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是一个人文学科,不仅涉及到了各种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了文化素养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开展特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突出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笔者针对此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 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素质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教育的改革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1.1 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培养人才,最终结果是靠人才为社会所带来的效益来检验的。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有的在工作岗位上成绩卓越,赢得社会的赞扬和认可。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业绩平平或者根本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由此导致下岗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而社会选择这些 “优生”后发现他们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一切行为表现的单纯、死板、缺乏活力。与在学校的表现大相径庭。因此,社会在引进人才时不光是看毕业文凭,看毕业考试成绩,而且要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包括思想觉悟、专业技术,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这就给学校提出了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
1.2 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教师要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克服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死记硬背的“应试”现象。教师在知识传递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启示作用。是授人于“渔”不是授人于“鱼”。不能让学生成为只会接受知识的“机器”。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转变教学观念上起带头作用。
2 素质教育与语文实践有机结合
2.1 融思想教育于语文实践中
中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任务是由语文课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它反映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统一、德育与智育统一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反映在教学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仅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但学生总认为,这是老师在唱高调,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晕脑涨,得不偿失。所以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来感受什么是思想素质教育?比如练钢笔字。开导学生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体。第一步,买字帖,买钢笔,买稿纸,练正楷字。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教师有责任纠正学生的不良写字姿势,边说边示范。第二步,临的练习方法。临就是把字贴放在书桌前,照着字帖的字形仿写。同时开展比赛活动,选用一段字帖比赛,看谁初步掌握好字的形态结构,写的好的给予表扬鼓励。经过临写的训练,学生的书写水平大大提高了。
2.2 融审美素质教育于语文实践中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我们的中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什么是真正的美,学生理解不一定正确,需要教师引导。在教学中,应是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武器来判断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语文教学渗透审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审美素质教育的任务。
3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1 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和谐氛围
如教学《鲸》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海里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然后利用电教媒体——投影片,给学生一些直观的形象,这样就使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有神、有色、有形。
3.2 注重预学指点,培养质疑能力
预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语文教学,通过交给学生正确的预学方法,能使学生从繁重的、重复的机械性作业中解放出来,形成良性循环。我着重培养学生预学习惯,强化质疑环节,具体步骤是读、查、理、问、思。读,是在课堂预学新课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自己研读新课;查,是利用工具书和已掌握的知识预习字、词、句;思,是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思路,分段,归纳段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问,是疑难问题问同学、问老师或用纸条提出。
4 注重素质教育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4.1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得感性知识的首要步骤,如果一个人不能对周围事物进行系统周密的观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无法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进而影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观察力是历史上许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重要品质之一,他们能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学生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好与差。语文教师要善在教学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4.2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想像能力对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有重要的作用,一切发明创造都与想像有关。创造力是揭示事物新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是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极高的综合能力。它具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及通过深入的思考探索,独立发现新的规律的能力。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有创建的问题和答案,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重复教师讲述的内容,不容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就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抑制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5 小结
总之,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并在本学科的教学中认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它需要教师付出极其艰辛的代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备课到授课,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注意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素质教育的可行之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突出素质教育,才能完美地教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柳斌.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10).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06).
[3]吴效铎.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07).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教师进修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是一个人文学科,不仅涉及到了各种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了文化素养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开展特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突出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笔者针对此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 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素质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同时教育的改革需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1.1 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培养人才,最终结果是靠人才为社会所带来的效益来检验的。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有的在工作岗位上成绩卓越,赢得社会的赞扬和认可。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业绩平平或者根本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由此导致下岗的也大有人在。更有甚者,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而社会选择这些 “优生”后发现他们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一切行为表现的单纯、死板、缺乏活力。与在学校的表现大相径庭。因此,社会在引进人才时不光是看毕业文凭,看毕业考试成绩,而且要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包括思想觉悟、专业技术,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这就给学校提出了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
1.2 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教师要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克服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死记硬背的“应试”现象。教师在知识传递过程中要发挥引导、启示作用。是授人于“渔”不是授人于“鱼”。不能让学生成为只会接受知识的“机器”。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转变教学观念上起带头作用。
2 素质教育与语文实践有机结合
2.1 融思想教育于语文实践中
中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任务是由语文课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它反映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统一、德育与智育统一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反映在教学各个方面,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仅把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但学生总认为,这是老师在唱高调,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晕脑涨,得不偿失。所以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来感受什么是思想素质教育?比如练钢笔字。开导学生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体。第一步,买字帖,买钢笔,买稿纸,练正楷字。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教师有责任纠正学生的不良写字姿势,边说边示范。第二步,临的练习方法。临就是把字贴放在书桌前,照着字帖的字形仿写。同时开展比赛活动,选用一段字帖比赛,看谁初步掌握好字的形态结构,写的好的给予表扬鼓励。经过临写的训练,学生的书写水平大大提高了。
2.2 融审美素质教育于语文实践中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我们的中学生,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什么是真正的美,学生理解不一定正确,需要教师引导。在教学中,应是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武器来判断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语文教学渗透审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审美素质教育的任务。
3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1 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和谐氛围
如教学《鲸》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这样的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海里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然后利用电教媒体——投影片,给学生一些直观的形象,这样就使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有神、有色、有形。
3.2 注重预学指点,培养质疑能力
预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特别是语文教学,通过交给学生正确的预学方法,能使学生从繁重的、重复的机械性作业中解放出来,形成良性循环。我着重培养学生预学习惯,强化质疑环节,具体步骤是读、查、理、问、思。读,是在课堂预学新课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自己研读新课;查,是利用工具书和已掌握的知识预习字、词、句;思,是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思路,分段,归纳段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问,是疑难问题问同学、问老师或用纸条提出。
4 注重素质教育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4.1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得感性知识的首要步骤,如果一个人不能对周围事物进行系统周密的观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无法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进而影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观察力是历史上许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重要品质之一,他们能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学生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好与差。语文教师要善在教学活动和日常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求知欲。
4.2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想像能力对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有重要的作用,一切发明创造都与想像有关。创造力是揭示事物新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是在人的智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极高的综合能力。它具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及通过深入的思考探索,独立发现新的规律的能力。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有创建的问题和答案,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重复教师讲述的内容,不容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就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抑制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5 小结
总之,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并在本学科的教学中认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它需要教师付出极其艰辛的代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从备课到授课,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注意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素质教育的可行之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突出素质教育,才能完美地教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柳斌.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10).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06).
[3]吴效铎.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07).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教师进修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