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动机是制约外语学习成绩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及学习结果受到许多外语学习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Gardner的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以陇南师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对其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激发和保持英语学习动机的方法,以此来指导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与反思;英语教学
1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
动机,是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是激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动因。一个人所要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源于一定的动机。就外语教学而言,早期的外语教学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研究,而现在转向对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这种研究成为目前外语学术界语言研究的焦点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就受到许多外语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如Rubin(1975)、Stem(1975)等。自80年代起,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学习策略对英语学习者所起的作用,如文秋芳(1984)、刘津开(2002)等。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并为之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诸个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外语学习者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和毅力的主要因素。学习者之间出现的差异除了智力、个性等自然禀赋外,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和持久。
Gardner最早提出动机概念并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Gardner和Lambert根据学习目的不同把动机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它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第二类是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找工作,阅读和翻译技术资料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Gardner认为: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很可能比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在特定的环境中,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也有可能比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及个体差异,更重要的意义是,探索和激发外语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从而促进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
2调查研究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陇南师专2015级生物教育班和2015级舞蹈表演班的大学生。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一共调查99人,其中男大学生35人,女大学生64人。
2.2调查方法
为了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陇南师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情况,笔者同时采用了定量、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并对9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问卷基本情况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问题: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所学专业对学习英语兴趣的影响程度如何、英语课堂听讲效率程度如何、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什么地方等问题。
3.2调查结果分析
发放问卷99份,收回96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陇南师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较差,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分为68分,个体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如最高分(94分)与最低分(39分)相差55分,且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分都在60分左右。访谈中,在问及“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时,83%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英语期末考试和A级考试,拿到毕业证,从而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在问及“所学专业对学习英语兴趣的影响程度”时,88%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及以后从事的工作与英语无任何联系,因而学习兴趣不浓;在问及“英语课堂听讲效率程度如何”时,50%左右的同学觉得上课跟不上,听课效率低下,普遍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较差;在问及“你认为你在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时,有85%的学生认为是口语和听力,33%的学生认为写作能力太差,42%的学生认为词汇量不够,语法掌握不牢。从问卷和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动机是工具性动机,是建立在现实和使用的基础之上的;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有融合性动机,这与戚雨村的结论:“从外语学习的动机来看,在中国除了很少一部分学习者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或兴趣而具有融合型动机,恐怕绝大多数学习者都持工具型动机”相吻合。
上述问卷结果一方面反映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普遍的、基本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英语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4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行,我国的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教学效果仍不太理想。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主要以关注教材、关注教学方法等外在因素为主,而忽略了英语语言学习者主体这一重要因素。而学生为了通过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以及A级和四、六级考试,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语言得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外语学习规律和主旨,其结果造成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费时费力、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关注个体差异,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4.1积极创造和谐合作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只是由于受自身所处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这种内在的动力才受到了一定的压制。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艺术、教学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游戏等快乐教学法激发其学习动机;要和学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只有在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敢于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还需要一视同仁,给他们足够的学习和问答的机会;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要经常给予鼓励和赞扬。对英语教师来说,设法把英语课堂组织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办法。 4.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的结构框架、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结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再次,要注意课堂的提问策略。
4.3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适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果也会提高越快,然而,动机水平也并非越高越好,动机水平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学习者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而,英语教师在整个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作业的难易程度,同时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不断地实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正确的引导,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努力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4.4根据教学内容,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为课堂教学提前做出周密而充分的准备。教学方法有优劣好坏之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条件,实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动地相结合起来,以求视听并举,相辅相成。其次,通过游戏竞赛、小组竞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等形式,将枯燥的内容融入有趣的情景教学之中,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样,既寓教于乐,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積极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结束语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不是一门普通的课程,因而其教学也更需要所有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束定芳教授说过,“它作为国际跨文化交流工具的特殊本质特征使得它应该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本身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表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较为实际,其主要反映在“外部要求动机”和“交流媒介动机”上。他们渴望获得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输出性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也发现,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缺乏尤其是“哑巴英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作为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爱学想学,并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这样他们就会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内在兴趣动机”,使英语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当然,教师也要注意为那些过多受到“外部要求”压力的学生减压,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和提高。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与反思;英语教学
1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
动机,是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是激励人们采取行动的心理动因。一个人所要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源于一定的动机。就外语教学而言,早期的外语教学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研究,而现在转向对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这种研究成为目前外语学术界语言研究的焦点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起,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就受到许多外语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如Rubin(1975)、Stem(1975)等。自80年代起,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学习策略对英语学习者所起的作用,如文秋芳(1984)、刘津开(2002)等。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并为之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诸个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外语学习者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和毅力的主要因素。学习者之间出现的差异除了智力、个性等自然禀赋外,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和持久。
Gardner最早提出动机概念并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Gardner和Lambert根据学习目的不同把动机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它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第二类是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找工作,阅读和翻译技术资料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Gardner认为: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很可能比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在特定的环境中,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也有可能比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及个体差异,更重要的意义是,探索和激发外语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从而促进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
2调查研究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陇南师专2015级生物教育班和2015级舞蹈表演班的大学生。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一共调查99人,其中男大学生35人,女大学生64人。
2.2调查方法
为了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陇南师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情况,笔者同时采用了定量、定性两种研究方法,并对99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问卷基本情况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问题: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所学专业对学习英语兴趣的影响程度如何、英语课堂听讲效率程度如何、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什么地方等问题。
3.2调查结果分析
发放问卷99份,收回96份。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陇南师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较差,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分为68分,个体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如最高分(94分)与最低分(39分)相差55分,且大部分学生的高考分都在60分左右。访谈中,在问及“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时,83%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英语期末考试和A级考试,拿到毕业证,从而毕业后可以找个好工作;在问及“所学专业对学习英语兴趣的影响程度”时,88%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所学专业及以后从事的工作与英语无任何联系,因而学习兴趣不浓;在问及“英语课堂听讲效率程度如何”时,50%左右的同学觉得上课跟不上,听课效率低下,普遍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较差;在问及“你认为你在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时,有85%的学生认为是口语和听力,33%的学生认为写作能力太差,42%的学生认为词汇量不够,语法掌握不牢。从问卷和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动机是工具性动机,是建立在现实和使用的基础之上的;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有融合性动机,这与戚雨村的结论:“从外语学习的动机来看,在中国除了很少一部分学习者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或兴趣而具有融合型动机,恐怕绝大多数学习者都持工具型动机”相吻合。
上述问卷结果一方面反映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普遍的、基本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英语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4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行,我国的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教学效果仍不太理想。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主要以关注教材、关注教学方法等外在因素为主,而忽略了英语语言学习者主体这一重要因素。而学生为了通过大学英语期末考试,以及A级和四、六级考试,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语言得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外语学习规律和主旨,其结果造成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费时费力、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英语教师能够关注个体差异,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4.1积极创造和谐合作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只是由于受自身所处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这种内在的动力才受到了一定的压制。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艺术、教学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游戏等快乐教学法激发其学习动机;要和学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只有在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敢于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还需要一视同仁,给他们足够的学习和问答的机会;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要经常给予鼓励和赞扬。对英语教师来说,设法把英语课堂组织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办法。 4.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的结构框架、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结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再次,要注意课堂的提问策略。
4.3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适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密切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果也会提高越快,然而,动机水平也并非越高越好,动机水平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学习者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而,英语教师在整个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作业的难易程度,同时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不断地实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正确的引导,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努力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4.4根据教学内容,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为课堂教学提前做出周密而充分的准备。教学方法有优劣好坏之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条件,实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动地相结合起来,以求视听并举,相辅相成。其次,通过游戏竞赛、小组竞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等形式,将枯燥的内容融入有趣的情景教学之中,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样,既寓教于乐,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積极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结束语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不是一门普通的课程,因而其教学也更需要所有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束定芳教授说过,“它作为国际跨文化交流工具的特殊本质特征使得它应该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本身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表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较为实际,其主要反映在“外部要求动机”和“交流媒介动机”上。他们渴望获得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输出性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也发现,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缺乏尤其是“哑巴英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作为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爱学想学,并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这样他们就会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内在兴趣动机”,使英语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当然,教师也要注意为那些过多受到“外部要求”压力的学生减压,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使他们的英语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