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古诗鉴赏模拟题精选例析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咏怀(其六)
  阮籍
  昔闻东陵瓜①,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②。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注】①东陵瓜:汉初人邵平在秦破后失侯,为布衣,在长安城东种瓜,时谓之东陵瓜。②萧何计诛韩信受高祖封赏,众人道贺,邵平独劝其勿受,以除高祖猜忌之心,萧何从其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先写邵平所种之瓜的名字及种瓜地点,后描述其瓜田连绵,大小瓜連缀成片。
  B.“五色曜朝日”有双关意,既指瓜有五色,也喻指萧何煊赫一时的情形。
  C.“膏火”句言多财之患犹如膏火自煎,意指盛极当思,不应为钱财所累。
  D.全诗以邵平和萧何为吟咏对象,通过二人际遇的对比,表达追慕古人之情。
  2.请分析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异同。(6分)
  答:
  [赏析]
  此为咏邵平与萧何之咏史诗。诗以“昔闻”领起以下八句。前四句咏邵平事,点明邵平所种之瓜的名字及种瓜地点,复形容其瓜田之大,种瓜数量之多。“五色”以下四句咏萧何事。“五色”二句谓邵平所种“东陵五色之瓜,登于相国之盘,在朝日中晖曜,而相国之座上,嘉宾四面来会”(陈伯君先生校注《阮籍集》语)。“膏火”句为“多财”句之比喻,犹言多财之患害如膏火之自煎。此处仍咏萧何。末两句收束全篇,点出主题,上句言邵平隐居种瓜,以布衣之身得以安享天年;下句言萧何虽宠禄有加,却犹如膏火自煎,故宠禄不足赖也。全诗以邵平、萧何的对比论证人生之大道理,有史有论,构思新颖。
  [思路点拨]
  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D项“追慕古人之情”错。此诗是以邵平、萧何的对比论证人生的大道理:邵平以布衣之身得以安享天年,萧何虽宠禄有加,却犹如膏火自煎,所以宠禄不足赖。
  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归园田居》(其一)为课内篇目。考生先要分析两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相同点,两诗均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或对平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然后分析两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的不同点。阮诗,从“膏火”二句与“布衣”二句中,诗人希望以平民之身安享天年,表达出对官宦生涯的忧惧。陶诗,“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等句表达了诗人不愿受官场束缚。“方宅……余闲”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喜悦之情与躬耕田园的闲适之情。
  [参考答案]
  1.D
  2.同: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或对平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异:①阮诗中,诗人希望以平民之身安享天年,表达出对官宦生涯的忧惧。②陶诗中,诗人不愿受官场束缚,表达出躬耕田园的喜悦之情。
  (选自山东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①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②雀写生,赵昌③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①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②边鸾,唐代画家,所画花鸟极精美。③赵昌,宋代画家,善画折枝花卉。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开篇主张画作以形似取胜,让人一见到画作就像见到邻家儿童般亲切。
  B.“边鸾”两句极言两位画家笔下之物形神兼备,为推崇王主簿之画做铺垫。
  C.王主簿画作用“一点红”来呈现“无边春”之意境,体现了折枝画的特征。
  D.作者构思精巧严密,从宏观入手来论画论诗,最后落笔于王主簿的折枝画。
  4.题画诗有的谈论艺术见地,有的展现画面意境。本诗与苏轼的另一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相比,在内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赏析]
  此诗从诗画创作理论谈起,大处入笔,层层推进,最后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前四句分别阐述论画、赋诗的标准,表明作者的认识与态度。五、六句将诗、画总提,正面提出观点。“边鸾”二句为互文,就理论而言为例证,就王主簿而言为对比与反衬,就行文而言则为由说理至咏画之过渡,亦为后文之铺垫。末四句以“何如”二字示褒贬,归结到王主簿所画折枝画,又以“疏淡含精匀”进一步置王画于边、赵二家之上,可见诗人的态度。此诗议论中肯独到,且与情景描写配合有致,为苏轼“以议论为诗”之代表诗作。
  [思路点拨]
  3.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A项“让人一见到画作就像见到邻家儿童般亲切”错。“见与儿童邻”意为那些以“形似”作为论画标准的人,其见识、见解与儿童相接近,表明其幼稚。
  4.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题中“题画诗有的谈论艺术见地,有的展现画面意境”,即提示考生要从“谈论艺术见地”“展现画面意境”两方面比较分析两诗内容。本诗先阐明自己对论画、赋诗的认识,后正面提出观点——“天工与清新”,最后评价王主簿的折枝画,印证自己的看法。《惠崇〈春江晚景〉》则主要以多种意象,展现意境,体现诗人的观察。   [参考答案]
  3.A
  4.①本诗主要谈论艺术见地。诗人首先表明赋诗论画的主张:不可只重“形似”,落入俗套;应自然天成、新颖不俗。接着评价王主簿的折枝画,印证这一主张。
  ②《惠崇〈春江晚景〉》主要展现画面意境。诗歌描绘出花开、水暖、蒿满、芽短等早春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画面内容的观察和对画作意境的把握。(每点给3分)
  (选自贵州省2021年高考适应性测试)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扣题,“缄题”扣“寄”,“剑外”“玉京”暗寓千里寄茶情意深厚。
  B.作者将茶碾碎烹煎,已至半夜还邀请僧人前来品饮,足见其爱茶之深。
  C.绿色茶汤悦人眼目,香气四溢,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
  D.作者不愿耗用余茶,要留下在读书时饮用,表现了对茶和友情的珍视。
  6.“微月”“泉声”“竹”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赏析]
  此诗为五言古体诗。一、二句写友人从剑外寄来名茶“九华英”,随着书信抵达玉京,来到作者手上。“缄题”指书信。三、四句以视听结合的手法写诗人打开友人所赠茶叶时恰逢月牙初上,碾茶声听起来似乱泉跃动。五至八句写夜半时分诗人邀得僧友共品赏,亲自烹茶,对月吟诗。煎好的茶汤,末沉华浮,香气飘溢。九、十句写茶喝到口里,诗人的精神一下焕发起来,诗思如泉涌,几天都收不住。末两句写更加珍惜剩余的茶饼,只有读书的时候才舍得取用。全诗意境高雅清新,透露作者好茶、惜故、乐众的高雅情操。
  [思路点拨]
  5.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C项曲解诗意。“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不当。“香泛乳花轻”是说茶汤表面泛起如花般的茶沫,茶沫轻盈,茶香四溢。
  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的“微月”暗示打开茶叶包装的时间,与“乱泉”对应,动静结合,以声音反衬环境静谧清幽。“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中的“竹”不仅是客观实写的物象,更象征诗人有朋友高洁的情操。三个词展现美好环境,侧面烘托饮茶的清雅脱俗之趣。
  [参考答案]
  5.C
  6.“微月”点明开茶的时间,渲染了清幽的气氛;“泉声”以动衬静,突出了碾茶时环境的清静;“竹”写出了饮茶之处的雅致。三个意象展现了烹茶饮茶的美好环境,从侧面烘托出饮茶的清雅脱俗之趣。
  (选自2021年高考山东省二模)
  (四)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摵摵①无遗芳。
  【注】①摵摵: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展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
  B.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
  C.“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
  D.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
  8.试从结构、内容、抒发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6分)
  答:
  [賞析]
  此为咏物诗。首联直写其花。写其外表,更突出其精神。“晚英”,秋冬之花。“穷节”指岁末时节,此时万花纷谢。“值”字显出红蕉精神。颔联抓住红蕉本色。“凌”字将其无畏的精神、勇敢的品格和超然洒脱的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远物”承上,指红蕉,称其“远物”是因为红蕉属热带观赏植物,永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故永州可见。诗人站在长安与中原角度,故将红蕉视为“远物”。“远物”,便成稀罕物,故“世所重”。由物而人,诗人自然想到被流放至永州的自己早已被统治者遗忘。同处永州,“远物”与“人”所受待遇是如此天差地远,此为诗人伤心的原因。尾联,诗人将远处萧条景象与眼前红蕉叠放在一起,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全诗寄寓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忧虑。
  [思路点拨]
  7.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C项曲解诗意。此处“远物”仅指红蕉,对于从京城流放至永州来的诗人来说,此地的红蕉就是“远物”。
  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对于诗歌的尾联而言,结构方面的作用通常有: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揭示题旨;照应上文、开头或标题,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以景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内容方面的作用则主要是描写形象,刻画环境,营造气氛,衬托情感。抒发情感方面,主要是衬托某种情感或表达某种情感。
  [参考答案]
  7.C
  8.结构:宕开一笔写“林际”之景,呼应前文对红蕉的描写。
  内容: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深秋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和可爱。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每点2分)
  (选自2021年河南省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
  (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清明日对酒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注],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传说狐狸死时,头还向着巢穴所在的土丘。《楚辞·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南北”虚指四面八方;“各”指每家祭扫毫不相干。
  B.颔联用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运用蝴蝶、杜鹃等意象抒发无尽的相思之情。
  C.颈联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诗人的所想,同时为尾联做铺垫。
  D.尾联诗人故作旷达,表达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及时行乐。
  10.请简要赏析颈联。
  答:
  [赏析]
  首联两句为远景,一句物景,一句人景。“南北山头多墓田”一句透出无限悲凉。“各”指每家祭扫毫不相干,暗示祭扫者的痛苦难过。颔联为近景,细节刻画出物景与人景: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此处用了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典故。颈联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诗人的所见所想。出句为虚景,化用“狐死必首丘”的典故。狐狸与人的表现构成强烈的反差。尾联诗人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也是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即及时行乐。诗人在此故作旷达之语。
  [思路点拨]
  9.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及思想感情。B项“运用蝴蝶、杜鹃等意象抒发无尽的相思之情”表达不确切。颔联的意思是: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此处运用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典故来表达情感。
  10.本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赏析颈联,先要理解诗句意思。颈联的意思是: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然后认真辨析,一是“狐狸眠冢上”,依据注释,可知化用了《楚辞·九章·哀郢》中“狐死必首丘”的典故;二是“狐狸眠冢上”“儿女笑灯前”应为想象之虚景,故为虚写;三是以“狐狸”与“儿女”构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
  9.B
  10.①虚写。诗人并非碰到狐狸在冢穴里面睡觉,而是说,祭掃结束,人人各自归家,灯前笑语;祭扫之时哭哭啼啼,平日里却没有丝毫的伤心难过。②用典。狐狸始终对同伴、对“家庭”忠诚无二,即使死了,也要将头对准丘穴的方向。③对比。狐狸和人的对比,“我”和“儿女”的对比,突出无奈的旷达感。
  (选自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六)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1~12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①。
  【注】①危楼:高耸的阁楼。
  1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蒹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机与诗意。
  B.三、四两句中的“添”“淡”二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
  C.“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
  D.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而又活泼。
  12.《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
  [赏析]
  此散曲描绘了一幅清朗明丽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内心浓郁的羁旅乡思之愁。漫步秋日江畔,作者见稻谷、高粱等长势喜人;见江边芦苇已秀穗,荻花飘舞;不远处几户人家的院墙篱笆被庄稼黄色所饰;江中小洲,绿色淡去,抹上枯黄色彩。走近,只见树叶飘零,山容消瘦;沙鸥在水面翻飞,似在报知潮涨潮落;江上烟雾迷蒙,秋色深沉。一声雁鸣,打破寂静;夕阳西下,几栋阁楼更显高耸。写景层次清晰,静景与动景结合,并善于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视点来刻画景物。全曲措辞凝练,对仗工稳;笔调清丽,随笔点染,皆成画境,给人恬静凄清之美。
  [思路点拨]
  1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及思想感情。D项“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错,曲的前半部分抒发了诗人由所见之景引起的惊喜之情,但后半部分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深沉情感。总体呈现的是恬静、凄清的情境。
  1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怎样描写景物”,即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手法,问的是关于描写的角度、语言及手法等,可以从观察视角、景物状态、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炼字)等方面思考。作者从多种角度来写景,如动静、视听、远近等,又运用比拟的修辞,立体地呈现秋景,观察细致,画面恬静凄清。
  [参考答案]
  11.D
  12.①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角度来写。整首曲多处写作者站在江头所见之景,“一声雁过”则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乡情。
  ②从空间角度来写。一、二两句作者从近处写平视所见之景;七、八两句作者远望,先写仰视所见,再写平视所见,富有层次地写出了秋景的特点。
  ③虚实结合。“几处危楼”为虚写,其余为实写。危楼并不是作者于江头亲眼所见,而是作者因情设景,是想从传统的、触发乡思的“危楼”意象,引出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
  ④动静结合。“稻粱肥,蒹葭秀”是静景;“沙鸟翻风”写出鸟在秋风中翻飞的姿态。
  (选自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七次仿真模拟检测)
  (作者单位:广州市华侨中学)
其他文献
昨天晚上背单词前,我刷了趟微博,收到了故宫博物院推送的紫禁城的秋景。刹那间,我的灵魂就被屏幕上明黄的色彩攫住了,似穿越了千里路程,立身于万千宫阙之间。  突然间想起了一句话:北京的秋天,从故宫开始。  已是季秋,宫墙外的秋色愈发醉人。成片的银杏树早已是明黄一片,和着微煦的日光,衬得大红的朱墙更为深沉,庄严的故宫因之渗透出了几许温和的色彩。宫殿一隅,石制人偶上的日光明灭渐次变化,木制的窗扇在银杏叶中
期刊
教学《鸿门宴》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刘邦和项羽在宴席上的对话,明显是胡言乱语、不合逻辑。比如刘邦一会称自己是臣,称项羽为将军;后面又说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称项羽为项王,称呼前后不一致啊!既然称自己为臣,那应称项羽为大王,怎么会称将军?再说,当时两人都是起义军领袖,地位差不多,怎么会称自己为臣,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刘邦真的不会讲话吗?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集中体现在言行矛盾、不合逻辑
期刊
前不久,吉林一医院正门外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董先生驾驶的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受伤的许某需要救治。医院值班女医生表示:“快把人送进来呀!我们医生脱岗属于医疗事故,得给我们开除。”但董先生及其母亲认为自己不懂急救知识,不敢贸然去对伤者做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建议董先生拨打120急救电话。此事被某些自媒体以“医院门口医生见死不救”为标题予以报道,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当事医生更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责。  当
期刊
一  说起爱梅的古人,首先让人想起的是江采萍。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的江采萍是福建莆田人,作为江家的独女,她被视为掌上明珠。  江采萍自小爱梅如痴,江父不惜重金,寻来各种梅树,种满了自家房前屋后。每逢深冬临春时节,满院梅花竞相开放,玉蕊琼花缀满枝条,暗香浮动,冷艳袭人,仿佛一个冰清玉洁、超脱凡尘的神仙世界。  幼小的江采萍徜徉梅花丛中,吟诗作画,流连忘返。伴着梅香成长的女子,骨子里自然透着脱俗的幽香,
期刊
那个夏天的蝉鸣比哪一年的都聒噪,卧室窗外,树的枝叶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我的古筝依旧弹得没有一点起色,我依旧和往日一样消沉烦躁。  到了夜晚,四周沉寂。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缓缓响起,凉爽的微风将它送入我的耳中。轻快的节奏让人感觉胸口似乎有绿芽破土而出,结满了星星点点色彩斑斓的花朵。脑海中似乎有一幅由琴声的音符主笔而生的画,线条流畅,颜色明媚……在皎洁的月光下
期刊
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可人们的命运却千差万别。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集萬千宠爱于一身;有人却过着悲惨的生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人尽显青春的亮丽光彩,有人却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苦命的人难免忧郁失落,哀叹人生的艰辛,抱怨命运的不公,甚至自暴自弃;然而更有一些苦命的人,默默承受着来自命运的鞭笞,迎着苦难逆流而上。比如,众所周知的史铁生。  初读《务虚笔记》,懵懂的我只读出了文字的表象,心里
期刊
【閱读导引】日本著名  导演、演员北野武被称为“日本电影新天皇”,代表作《花火》曾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及蒙特利尔影展最佳导演奖,世界各地的媒体都将他视为黑泽明的接班人和日本电影复兴的旗手。北野武作为著名导演而被世人所知,然而他却说,拍电影并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但也幸好不想做,才容易上手。他认为,现在的生意人总是用“梦想”欺骗年轻人,事实是,人根本没有什么沉睡的天分,只分“有天分”和“没天分”。他建议
期刊
有人在医院门口受伤,值班医生以自己不能脱岗为由,拒绝前去救治。对此,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去指责该医生。因为在只有一个医生在场的情况下,医生不能脱岗,这是毋庸置疑的常识。假使我们一定要去批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那么我要说的只有两点:一是以董先生及其母亲为代表的普通民众缺乏急救知识;二是医院管理层的排班有疏漏,急救体系流程僵化。  让我们来假想这件事情的两种令人满意且高效的处理方式:一是董先生依据自己
期刊
花儿是春天的笑脸。  花儿除了能带给你一个美好的风景,还可以给你一个美好的心情。它既可以养眼,也可以养心。  花儿的呼吸是芳香的,颜色是诱人的。和花儿在一起,你的心會变得柔软多情,你会变成一位兴奋的诗人。  有的花是大红大朵的,雍容华贵;有的花是素白小朵的,清新雅致;有的花团团簇簇,活泼热闹。突然有人对着眼前的紫罗兰说:“这种花真古典!”我心中暗暗为他的这句话叫绝。这简直就是从花朵上采摘下的一句话
期刊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