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可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关注人文素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供课堂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意义 策略
  课堂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只有打造高效课堂,让教育从关注知识转变到关注生命,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稳步向纵深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课堂教学费时低效问题,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为新课改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1.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
  在那些低效甚至负效的课堂上,教师把教材、教参、教辅视为宝典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无从谈起。
  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就是为了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法学法不科学、课堂教学低效等导致部分学生片面发展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就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应试教育问题,从而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就是为了解决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思想落后、实施新课程能力不强、研究水平低等问题,从而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2.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2.1 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1.1 提高业务素质。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对中国语言文字知识的比较全面的理解,要有涵盖中国文学基本内容的基础知识,要有吸取多种学科知识的愿望与能力,要有高出一般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他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真诚的事业心,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中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2.1.2 培养情感素养。情感素养的表现之一就是热情。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对学生的热情,要有对生活的热情,要有对语文学科的热情,要有对语文教学的热情。设想一下,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对课文中的文学形象没有热情,或同情、或赞赏、或厌恶,这怎么能去感染学生呢?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在讲到一些所谓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如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时,表现出的态度是自己就不耐烦,这又怎么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呢?
  2.1.3 树立民主意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唯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色,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式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时,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我所理解的新课改语文教学中新型的“教”“学”关系是教师在学生“参与”中“传”,在学生“探求”中“授”,在学生“质疑”中“解”。
  2.2.1 转变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2.2.2 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所以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要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2.2.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科的“关注度”,对这节课的“投入度”,对课堂思考的“深入度”。这三个“度”形成的基础是学生学科兴趣的建立,学科兴趣是参与学科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呢?   首先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我们在创设“问题的情境”时要注意:(1)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目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广度和深度。(3)设计问题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到新知识。(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
  其次是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具体、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
  再次是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困生加强三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最后是提倡小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提倡小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
  2.3 关注人文素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提到的“人文”,其实主要强调的是思想情感,是强调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个人情感的作用和个性的体现,强调“人”在语文教学中所处“中心位置”体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下功夫,除了要对教材通盘考虑,独立处理教材,吃透教材外,更应该加强和教情、学情相适应的教学研究,重视调动学生个性的生活体验及生活中学语文,强调在挖掘并赋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课堂的人性化、情感化、态度化、品格化,从而使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联系统一起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由课堂来决定,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董伟.《有效语文课堂的三大特征》 《吉林教育》,2009年(18) .
  [2] 郭会霞.《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05) .
  [3] 石鑫,黄晏.《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研究》.
  [4] 陈小英主编.《建设一个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实体》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班主任老师应用爱的语言去温暖,用爱的心境去包容,用爱的眼睛去观察,用爱的行为去感染。结合实践,对问题学生教育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①冷静对待,及时处理;②理解、尊重,持之以恒;③巧妙切入、善于引;④播种希望,目标引导。  【关键词】问题学生 教育 转化  在教育教学中,常常遇到学习困难、不守纪律、不交作业、品行不端等问题学生。老师在他们身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收效甚微
期刊
【摘要】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师德建设与德育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本文对学校中存在的个别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师德建设与德育教育存在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利用两者关系取得良好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师德建设 德育教育 相互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期刊
【摘要】因材施教,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关系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大事,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只有对具体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校内外各种表现和他们的家庭环境加以全面了解、分析,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工作 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我们知道,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
期刊
【摘要】家庭孕育了人的生命,也是爱的教育之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对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影响。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上功利主义风气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也被蒙上了严重的功利色彩,加之“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唯学历之风愈演愈烈,升学竞争、就业压力过度膨胀。尤其在高学历价值取向的引导下,许多家长却把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忽视孩子人格培养,
期刊
【摘要】这位教师并非“多此一举”,而相反的是他的这种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态度、方法坚持的原则是不少教师所缺少的。良好的习惯能使人获得进步,可能使人获得成功。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夯实基础,终身受益。  【关键词】“多此一举” 思考 学习习惯  一堂在多功能教室上小学四年级数学《整数运算推广到小数运算》(简便
期刊
【摘要】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班级中的后进生是影响班级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班级中的一员,我们大多数教师漠视他们,同学嘲笑他们,他们得不到源自教师和同学应有的关爱信任和尊重,也就灰心丧气放任自流,甚至自暴自弃,致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阻力重重进步缓慢。可见后进生转化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班级 后进生 转化  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班级中的后进生是影响班级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要】班主任教育学生,首先是了解学生,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与学生沟通中我主要是采取以下五种方式。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只有这种基于情感的管理,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深处,从而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情感效应 班主任工作 效果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它不仅在人们的心里
期刊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更新了体育教学观念,同时对体育课含义做了进一步深化,从而确立适应现代社会性质的健康观念,为教育工作者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程资源 教学空间 教学手段  新的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课程作为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西藏 信息技术课 存在的问题 改革 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学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
期刊
【摘要】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使体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①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心理现象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具体表现;②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③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心理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