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ckil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新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提倡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能力,与生活联系密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因此,教师应活用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 ;学生
  
  初中数学新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反映了新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明确了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理念。
  
   一、参透初中数学新课程的特点
  
   (一)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数学新课程主要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接受教育的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真正让每个学生打好基础,促进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对于农村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新课程的使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注重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发展
   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与生活有很大联系的,能学以致用的,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喜爱,自觉地去学习。新课程不仅考虑到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是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农村学生为什么数学基础差,不喜欢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这正是因为我们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许多农村中学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知识对以后都没什么用,还不如不学。
   (三)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主要是注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和持续发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具有现实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平台。同时,新课程广泛地使用集合语言、逻辑关联词及向量、微积分知识处理传统内容,丰富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增设了“数学建模、研究性课题、数学文化”三个板块内容,可以使教师极大的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二、初中数学新课程在教学中的活用
  
  1、 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我们教师应认真学习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这一点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难点。使他们初步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2、 重数学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3、 营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
  一些学生在是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探究性,也没有预习的习惯。我们教师则不能单单地授完课,布置作业就行了,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学会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去学习,而不是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话题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我们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给他们一点提示,鼓励他们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推理、查资料、交流等方式解答。
  4、让学生勤动手,真正体验数学。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数学也一样,不能一直光用耳朵听,要通过动手实践后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通过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一些学生的动手反应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弱势,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所以,我们教师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一章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棱、顶点、面数的关系,立体图的点面关系。我们可以举行一次关于正方体的动手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同时要可以切开的。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学生,大部分都可以想到充分利用土资源,将泥巴捏成正方体,再一一地进行实物指导,这样通过观察、交流后,从感观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
   “教师教,学生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师的角色已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新课程的推行,适应了时代的潮流,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学生走出原有的传统模式,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真正转变学生的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已深入人心。本文就教学中成功设计的课堂活动进行分析,介绍了设计活动的七种思路。   关键词: 课堂活动;巧妙设计;有效互动     互动是一个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有效的互动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很大部分取决于教师对活动的巧妙设计。     一、设计课堂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人的教育,政治课除了是政治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政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唤醒课堂生命意识,使政治课堂成为生命的绿洲,关照生命活动应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课堂;政治教育;课程意识    一、“生命”课堂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多元性  相比于以知识传授的
期刊
儿童具有模仿能力强,求知欲和创造精神等优势存在。因此,儿童学习语言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1、他们总是先理解意思后注意语言形式,教师要努力让他们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情景中理解语言;  2、他们善于利用自己想象力,学习和使用语言,教师要提供可以发挥想像的情景和空间;  3、他们经常会在玩中无意识地学到语言,教师要通过各种语言活动,让他们掌握运用语言;  4、他们会从有意义的上下文中,模仿和使用
期刊
要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只有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真正做到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才有可能真正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写作、自主实践、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    一、拥抱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让学生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发现、感受、记录、构思,写作时就不会言之无物了。让学生在
期刊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而任何教学方式都应导致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的科学化运动。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将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有乐趣的行为,才能够使学生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实现这种意识要靠适宜的方式,美术学习的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吹进了广大师生的心田。如今,我校小学语文启动新课程实验已将近两年。在经过一番孜孜以求、大胆实践之后,我们欣喜地发现,语文教学园地正悄悄地发生喜人的新变化。    一、教科书:一看就动心    乡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正在小河边练唱,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催人早起;河中,大白鹅正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倒影……乍一打开一年级实验教
期刊
新课改的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打造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这无疑给我们参加新课改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任务。同时要求教师平时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汲取过去教学经验的精华,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你如果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倘若采用的方法不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珠心算教学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如何,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的基础如何 , 应该是评价珠心算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那么,珠心算教学怎样贯彻新课程标准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期刊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本文就小学数学课程教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创新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在课堂教育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是否诚心诚意地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必须紧紧地抓住“面向全体,尊重差异,
期刊
一、新课程标准实施带来的动力    1、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过去相比,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尤其技术教学时学生能主动听、主动练,且乐此不疲。此外,由于注重了学生运动爱好和技能专长的选择,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调动。  高中新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