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bplbp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设疑教学是一种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适度、适量和有序的设疑,能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疑;效益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美国学者布鲁巴克也曾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疑教学是训练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是通向智慧的桥梁。历史课堂教学要有动有静,波涛迭起,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组成“问题”的阶梯,创设一个个矛盾,激起一个个浪花,实现一个个求知欲望的满足[1]。来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内驱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下面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一、教学中设疑的方式
  1、悬念式。它是指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引人入胜、充满好奇的情境,设计有悬念的疑难问题,去引导学生求知,在教者适度点拨下去追根溯源,解决“悬念”。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维的导入方法,一般采用提问、引猜、置难法。
  2、探究式。它是指教者在具体地课堂教学中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层次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寻找与之相关且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创设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索性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掌握相关知识。
  3、以错纠错式。这是一种由错误的前提引导学生卷入错误,再设法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的设疑方法。这种以错纠错的设问,有着妙不可言的味道。适用于学生易错或概念易于混淆的教材难点内容的教学。
  4、以疑治疑式。此时设问应捕捉适当时机,在学生感到信息矛盾时、概念模糊、思维混淆时,可进行必要的反问或正面的诱导设疑等,这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解惑释疑。这种“疑中生疑”的设问,有利于学生分清是非,避免张冠李戴。
  
  二、教学中设疑的原则
  1.围绕课程标准。教师的设疑必须从课程标准出发,围绕教学重难点提出,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为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阶段学生所达到的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2]。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设疑不是天南海北,以为追求新、奇等感官刺激,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既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学生实际的需要。教师的设问联系实际,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营造“活课”的关键。
  3.趣味性和时代性。“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设置趣味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萌发创新的思维意识。
  
  三、教学中设疑的环节
  1、导前设疑,激发兴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导入阶段以有趣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为目的的设疑,这时设疑,既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具体做法可有如下几种:
  ①抓题眼。教材的题目往往起着点明中心旨意或对课文内容高度概括的能力,抓住题眼引疑导思,可以帮助学生疏通教材思路,为其深入了解内容作铺垫。课题的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极大兴趣。
  ②巧迁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积累一定的经验,对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形成某种思维定势。我们既要利用这种思维定势,也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对于一些打破常规的叙述,我们可以利用变换文本的呈现方式来布疑、设疑,能引发学生思想内部对新旧认知的对照,激发其深入思考。文本内容与他们的阅读期待的强烈冲突,使学生感到有必要进行一番分析、推理与探究了。
  ③布疑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文本背景的了解不多,探究课文的兴趣自然不浓。教师凭借巧借材料、故事来布疑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借鸡下蛋的效果。通过讲故事设置疑团,不但疏通了信息,还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2、课中布疑,引领思维。课中设疑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感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
  与课前的以疏通为目的的布疑、设疑不同,学生随着认知层次的加深,他们的质疑层次也有所不同,因此,课中的疑一般以深究性、鉴赏性和评价性为主。教师很有必要在课文的矛盾处、空白处、难以理解处、不认同处布疑、设疑,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质疑。
  ①聚焦生疑。课文中值得探究之处,自然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地方。把握时机,摆出不同的说法,能刺激学生缘疑而问,穷追不舍。勿庸置疑,一石能激起千层浪。
  ②由此及彼。文章的一些内容,往往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把握住这些词句设疑、布疑,可以引发出学生更大更深刻的问题,在更广阔的空间操练思维。”
  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常会产生一些疑问或想法,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些“学情”的教学价值,顺水推舟,诱导深入,让他们自由发挥,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满足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课后设疑,温故知新。
  课后设疑一般难度应大一点,使学生通过自学后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正是这个道理。
  事实证明,一切创新、一切发明,无不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当某一个问题解决后,学生也往往会有一些没解决的问题或想法,也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发出新的甚至更精彩的问题或想法。因此,课后的布疑、设疑有两种情况:①查漏补缺型。②拓展延伸型。一篇好的文章,常令人觉得言已尽而一意无穷,有些文章不写故事的结局,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去揣摩、延续。教学时抓住文本教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延伸点”,引导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生活体验大胆而有合理地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攀伸。
  当然,创境设疑的策略是无穷无尽的,教师倘能在课堂上抓住时机,选准设疑时间,客观、科学地设疑,我们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逐步总结规律,提出设想,亮出观点,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历史》王雄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93页
  [2]《走进高中新课程》《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编写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5页
其他文献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转换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观念,老师要从传播者”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老师要从传播者”变为 “指导者”和“促进者”。 联系学生实际,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阅读的步骤,学会阅读,细致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师生共读,讨论交流,体验阅读美妙的感受。尊重阅读选择,培养阅读习惯。  关键词:转换角色,转变观念 联系实际 指导方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但在实际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又没有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究其原因:  1、我国教育的主体环境仍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国家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在很多地方“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仍是主流。在“初升高”的考试中,生物要么不考、要么所占比例很低已是普遍现实。  2、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不重视”。因为考试不考,所以学校为了生存,为了自
期刊
摘 要: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中十分重要,“得阅读者得高考”,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端正阅读心态,夯实语言基础,扩大阅读面,还要提高阅读速度。  关键词:阅读理解,兴趣,阅读速度    阅读理解题是综合考察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题型,也是高考英语的主要考察项目之一,占40分,与阅读有关的还有完形填空占30分。这两项几乎占卷面总分的一半,可见阅读在英语中举足轻重,能否答好该题则直接影响该科总成绩;所以,如何培
期刊
摘要:新课改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    一、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
期刊
摘 要:数学是高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牟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同学们不能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结合高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我在高中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学习方法 数学特点 学习状态    数学是衡量一个人能
期刊
摘 要:科学研究中有很多具体的研究调查方法,这些方法对研究工作的最终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在音乐教育研究中的特点、注意事项、结构设计、分类等情况加以叙述。希望可以使音乐教育研究调查者在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能做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音乐教育 调查方法 文献法 问卷法 访谈法    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知识是日新月异。对于很多研究者来说,掌握一种或几种好的研究方法是获得知识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是初中生打好基础的关键科目,但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上不去,厌学 直接导致总体成绩不好, 怎样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学好数学, 使之“乐学、持学、会学”。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导向、养习、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 导向 养习 授法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必须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能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得以不断的“加氧
期刊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
期刊
近年来国家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对职校生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500元;涉农专业的学生还享受免学费的优厚待遇;对贫困学生再补助1000元……这是国家为了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做的种种努力。在中职教学中,数学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及文化素养的基础学科,搞好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无缝对接至关重要。  一、中职数学教育的现状  1、中职生数学基础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大学
期刊
摘 要: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它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值得好好反思。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反思,并提出了在语文教学反思中应注意的几种现象。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反思 现象    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