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配送作为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受制于基础设施落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等原因,有效的共同配送模式很难开展。本文提出政企合作式的两段式共同配送模式,政府负责前段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接手后期运营,以实现农村共同配送模式的建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源泉,正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配送作为物流产业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不仅影响物流产业最终效率的实现,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流社会服务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在配送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村地区物资进出仍然是难以解决的困难。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大,一直以来,农村人口分布相对分散、道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严重制约了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多数小企业、小农户采取简单的一辆配送车的自营配送模式,个别企业选择第三方配送和零担运输模式,造成空车行驶、物流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现状,这种粗放的物流配送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同时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更加集约的共同配送模式解决农村物资进出问题。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到鼓励整合物流资源,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共同配送。2012年商务部《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大力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促进共同配送水平不断提高,是推动商贸物流现代化、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配送的重点在于信息的共享,将大数据与配送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共享客户订单实现装配合理化,通过路网数据分析规划最优配送路线,根据货物配送量数据分析与预测建设共享配送中心,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节约资源、科学有效地进行配送计划,通过减少车辆空驶及车次缓解城市及场站运输压力,降低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物流布局合理化,使配送模式向集约化、信息化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1.国外共同配送模式的发展
国外对共同配送模式的探索较早,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哈灵顿仓储服务公司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将多家公司的货物订单进行整合,再由一辆运输车运往同一销售商,这种早期的“库存整合”类似现在的共同配送模式。1978年日本九州福冈市在当地运输局的带领下使多家运输企业达成配送联盟合作,减少了由于客户竞争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形成了共同集配模式,后来发展为现在的株式会社。
19世纪90年代“货运平台”的概念在德国柏林政府多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应运而生,该项目联合了政府、供应商、零售商、运输企业等环节,通过分析以往货物流量,整合商业区,在相近地区建立配送中心和共同装卸搬运场所,实现了配送的集约化,该模式开创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城市配送模式。
2.我国典型的共同配送形式
(1)第三方型
第三方配送即企业将配送任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签订配送合同,支付费用的配送模式。区域内的企业如果能达成协议,共同聘请一家或几家第三方公司来管理配送活动,便实现了区域内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配送成本。
采用第三方共同配送模式,企业投入小、风险低,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这种情况下企业对物流信息的掌握程度低,不利于客户订单的查询和跟踪,当企业规模扩大、货物量增加时,配送费将大幅增加,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
(2)企业联盟型
企业联盟型共同配送即多家零售企业在配送业务上达成协议,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搭建配送体系,共同采购运输车辆,共同运营管理的配送模式。该种配送模式多适用于物业园区及物流中心,各企业通过联盟的建立实现配送基础设施的共享、配送资源的有效利用,使配送集约化、高效化、经济化,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但共同联盟形式下存在企业商业信息泄露的风险,在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制度下,各企业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造成整体利益的损害。
(3)场站或信息平台主导型
有些区域内没有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没有形成货主企业联盟,而是通过场站或信息平台实现共同配送,其中,场站和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政府提供大力的支持。政府通过在重要交通节点建立物流中心、大型配送中心的形式给货主提供了将货物集中再分配的平台和空间,实现配送的集约化发展。
通过搭建配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企业间临时、灵活的共同配送业务,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为配送车辆及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道路交通信息、物流跟踪信息,做到配送业务的规范化,提高货物的安全性。
农村地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分布分散,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等特点制约了农村共同配送模式的发展,第三方配送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农村地区经济体量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农村地区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多是小作坊或农户家庭式经营模式,没有建立企业联盟的基础和实力。针对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要想加快农村地区的物流发展,通过共同配送实现农产品“走出来”和日用品“送进去”,可以采用政企合作的两段式配送模式。
1.运作方式
政企合作即政府和企业合作,两段式即将运营分为前期和后期。在共同配送模式建立初期,由政府主導,企业参与,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及财政投入首先完善农村道路网络建设,建立区域配送中心,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企业资源。通过政府招投标方式选择一家规模大、专业性强、经济实力雄厚、业内认可度高的物流企业负责共同配送的运营工作,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并逐年减少补贴比例,3年后形成以企业为主导,政府配合支持的运营模式。 2.发展两段式共同配送的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根据政府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为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农村地区虽然有大量的配送需求,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无法形成有效的共同配送体系,因此需要政府发挥资源配置职能,通过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优秀物流企业的投资方向,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要注意财政投入的效率和效果,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自身运营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投入效益。
(2)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
物流标准化程度低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困境之一,由于物流环节多、物流设备种类多、货物差异大、物流公司小而分散等原因,造成物流标准化的实现极其困难。配送作业本身运输距离短,装卸搬运环节多,如果不能够实现标准化,将严重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
在两段式共同配送模式中,首先要做到托盘的标准化。可采用共享托盘概念,即配送中心统一采购托盘,给每一个托盘赋予一个唯一的托盘编码,该编码可以作为托盘的“身份证”使用,合作企业在配送中必须使用统一托盘,按月给配送中心上交一定的托盘使用费。
采用共享托盘后可以大大减少装卸搬运环节,货物从供应商到销售商之间实现集装化“带板运输”,只需利用叉车将整托货物直接搬运上车,再直接叉下,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要实现配送车辆的标准化,根据配送货物的需求不同,将配送车辆分为多个类别,要求每个类别的车厢标准,为托盘标准化“带板运输”提供便利。
(3)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
共同配送的核心在于共享,其中信息的共享最为重要,尤其是农村地区长期受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制约,信息交流不畅,“各自独立”的思想严重,小作坊大多自己生产、自己运输、自己销售,没有配送概念。
在共同配送模式下首先应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与物流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信息平台不仅是信息的整合,更应作为配送系统与各企业系统相衔接的平台,实现EDI(电子数据交换)商务处理环境,减少交易成本。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物流决策,合理安排配送路线、科学选择配送工具、充分利用车厢空间、提前预测配送量,做到配送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而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共同配送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农村物资进出两难的问题,同时是促进农村经济转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农村共同配送的發展过程中,必须借助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力量,才能使农村物流环境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本文作者单位: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一、发展共同配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源泉,正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配送作为物流产业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不仅影响物流产业最终效率的实现,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流社会服务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在配送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村地区物资进出仍然是难以解决的困难。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大,一直以来,农村人口分布相对分散、道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严重制约了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多数小企业、小农户采取简单的一辆配送车的自营配送模式,个别企业选择第三方配送和零担运输模式,造成空车行驶、物流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现状,这种粗放的物流配送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同时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更加集约的共同配送模式解决农村物资进出问题。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到鼓励整合物流资源,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共同配送。2012年商务部《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大力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促进共同配送水平不断提高,是推动商贸物流现代化、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共同配送的重点在于信息的共享,将大数据与配送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共享客户订单实现装配合理化,通过路网数据分析规划最优配送路线,根据货物配送量数据分析与预测建设共享配送中心,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节约资源、科学有效地进行配送计划,通过减少车辆空驶及车次缓解城市及场站运输压力,降低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促进农村物流布局合理化,使配送模式向集约化、信息化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
二、共同配送的典型形式
1.国外共同配送模式的发展
国外对共同配送模式的探索较早,19世纪70年代初,美国哈灵顿仓储服务公司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将多家公司的货物订单进行整合,再由一辆运输车运往同一销售商,这种早期的“库存整合”类似现在的共同配送模式。1978年日本九州福冈市在当地运输局的带领下使多家运输企业达成配送联盟合作,减少了由于客户竞争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形成了共同集配模式,后来发展为现在的株式会社。
19世纪90年代“货运平台”的概念在德国柏林政府多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应运而生,该项目联合了政府、供应商、零售商、运输企业等环节,通过分析以往货物流量,整合商业区,在相近地区建立配送中心和共同装卸搬运场所,实现了配送的集约化,该模式开创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城市配送模式。
2.我国典型的共同配送形式
(1)第三方型
第三方配送即企业将配送任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签订配送合同,支付费用的配送模式。区域内的企业如果能达成协议,共同聘请一家或几家第三方公司来管理配送活动,便实现了区域内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配送成本。
采用第三方共同配送模式,企业投入小、风险低,企业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这种情况下企业对物流信息的掌握程度低,不利于客户订单的查询和跟踪,当企业规模扩大、货物量增加时,配送费将大幅增加,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
(2)企业联盟型
企业联盟型共同配送即多家零售企业在配送业务上达成协议,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搭建配送体系,共同采购运输车辆,共同运营管理的配送模式。该种配送模式多适用于物业园区及物流中心,各企业通过联盟的建立实现配送基础设施的共享、配送资源的有效利用,使配送集约化、高效化、经济化,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但共同联盟形式下存在企业商业信息泄露的风险,在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制度下,各企业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造成整体利益的损害。
(3)场站或信息平台主导型
有些区域内没有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没有形成货主企业联盟,而是通过场站或信息平台实现共同配送,其中,场站和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政府提供大力的支持。政府通过在重要交通节点建立物流中心、大型配送中心的形式给货主提供了将货物集中再分配的平台和空间,实现配送的集约化发展。
通过搭建配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企业间临时、灵活的共同配送业务,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为配送车辆及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道路交通信息、物流跟踪信息,做到配送业务的规范化,提高货物的安全性。
三、政企合作的两段式共同配送模式
农村地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分布分散,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等特点制约了农村共同配送模式的发展,第三方配送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农村地区经济体量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农村地区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多是小作坊或农户家庭式经营模式,没有建立企业联盟的基础和实力。针对农村地区的特殊性,要想加快农村地区的物流发展,通过共同配送实现农产品“走出来”和日用品“送进去”,可以采用政企合作的两段式配送模式。
1.运作方式
政企合作即政府和企业合作,两段式即将运营分为前期和后期。在共同配送模式建立初期,由政府主導,企业参与,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及财政投入首先完善农村道路网络建设,建立区域配送中心,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企业资源。通过政府招投标方式选择一家规模大、专业性强、经济实力雄厚、业内认可度高的物流企业负责共同配送的运营工作,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并逐年减少补贴比例,3年后形成以企业为主导,政府配合支持的运营模式。 2.发展两段式共同配送的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根据政府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为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农村地区虽然有大量的配送需求,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无法形成有效的共同配送体系,因此需要政府发挥资源配置职能,通过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优秀物流企业的投资方向,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要注意财政投入的效率和效果,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自身运营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投入效益。
(2)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
物流标准化程度低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困境之一,由于物流环节多、物流设备种类多、货物差异大、物流公司小而分散等原因,造成物流标准化的实现极其困难。配送作业本身运输距离短,装卸搬运环节多,如果不能够实现标准化,将严重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
在两段式共同配送模式中,首先要做到托盘的标准化。可采用共享托盘概念,即配送中心统一采购托盘,给每一个托盘赋予一个唯一的托盘编码,该编码可以作为托盘的“身份证”使用,合作企业在配送中必须使用统一托盘,按月给配送中心上交一定的托盘使用费。
采用共享托盘后可以大大减少装卸搬运环节,货物从供应商到销售商之间实现集装化“带板运输”,只需利用叉车将整托货物直接搬运上车,再直接叉下,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要实现配送车辆的标准化,根据配送货物的需求不同,将配送车辆分为多个类别,要求每个类别的车厢标准,为托盘标准化“带板运输”提供便利。
(3)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
共同配送的核心在于共享,其中信息的共享最为重要,尤其是农村地区长期受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制约,信息交流不畅,“各自独立”的思想严重,小作坊大多自己生产、自己运输、自己销售,没有配送概念。
在共同配送模式下首先应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与物流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信息平台不仅是信息的整合,更应作为配送系统与各企业系统相衔接的平台,实现EDI(电子数据交换)商务处理环境,减少交易成本。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物流决策,合理安排配送路线、科学选择配送工具、充分利用车厢空间、提前预测配送量,做到配送的科学化、合理化,从而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共同配送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农村物资进出两难的问题,同时是促进农村经济转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农村共同配送的發展过程中,必须借助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力量,才能使农村物流环境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本文作者单位: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