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环境教学模式”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课堂环境、教育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本文分别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这两个较高层面的环境因素探讨它们各自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提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用适合我国环境的“环境教学模式”。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环境因素;环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12-0104-036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眼下是一个高科技竞争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人才的激烈竞争,英语作为一种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显得十分重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直接面对国际大市场,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于1999年颁布实行,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陆续出版。人们期望大学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语法为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交际法教学模式,英语课堂也应该更为“互动”。然而,实际中的大学英语课堂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转变,学生们不能适应强调师生互动的交际教学法,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教师、学习者、师生关系、学习动机等都会对课堂产生影响,然而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学习环境,本文将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学习环境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 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与学习,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2 随着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也差。导致了学风方面的种种问题。
  3 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 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语言学习的氛围,激发不起语言学习的兴趣。
  5 教学缺乏研究,“重教学,轻教研”的倾向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他们只注重埋头上课,不重视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人手深化教学改革。
  
  三、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环境观
  
  社会建构主义是Marion William和iLobe L,Burden在分析和综合了人本主义、认知学说、建构主义和社会互动论(social interaclaon theory)之后提出来的语言教学过程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有四个相互影响的因素: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反映自己教学理念的任务:学生选择相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的方式理解任务:任务则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界面(interface)。此外,学习发生的环境对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情感环境、物理环境、学校环境、乃至更大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可以看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四个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四个因素中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而打破整体的平衡。他们认为,语言学习所处的环境对个体的学习会产生深刻影响。学习环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首先是微观课堂物质环境以及课堂人际关系:其次是国家的教育体制及其教育方针;最后是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本文将分别探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体制这两个较高层面的环境因素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四、社会文化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任何学习都发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Oxford和An-derson在1995年指出,“学习活动和文化影响同所学的内容密不可分,而学习风格同文化价值观和文化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William和Burden指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偏好与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如能考虑到这一点将会有效地促进学习”。Cook也注意到了文化与课堂的关系,她提出,“就社会而言,学生和教师对课堂的期望取决于他们的文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因文化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社会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的需要。
  李敏在2005年以一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查为基础,从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对外语课堂教学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她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第一,较大的权力距离(Large Power Distance)。中国文化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父母的角色,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也是权力的化身。教师具有鲜明的榜样和权威形象,课堂内的等级观念很深,在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安安静静地聆听,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并且深信不疑。第二,群体化倾向(Collectivism)。中国属于“集体意识”较高、“自我意识”较低的文化群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群体概念和归属意识较为强烈,在课堂上则表现为不愿意“拋头露面”,而更愿意以隐蔽方式回答问题。第三,较强的不确定性回避倾向(Strong Uncertainty Avoidance)。中国文化强调不确定性因素回避,不鼓励冒险或偏离常规。在课堂上。学生喜 欢有组织、有准备的学习,希望问题都有正确的答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注重对词汇、语法等的准确解释,在他们看来,只有掌握词汇、语法等系统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外语。所有的这些社会文化因素,无疑都会影响中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以及英语课堂教学。
  
  五、教育体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环境观,国家的教育体制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很显然,各国之间的教育体制及其目标与方针各具特点,而处于不同的教育体制之下的学习者的学习及课堂环境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一直是教和学的核心。尽管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开始注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也开始尝试一些诸如交际法、视听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言产出技能的实践: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项目也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主观题的类型和比例,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英语口试。但从整体上看,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这种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迫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上,使他们“处于一种浅表式的学习方法”。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学习者不会被动地接受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各自学习和吸收那些他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中国的语言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的诸如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注重细节的学习方式、习惯于正规的课堂等特点都与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结语
  
  通过在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的学习环境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民族的社会文化因素和教育体制对英语课堂教学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影响,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教师、学生的课堂表现、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研究学习者的宏观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Bax在2003年指出,学习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居于首要地位,环境因素对学习者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他建议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采用一种“环境教学法”来取代交际教学法。正如李敏在2005年所指出的,目前的语言教学理论模式主要依赖于对西方国家的第二语言学习者(ESL Learners),尤其是移民的研究,用这些理论来指导中国的英语教学,会有许多偏颇之处。因此,对于国外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要根据我国的宏观环境因素适当地加以调整和改造,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中的英语学习者的“环境教学模式”。这是目前英语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进行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澄清他们各自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宗教与哲学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二者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关键词:哲学;宗教;本源  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12-0076-025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历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古希腊,哲学从宗教脱胎而出,逐渐形成了思辩的特色,但始
期刊
摘 要:听力学习一向是现代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根据课题组两年来对于河北省四所高校中16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和研究,经过严谨细致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探讨了制约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提高的因素并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制约因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12-0094-032    在英语听
期刊
摘 要:本文指出数学分析中判别函数的一致连续性,可直接应用的理论是定义、康托定理、归结原则等。在具体解题时,通常利用某些命题的结论作为解题的指导思想,帮助判知结论,迅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再利用可直接应用的理论对其加以佐证。  关键词:数学分析;一致连续;可直接应用的理论;解题的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12-0091-031    
期刊
摘 要: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思想道德建设当中要切合与高等教育总目标,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加强高校德育实践,不断地优化高校德育环境,使高校德育在新时期有效地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l2-2485(2007)12-0081-02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期刊
摘 要:尽管目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不断的提升,但在就业选择中仍然处于劣势,就业问题上的性别差异在我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状,这种事实的存在一方面加强了性别差异对传统思想的强化影响,另一方面则影响着人才结构的平衡发展。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目标的推进,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办学条件、教育制度、教学过程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要求我们高等教育转变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扩招;办学思想;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12-0088-030    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会给社会带
期刊
摘 要:视唱练耳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旨在培养和提高师范生基本的音乐能力,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视唱练耳课程更好的适应当前多媒体的音乐环境,确保师范生的音乐基础能力能够真正满足实践的需要,已成为当前学前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急需突破的问题。  关键词:视唱练耳;多媒体;数字化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
期刊
摘要:现代的平面设计日新月异,随着新思维、新观念、新科技、新媒体、新材料开发利用,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为了使平面设计一鸣惊人,设计者不得不每天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多方寻找一个最为恰当的点,使其设计鹤立鸡群,这一点就是最佳创意切入点。 本文以创意切入点的路径与手段为主要分析对象,浅述本人的观点。  关键词:平面设计;创意;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校长的文化素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是非密切的,这既取决于校长责任制中校长文化素质在制订政策时的特殊的倾向,也表现为校长兴趣、爱好的文化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两者一个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起着规范性作用,两者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走向的基本状况,正是由于校长的文化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高职院校呼唤校长的文化素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长;文化素
期刊
摘 要:教育评估是弱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又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手段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进行教育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弱智儿童做出综合性的评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评估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成长记录袋法。通过对弱智儿童进行教育评估,可以为弱智儿童教育教学和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