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摒弃斑斓的色彩,以淡雅的黑白作为山水轮廓的基调,加以淡黄表现崎岖的山路,赋予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和活力。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把景物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虚与实的意境
李志坚的艺术创作特点主要是以虚实结合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并大量运用黑白效果,使其所画的山水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山水情怀,表现为对自然山水之境的向往,由此产生的审美趣味影响深远,这种情怀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现实需求。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关系;儒家甚至将人们对山水的审美趣味与人的道德智识联系起来。在漫长的以封建专制为政治体制的社会,无论他是官员士大夫还是黎民百姓,也常会遭遇到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压力与苦痛。他们需要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与排解,于是寄情山水成为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寻求诗意栖居的重要方式,对“桃源之境”的向往反映在许多文艺作品中,而山水画也就自然成为了这种心理需求的良好表现载体。这也决定了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几乎在发端之始就不会仅仅是对现实山水的真实再现,而更是一种意境的表现。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可居”、“可游”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对意识中人与自然构成的理想之境的向往,倒不如说是人类对一种理想生活环境和心灵归依的共同需求。因为无论现代还是古代,人们都会被来自于现实的矛盾所困扰,都需要一种精神上的他乡之境来安妥心灵,慰藉人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所谓意境其实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虚之境,而是亲切可感的再造之境,它需要画家们运用具体的形象和笔墨语言创造出一种基于人们生活体验的艺术之境,这也是中国许多山水画家们共同的艺术追求。
李志坚的创作就是一种写实与写意结合的艺术,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写实中的意境,写意中的实景”。他以自然为向导,但绝不是机械地再现自然,而是强化主体意识,把东西方艺术之精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而侧重于东方艺术的写意精神。他不拘泥于创作对象的形似,“运用充满情感的色彩,抒情的笔调,赋予大自然以灵魂和活力。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响亮的色块,把景物进行镶嵌式般排列,又如乐曲中跳动的音符。”
志坚的艺术造诣
李志坚山水画所呈现的总体气格,多给人一种虚静的审美意蕴,而这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本质上也是画家心态与个性的外在物化。志坚天性沉静内敛,澹泊寡欲,遇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屑于虚名俗利之争,显然,这种亦道亦禅的心境无疑与其画风是统一的。席勒尝鼓吹艺术与人道观念的叠合为一,这恰恰在志坚身上得到了印证,正是他勤于学而善于思,为人朴讷醇和,为学精诚不殆,所以为艺也气质俱盛。正因为如此,李志坚的艺术成就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观李志坚的画,其中所显示的世外桃源的平和、自然、宁静,轻松而又浪漫的诗情,虚与实的结合,使人们陶醉于其中而忘却了世间许多的烦恼。清新典雅,韵味悠长,这也许就是他的绘画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吧!
李志坚,字治见,1975年生于山东烟台,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近年来所参加的主要展览有:
2010年 “自然——当代山水画展”(江苏凤凰美术馆);2009年“看江山如此多娇——2170中国山水画展”(江苏养墨堂美术馆);2008年“黑白相——四川美院新水墨作品展”(香港图书馆);2008年“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展”(青岛美术馆);2008年“我在流通——三面体当代艺术提名展”(重庆501艺术空间) ;2008年“学院在线——生于70年代水墨画家提名展” (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 ;2008年“永恒的经典——当代中国画邀请展”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07年“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 (成都国际会展中心) ;2007年 “两京之间——中国画展” (南京爱涛艺术中心) ;2006年“江苏省第三届山水画展”金奖 (江苏美术馆) ;2006年“第三届北京双年展提名资格展” (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6年“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6年“首届全国写意画展” 优秀奖 (中国美术馆)。
虚与实的意境
李志坚的艺术创作特点主要是以虚实结合来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并大量运用黑白效果,使其所画的山水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山水情怀,表现为对自然山水之境的向往,由此产生的审美趣味影响深远,这种情怀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现实需求。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关系;儒家甚至将人们对山水的审美趣味与人的道德智识联系起来。在漫长的以封建专制为政治体制的社会,无论他是官员士大夫还是黎民百姓,也常会遭遇到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压力与苦痛。他们需要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与排解,于是寄情山水成为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寻求诗意栖居的重要方式,对“桃源之境”的向往反映在许多文艺作品中,而山水画也就自然成为了这种心理需求的良好表现载体。这也决定了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几乎在发端之始就不会仅仅是对现实山水的真实再现,而更是一种意境的表现。
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道:“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可居”、“可游”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对意识中人与自然构成的理想之境的向往,倒不如说是人类对一种理想生活环境和心灵归依的共同需求。因为无论现代还是古代,人们都会被来自于现实的矛盾所困扰,都需要一种精神上的他乡之境来安妥心灵,慰藉人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所谓意境其实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虚之境,而是亲切可感的再造之境,它需要画家们运用具体的形象和笔墨语言创造出一种基于人们生活体验的艺术之境,这也是中国许多山水画家们共同的艺术追求。
李志坚的创作就是一种写实与写意结合的艺术,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写实中的意境,写意中的实景”。他以自然为向导,但绝不是机械地再现自然,而是强化主体意识,把东西方艺术之精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而侧重于东方艺术的写意精神。他不拘泥于创作对象的形似,“运用充满情感的色彩,抒情的笔调,赋予大自然以灵魂和活力。强烈对比的色彩组合,响亮的色块,把景物进行镶嵌式般排列,又如乐曲中跳动的音符。”
志坚的艺术造诣
李志坚山水画所呈现的总体气格,多给人一种虚静的审美意蕴,而这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本质上也是画家心态与个性的外在物化。志坚天性沉静内敛,澹泊寡欲,遇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屑于虚名俗利之争,显然,这种亦道亦禅的心境无疑与其画风是统一的。席勒尝鼓吹艺术与人道观念的叠合为一,这恰恰在志坚身上得到了印证,正是他勤于学而善于思,为人朴讷醇和,为学精诚不殆,所以为艺也气质俱盛。正因为如此,李志坚的艺术成就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观李志坚的画,其中所显示的世外桃源的平和、自然、宁静,轻松而又浪漫的诗情,虚与实的结合,使人们陶醉于其中而忘却了世间许多的烦恼。清新典雅,韵味悠长,这也许就是他的绘画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吧!
李志坚,字治见,1975年生于山东烟台,200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近年来所参加的主要展览有:
2010年 “自然——当代山水画展”(江苏凤凰美术馆);2009年“看江山如此多娇——2170中国山水画展”(江苏养墨堂美术馆);2008年“黑白相——四川美院新水墨作品展”(香港图书馆);2008年“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展”(青岛美术馆);2008年“我在流通——三面体当代艺术提名展”(重庆501艺术空间) ;2008年“学院在线——生于70年代水墨画家提名展” (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 ;2008年“永恒的经典——当代中国画邀请展”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07年“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 (成都国际会展中心) ;2007年 “两京之间——中国画展” (南京爱涛艺术中心) ;2006年“江苏省第三届山水画展”金奖 (江苏美术馆) ;2006年“第三届北京双年展提名资格展” (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6年“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6年“首届全国写意画展” 优秀奖 (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