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实施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时期如何实现出版业融合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出版业;融合发展;“十三五”
【作者单位】毛文思,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内容+平台+终端’的新型传播体系。”这意味着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出版业作为媒体传播的主阵地,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已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出版业融合发展态势初显
“十二五”期间,在管理部门的引导和部署以及出版业自身的探索实践下,我国出版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在资源整合、技术应用、流程改造、平台搭建、产品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进展,融合发展态势初显,为“十三五”时期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持续深入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全面部署和积极引导
“十二五” 期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后称总局)作为出版行政管理机构,通过出政策、推举措、抓项目、建工程等措施,大力推动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自2012年起,原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在全行业开展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示范工作,通过树立典型开展相互学习借鉴,带动全行业探索转型升级路径。2013年,总局遴选了首批70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2015年7月,总局公示了第二批100家转型示范单位。这两批共170家转型示范单位有效提升了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的整体水平,并向融合发展逐步迈进。
2014年4月,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提出了目标任务和方向;2015年4月,以国家《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两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指明了实施路径和重点方向,并通过示范带动、项目引领、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加强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引导与管理,收效显著。“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被纳入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内容,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政策、举措、资金层面都有了更有力的支撑。
2.传统出版单位加速转型,推进科技与出版融合程度加深
经过几年的实践,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转型已形成较好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从观念到行动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传统出版单位转型探索实践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对包括数字出版在内的新兴出版业务的投入越来越多,通过建平台、揽人才、出产品、创模式,着力提高融合发展形势下的综合出版实力与营利能力。传统出版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根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针对不同内容资源、不同用户对象、不同投送渠道进行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设计,内容整合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传统出版转型的突出成效是科技与出版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传统出版单位对行业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的关注、研发与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流程改造、平台搭建、内容整合、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等各个层面,并根据内容资源、产品形态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字技术,实现技术与内容、产品的良好搭配。如在一些科普、儿童类产品中,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让内容呈现更加丰富、立体;二维码的运用实现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紧密连接,让用户获取信息、购物支付更加便捷。大数据概念的落地,让内容和服务的定制化、个性化推送成为现实。各个出版领域在转型升级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教育出版产品在多样化与服务方面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多家出版单位基于自身优质的出版资源,打造在线教育平台,或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教学、教辅数字产品;专业出版在开发特色资源数据库、专业服务平台等知识服务形态和模式取得了较大突破,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众出版领域在分众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上同样有着积极探索。
3.新兴出版企业发展强势,激发出版业创新活力
“十二五”时期,除内容生产企业外,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软硬件开发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凭借各自优势,参与数字出版竞争,并逐渐深入内容传播环节,构成多元的数字出版产业参与主体,为出版业输入了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重塑了产业结构和格局,构建全新的出版产业链条。以BTA为代表的新兴出版企业通过并购、收购等方式强势布局内容产业,在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等领域打通了数字内容传播产业链,让内容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构建了泛娱乐化的内容产业生态,让出版业见证了IP效应的强大影响力。当下,新兴出版企业已成为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互联网思维下,用户需求成为推动出版创新的重要因素,新兴出版企业与新兴媒体相伴而生,较为熟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更能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变化。因此,相比传统出版单位,新兴出版企业往往能够快速地推出适应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新兴出版企业让传统出版单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与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新兴出版企业也为传统出版单位提供了新技术、新渠道、新形态、新模式,带来了发展的新思路,开拓了发展的新空间,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定式,为传统出版业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出版业开始逐步意识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构建的新型媒体环境下,只有遵循产业发展客观规律,找准在新型产业格局的角色定位,实现从内容到服务,从模式到管理的全面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源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更迭升级以及用户规模逐年攀升。CNNIC发布的《第37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换言之,当前我国网络用户已占据全国1/2人口。庞大的用户规模为新兴出版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激发了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已达到64.0%,旺盛的消费需求为产业的持续壮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以超过30%的年均增长幅度高速发展,是新闻出版业中增速最快的。由此表明,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二、“十三五”时期推进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路
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背景下,出版业的发展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出版业要以新思维、新视角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向融合发展迈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实施项目推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项目实施对推动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涉及新闻出版业8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级文化重大工程,“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国家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也占有相当比重,四者被称为“一大三小”工程。出版业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战略部署,以融合思维推动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引领战略,根据自身优势和融合发展需求,进行项目筹划和设计,将融合思维贯穿项目始终,把项目实施作为资源聚集整合、技术升级、模式创新,提升融合发展水平的有力抓手,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把项目成果应用到出版流程中去。此外,传统出版单位和新兴出版企业可以进行项目的联合申报,以项目为纽带,开展深度合作,切实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内容、技术、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深度融合,增强产业融合发展实效。
2.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均衡的产业结构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出版业要扭转当前唯技术、唯渠道、唯数量、唯速度、唯娱乐、唯产值的发展思路,抓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着力改善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各环节发展不平衡与产业地域发展不平衡现状,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实现产业均衡化发展。一是优化产品结构,立足产业实际与长远发展需求,丰富产品形态,打造多边化产品供需链,培育多元产品消费市场;二是转型示范单位和出版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出版业融合发展引领的示范作用,提升产品创意策划、资源整合、技术应用与市场营销等各方面能力,以点及面,带动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整体突破;三是加强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基地(园区)在资源、技术、企业、人才等方面的聚集、培育与辐射效应,促进产业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顺畅流通。
3.建立常态化的产业协同机制
完善的产业协作机制是融合发展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作用。融合发展不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之间一方对一方的取代,某一个环节的强势,不代表整个产业的壮大,更不是产业融合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目标。无论是传统出版单位还是新兴出版企业,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出版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强化借力意识和共赢意识;传统出版单位与新兴出版企业要协同合作,共同攻克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在手段、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如传统出版单位可借助成熟的技术和平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水平;新兴出版企业则可借助传统出版单位在内容生产上的把关能力和加工能力,保证内容质量。双方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整合,逐渐消除融合发展的体制障碍,清除阻碍产业链顺畅发展的残余壁垒,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终端平台等方面的共享融通,真正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并行发展、紧密协同、互惠共赢。
4.把内容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内容是出版业发展之根本,这一点并不会因传播载体从纸张变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而发生改变。虽然新兴出版强调“用户至上,需求为先”,有着与传统出版截然不同的产品形态和生产运营模式,但不应偏离文化导向,出版业传播文化与传承文明的责任不应动摇,缺乏优质内容的出版业,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难以形成持续生命力。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和融合发展的态势下,受众对出版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内容依然是出版产品的核心,却已不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唯一要素,而是如何提供满足受众需求的优质内容。内容需要承载更多的附加值,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新兴渠道实现内容供应方式的创新,将内容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出版业要不断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对技术的适应能力和把控能力,提升内容与技术的适配度,利用新技术优化出版流程,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把握当前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充分整合优质内容,进行产品的多元化生产和多维化、立体化呈现,实现内容生产的分众化、特色化、定制化;利用新媒介实现多渠道推送,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业务布局。同时,出版业还要加强版权运营,努力实现同一内容的多种创意、多个形态的多元开发,充分挖掘优质内容的潜在价值。
5.积极跨界开拓融合发展路径
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版业的产业边界和服务范畴不断拓展,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教育、旅游、金融等领域也为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也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出版业的角色职能正逐步从内容生产向信息服务转变。出版业要将跨界合作作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与其他产业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提升市场辐射力、信息内容传播力和服务能力,以扩大自身影响力;还要不断开阔视野,探索跨界发展的创新模式,努力开发出版业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市场,开辟新业务,挖掘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开展出版业与其他领域在技术、内容、渠道等方面的互通互用,推进出版业的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
6.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产业的融合需要人才去推动、去实现,因此产业的融合首先是人才的融合。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是推进出版业融合发展、提升出版综合实力的迫切需求。出版业要以融合发展的视角抓好领导人才、经营人才、内容生产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高端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出版单位要加大对新型人才、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引导全员树立融合思维,通过项目实施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新兴出版人才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支持并推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人才选拔、激励机制,通过实施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推广专家名家工程、领军人才工程,选拔推举在融合发展中有突出贡献和突出表现的代表人物与骨干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尤其是新兴人才、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环境。此外,传统出版单位和新兴出版企业可通过良好的双向人才流通,实现双方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互补。
[1] 王勇安,张雅君. 论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思维[J].出版发行研究,2016(4).
[2]王雪丽. 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探析[J]. 科技传播,2015(4).
[3]张波. 试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五种常态[J].中国出版,2015(4).
【关键词】出版业;融合发展;“十三五”
【作者单位】毛文思,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设‘内容+平台+终端’的新型传播体系。”这意味着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出版业作为媒体传播的主阵地,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已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出版业融合发展态势初显
“十二五”期间,在管理部门的引导和部署以及出版业自身的探索实践下,我国出版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在资源整合、技术应用、流程改造、平台搭建、产品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进展,融合发展态势初显,为“十三五”时期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持续深入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全面部署和积极引导
“十二五” 期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后称总局)作为出版行政管理机构,通过出政策、推举措、抓项目、建工程等措施,大力推动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自2012年起,原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在全行业开展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示范工作,通过树立典型开展相互学习借鉴,带动全行业探索转型升级路径。2013年,总局遴选了首批70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2015年7月,总局公示了第二批100家转型示范单位。这两批共170家转型示范单位有效提升了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的整体水平,并向融合发展逐步迈进。
2014年4月,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提出了目标任务和方向;2015年4月,以国家《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两部委又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指明了实施路径和重点方向,并通过示范带动、项目引领、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加强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引导与管理,收效显著。“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被纳入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内容,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政策、举措、资金层面都有了更有力的支撑。
2.传统出版单位加速转型,推进科技与出版融合程度加深
经过几年的实践,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转型已形成较好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找到了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从观念到行动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传统出版单位转型探索实践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对包括数字出版在内的新兴出版业务的投入越来越多,通过建平台、揽人才、出产品、创模式,着力提高融合发展形势下的综合出版实力与营利能力。传统出版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根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的传播特性,针对不同内容资源、不同用户对象、不同投送渠道进行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设计,内容整合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传统出版转型的突出成效是科技与出版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传统出版单位对行业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的关注、研发与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流程改造、平台搭建、内容整合、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等各个层面,并根据内容资源、产品形态有针对性地选择数字技术,实现技术与内容、产品的良好搭配。如在一些科普、儿童类产品中,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让内容呈现更加丰富、立体;二维码的运用实现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紧密连接,让用户获取信息、购物支付更加便捷。大数据概念的落地,让内容和服务的定制化、个性化推送成为现实。各个出版领域在转型升级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教育出版产品在多样化与服务方面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多家出版单位基于自身优质的出版资源,打造在线教育平台,或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教学、教辅数字产品;专业出版在开发特色资源数据库、专业服务平台等知识服务形态和模式取得了较大突破,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众出版领域在分众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上同样有着积极探索。
3.新兴出版企业发展强势,激发出版业创新活力
“十二五”时期,除内容生产企业外,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软硬件开发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凭借各自优势,参与数字出版竞争,并逐渐深入内容传播环节,构成多元的数字出版产业参与主体,为出版业输入了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重塑了产业结构和格局,构建全新的出版产业链条。以BTA为代表的新兴出版企业通过并购、收购等方式强势布局内容产业,在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等领域打通了数字内容传播产业链,让内容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构建了泛娱乐化的内容产业生态,让出版业见证了IP效应的强大影响力。当下,新兴出版企业已成为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互联网思维下,用户需求成为推动出版创新的重要因素,新兴出版企业与新兴媒体相伴而生,较为熟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更能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变化。因此,相比传统出版单位,新兴出版企业往往能够快速地推出适应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新兴出版企业让传统出版单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与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新兴出版企业也为传统出版单位提供了新技术、新渠道、新形态、新模式,带来了发展的新思路,开拓了发展的新空间,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定式,为传统出版业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出版业开始逐步意识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构建的新型媒体环境下,只有遵循产业发展客观规律,找准在新型产业格局的角色定位,实现从内容到服务,从模式到管理的全面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源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更迭升级以及用户规模逐年攀升。CNNIC发布的《第37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换言之,当前我国网络用户已占据全国1/2人口。庞大的用户规模为新兴出版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激发了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已达到64.0%,旺盛的消费需求为产业的持续壮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二五”时期,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以超过30%的年均增长幅度高速发展,是新闻出版业中增速最快的。由此表明,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产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二、“十三五”时期推进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路
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背景下,出版业的发展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出版业要以新思维、新视角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向融合发展迈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实施项目推进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项目实施对推动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涉及新闻出版业8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级文化重大工程,“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国家重点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也占有相当比重,四者被称为“一大三小”工程。出版业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战略部署,以融合思维推动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引领战略,根据自身优势和融合发展需求,进行项目筹划和设计,将融合思维贯穿项目始终,把项目实施作为资源聚集整合、技术升级、模式创新,提升融合发展水平的有力抓手,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把项目成果应用到出版流程中去。此外,传统出版单位和新兴出版企业可以进行项目的联合申报,以项目为纽带,开展深度合作,切实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内容、技术、渠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深度融合,增强产业融合发展实效。
2.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均衡的产业结构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出版业要扭转当前唯技术、唯渠道、唯数量、唯速度、唯娱乐、唯产值的发展思路,抓住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着力改善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各环节发展不平衡与产业地域发展不平衡现状,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实现产业均衡化发展。一是优化产品结构,立足产业实际与长远发展需求,丰富产品形态,打造多边化产品供需链,培育多元产品消费市场;二是转型示范单位和出版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出版业融合发展引领的示范作用,提升产品创意策划、资源整合、技术应用与市场营销等各方面能力,以点及面,带动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整体突破;三是加强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基地(园区)在资源、技术、企业、人才等方面的聚集、培育与辐射效应,促进产业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顺畅流通。
3.建立常态化的产业协同机制
完善的产业协作机制是融合发展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作用。融合发展不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之间一方对一方的取代,某一个环节的强势,不代表整个产业的壮大,更不是产业融合发展的理想状态和最终目标。无论是传统出版单位还是新兴出版企业,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局限。出版业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强化借力意识和共赢意识;传统出版单位与新兴出版企业要协同合作,共同攻克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在手段、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如传统出版单位可借助成熟的技术和平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水平;新兴出版企业则可借助传统出版单位在内容生产上的把关能力和加工能力,保证内容质量。双方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整合,逐渐消除融合发展的体制障碍,清除阻碍产业链顺畅发展的残余壁垒,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终端平台等方面的共享融通,真正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并行发展、紧密协同、互惠共赢。
4.把内容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内容是出版业发展之根本,这一点并不会因传播载体从纸张变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而发生改变。虽然新兴出版强调“用户至上,需求为先”,有着与传统出版截然不同的产品形态和生产运营模式,但不应偏离文化导向,出版业传播文化与传承文明的责任不应动摇,缺乏优质内容的出版业,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难以形成持续生命力。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和融合发展的态势下,受众对出版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优质内容依然是出版产品的核心,却已不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唯一要素,而是如何提供满足受众需求的优质内容。内容需要承载更多的附加值,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新兴渠道实现内容供应方式的创新,将内容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出版业要不断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对技术的适应能力和把控能力,提升内容与技术的适配度,利用新技术优化出版流程,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把握当前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充分整合优质内容,进行产品的多元化生产和多维化、立体化呈现,实现内容生产的分众化、特色化、定制化;利用新媒介实现多渠道推送,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业务布局。同时,出版业还要加强版权运营,努力实现同一内容的多种创意、多个形态的多元开发,充分挖掘优质内容的潜在价值。
5.积极跨界开拓融合发展路径
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版业的产业边界和服务范畴不断拓展,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教育、旅游、金融等领域也为出版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也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出版业的角色职能正逐步从内容生产向信息服务转变。出版业要将跨界合作作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与其他产业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提升市场辐射力、信息内容传播力和服务能力,以扩大自身影响力;还要不断开阔视野,探索跨界发展的创新模式,努力开发出版业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市场,开辟新业务,挖掘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开展出版业与其他领域在技术、内容、渠道等方面的互通互用,推进出版业的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
6.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产业的融合需要人才去推动、去实现,因此产业的融合首先是人才的融合。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是推进出版业融合发展、提升出版综合实力的迫切需求。出版业要以融合发展的视角抓好领导人才、经营人才、内容生产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高端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出版单位要加大对新型人才、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引导全员树立融合思维,通过项目实施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新兴出版人才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支持并推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人才选拔、激励机制,通过实施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推广专家名家工程、领军人才工程,选拔推举在融合发展中有突出贡献和突出表现的代表人物与骨干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尤其是新兴人才、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环境。此外,传统出版单位和新兴出版企业可通过良好的双向人才流通,实现双方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互补。
[1] 王勇安,张雅君. 论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思维[J].出版发行研究,2016(4).
[2]王雪丽. 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探析[J]. 科技传播,2015(4).
[3]张波. 试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五种常态[J].中国出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