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一个有自己传统底子的中国人才能提供其所有贡献世界,才有能力识别和借鉴别国文化。因此,让少年儿童了解中国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质、品德修养,融和西方文化精华,重塑中华文化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教育;实施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是我们的文化母体。如何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特殊功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课题,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有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与责任。
一、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首先,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设计教学活动“有趣的汉字”,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也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另外,通过对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
其次,可以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非常愿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他们开始对中国的民间游戏和活动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再次,在活动中可以很自然地扩大幼儿的识字量。幼儿早期识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开发幼儿的潜能,培育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最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一个人记忆力的发展在6―13岁时是黄金时期。利用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这些永恒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在绘画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
绘画活动是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蜡笔、油画、彩色铅笔、彩色水笔、毛笔、纸、布、绢、水粉颜料、墨等等,通过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美术语言来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创造出多样的视觉形象。绘画活动是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幼儿绘画只是手段和方法,画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绘画这一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培养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激发幼儿主动观察,给予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有效途径。幼儿的绘画并非要求幼儿真实地将事物的逼真形象再现于纸上,而是将画纸作为幼儿表达自我的舞台,任由幼儿发挥。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活动,幼儿能从中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陶冶情怀,从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二)在手工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
手工即运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如剪刀、尺子、胶水、纸、泥巴、橡皮泥、石头、竹片、果壳、木块等物品,通过剪、粘、刻、织、捏、折等方式,用一些素材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广博的中华文化中蕴藏着许多古老的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作、传承下来了丰富的手工艺术,这些手工艺术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多彩。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些丰富的手工艺术中寻找一种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切入点与方式,寓教于乐,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
幼儿美术素养的提高来源于其美感的逐步升华,而幼儿美感的形成与提升则是在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中丰富审美经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选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作品,借以促进幼兒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选取的美术作品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阶段。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可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使幼儿从一点一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彩。饭前、教学活动之间、午睡前、离园前等小块时间也可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玩猜谜游戏、手指游戏《五指歌》和《手指一家》等,说童谣《排排坐》、《丫头丫》、《颠倒歌》等,讲童话、传说、美德故事《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大禹治水》、《牛郎织女》、《卧冰求鲤》、《黄香暖席》、《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使传统文化逐渐影响到幼儿。
三、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点
(一)传统文学内容的选材是教育开展的关键
传统文学是在古老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其中一些传统事物随时代不断发展已消失,幼儿难以有相关经验,在教育思想中,也难免有些消极、封建的思想混杂其中,且个别内容学习难度较大,对幼儿不具有意义且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合理选材,辨证的扬弃,选择传统文学内容中的精华对幼儿教育。要适当对一些难懂文言文、成语合理改编、缩写、扩写等,从幼儿兴趣、情感体验出发,确立适宜的内容,这样才会通过传统文学把灿烂的文化思想进行传承,让孩子们受益非浅。
(二)教师良好素质是传统文学课程实施的保证
要使传统文学释放出魅力,课程获得成功,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音乐、美术、文学修养,有把握分析教材的能力,能选用有效的方法深入浅出的教学,要有改编教材为其注入新活力的能力,有良好的情感表现能力,能自如的应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传递作品的内涵,优美的语言可以使幼儿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愉悦的接受教育,我们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努力建立一批观念新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实验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三)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感受是传统文学教育的重要理念
开展传统文学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记忆、认知、注意等多种潜能,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引导幼儿体验,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不以会背诵多少诗歌,会说多少成语作为衡量幼儿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其纵向的成长,这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理念。
总之,通过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幼儿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了幼儿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了幼儿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激起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教育;实施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是我们的文化母体。如何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特殊功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课题,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有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与责任。
一、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首先,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设计教学活动“有趣的汉字”,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也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另外,通过对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
其次,可以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非常愿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他们开始对中国的民间游戏和活动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并由此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再次,在活动中可以很自然地扩大幼儿的识字量。幼儿早期识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开发幼儿的潜能,培育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最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一个人记忆力的发展在6―13岁时是黄金时期。利用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这些永恒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在绘画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
绘画活动是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蜡笔、油画、彩色铅笔、彩色水笔、毛笔、纸、布、绢、水粉颜料、墨等等,通过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美术语言来表达幼儿的所思所想,创造出多样的视觉形象。绘画活动是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幼儿绘画只是手段和方法,画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绘画这一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性,培养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激发幼儿主动观察,给予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使绘画活动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有效途径。幼儿的绘画并非要求幼儿真实地将事物的逼真形象再现于纸上,而是将画纸作为幼儿表达自我的舞台,任由幼儿发挥。通过丰富多样的绘画活动,幼儿能从中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陶冶情怀,从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二)在手工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
手工即运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如剪刀、尺子、胶水、纸、泥巴、橡皮泥、石头、竹片、果壳、木块等物品,通过剪、粘、刻、织、捏、折等方式,用一些素材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广博的中华文化中蕴藏着许多古老的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作、传承下来了丰富的手工艺术,这些手工艺术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多彩。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些丰富的手工艺术中寻找一种容易被幼儿接受的切入点与方式,寓教于乐,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实施中华文化教育
幼儿美术素养的提高来源于其美感的逐步升华,而幼儿美感的形成与提升则是在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中丰富审美经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选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优秀作品,借以促进幼兒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选取的美术作品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阶段。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可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使幼儿从一点一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彩。饭前、教学活动之间、午睡前、离园前等小块时间也可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玩猜谜游戏、手指游戏《五指歌》和《手指一家》等,说童谣《排排坐》、《丫头丫》、《颠倒歌》等,讲童话、传说、美德故事《嫦娥奔月》、《盘古开天辟地》、《大禹治水》、《牛郎织女》、《卧冰求鲤》、《黄香暖席》、《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使传统文化逐渐影响到幼儿。
三、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点
(一)传统文学内容的选材是教育开展的关键
传统文学是在古老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其中一些传统事物随时代不断发展已消失,幼儿难以有相关经验,在教育思想中,也难免有些消极、封建的思想混杂其中,且个别内容学习难度较大,对幼儿不具有意义且难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合理选材,辨证的扬弃,选择传统文学内容中的精华对幼儿教育。要适当对一些难懂文言文、成语合理改编、缩写、扩写等,从幼儿兴趣、情感体验出发,确立适宜的内容,这样才会通过传统文学把灿烂的文化思想进行传承,让孩子们受益非浅。
(二)教师良好素质是传统文学课程实施的保证
要使传统文学释放出魅力,课程获得成功,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音乐、美术、文学修养,有把握分析教材的能力,能选用有效的方法深入浅出的教学,要有改编教材为其注入新活力的能力,有良好的情感表现能力,能自如的应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传递作品的内涵,优美的语言可以使幼儿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愉悦的接受教育,我们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努力建立一批观念新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实验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三)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感受是传统文学教育的重要理念
开展传统文学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记忆、认知、注意等多种潜能,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引导幼儿体验,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不以会背诵多少诗歌,会说多少成语作为衡量幼儿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其纵向的成长,这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理念。
总之,通过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幼儿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了幼儿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了幼儿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激起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