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黑的拉魂腔

来源 :小小说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ongyan0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27年,日本鬼子攻下了乌鸦岭,随后把街北的大庙改成了军部。军部距离戏堂仅三百米左右。鬼子们爱听戏,特别爱听泗州戏。泗州戏俗称“拉魂腔”、“太平调”、“猎户腔”,是流传于古泗州一带的民间剧种。女人听了拉魂腔,面饼贴到后背上;男人听了拉魂腔,丢了媳妇忘了娘。从东庄到西庄,要听还是拉魂腔,听戏要听周姑子,吃肉要吃牛肚子。可见老百姓对泗州戏的痴迷。日本鬼子经过耳濡目染,竟个个迷上了。尤其是小队长麻野次郎,一天不听戏就睡不着觉。尽管他听不太懂,但是也能顺音哼唱几句。
  陈二黑是土生土长的乌鸦岭人,也是中共地下党员。鬼子血洗乌鸦岭后,他就被上级安排到地方,开展敌后工作。陈二黑个头很矮,又黑又瘦,快四十岁了,还是光棍儿一条。他的父母和一个哥哥都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戳死了,他连夜从洪泽湖赶回来,草草地料理了后事。在部队,陈二黑时常唱泗州戏给官兵听,整鬓、拔鞋、提领、顿袖,动作连贯专业,有板有眼,其腔优美动听,让人听了意荡神驰。其实陈二黑并不专业,只是自小就爱听爱学,加上他天资聪慧,学啥会啥,装啥像啥,很多人以为他是邱氏门徒。不久部队组建泗州剧团,他出任团长,不光演唱传统剧目《杨八姐救兄》《拾棉花》等,还编排了《全家抗日》《打泗州》《大濠城》等抗日题材的新剧。
  这次陈二黑来乌鸦岭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乌鸦岭泗州戏剧团,演排新剧。
  有次鬼子们去听戏,扮演鬼子的演员在舞台上学狗爬,观众哄堂大笑,鬼子们也跟着哈哈大笑。汉奸万俟猴掏出手帕擦着额头上的汗珠,对身边的麻野次郎小声说,长官,这戏演得有点儿问题。次郎沉下脸,右手摆了摆,示意万俟猴住口,尔后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演的什么我不管,我看的是你们中国古老的悠久的传统文化。万俟猴碰得一鼻子灰,把帽檐往下拉了又拉,想把那张脸遮住。次郎斜视了他一眼,转而问道,猴──,刚才他趴在地下,为什么?万俟猴嘴巴张了几下,紧张地咽下两口唾沫,长官,刚才舞台上的皇军是中了暗器,腿被飞镖击中了,所以才爬着走。那像狗吠的声音,是皇军疼痛的呻吟,中国的戏剧比较夸张,这就是艺术。次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不久,扮演日本鬼子的演员当场被鬼子带走。剧团所有演职人员被迫逃往洪泽湖部队。
  六月初七逢集,鬼子满街抓人。男男女女上千人被赶往戏堂门口宽阔的场地。扮演鬼子的演员被五花大绑,跪在高台上。中队长模样的鬼子,双手叉腰,咿里哇啦地讲了一通。一个高个子翻译紧跟着翻译,皇军今天把老少爷们儿邀请来,没有别的意思。近一段时间,在我们皇军的地盘上上演了有损天皇形象的泗州戏。皇军经过审讯,这个演戏的已经供出了在我们乌鸦岭有共产党。我的同行万俟猴因曲解故事,撤职查办了。皇军希望在场的乡亲们,能相互监督检举,对检举有功者,大大有赏。
  场上死一般的寂静。此时,陈二黑也在人群中,他戴着黑色的礼帽,黑色的眼镜,一袭青色的长衫裹着全身,立在那里,像烧焦的木头。他的手心早已出汗,眉头紧锁。
  中队长又咿里哇啦一通。翻译说,你们可要想清楚,不揭发都休想走。皇军马上进行搜身,如果搜到一个共党,就枪毙十个人,搜到两个,你们比我清楚,就是二十人。人群骚動了起来,一双双眼睛开始在黑压压的人群里搜索。
  陈二黑不能再迟疑了,他深知,只要搜身,自己必厄运难逃,可能还要连累无辜的百姓。他下意识地用右手摸了一下腰间的手枪。
  陈二黑瞥了一眼台上的戏迷麻野次郎,看到他微闭双眼,闷闷不乐,双手放在膝盖上,时不时手指摆动几下,好像模仿演员的兰花指动作。
  整鬓、拔鞋、提领、顿袖,陈二黑像走上了舞台,开腔唱起了《拾棉花》:我来告诉你,我的喜期日子看得近,我的日子看在腊月二十八。过门去男耕女织勤劳动,春耕夏种忙庄稼。到秋后粮食归仓柴归垛,五谷杂粮收到家……陈二黑的唱腔勾魂夺魄,让人无限遐思。他猛一转身,边唱边走出人群。
  台上的鬼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起来,因为很久没有听到泗州戏了。麻野次郎睁开双眼,极目远视,竟跟着渐行渐远的歌声哼起来。
  等鬼子们回过神来,陈二黑已经不见了踪影。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其他文献
罗副局長的身体一直很好,但是,那晚他突然胸痛,半夜送到医院已经昏迷了。医生一检查,心肌梗塞。还好,抢救及时,很快转危为安。医生告诉他,这病要休息好,不能大吃大喝,否则,还有复发的危险。  罗副局长这病可真是吃出来的,就说手术前一周吧,吃了三次海鲜,两次火锅,当然,也喝了不少酒。虽说现在管得严,低调了很多,但,你懂的。罗副局长很后怕,再这样吃吃喝喝下去,命当休也。罗副局长甚至想过辞官归田,到乡下去,
期刊
欢笑镇爆出一条大新闻,有一位60岁的妇女居然像20岁的女孩一样青春不老,脸上一点儿皱纹都没有。人们议论纷纷:“是不是整过容啊?”“听说整容专家鉴定过了,不是整容整的。”“那怎么可能呢,60岁的人还像20岁,绝对不可能!”  电视台主持人正在采访那位60岁的妇女:“请问你是怎么做到脸上不长皱纹的?”妇女回答:“我1O岁的时候,看到我才30多岁的妈妈,就因为每天笑每天笑,长了一脸皱纹,从那个时候开始,
期刊
那些贴着求印者姓名的印石放在书架上半年多了,楚秋石还是没有动过任何一块。这半年来,他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那块寿山田黄石上。  楚秋石出身书画篆刻世家,数十年来潜心刀石,运刀尽得笔墨之妙,印风古拙厚重却又不失细腻流畅,登门求印者多为海内外书画界收藏界的名家,过手的名贵印石自然不少,可是却没有一块能和那块寿山田黄相比。  “寿山田黄,印石之王。”那块田黄绝对是寿山田黄中的极品,色如枝头黄杏初熟,通体明透
期刊
我和同桌赵方琪是绝配,人称双花煞星派,前桌是两个男生,面!我和赵方琪把他们的桌子和椅子挤成零距离亲密接触,两个可怜的家伙反抗无效,只好双腿盘在椅子上打坐听课、后桌是传统搭档一男一女,面!男生总是欺负同桌李绿荷,李绿荷是个小胖子,同桌给她取外号叫绿绿蛙,还说:“我娱乐绿绿蛙,快乐给大家!”我和赵方琪只要预备齐回头,盯住那个男生的脸,不用出手,他立马匍匐在桌子上讨饶:“大姐、二姐,我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期刊
年轻的弓箭手有一张祖传的乌黑的弓。  这是他视若生命的朋友。这把弓让他的气势压过了军中一千多号一流的弓箭手,而被称为“神箭手”。他矫健的身影、乌黑的良弓常常出现在冲锋陷阵的敢死队中。刀光剑影、飞箭如蝗,他不仅要箭无虚发地发射,还要闪身躲避一支支挟着冷风与寒气的呼啸而来的羽箭。战争的残酷让人感叹生命的弱小和无助,但命运之神却常常眷顾于他,除了几处不大不小的伤疤,他身上并无致命之伤。在一次重要的战役中
期刊
男人把车子停得离渡口很远,踮起脚尖眺望着渡口,男人走的时候,这个渡口还不叫桃花渡,他只知道船上的渡娘叫桃花。  风很大,男人的领带飘了出来,他抓住领带塞进洁白的衬衫里面,他那高档的西服已经扣不起来。渡娘提着滴水的竹竿哼着黄梅戏《孟姜女》的段子,他熟悉,也会唱。渡娘的长发束在脑后,他记得那时,渡娘喜欢散着头发,任凭河风凌乱。  车里的女人问,要去看看吗?  男人没有回答,看什么呢?看河那边的故乡?看
期刊
这是发生在长征路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郑大嫂把三个女红军迎进贴着大红喜字的院门时,太阳正在落山,燕子正在归巢。那时的郑大嫂还是一个刚刚被人称作大嫂不足一个月的新媳妇。  郑大嫂在围裙上搓着手对女红军说:“将就一点吧,总比睡在外面强。”  最小的女红军亲呢地拉住郑大嫂的胳膊:“大嫂,咱们是一样的姐妹,也都是穷人。”  郑大嫂笑着摸了摸小红军的头说:“你这年纪,该是做我妹妹呢。”然后便飞快地卷到了灶
期刊
木屋外,是老人精心培育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金丝楠苗圃。  老人提着一壶酒走进屋来,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似金丝楠木般闪眼。我要苗木十万株。那汉子开了海口。  你了解金丝楠么?  当然。它是国内最珍稀的树种,品质高贵,木质坚实,木纹华丽,千年不腐。过去只限是皇家用木。  说得不错。但你可知这树的骄贵脾气?  树还有脾气?那汉子好奇。  伙计,讲究着呢。你那儿种不了,气候不宜,水土不服,别活糟蹋了我宝贵资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小吴来津城打工十二个年头了。尽管当年的小吳快熬成了老吴,可心中的梦想还是没能实现。何尝是没实现,简直是一线希望都没有。  十二年前,小吴临出家门时,爹还想把儿子留下。爹把还没抽尽的旱烟袋,磕到身旁的老磨盘上,说:“富贵呀,咱乡下自打包产到户,日子一年比一年滋润了,去年,咱家又盖了三间大瓦房,看今年的雨水,风调雨顺的,一定又是个好年景,你就不能煞下心与我和你娘过安稳日子吗?”  
期刊
一  这天上午,我和战友们头顶烈日,整齐如一地排列在操场上,等待首长检阅。检阅结束,将有部分符合条件的士兵,进入国庆大典方阵,接受训练。  挑选近乎苛刻。而我的身高,比一米七九的标准,却低了要命的半公分。  望着越来越近的首长们,我紧张得微微发颤。可是,首长们像没有看到我一样,迈着比铁还要坚定的步子,径直从我面前走了过去。  我沮丧得想哭。  最前面的那个首长,突然停下脚步,扭身望着我:身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