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浅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几方面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思考、会思考,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 乐于思考
(一) 激发思考兴趣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前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熟练地掌握并应用教材,并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学习教育心理学内容,理解小学生思想状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自主探求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再次,应开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班级上开设数学园地,或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或定期举行班级数学趣味竞赛或知识点竞赛,并对获奖者进行表扬,都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此外,应在数学教学中采取鼓励式教学。鼓励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自信心,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在面对数学难题是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学习热情,有助于活跃思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 更新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内在求知欲,引导小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高效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一方面是在教学中导入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实践。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或情况,概括出数学概念或解题思维。另一方面是设置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教师应提出创新性的、趣味性的问题,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小学生在寻求正确答案的心理状态的驱动下,不断主动探求新知识、新问题。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设置问题的难度应适当,尽量串联新旧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根据学生智力和数学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又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能运用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引出新知识。
二、 学会思考
(一) 因势利导
教师应因势利导,在不同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在负数教学中,可以通过班级的人员流动进行举例,班级上学期转来3人,表示班级人数增加3人,可以用“ 3”表示;班级本学期转走4人,表示班级人数减少了4人,可以用“-4”表示。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体温计的温度来引入负数概念,既增加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也有助于深化逻辑思维。
(二) 确定思考方向
教师应及时地给学生指明思考方向,避免学生思考的片面性与盲目性。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问题集中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应按照对象确定思维顺序和方向,并非无目的地猜想。例如:在做三角形面积题目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思考问题。要学会根据已知的条件形成条件反射,就能准确快速地找到思考方向。
(三) 鼓励大胆设想
学生的思维经过启发后会产生许多疑问,而学生的提问说明其作出了思考,如果学生提出一定的高质量问题则能够说明已学会了初步思考。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见解,甚至可能是老师未思考的问题,其均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性,因而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勇敢地表达不同意见、提出不同见解,并对小学生的不同理解角度进行鼓励。经过长期加以引导,小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展现出创新性、独到性的特点。
三、 善于思考
(一) 强化思维训练
俗语说“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好办法。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训练中一是要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科学的周期性训练,要适当讲练结合。二是应注意练习难度,应由简单到困难逐步过渡。三是练习形式丰富多样,并且不能机械性重复,练习题目的设计要形式丰富,不枯燥乏味。例如: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练习,都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二) 引导合理想象
联想思维方式是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在分析新问题时,能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新问题之间,搭建桥梁产生联想,变换思考角度,使新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答。联想一般可分为单向联想和双向联想。例如一些看似不相关的问题,但经过教师的分析与诱导,就会使学生领悟其中的内在联系。此外在教学中必须重视逆向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培养小学生的联想力应当以牢固的基础知识教育为前提,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引申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应当程度恰当,依照可接受性原则展开思维训练。
(三) 鼓励手脑并用
合理使用教具、学具,培养小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是大脑以理性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一种认知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表象的知觉认识属于感性认识,为初级认知阶段;再通过进行合理判断及演绎,从而演变到高级阶段,即为理性认识阶段。其是数与形本质联系和本质属性的反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以及教材中的关键点,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小学生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思考,让小学生爱学并会学,自觉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内在的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养成良好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四、 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化繁为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与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触类旁通,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37.
[2]刘云霞.在小学数学思维对话课堂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前行[J].當代教育科学,2015,(12):39-44.
作者简介:
李月婵,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东尖山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 乐于思考
(一) 激发思考兴趣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个前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熟练地掌握并应用教材,并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学习教育心理学内容,理解小学生思想状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自主探求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再次,应开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班级上开设数学园地,或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或定期举行班级数学趣味竞赛或知识点竞赛,并对获奖者进行表扬,都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此外,应在数学教学中采取鼓励式教学。鼓励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自信心,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在面对数学难题是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学习热情,有助于活跃思维,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二) 更新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内在求知欲,引导小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高效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一方面是在教学中导入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实践。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或情况,概括出数学概念或解题思维。另一方面是设置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教师应提出创新性的、趣味性的问题,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小学生在寻求正确答案的心理状态的驱动下,不断主动探求新知识、新问题。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设置问题的难度应适当,尽量串联新旧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根据学生智力和数学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又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能运用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引出新知识。
二、 学会思考
(一) 因势利导
教师应因势利导,在不同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在负数教学中,可以通过班级的人员流动进行举例,班级上学期转来3人,表示班级人数增加3人,可以用“ 3”表示;班级本学期转走4人,表示班级人数减少了4人,可以用“-4”表示。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体温计的温度来引入负数概念,既增加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也有助于深化逻辑思维。
(二) 确定思考方向
教师应及时地给学生指明思考方向,避免学生思考的片面性与盲目性。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问题集中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应按照对象确定思维顺序和方向,并非无目的地猜想。例如:在做三角形面积题目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思考问题。要学会根据已知的条件形成条件反射,就能准确快速地找到思考方向。
(三) 鼓励大胆设想
学生的思维经过启发后会产生许多疑问,而学生的提问说明其作出了思考,如果学生提出一定的高质量问题则能够说明已学会了初步思考。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见解,甚至可能是老师未思考的问题,其均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性,因而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勇敢地表达不同意见、提出不同见解,并对小学生的不同理解角度进行鼓励。经过长期加以引导,小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展现出创新性、独到性的特点。
三、 善于思考
(一) 强化思维训练
俗语说“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好办法。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训练中一是要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科学的周期性训练,要适当讲练结合。二是应注意练习难度,应由简单到困难逐步过渡。三是练习形式丰富多样,并且不能机械性重复,练习题目的设计要形式丰富,不枯燥乏味。例如: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练习,都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
(二) 引导合理想象
联想思维方式是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在分析新问题时,能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新问题之间,搭建桥梁产生联想,变换思考角度,使新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答。联想一般可分为单向联想和双向联想。例如一些看似不相关的问题,但经过教师的分析与诱导,就会使学生领悟其中的内在联系。此外在教学中必须重视逆向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培养小学生的联想力应当以牢固的基础知识教育为前提,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引申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应当程度恰当,依照可接受性原则展开思维训练。
(三) 鼓励手脑并用
合理使用教具、学具,培养小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是大脑以理性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一种认知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表象的知觉认识属于感性认识,为初级认知阶段;再通过进行合理判断及演绎,从而演变到高级阶段,即为理性认识阶段。其是数与形本质联系和本质属性的反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以及教材中的关键点,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小学生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思考,让小学生爱学并会学,自觉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内在的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养成良好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四、 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化繁为简,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与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触类旁通,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37.
[2]刘云霞.在小学数学思维对话课堂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前行[J].當代教育科学,2015,(12):39-44.
作者简介:
李月婵,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东尖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