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3岁的张世琨面容清癯、白须满腮,常常漫步在居家附近的鼓楼大街上,陪伴他的是一支黑色的山藤拐杖。他常去的是地安门邮局,距家一站半路程,往返约需2个小时,只为义务给青少年们买杂志、寄杂志。如此忙碌已十载。
《辽宁青年》、《中学生》、《小学生作文》,每期他都要买几十本,分别寄赠给家乡和自己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中小学,为此每年花去2000多元退休金,但他乐此不疲。寄久了,连家乡十几所中小学的邮编都背得很熟:晋城一中(048000)、大东沟中学(048019)、下村小学(048021)……
张老的居室内整齐地摆放着一堆废弃的牛皮纸,这是他从附近商店捡来的包装纸。大张的用来包裹邮寄的杂志,小张的送给贫困的邻居卖废品。
“好人一生平安”。这不仅是祝愿,更富含养生长寿的哲理:乐于助人,不为私欲所扰,心境自然顺畅,则有利健康。张世琨的晚年生活正映出这样一片灿烂的晚霞。
“认识自己很重要。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不能自己开邮局、办医院、修铁路……我别的做不了,省点钱给青少年们寄点书还是能做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张老一席话语,展示出博大的胸怀!
张世琨是山西晋城的一个农家子弟,自幼好学。在半殖民地的旧社会,看到洋灯、洋车、洋火等洋货充斥市场,他立志学工,为发展民族工业效力。21岁在太原工业学校毕业后,他一直从事机车维修管理工作,40年代即任铁路工程师,至60年代末退休。
谈起自己的高寿,张老认为得益于“清心寡欲”。由于铁路工作流动性大,无法携带家眷,张老在中青年时期一直过着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长期野外作业养成了他随遇而安的生活习惯。如今,他住在北京女儿家,四世同堂,子孙们对他都很孝敬,但他对饮食从不挑剔,只是饭菜需软些。每日早餐,他喝碗面茶,加些姜末、豆腐丁儿。这种食谱是根据“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健康格言设计的。
“生病是自己对自己犯错误!”张老这种观念不仅新颖,而且反映出律己的性格。1989年,他在京城曾被一块香蕉皮滑倒,摔断大腿股骨头。老人谁也没怨,只怨自己:“别人都不去踩,我看不见踩了,还不是犯错误?”70年代,他独自住在西安,一度迷上吃红薯,每日半斤,半月之后感到胃部不适,拉黑便。医生告诫他少吃红薯,他才省悟:“别人都知道不能多吃红薯,我不懂才害了胃病,这还不是缺少知识、犯错误?”
张老早就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惟对知识孜孜以求。他的大床上摆着一摞书,一本英汉词典划着许多红线;不时还做些笔记。他说,书籍记录着前人经验,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应活到老学到老。他用知识充实自己,奉献社会。十多年来,他默默无闻地义务为《中学生英汉词典》做校订工作,先后致函出版社指出错漏百余处,被有关编辑视为诤友,每次该书再版均寄赠书求教。至今,老人还在一个黄帆布书包里珍藏着与出版社往来的信函。
张老朴素的衣着似老农,褪色的布裤上打着补丁,惟有别在旧呢制服上的两支钢笔象征着他的文化层次。儿孙们劝他穿得像样些,他却坚持自己补衣袜,孩子们看不过去,与他争执几句,他不动气,也不争辩,哼着“冬卜隆冬锵”,一走了之。
“人民给我的太多,我给人民的太少!”听了张老的肺腑之言,对他晚年的所做所为或许就不难理解了吧! (图/景新)
《辽宁青年》、《中学生》、《小学生作文》,每期他都要买几十本,分别寄赠给家乡和自己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中小学,为此每年花去2000多元退休金,但他乐此不疲。寄久了,连家乡十几所中小学的邮编都背得很熟:晋城一中(048000)、大东沟中学(048019)、下村小学(048021)……
张老的居室内整齐地摆放着一堆废弃的牛皮纸,这是他从附近商店捡来的包装纸。大张的用来包裹邮寄的杂志,小张的送给贫困的邻居卖废品。
“好人一生平安”。这不仅是祝愿,更富含养生长寿的哲理:乐于助人,不为私欲所扰,心境自然顺畅,则有利健康。张世琨的晚年生活正映出这样一片灿烂的晚霞。
“认识自己很重要。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不能自己开邮局、办医院、修铁路……我别的做不了,省点钱给青少年们寄点书还是能做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张老一席话语,展示出博大的胸怀!
张世琨是山西晋城的一个农家子弟,自幼好学。在半殖民地的旧社会,看到洋灯、洋车、洋火等洋货充斥市场,他立志学工,为发展民族工业效力。21岁在太原工业学校毕业后,他一直从事机车维修管理工作,40年代即任铁路工程师,至60年代末退休。
谈起自己的高寿,张老认为得益于“清心寡欲”。由于铁路工作流动性大,无法携带家眷,张老在中青年时期一直过着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长期野外作业养成了他随遇而安的生活习惯。如今,他住在北京女儿家,四世同堂,子孙们对他都很孝敬,但他对饮食从不挑剔,只是饭菜需软些。每日早餐,他喝碗面茶,加些姜末、豆腐丁儿。这种食谱是根据“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健康格言设计的。
“生病是自己对自己犯错误!”张老这种观念不仅新颖,而且反映出律己的性格。1989年,他在京城曾被一块香蕉皮滑倒,摔断大腿股骨头。老人谁也没怨,只怨自己:“别人都不去踩,我看不见踩了,还不是犯错误?”70年代,他独自住在西安,一度迷上吃红薯,每日半斤,半月之后感到胃部不适,拉黑便。医生告诫他少吃红薯,他才省悟:“别人都知道不能多吃红薯,我不懂才害了胃病,这还不是缺少知识、犯错误?”
张老早就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惟对知识孜孜以求。他的大床上摆着一摞书,一本英汉词典划着许多红线;不时还做些笔记。他说,书籍记录着前人经验,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应活到老学到老。他用知识充实自己,奉献社会。十多年来,他默默无闻地义务为《中学生英汉词典》做校订工作,先后致函出版社指出错漏百余处,被有关编辑视为诤友,每次该书再版均寄赠书求教。至今,老人还在一个黄帆布书包里珍藏着与出版社往来的信函。
张老朴素的衣着似老农,褪色的布裤上打着补丁,惟有别在旧呢制服上的两支钢笔象征着他的文化层次。儿孙们劝他穿得像样些,他却坚持自己补衣袜,孩子们看不过去,与他争执几句,他不动气,也不争辩,哼着“冬卜隆冬锵”,一走了之。
“人民给我的太多,我给人民的太少!”听了张老的肺腑之言,对他晚年的所做所为或许就不难理解了吧! (图/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