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和总结了地方院校检测技术理论教学现状,参考了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理论教学经验,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理论,对促进检测技术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为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检测技术;理论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55-01
1.引言
在国内许多高校中,检测技术或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检测中的传感变送单元作为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反馈环节,是控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外电气专业的教学中,一般将检测技术作为控制系统中一个组成单元做研究。本文对比分析两者的特点,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出新的检测技术理论教学模式。
2.检测技术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盐城工学院电气学院的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建筑电气,新能源专业都将检测技术或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课程作为各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时数从48到64学时不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大纲规定,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检测系统组成与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非电量参数的检测方法、检测系统中常用的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信号转换电路等,系统学习近10中不同原理的传感器。
3.分析对比格林威治大学检测技术教学
格林威治大学检测技术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没有单独设课,在控制理论与仪表模块化课程中作为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进行介绍。该课程可以看作国内自控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学和过程控制工程课程的综合,占有15个学分。介绍常用传感器如:位置检测和过程四大参数温度,压力,液位和流量的检测原理和应用。介绍传感器典型特性如线性度,精度,标准偏差和迟滞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格林威治大学模块化综合设置的课程中,将位置控制与无人驾驶飞船中太阳能电池板的控制结合和电机调速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性环节安排。看似实践环节不多,但是整个系统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调试,既熟悉了控制系统相关理论,又有单片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学等综合理论和实践知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强,可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
国内检测技术课程大纲规定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检测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测量和控制系统问题,并进一步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围绕一个控制系统不同组成部分,国内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分散在不同的学期,其优势是课时多,研究范围广,几乎每门课都有课内实验。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课程分散教学,不利于学生整体和系统概念的形成,缺乏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再者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课程间衔接,内容重复问题和资源浪费。
4.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地方院校工科教学改革应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独立分析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计划应构建课群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尽快地将理论和实践应用结合。降低整体理论学时,增加实践指导学时和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用成績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包含多个层次不是个别发明家和天才的发现和总结。面向大多数学生,发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个性品质。不同的地方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多样化,多种能力综合一体。因此,在地方院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其优势。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需要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对于检测技术理论教学中,除基本原理外,增加工程应用实例分析,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测试系统或控制系统,并记入总成绩。课程结束考试试卷中,题型减少填空题,降低基本概念等内容考核,提高开放性题目比例。经过近两年实际教学检验,检测技术课程学习成绩及格率明显改善。
5.结论
地方院校工科教学采取更灵活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读天下, 2016(21).
[2] 章洁, 沈艳, 许启新,等. 浅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3):134-135.
[3] 张总. 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11):59-60.
关键词: 检测技术;理论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55-01
1.引言
在国内许多高校中,检测技术或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检测中的传感变送单元作为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反馈环节,是控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外电气专业的教学中,一般将检测技术作为控制系统中一个组成单元做研究。本文对比分析两者的特点,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提出新的检测技术理论教学模式。
2.检测技术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盐城工学院电气学院的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建筑电气,新能源专业都将检测技术或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课程作为各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时数从48到64学时不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大纲规定,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检测系统组成与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非电量参数的检测方法、检测系统中常用的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信号转换电路等,系统学习近10中不同原理的传感器。
3.分析对比格林威治大学检测技术教学
格林威治大学检测技术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没有单独设课,在控制理论与仪表模块化课程中作为控制系统的反馈环节进行介绍。该课程可以看作国内自控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学和过程控制工程课程的综合,占有15个学分。介绍常用传感器如:位置检测和过程四大参数温度,压力,液位和流量的检测原理和应用。介绍传感器典型特性如线性度,精度,标准偏差和迟滞和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格林威治大学模块化综合设置的课程中,将位置控制与无人驾驶飞船中太阳能电池板的控制结合和电机调速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性环节安排。看似实践环节不多,但是整个系统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调试,既熟悉了控制系统相关理论,又有单片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学等综合理论和实践知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强,可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
国内检测技术课程大纲规定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检测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测量和控制系统问题,并进一步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围绕一个控制系统不同组成部分,国内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分散在不同的学期,其优势是课时多,研究范围广,几乎每门课都有课内实验。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课程分散教学,不利于学生整体和系统概念的形成,缺乏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再者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课程间衔接,内容重复问题和资源浪费。
4.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地方院校工科教学改革应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独立分析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计划应构建课群体系,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尽快地将理论和实践应用结合。降低整体理论学时,增加实践指导学时和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用成績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包含多个层次不是个别发明家和天才的发现和总结。面向大多数学生,发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强调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个性品质。不同的地方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多样化,多种能力综合一体。因此,在地方院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其优势。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需要学生成绩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对于检测技术理论教学中,除基本原理外,增加工程应用实例分析,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简单的测试系统或控制系统,并记入总成绩。课程结束考试试卷中,题型减少填空题,降低基本概念等内容考核,提高开放性题目比例。经过近两年实际教学检验,检测技术课程学习成绩及格率明显改善。
5.结论
地方院校工科教学采取更灵活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学生成绩评价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娟.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读天下, 2016(21).
[2] 章洁, 沈艳, 许启新,等. 浅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3):134-135.
[3] 张总. 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