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来源 :神经药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为一类患症初期较为潜藏,且逐步进阶式的神经性退化性疾病,多发于高龄人群.A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行为、记忆以及表达等机体功能出现障碍.AD早期极易被忽略,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防治AD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研究表明,A D的发病机制有Aβ蛋白的异常沉淀、Ta 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以及胆碱能系统异常等.近些年来,全世界的科研人员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也研制出很多治疗AD的药物.虽然治疗药物不断增加,但AD病情十分复杂,不能确定其发病机制,大多数药物也只是缓解症状,尚未有真正彻底治疗的药物.该文综述AD的发病机制及近些年药物治疗研究取得的进展.
其他文献
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容量过载、营养不良、骨骼肌减少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根据生物组织的电学特性测量人体成分及其变化,已被广泛应用于
足细胞损伤或脱落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裸露且通透性增加,是糖尿病肾病(DN)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内质网应激(ERS)是细胞的一种适应性反应。适度的ERS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而外界
细小病毒B19(PVB19)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人类普遍易感的一种DNA病毒,也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感染病毒之一。它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与病毒特性和宿主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目
目的 建立并验证闭合性反复轻型颅脑损伤(rmTBI)动物模型,探讨氢水对rmTBI模型动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导致的行为学结果差异.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
目的 观察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CM)颅内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感染二科自2015年5
目的 分析影响无瞳孔散大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的早期结果和出院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7月至2017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