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 (外二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空露出满口黄金牙齿
  无数的豹子镇守枝头
  星辰太低,树干太高,大地太辽阔
  猎手和猎物都嫌枇杷园太小
  我乃草芥,仰望的双眸瞬间被欲望刺穿
  世间最辉煌的梦境,也不比你昂贵
  这多像我那些此去经年的爱情
  青生的酸涩记忆,熟过的倒腾胃和生活
  如果我记不住你的眼睛,那就记住背影
  所有的崇高和卑微都不言而喻
  一场风不可能和解我和你的分歧
  可我终究无法做到永远把你含在嘴里
  如果我夏天不来秋天不至,那冬天
  我肯定会来看看你瑟瑟发抖的样子
  或许还有一两颗固守在高高的枝头
  或许我因风寒未愈而咳嗽一声,你
  就义无反顾地跳下来,哪怕摔得如一摊
  油彩,成为大地额头上唯一的光亮
  所有的天籁都不发自歌喉,正如
  所有的枇杷一开口,万物喑哑
  春天的火车
  你正在路上,或已经到来
  持一双又长又亮的筷子
  一口口把我的向往喂胖。甚至
  越是深夜,我的心越是貪吃,越想
  追赶你,像风追赶自己的野心,追赶
  一个乡村割草少年的憧憬和忧伤
  “请捎上我吧! ”我边跑边大声喊叫着
  “让我们一起抵达那个夹在大寒和雨水之间的
  时辰;抵达春天的额头”
  你用一声汽笛的吼叫
  回应和默许了我。你还容许我看着你
  猛烈而温柔地烧掉
  那堆冬天的骨头;烧掉
  我人生初衷以外的部分
  恍惚中我也顶一头葱绿奔跑
  在哐当哐当的艰难行进中
  心越来越比一篮子青草更加沉实———
  春夜苦短,星芒如刺
  总有布谷在清晨把我叫醒
  总有梦境难以完整描述
  总有一些人生的行李
  无法带上车去
  孤独的冬天
  每天也生炉火,总是旺得慢,熄得快
  在埋着火星的灰烬上温酒,烤红薯和干鱼
  看孤独和寒冷对质,谁作假谁肯定心虚
  用冥想暖热刚诞下的诗,喂她阅读量和沾沾自喜
  饿了叫外卖,渴了喝冷茶,很少出门
  除非取快递,到街口井台打水
  来回总禁不住望一眼老椿树上的空巢
  瞅瞅她家大门上那把生锈的锁头
  午后,总有两三只狗在院外徘徊
  等我扔几根啃过的骨头,和
  一把写诗不用的荤词
  夜里睡不着时,就爬上房顶撵猫
  直到它们顺着屋脊跑远
  仿佛动物的感知总比人类要早和敏锐
  还是冬天呢,它们已开始要做春天的事情
  而我却把冬天过得那么漫长,甚至
  马上立春了,我还在执意等一场大雪———
  原来上天的承诺也不能一一兑现
  我一介草民,何须三缄其口,多做少说?
其他文献
馈赠(组诗)  夜晚八点的车渡  这是一艘多么令人心跳的大船  潮水正从锋利的螺旋桨走过  夜色却像被抛弃的废物  落在方向的侧面,一朵朵浪花  就在我们寒冷的手中干涸  这巨大的空间失去无数的脚步  只有轮子在船舷自由地脱逃  谁又是多出来的孤独者  喝过的啤酒早已流回大海  而黑暗是思想唯一寻找的食物  夜航船是一条散失的章鱼  沿崖壁吸掉那么多海水的种子  在黎明之后,太阳总会烘干它的嘴唇 
在作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写好评语,做好评估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评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应具备以下六方面的特性。  一.针对性  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使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
叶圣陶先生讲,凡是教,其目的是达到不教。因此教学的根本问题不在教法而在学法: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此,我想从课堂教学质量、课外阅读和作文训练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改革课堂结构,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任何知识的获得,任何能力的养成,都得靠其本身的实践。我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在每一篇文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也是如此。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有着惊人的联动效应。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换一种说法,学生豁然开朗;这样问,“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话锋一转,则“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原因何在?笔者以为,问题设计是关键。  那么,如何问,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曾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根据特定情境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我在教说明文《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了苏州园林图画美后,提问:“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形象陈列馆),  位于北师大后主楼的二十三层,  从这里俯瞰北京城,  故宫、景山、白塔都一览无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动荡和变革,绵延了两千余年的传统教育制度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革新。社会上办新式教育的呼声很高,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则是中国高等师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主要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尤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应用教材上的课文材料进行初中生的写作训练,因为这些文章都具有贴近初中学生生活、
新词  这里是老鹰在野的西部  我在心里数着数了无数遍的落日  还给雪山边的那块月亮  起了个新词  比如灶。加上点爱情的燃烧  老中医搭在某条河流上  号脉的中指  我和时间又做了一次  以旧换新的生意  然后,又一次进入了茫茫的戈壁  风吹雪雾  神在放牧  骆驼城遗址  那口井里  可还吊得出三更的一颗流星  轻轻一声  这么久了,我可还能喊得出  西厢房里的那个  隔窗望大漠的美人  深冬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爱的教育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和谐”。而作为语文课堂教育的主体之一的阅读教学更是要追求“和谐”,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共同追求。  一.和谐教育  和谐课堂是“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
如今,各大高校都放宽了转专业的要求。从曾经的211、985到曾经的“双非院校”,从综合类大学到专业性较强的高校,从老牌学校到后起之秀……  三类放宽  虽然放宽政策呈普遍态势,但革新政策的方法却各有不同,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在较大范围内没有任何限制的“零门槛转专业”。此前,浙江大学率先尝试了零门槛转专业政策,即除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式入学的学生外,其他所有在校生都可以申请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