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058-0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所谓的持续发展,就是有再提高的素质, 有持久性,有后劲,有发展的空间。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正比例”时教师领学生到操场,问:现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杆的高度,怎样测量根据旗杆的影子长也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影子和旗杆有怎样的关系?此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二、提供自学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这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使自己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师不再满堂灌的课堂,必定有很多师生互动,如果教师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师生可以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放手了,但不能放任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现在规范了课时,规范了作息,规范了课堂,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但教学质量也得保证,因此,教师只有自我加压,努力提升自己,认真学习,精心备课,制定“导学案”,精讲精练,提高课堂质量。所谓的“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预备提案。它的作用不可小觑,能引领学生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理清学习的思路,找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制定“导学案”,发挥好它的作用。
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多角度思考的空间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放下拐杖,学会独立学习
在我们开始的摸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时间得到了保障,晚自习、周六、周日都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但实际看来,有一大批学生,也包括一些好学生都有些茫然,拿着课本,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这需要老师引领,特别在刚开始的阶段。 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很好途径。如“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中,同学们通过画对角线,发现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可把∩边形分成 (∩-2)个三角形,进而得出∩边形的内角和求法为(∩-2)×180°。而将多边形分割三角形的方法只有一种吗?在这样的引导下,同学们共同探究,大胆尝试,得出了另几种分割方法,但都得到共同的答案,就是无论怎样分割,内角和公式不变。还记得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当中,有一道习题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20°,40°,120°,请将此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这道题应有两种分法,很多同学都分完一种就不再思考了,教师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同学们都找到了另一种分法,从而也体会到了善于思考后取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的思维习惯。
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平行四边形关于边的性质是什么②平行四边形关于角的性质是什么 ?③对角线,对称性方面又有何性质呢 ?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创新能力在如今的时代显得格外重要,也是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观察,思考,想象,或者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以新鲜感,成就感。
总之,数学的教学不是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种无续盲目的行动,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等,然后适时,适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有不断的提升。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方法更得当有效,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所谓的持续发展,就是有再提高的素质, 有持久性,有后劲,有发展的空间。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正比例”时教师领学生到操场,问:现有一根米尺,要量出旗杆的高度,怎样测量根据旗杆的影子长也能算出旗杆的高度,影子和旗杆有怎样的关系?此后,让学生量出几种不同的杆长和各自影长,进一步研究杆高和影长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二、提供自学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这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使自己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师不再满堂灌的课堂,必定有很多师生互动,如果教师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师生可以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放手了,但不能放任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现在规范了课时,规范了作息,规范了课堂,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但教学质量也得保证,因此,教师只有自我加压,努力提升自己,认真学习,精心备课,制定“导学案”,精讲精练,提高课堂质量。所谓的“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预备提案。它的作用不可小觑,能引领学生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理清学习的思路,找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制定“导学案”,发挥好它的作用。
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多角度思考的空间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放下拐杖,学会独立学习
在我们开始的摸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时间得到了保障,晚自习、周六、周日都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但实际看来,有一大批学生,也包括一些好学生都有些茫然,拿着课本,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这需要老师引领,特别在刚开始的阶段。 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很好途径。如“多边形内角和”这节课中,同学们通过画对角线,发现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对角线,可把∩边形分成 (∩-2)个三角形,进而得出∩边形的内角和求法为(∩-2)×180°。而将多边形分割三角形的方法只有一种吗?在这样的引导下,同学们共同探究,大胆尝试,得出了另几种分割方法,但都得到共同的答案,就是无论怎样分割,内角和公式不变。还记得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当中,有一道习题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20°,40°,120°,请将此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这道题应有两种分法,很多同学都分完一种就不再思考了,教师引导他们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同学们都找到了另一种分法,从而也体会到了善于思考后取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思考的思维习惯。
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平行四边形关于边的性质是什么②平行四边形关于角的性质是什么 ?③对角线,对称性方面又有何性质呢 ?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创新能力在如今的时代显得格外重要,也是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观察,思考,想象,或者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以新鲜感,成就感。
总之,数学的教学不是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种无续盲目的行动,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等,然后适时,适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有不断的提升。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方法更得当有效,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