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在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硬件设施配置齐全但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课程设置不全面且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简单且形式单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落后的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为此,教育的当代使命应更加生动而具体地表现为:促进所有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教育使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如硬件设施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课外活动单一、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等。从这些问题出发,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教育的当代使命究竟是什么?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怀揣什么样的教育初心和使命?本文将以笔者曾经支教过的学校:山西省某农村小学为例,通过对某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探究,结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先生提出的当代教育的五大使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一)教师紧抓教学,学生学习氛围浓厚
从笔者去到某农村小学的第一天起,就发现学校的老师对教学很下功夫,对学生很用心。笔者经常去各个年级听课,学习经验,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备课时的用心,他们对教材十分了解,掌握较深,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拓展一些知识,这是值得肯定与学习的。课下,他们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给学生安排一些学习任务,或是背诵,或是讲题,笔者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景象:教师办公室门口站着很多学生背书。这些都间接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校园隐性文化建设十分突出
笔者支教过的某农村小学整体色调以淡绿色为主,给人一种干净而又充满活力的感觉,在校园里的每面墙上都有宣传标语,比如:“向雷锋同志学习”、“快乐步入校園,自信走向未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校园文化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学生,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与感染作用。
(三)硬件设施配置齐全但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笔者支教过的某农村小学硬件设施配置较为齐全,学校不仅有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还有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等,每一个教室也配有专门的多媒体设备,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但这些硬件设施似乎只是一个“摆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教师并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比如:体育器材室原本摆放着很多的体育器材,篮球、羽毛球、毽子、跳绳、乒乓球等等,但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玩的器材永远都是滚铁环;计算机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学生们甚至从未进去过,更别说体验电脑带给他们的便利和科学实验带给他们的奥秘了;大多数教师上课时不使用多媒体,或者有些教师是完全依赖多媒体,对多媒体的使用不恰当等等。
(四)课程设置不全面且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安排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课,但缺少计算机课、综合实践课和阅读课、写字课等,而且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多,其它课程较少,即在课程设置上不全面,相对来说不均衡,这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课时安排上,学生每天需要上九节课,上午一节早读、四节课,下午两节课、两节晚自习,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负担较重,违背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五)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简单且形式单一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某农村小学学生课外活动内容非常简单,在每天下午四十分钟的课外活动时间里,学生们没有老师进行专门的指导,只是进行简单的玩耍,你追我赶,没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使自己得到锻炼,教师也并未有效的组织学生们进行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因此,除了每天上午的广播体操外,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几乎长期处于无组织无管理的状态。
(六)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落后的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
通过与学校老师们的交流,笔者能够感受到大多数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很先进,但他们的教学实践又比较落后。比如: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但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将核心素养落实到位,课堂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大部分教师还是很难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在教学手段上,学校配备有专门的多媒体供教师使用,但一些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不恰当,课堂完全依赖多媒体;《两导两练》导学案原本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和小组讨论时完成的,但教师却把它完全变成了练习册,让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回去做,失去了导学案原本的意义。
二、教育的当代使命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先生曾经提到当代教育的五大使命:促进所有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在读完袁振国教授那篇文章后,笔者受益匪浅,因此在这里,笔者想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和袁振国教授提出的教育的当代使命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使命一:促进所有人的发展,使每个人充满成功的希望
在农村教育中,一些教师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或者是学校教师子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几乎不管。这其实是一种教育不公的现象,就比如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子,根据笔者了解,这个男孩子出生就带有智力方面的问题,尽管已经十一岁了,但智力可能只有六七岁的样子,因此老师们上课几乎不管他,座位也给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再加上班里同学时不时还会嘲笑他,使得这个男孩子变得很自卑,不敢说话,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候,课堂上的不公平可能比硬件设施上的不公平更严重,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更大。 教育的使命是要促进所有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个别人的发展,尤其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的发展,个别人的发展也并不能代表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所有人的发展,就需要教师要“有教无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向上生长,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使每个人充满成功的希望,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开心的成长,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二)使命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所有潜能都得到尽可能的发掘
在农村教育中,受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可以看到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唯分数论”,学校领导看成绩,代课教师看成绩,家长们看成绩,孩子们成了一个学习机器,从早上来到学校到晚上放学回家,一天的时间全被学习占据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每天在校时间长达9个小时,孩子们除了课上学习外课下还得背书,这极大地违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且丰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才能与优势,而不仅仅是把重点聚焦在成绩上。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开发,使学生们成长为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人,成长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的人,成长为有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人,我们的教育目的也要求我们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践行教育使命,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所有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三)使命三: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农村教育中,一些教师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很少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这里还是举那个三年级男孩子的例子,后续熟悉之后,笔者发现那个男孩子很喜欢画画,经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画画,而且画的真的很棒,但每次当笔者提出让老师看看你的画时,男孩子总是很害羞的把画藏到书桌的最里面,对自己的画表现得很不自信。事实上,男孩子已经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画不自信,他对自己整个人都是缺乏自信的。另外,教师们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几乎不会参与学生的活动,这也很难找到学生擅长的东西和闪光的部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教育的使命正是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发现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尊重他们的生命价值,提升他们的生命意义。在支教过程中,为了改变某农村小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和响应校长的号召,笔者和同事一起制定了课外活动策划方案,并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组织学生们进行每日课外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绘制沙画、拔河、游戏、劳动、下棋等等,在和学生们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尤其是很多后进生的优点,这也为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才能创造了条件。
(四)使命四: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引导学生生动地学习、自由地成长
农村教育中,很多学生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学习,真正主动的、自由的、自觉的、对学习保持热爱的学生,恐怕没有几个。这或许不是学生的问题,很多原因都出在老师和环境带给人们的压力之下,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死记硬背式地学习。支教中曾经有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对笔者说:“老师我好想长大呀,长大后像你们一样,这样我就不用学习了。”很明显,孩子们对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不会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去学习。
教育的使命是要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引导学生生动地学习、自由地成长。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有思想,有灵魂,会思考,且可以勇敢的付诸行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应当像一个指南针一样,引领、指引学生成长,而不是操纵、控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教师应当转变角色,从演员转变为导演,让学生成为表演者,站在舞台中心,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强自信,实现人格的独立,
教师则要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协助、鼓励、欣赏学生表演。
(五)使命五: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
农村教育中,存在很多厌学情绪的孩子,他们或是由于成绩跟不上越考越失望而厌学,或是由于家庭环境影响而厌学,或是由于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对自己没有信心而厌学等等。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心里没有了学习的念头,感受不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也不想接触新鲜事物,从而使他们越来越脱离时代,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喊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终身学习应当是一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情怀,是我们对待学习和生活应有的态度。因此,教育的使命应当是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够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学习,自由自主的学习,并且长期坚持,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践行的使命。
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应当怀揣什么样的教育初心、践行什么样的教育使命,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每位教师的心中其实都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那是鞭策与勉励自己成长的重要法宝。只有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师梦、教育梦、中国梦!
參考文献:
[1] 袁振国. 当代教育的五大使命[J].上海教育, 2015(13).
[2] 刘建军. 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 2019(2).
[3] 刘铁芳. 追寻生命的整全: 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杨杰(1197-),女,山西省晋城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关键词:教育使命;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如硬件设施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课外活动单一、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等。从这些问题出发,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教育的当代使命究竟是什么?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应该怀揣什么样的教育初心和使命?本文将以笔者曾经支教过的学校:山西省某农村小学为例,通过对某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探究,结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先生提出的当代教育的五大使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一)教师紧抓教学,学生学习氛围浓厚
从笔者去到某农村小学的第一天起,就发现学校的老师对教学很下功夫,对学生很用心。笔者经常去各个年级听课,学习经验,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备课时的用心,他们对教材十分了解,掌握较深,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拓展一些知识,这是值得肯定与学习的。课下,他们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给学生安排一些学习任务,或是背诵,或是讲题,笔者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景象:教师办公室门口站着很多学生背书。这些都间接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校园隐性文化建设十分突出
笔者支教过的某农村小学整体色调以淡绿色为主,给人一种干净而又充满活力的感觉,在校园里的每面墙上都有宣传标语,比如:“向雷锋同志学习”、“快乐步入校園,自信走向未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校园文化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学生,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与感染作用。
(三)硬件设施配置齐全但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笔者支教过的某农村小学硬件设施配置较为齐全,学校不仅有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还有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等,每一个教室也配有专门的多媒体设备,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但这些硬件设施似乎只是一个“摆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教师并没有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比如:体育器材室原本摆放着很多的体育器材,篮球、羽毛球、毽子、跳绳、乒乓球等等,但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玩的器材永远都是滚铁环;计算机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学生们甚至从未进去过,更别说体验电脑带给他们的便利和科学实验带给他们的奥秘了;大多数教师上课时不使用多媒体,或者有些教师是完全依赖多媒体,对多媒体的使用不恰当等等。
(四)课程设置不全面且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安排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课,但缺少计算机课、综合实践课和阅读课、写字课等,而且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多,其它课程较少,即在课程设置上不全面,相对来说不均衡,这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课时安排上,学生每天需要上九节课,上午一节早读、四节课,下午两节课、两节晚自习,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负担较重,违背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五)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简单且形式单一
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某农村小学学生课外活动内容非常简单,在每天下午四十分钟的课外活动时间里,学生们没有老师进行专门的指导,只是进行简单的玩耍,你追我赶,没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使自己得到锻炼,教师也并未有效的组织学生们进行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因此,除了每天上午的广播体操外,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几乎长期处于无组织无管理的状态。
(六)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落后的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
通过与学校老师们的交流,笔者能够感受到大多数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很先进,但他们的教学实践又比较落后。比如: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但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将核心素养落实到位,课堂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大部分教师还是很难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在教学手段上,学校配备有专门的多媒体供教师使用,但一些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不恰当,课堂完全依赖多媒体;《两导两练》导学案原本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和小组讨论时完成的,但教师却把它完全变成了练习册,让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回去做,失去了导学案原本的意义。
二、教育的当代使命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先生曾经提到当代教育的五大使命:促进所有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在读完袁振国教授那篇文章后,笔者受益匪浅,因此在这里,笔者想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和袁振国教授提出的教育的当代使命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使命一:促进所有人的发展,使每个人充满成功的希望
在农村教育中,一些教师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或者是学校教师子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几乎不管。这其实是一种教育不公的现象,就比如一个三年级的男孩子,根据笔者了解,这个男孩子出生就带有智力方面的问题,尽管已经十一岁了,但智力可能只有六七岁的样子,因此老师们上课几乎不管他,座位也给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再加上班里同学时不时还会嘲笑他,使得这个男孩子变得很自卑,不敢说话,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候,课堂上的不公平可能比硬件设施上的不公平更严重,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更大。 教育的使命是要促进所有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个别人的发展,尤其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的发展,个别人的发展也并不能代表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所有人的发展,就需要教师要“有教无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向上生长,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使每个人充满成功的希望,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开心的成长,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二)使命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所有潜能都得到尽可能的发掘
在农村教育中,受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可以看到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唯分数论”,学校领导看成绩,代课教师看成绩,家长们看成绩,孩子们成了一个学习机器,从早上来到学校到晚上放学回家,一天的时间全被学习占据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每天在校时间长达9个小时,孩子们除了课上学习外课下还得背书,这极大地违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且丰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才能与优势,而不仅仅是把重点聚焦在成绩上。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开发,使学生们成长为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人,成长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的人,成长为有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人,我们的教育目的也要求我们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师践行教育使命,尽可能挖掘学生的所有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三)使命三: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农村教育中,一些教师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很少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这里还是举那个三年级男孩子的例子,后续熟悉之后,笔者发现那个男孩子很喜欢画画,经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画画,而且画的真的很棒,但每次当笔者提出让老师看看你的画时,男孩子总是很害羞的把画藏到书桌的最里面,对自己的画表现得很不自信。事实上,男孩子已经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画不自信,他对自己整个人都是缺乏自信的。另外,教师们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几乎不会参与学生的活动,这也很难找到学生擅长的东西和闪光的部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教育的使命正是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发现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尊重他们的生命价值,提升他们的生命意义。在支教过程中,为了改变某农村小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和响应校长的号召,笔者和同事一起制定了课外活动策划方案,并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组织学生们进行每日课外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绘制沙画、拔河、游戏、劳动、下棋等等,在和学生们一起活动、一起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尤其是很多后进生的优点,这也为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才能创造了条件。
(四)使命四: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引导学生生动地学习、自由地成长
农村教育中,很多学生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学习,真正主动的、自由的、自觉的、对学习保持热爱的学生,恐怕没有几个。这或许不是学生的问题,很多原因都出在老师和环境带给人们的压力之下,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死记硬背式地学习。支教中曾经有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对笔者说:“老师我好想长大呀,长大后像你们一样,这样我就不用学习了。”很明显,孩子们对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不会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去学习。
教育的使命是要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引导学生生动地学习、自由地成长。学生不是机器,他们有思想,有灵魂,会思考,且可以勇敢的付诸行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应当像一个指南针一样,引领、指引学生成长,而不是操纵、控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教师应当转变角色,从演员转变为导演,让学生成为表演者,站在舞台中心,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强自信,实现人格的独立,
教师则要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协助、鼓励、欣赏学生表演。
(五)使命五: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
农村教育中,存在很多厌学情绪的孩子,他们或是由于成绩跟不上越考越失望而厌学,或是由于家庭环境影响而厌学,或是由于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对自己没有信心而厌学等等。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心里没有了学习的念头,感受不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也不想接触新鲜事物,从而使他们越来越脱离时代,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喊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终身学习应当是一种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情怀,是我们对待学习和生活应有的态度。因此,教育的使命应当是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够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学习,自由自主的学习,并且长期坚持,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践行的使命。
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们应当怀揣什么样的教育初心、践行什么样的教育使命,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每位教师的心中其实都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那是鞭策与勉励自己成长的重要法宝。只有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师梦、教育梦、中国梦!
參考文献:
[1] 袁振国. 当代教育的五大使命[J].上海教育, 2015(13).
[2] 刘建军. 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 2019(2).
[3] 刘铁芳. 追寻生命的整全: 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杨杰(1197-),女,山西省晋城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