮助,把所学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并能够用所学的原理、法则等去解决那些新颖,但不复杂的问题或在更高层次中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4)自学能力:学生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按照 学习规律,独立去获得新知识,自觉地组织自身学习能力。(5)兴趣与态度: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态度的表现。
2、效果分析
在采及该方法教学后,经过多次的测验和提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教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和相互间的讨论,知道了符号的意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的来龙去脉。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记住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形成了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理解记忆。再加上通过讨论和归纳两种形式,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提炼,抓住所记内容的本质牲和概括已压缩了的结构。大脑对知识的保持更加条硬化、系统化、简洁化,从而使全班的数学 成绩得以提高。由于教法与学法的改进,使许多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课堂上老师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主动地地获取知识。许多学困生由于参与讨论,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忱,学习成绩较快地赶上来;而优生思维更加开阔,得到较好的发展。许多优生思维更加开阔,得到较好的发展。许多优生在课堂中畅谈自己的见解,在解题中不满足于一种思路,乐于寻求优化的解法,主动选读课外书,在教学测验、考试、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启发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觉性,使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许多学生在经过一到两年的教学,就基本上掌握了自学方法,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不用老师出示提纲,就能通过看书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在讨论中学生思路开阔、灵活,有时还能讲出老师未曾考虑到的问题。
启发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前苏联的奥加涅相认为“数学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通过启发、引导的教学,老师恰当地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造成了对问题解决的渴望,改变了传统的,学生不能接受的注入式教学。利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发挥自觉学习的能力,并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满足,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与内容
1、“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思维能力的抽象性、自觉性、相对独立性,把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提出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动机激励”、“灵感激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适应现代教育的目的。
2、“启发式教学”的内容
(启发与预习。预习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需要。而许多学生由于对预习认识不够以及兴趣不大,忽略了预习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导师同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提到:“数学的兴趣本身就在于解决问题。”“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意味着找出适当的行动,去达到一个可见而不能即时可及的目的。”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就是紧紧围绕着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到两个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范围,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励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启发学生自觉预习上课内容的效果。
(2)引导与讨论。引导与讨论是预习的延伸,是使学生理解地方教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预习,有些问题教师在巡堂中诱导,点拨得到解决,但并不是说学生掌握了知识。波利亚在提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时曾指出:“即使是相当好的学生,当他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下结论后,就会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来干干。这样做,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这就是: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组图和思维能力。”引导与讨论的目的就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从而达到回顾所完成的路子,重新考虑和检验结果得出这一结果的过程,从而达到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3)解惑与练习。解惑是对讨论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与提高,练习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与巩固。首先在解惑方面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根据学生存在的疑惑点,教师归纳出典型的问题。通过启发诱导,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辨别、找出症结之所在,得出结论。②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使他们在正确与谬误的对比分辨中解除疑惑。③ 对于有些疑难问题,即使是优秀学生也难理解,教师就必须进行讲解,阐明道理,使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深化理解。采用该方法时,主要是以理解的思路、方法为主,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练习方面,主要从直接应用概念、公式、法则的练习和变式练习两方面选择。目的是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产生迁移效应,逐渐形成技能和技巧。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指导,例如:讲明练习的目的,做出规范的样板;及时指导差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等等。
(4)归纳与小结。归纳与小结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完备化的理解和吸收的过程。归纳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了大脑对重复出现的事物作出反映的灵敏程序。由于现在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完备化不可能由教科书和教师完全包下来,因此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否则,知识在学生的大脑里就像一团乱麻,既不会使用,又容易忘却。鉴于以上原因,在归纳与小结这一节里,也是先由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独立完成,最后才由老师统一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在这一环节里回忆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吸收,形成知识网络,强化知识的结构,使他倍受尊敬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启发式教学的以上四个环节,是就教学过程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某一节课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一个或几个环节的重要作用,而不是机械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式。
二、启发式教学的评价目标和效果分析
1、评价的目标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多种教学法的优化组合。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注意博采多种教学法之长,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地统一,能很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在评价该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效果时,主要是根据现代教育评价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评价:
(1)记忆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过特定的时间后,所能回忆起来的程度。(2)理解能力:学生是否了解所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的由来和依据,并用其他已知的数学符合或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将其转换,解释或引伸的程度。(3)应用能力:学生经过适当的训练,实践或其他帮助,把所学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并能够用所学的原理、法则等去解决那些新颖,但不复杂的问题或在更高层次中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4)自学能力:学生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按照 学习规律,独立去获得新知识,自觉地组织自身学习能力。(5)兴趣与态度: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态度的表现。
2、效果分析
在采及该方法教学后,经过多次的测验和提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教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和相互间的讨论,知道了符号的意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的来龙去脉。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记住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形成了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理解记忆。再加上通过讨论和归纳两种形式,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提炼,抓住所记内容的本质牲和概括已压缩了的结构。大脑对知识的保持更加条硬化、系统化、简洁化,从而使全班的数学 成绩得以提高。由于教法与学法的改进,使许多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课堂上老师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主动地地获取知识。许多学困生由于参与讨论,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忱,学习成绩较快地赶上来;而优生思维更加开阔,得到较好的发展。许多优生思维更加开阔,得到较好的发展。许多优生在课堂中畅谈自己的见解,在解题中不满足于一种思路,乐于寻求优化的解法,主动选读课外书,在教学测验、考试、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启发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觉性,使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许多学生在经过一到两年的教学,就基本上掌握了自学方法,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在一般情况下,不用老师出示提纲,就能通过看书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在讨论中学生思路开阔、灵活,有时还能讲出老师未曾考虑到的问题。
启发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前苏联的奥加涅相认为“数学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通过启发、引导的教学,老师恰当地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造成了对问题解决的渴望,改变了传统的,学生不能接受的注入式教学。利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发挥自觉学习的能力,并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满足,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