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语文教育界为提高语文教育效率,在理论方面和实践领域作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思想理念和实践操作上的问题,加之近年来标准化考试和应试教育的盛行,使得语文课程在世人眼中形容憔悴,且行为怪异。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语文课程标准》开辟出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课标强调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看重受教育孝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体验和发展,强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意义。然而在具体的实验和探索中,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此产生了困惑。起初笔者心中亦是一团迷雾,而后来在精心的摸索中,最终拨开雾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教学之路。
当下,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所以我认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首先理念上要更新,应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使他们能更加有效地学习。新课程不是单纯地追求外表形式的多样化,不是一味地追求活动课的形式丰富,而是要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中让他们真正地去参与、去体验。应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而最重要是把这种目标、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操作方式方法。
我的语文教学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我们的语文教材毕竟都是顶尖专家们据课改理念积年累月精心打造出来的,成体成系,所选文章大多是令后生小辈顶礼膜拜的名篇,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研究探讨教材,然后从中找出规律性、技巧性的东西,传给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用,所以我把教材这个资源安排在每周的一、三、五进行探讨挖掘,那么每周的二、四、六就搞“黑板语文”。偌大一块黑板,被充分利用,有字音、词语(包括词语辨析以及成语);有“美好赠言”;有“诗或词”;还有同学们展示的美文的题目及美文中值得欣赏的内容。
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如把这些内容放在每周二、四、六的每天都进行的话,学生会吃不消,所以进行了具体分工:
1 字音、词语、成语是每天必写的,放在黑板左侧,按学号轮流承办。每天一名学生负责,每天上课前2分钟,我对这方面内容作简要点评。甚至举一羼三,然后全班同学抄写记忆。
2 每周二为“美好赠言”:随机抽查。由一名学生负责推荐一句自己撰写的或改写的或引用的名言佳句,用正楷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并写上推荐人姓名,推荐人还要围绕赠言内容撰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演讲稿,然后待上课时,登台脱稿演讲,演讲后,学生们可以互相点评,当然也可以围绕话题作简短的补充演讲。需要时,我作适当地点评。
3 每周四为“美文展示”:亦是随机抽查。由一名学生负责推荐一篇优秀文章,推荐者事先要把文章题目写在黑板上,包括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推荐人待上课时向全班同学大声诵读一遍,这位同学诵读完后,我就试着先提问二、三位同学,询问一下他们听到了什么。然后再让推荐文章者从内容、技巧方面简说一下自己选这篇文章的理由,之后,同学之间再对这篇文章讨论、互评,有时我适时地再加以补充。
4 每周六“献诗或词一首”:首先我给他们锁定了选择范围——唐宋诗词。亦是随机抽查,由一名学生负责,推荐者事先把一首诗或词抄写在黑板上,上课时负责者要对所选诗或词进行解析,并要说明推荐此诗或词的理由,然后全班同学抄写背诵。在此基础上我有时再适当拓展延伸,或者作深入探究的提示。对于这一项,我很慎重,每个周六课前五分钟,我都会从后门进来,目的只有一个:先瞅瞅黑板上的古诗或词,看看自己能有几分解读的把握,考虑还有哪些需要特别留心的疑难之处,而更多的情况下,我都是和学生一起,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试探着解读赏析,最后和学生一起背诵。
每周二、四、六的课堂上这几项进行完,如果还能余下时间来,我就让学生们自由阅读名著或写读书笔记等。
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是因为它有用。每天的点滴词语积累,久而久之,汇成了语言的宝库,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语文基础内容。每周二、四进行的“演讲”和“美文展示”,给了学生们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在此舞台上,他们尽显风采,从中他们找到了自信,培养了沉着,同时,学生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写作能力、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提高,真是“一石多鸟”啊!至于每周六进行的最后一项“献诗或词”,这一项的进行,我完全就只是课堂古诗学习的一个参与者,没什么居高临下的气势,这样,学生不再等着我去解决,不再畏首畏尾,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去探索研究,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思维能力当然随之得到了培养。
当然,我也得承认,高中语文教学在现阶段的功利性,还表现得十分强烈,谁也无法彻底摆脱。不过,只抱着教材学语文就想把语文学好是有相当难度的,只依靠着做练习来提高语文素养更是不可能的。为了学生。为了语史教学,我作了一次尝试。我想如果学生能以最爱语文的心态,用扎实深厚的语文素养去应对每次考试,甚至高考。我觉得真是想考不好也难啊!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第:中学)
当下,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所以我认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首先理念上要更新,应该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使他们能更加有效地学习。新课程不是单纯地追求外表形式的多样化,不是一味地追求活动课的形式丰富,而是要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中让他们真正地去参与、去体验。应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目标,而最重要是把这种目标、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操作方式方法。
我的语文教学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我们的语文教材毕竟都是顶尖专家们据课改理念积年累月精心打造出来的,成体成系,所选文章大多是令后生小辈顶礼膜拜的名篇,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研究探讨教材,然后从中找出规律性、技巧性的东西,传给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用,所以我把教材这个资源安排在每周的一、三、五进行探讨挖掘,那么每周的二、四、六就搞“黑板语文”。偌大一块黑板,被充分利用,有字音、词语(包括词语辨析以及成语);有“美好赠言”;有“诗或词”;还有同学们展示的美文的题目及美文中值得欣赏的内容。
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如把这些内容放在每周二、四、六的每天都进行的话,学生会吃不消,所以进行了具体分工:
1 字音、词语、成语是每天必写的,放在黑板左侧,按学号轮流承办。每天一名学生负责,每天上课前2分钟,我对这方面内容作简要点评。甚至举一羼三,然后全班同学抄写记忆。
2 每周二为“美好赠言”:随机抽查。由一名学生负责推荐一句自己撰写的或改写的或引用的名言佳句,用正楷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并写上推荐人姓名,推荐人还要围绕赠言内容撰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演讲稿,然后待上课时,登台脱稿演讲,演讲后,学生们可以互相点评,当然也可以围绕话题作简短的补充演讲。需要时,我作适当地点评。
3 每周四为“美文展示”:亦是随机抽查。由一名学生负责推荐一篇优秀文章,推荐者事先要把文章题目写在黑板上,包括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推荐人待上课时向全班同学大声诵读一遍,这位同学诵读完后,我就试着先提问二、三位同学,询问一下他们听到了什么。然后再让推荐文章者从内容、技巧方面简说一下自己选这篇文章的理由,之后,同学之间再对这篇文章讨论、互评,有时我适时地再加以补充。
4 每周六“献诗或词一首”:首先我给他们锁定了选择范围——唐宋诗词。亦是随机抽查,由一名学生负责,推荐者事先把一首诗或词抄写在黑板上,上课时负责者要对所选诗或词进行解析,并要说明推荐此诗或词的理由,然后全班同学抄写背诵。在此基础上我有时再适当拓展延伸,或者作深入探究的提示。对于这一项,我很慎重,每个周六课前五分钟,我都会从后门进来,目的只有一个:先瞅瞅黑板上的古诗或词,看看自己能有几分解读的把握,考虑还有哪些需要特别留心的疑难之处,而更多的情况下,我都是和学生一起,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试探着解读赏析,最后和学生一起背诵。
每周二、四、六的课堂上这几项进行完,如果还能余下时间来,我就让学生们自由阅读名著或写读书笔记等。
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是因为它有用。每天的点滴词语积累,久而久之,汇成了语言的宝库,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语文基础内容。每周二、四进行的“演讲”和“美文展示”,给了学生们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在此舞台上,他们尽显风采,从中他们找到了自信,培养了沉着,同时,学生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写作能力、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提高,真是“一石多鸟”啊!至于每周六进行的最后一项“献诗或词”,这一项的进行,我完全就只是课堂古诗学习的一个参与者,没什么居高临下的气势,这样,学生不再等着我去解决,不再畏首畏尾,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去探索研究,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思维能力当然随之得到了培养。
当然,我也得承认,高中语文教学在现阶段的功利性,还表现得十分强烈,谁也无法彻底摆脱。不过,只抱着教材学语文就想把语文学好是有相当难度的,只依靠着做练习来提高语文素养更是不可能的。为了学生。为了语史教学,我作了一次尝试。我想如果学生能以最爱语文的心态,用扎实深厚的语文素养去应对每次考试,甚至高考。我觉得真是想考不好也难啊!
(作者单位:江苏沛县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