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综述,根据现状总结了目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我校中医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校的特点,分析了合作学习模式在我校非医类专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89-02
1 国外研究现状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orcooperative learning)的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迄今为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在美国,许多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A.K.ElliS & J.T.FourS)在其著作《教育改革研究》中就曾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国际上有很多学者对合作学习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进行了应用研究,如Nayereh Baghcheghi等比较了传统学习和合作学习对护理学学生掌握护理技巧和与病人交流能力的培养的差异,发现合作学习教学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学习。Ozgen Korkmaz研究了在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在线合作学习来促进。Cornelia Schoor等探讨了动机对合作学习场景及其学习和知识获取的影响。发现合作学习能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Femke Kirschner等的研究表明在高中生物学教育中,个人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效率和有效性上存在明显差异。Gregory Alexander等探索合作学习在改善北开普省学校综合学习环境方面的价值,他们认为合作学习对改善学习环境有很大帮助,但是该省在对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解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Simone Volet的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Andrew Kenneth Tolmie等调查了575个年纪在9~12岁的学生,探讨了社会因素对基础教育中合作学习的影响。Hafize Keser等对21世纪合作学习的发展趋势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综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的认识,它的内涵至少涉入到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4)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5)合作学习是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早在二千年前,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过程中合作。自2001年我国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我国各地的中小学校相继掀起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在这个潮流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合作学习作为诸多策略之一,在新课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程。近十年我国也有非常多的教育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董闻认为相对于合作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陈晓冬对成就动机在合作学习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一些学者对合作学习在体育、英语、历史和化学等不同学科中的学习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乔海英等采用虚拟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试图解决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时常有孤独感、不适感及考试焦虑感三大学习困难。王晖探讨了如何建设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问题。蔡铁权等探讨了概念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促进合作学习有效在课堂中开展。王玮反思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并提出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 展望
从各位学者的文献的报道来看,尽管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开展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和弊端。如合作内容组织不当、效率低下,课程秩序混乱、课堂合作学习存在“貌合神离”现象、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比较混乱、有效性存疑等问题。谢娟等也对选择能够反映合作学习研究领域的最新、最高研究成果的52篇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分别对论文的研究主题、单位、出版时间、学科专业、研究方法五個方面进行量化,发现近年来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其热点在于合作学习方法、模式、策略的不断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上,焦点是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难点却停留在合作学习基本原理上。
但是,合作学习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凝聚一个班级、一个集体的学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合作学习“在课内”向“在课外”的迁移延伸是合作学习内涵的本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延伸了学习实践,拓展了学习内容,这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的。
我校为学校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省属高校。合作学习模式是我校目前的教学的模式的一个很好补充。目前,我校教学依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近几年,PBL教学在我们学校受到很大关注。该模式对于临床医学等医药专业的教学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我校也有一些课程开展PBL教学模式改革尝试,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专业,如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但是相对于非医药类这些专业,要开展PBL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资源上都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更适合这些专业。在这些非医类专业开展合作教学,将在学风、自主学习动机、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质量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德育教育等方面起到明显促进作用。此外,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从“在课内”向“在课外”的迁移延伸,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
此外,合作学习模式采取生生互动(主要有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师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提倡开展合作学习,在互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推进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形成良好的同伴之间的关系,从德智体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成长,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89-02
1 国外研究现状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orcooperative learning)的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迄今为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在美国,许多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A.K.ElliS & J.T.FourS)在其著作《教育改革研究》中就曾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国际上有很多学者对合作学习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进行了应用研究,如Nayereh Baghcheghi等比较了传统学习和合作学习对护理学学生掌握护理技巧和与病人交流能力的培养的差异,发现合作学习教学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学习。Ozgen Korkmaz研究了在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在线合作学习来促进。Cornelia Schoor等探讨了动机对合作学习场景及其学习和知识获取的影响。发现合作学习能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Femke Kirschner等的研究表明在高中生物学教育中,个人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效率和有效性上存在明显差异。Gregory Alexander等探索合作学习在改善北开普省学校综合学习环境方面的价值,他们认为合作学习对改善学习环境有很大帮助,但是该省在对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解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Simone Volet的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Andrew Kenneth Tolmie等调查了575个年纪在9~12岁的学生,探讨了社会因素对基础教育中合作学习的影响。Hafize Keser等对21世纪合作学习的发展趋势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综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的认识,它的内涵至少涉入到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4)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5)合作学习是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早在二千年前,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过程中合作。自2001年我国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我国各地的中小学校相继掀起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在这个潮流中,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合作学习作为诸多策略之一,在新课改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程。近十年我国也有非常多的教育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董闻认为相对于合作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陈晓冬对成就动机在合作学习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一些学者对合作学习在体育、英语、历史和化学等不同学科中的学习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乔海英等采用虚拟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试图解决远程学习者在线学习时常有孤独感、不适感及考试焦虑感三大学习困难。王晖探讨了如何建设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问题。蔡铁权等探讨了概念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促进合作学习有效在课堂中开展。王玮反思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并提出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 展望
从各位学者的文献的报道来看,尽管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开展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和弊端。如合作内容组织不当、效率低下,课程秩序混乱、课堂合作学习存在“貌合神离”现象、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比较混乱、有效性存疑等问题。谢娟等也对选择能够反映合作学习研究领域的最新、最高研究成果的52篇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分别对论文的研究主题、单位、出版时间、学科专业、研究方法五個方面进行量化,发现近年来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其热点在于合作学习方法、模式、策略的不断探索,以及合作学习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上,焦点是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难点却停留在合作学习基本原理上。
但是,合作学习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凝聚一个班级、一个集体的学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合作学习“在课内”向“在课外”的迁移延伸是合作学习内涵的本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延伸了学习实践,拓展了学习内容,这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的。
我校为学校是一所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省属高校。合作学习模式是我校目前的教学的模式的一个很好补充。目前,我校教学依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近几年,PBL教学在我们学校受到很大关注。该模式对于临床医学等医药专业的教学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我校也有一些课程开展PBL教学模式改革尝试,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专业,如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但是相对于非医药类这些专业,要开展PBL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资源上都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更适合这些专业。在这些非医类专业开展合作教学,将在学风、自主学习动机、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质量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德育教育等方面起到明显促进作用。此外,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从“在课内”向“在课外”的迁移延伸,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
此外,合作学习模式采取生生互动(主要有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师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提倡开展合作学习,在互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推进学科学习目标的达成,形成良好的同伴之间的关系,从德智体各个方面引导学生成长,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