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是一门结合了语言与思维的学科,需要学生能够将自身的思维和语言理解能力相互结合才能够掌握其中的知识,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语文学习对其极为重要,所以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所有当下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结合初中语文的特点,就几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途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思维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初中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都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结构,教师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教科书中的内容外,还需要重视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更重视学生学习的成绩,对其自主性的学习和思维的开发并没有投入太多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语文课程对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无法得到其重视。所以,要想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学科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自身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综合应用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而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例如联想与想象、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式,这些基础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着很大帮助。在语文课程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大量的运用到对比、分析、想象等思维方式,例如《西江月》这首辛弃疾的词中,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来表现词人农村生活的愉悦心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学生需要通过对词人所描绘的这种景象,来想象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看见稻花,闻到稻香,在一片蛙声中迎接丰收的年成。教师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感受作者的心情,对这首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存在于我国的教育制度中,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传授学生应试技巧,而忽略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沦为考试机器。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已明显减弱,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课堂效率,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自我思考,使很多学生只能听从老师的讲解,缺乏自己的想法;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和沉重,缺乏师生互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教师只注重课堂效率,对学生课后和课下自主学习和实践并没有任何要求和安排,使学生的思维仅局限于课堂。可见,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要进行认真备案和解读,以便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注意对文章更深层次含义的挖掘,不可只停留在表层含义上。例如在七年级课文《散步》这篇文章中,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达出三代人之间互相尊敬爱戴的强烈亲情。家人之间的骨肉亲情固然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之一,然而若是教师教学时仅将重点停留于此,那么教学目标就显得较为浅薄,因为文章最后还有一句话:“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独特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文章主旨进行升华,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格和气质等,这些都是每个人的智力和能力之外却又与其息息相关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其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一种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他们才会在课堂中学会自主思考和交流。
(三)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课堂互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居于主导地位,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重视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拟定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以这种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4):56-58.
[2]张晓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12(05):37-38.
[3]姜泽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23(04):6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途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思维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初中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都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结构,教师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教科书中的内容外,还需要重视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更重视学生学习的成绩,对其自主性的学习和思维的开发并没有投入太多关注,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语文课程对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无法得到其重视。所以,要想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学科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自身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综合应用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而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例如联想与想象、抽象与概括等思维方式,这些基础的思维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有着很大帮助。在语文课程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大量的运用到对比、分析、想象等思维方式,例如《西江月》这首辛弃疾的词中,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来表现词人农村生活的愉悦心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学生需要通过对词人所描绘的这种景象,来想象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看见稻花,闻到稻香,在一片蛙声中迎接丰收的年成。教师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感受作者的心情,对这首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存在于我国的教育制度中,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总是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传授学生应试技巧,而忽略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沦为考试机器。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已明显减弱,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课堂效率,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自我思考,使很多学生只能听从老师的讲解,缺乏自己的想法;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和沉重,缺乏师生互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教师只注重课堂效率,对学生课后和课下自主学习和实践并没有任何要求和安排,使学生的思维仅局限于课堂。可见,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要进行认真备案和解读,以便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于课堂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注意对文章更深层次含义的挖掘,不可只停留在表层含义上。例如在七年级课文《散步》这篇文章中,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达出三代人之间互相尊敬爱戴的强烈亲情。家人之间的骨肉亲情固然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之一,然而若是教师教学时仅将重点停留于此,那么教学目标就显得较为浅薄,因为文章最后还有一句话:“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独特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将文章主旨进行升华,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格和气质等,这些都是每个人的智力和能力之外却又与其息息相关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其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一种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他们才会在课堂中学会自主思考和交流。
(三)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课堂互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居于主导地位,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重视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拟定一个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以这种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4):56-58.
[2]张晓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12(05):37-38.
[3]姜泽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亚太教育,2015,23(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