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可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关注人文素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供课堂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意义 策略
课堂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只有打造高效课堂,让教育从关注知识转变到关注生命,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稳步向纵深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课堂教学费时低效问题,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为新课改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1.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
在那些低效甚至负效的课堂上,教师把教材、教参、教辅视为宝典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无从谈起。
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就是为了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法学法不科学、课堂教学低效等导致部分学生片面发展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就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应试教育问题,从而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就是为了解决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思想落后、实施新课程能力不强、研究水平低等问题,从而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2.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2.1 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1.1 提高业务素质。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对中国语言文字知识的比较全面的理解,要有涵盖中国文学基本内容的基础知识,要有吸取多种学科知识的愿望与能力,要有高出一般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他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真诚的事业心,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中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2.1.2 培养情感素养。情感素养的表现之一就是热情。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对学生的热情,要有对生活的热情,要有对语文学科的热情,要有对语文教学的热情。设想一下,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对课文中的文学形象没有热情,或同情、或赞赏、或厌恶,这怎么能去感染学生呢?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在讲到一些所谓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如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时,表现出的态度是自己就不耐烦,这又怎么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呢?
2.1.3 树立民主意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唯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色,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式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时,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我所理解的新课改语文教学中新型的“教”“学”关系是教师在学生“参与”中“传”,在学生“探求”中“授”,在学生“质疑”中“解”。
2.2.1 转变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2.2.2 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所以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要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2.2.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科的“关注度”,对这节课的“投入度”,对课堂思考的“深入度”。这三个“度”形成的基础是学生学科兴趣的建立,学科兴趣是参与学科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呢? 首先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我们在创设“问题的情境”时要注意:(1)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目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广度和深度。(3)设计问题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到新知识。(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
其次是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具体、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
再次是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困生加强三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最后是提倡小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提倡小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
2.3 关注人文素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提到的“人文”,其实主要强调的是思想情感,是强调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个人情感的作用和个性的体现,强调“人”在语文教学中所处“中心位置”体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下功夫,除了要对教材通盘考虑,独立处理教材,吃透教材外,更应该加强和教情、学情相适应的教学研究,重视调动学生个性的生活体验及生活中学语文,强调在挖掘并赋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课堂的人性化、情感化、态度化、品格化,从而使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联系统一起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由课堂来决定,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董伟.《有效语文课堂的三大特征》 《吉林教育》,2009年(18) .
[2] 郭会霞.《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05) .
[3] 石鑫,黄晏.《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研究》.
[4] 陈小英主编.《建设一个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实体》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意义 策略
课堂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只有打造高效课堂,让教育从关注知识转变到关注生命,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稳步向纵深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课堂教学费时低效问题,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就成为新课改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1.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
在那些低效甚至负效的课堂上,教师把教材、教参、教辅视为宝典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一旦堕落为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死记硬背,学生便变成了“知识的奴仆”,教师则变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和“二传手”,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无从谈起。
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就是为了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法学法不科学、课堂教学低效等导致部分学生片面发展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就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应试教育问题,从而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就是为了解决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思想落后、实施新课程能力不强、研究水平低等问题,从而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2.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2.1 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2.1.1 提高业务素质。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对中国语言文字知识的比较全面的理解,要有涵盖中国文学基本内容的基础知识,要有吸取多种学科知识的愿望与能力,要有高出一般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他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真诚的事业心,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中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2.1.2 培养情感素养。情感素养的表现之一就是热情。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要有对学生的热情,要有对生活的热情,要有对语文学科的热情,要有对语文教学的热情。设想一下,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对课文中的文学形象没有热情,或同情、或赞赏、或厌恶,这怎么能去感染学生呢?如果一位语文教师在讲到一些所谓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如议论文体、说明文体、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时,表现出的态度是自己就不耐烦,这又怎么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呢?
2.1.3 树立民主意识。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唯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特色,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模式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时,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我所理解的新课改语文教学中新型的“教”“学”关系是教师在学生“参与”中“传”,在学生“探求”中“授”,在学生“质疑”中“解”。
2.2.1 转变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2.2.2 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新课程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出以学生为本,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所以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要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2.2.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参与课堂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科的“关注度”,对这节课的“投入度”,对课堂思考的“深入度”。这三个“度”形成的基础是学生学科兴趣的建立,学科兴趣是参与学科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呢? 首先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我们在创设“问题的情境”时要注意:(1)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目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广度和深度。(3)设计问题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到新知识。(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
其次是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具体、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
再次是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困生加强三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最后是提倡小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提倡小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
2.3 关注人文素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提到的“人文”,其实主要强调的是思想情感,是强调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个人情感的作用和个性的体现,强调“人”在语文教学中所处“中心位置”体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下功夫,除了要对教材通盘考虑,独立处理教材,吃透教材外,更应该加强和教情、学情相适应的教学研究,重视调动学生个性的生活体验及生活中学语文,强调在挖掘并赋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课堂的人性化、情感化、态度化、品格化,从而使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联系统一起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由课堂来决定,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 董伟.《有效语文课堂的三大特征》 《吉林教育》,2009年(18) .
[2] 郭会霞.《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新课程(中学版),2009年(05) .
[3] 石鑫,黄晏.《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研究》.
[4] 陈小英主编.《建设一个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实体》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