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王老师的第一感觉就是比较扎人,我的眼球好像突然被一道光芒刺到。他的造型很特别,光头,红裤子,整个气场有些盛气凌人。”李超回想起2007年那次面试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深,东方船影视的“船长”王郁斌的造型以及洞察力让他印象深刻。“王老师是天生的广告人,广告其实就像人的形象一样,一眼看过去就要在脑海中打上一个烙印,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和品牌的特性是一样的,聚焦到一个点,并且把它放大到极致。”
在中国本土“广告狂人”王郁斌的印象中,毕业于海南大学的李超那胖乎乎的样子看起来比较诚实,“我在海南呆过,这也是一种缘分”。另外更打动他的是,这个在电视台做过编导、特约演员的年轻人,在心中对广告创意有一种强烈的热情与专注。他得知,李超在大学毕业后到一家跨国零售集团应聘时,要求在入职培训完毕后能够从事与创意有关的品牌传播工作,但后来并没有如愿,于是义无反顾地辞职了。他告诉王郁斌:“我的生命当中必须要从事我所热爱的创意工作。”
与李超对创意的热爱一样,在王郁斌的心目中,李冰清和叶润婵对广告行业同样如痴如迷。李冰清在小时候就是个“广告迷”,看电视时喜欢看广告。2006年到东方船面试时,她直言自己对广告的喜爱,“我逛超市有个习惯,看到各种产品就会分辨哪些是做了广告的,哪些是没做过广告的。”这个独特的习惯打动了王郁斌,他觉得这个女孩挺有意思。
“冷美人”是李冰清在东方船第一次见到叶润婵的印象,熟识之后她才感受到叶润婵的性格其实甚为飒爽。“2002年的一天,我和做服装师的朋友去珠影的一个片场玩,刚好那条片子是东方船在拍的,就碰到了王老师。他说公司请前台文员,问我有没有兴趣,然后我就进入东方船做前台。”叶润婵从行政部的前台做起,随后横跨客户部、财务部、制作部,越来越享受广告生涯带来的成就感。
“东方船衡量人才有三个标准:第一是诚实,第二是热爱,第三才是专业。”王郁斌对《新营销》表示,当年的三个年轻人如今已经成长为东方船的“铁三角”组合:客户群总经理李冰清与客户合作融洽,乐观开朗识大体;创意群总经理李超对创意精益求精,提出了东方船广告0.618理论,深得企业大佬们认可;制作群总经理叶润婵总是穿着牛仔裤和波鞋,叱咤于片场和制作间,将东方船“做有销售力的广告”理念切实贯彻到每一条广告片中。
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持,广告的魅力让这个“铁三角”组合更加专注和投入,如今他们也是东方船的股东和董事会成员。“命运如此奇特,如果当初我没有来到东方船,而是去到另外的公司,我不知道是否还能够在广告的道路上走下去。”李超的这番感言,让李冰清和叶润婵深为认同,“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李冰清:跟广告谈恋爱 东方船客户群总经理
据我了解,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这么多年,像我这样的比较少。进入广告行业以后,我对广告的感情,一开始是好奇,很兴奋,特别是去片场,以及了解后期配音、剪辑,经常接触不同行业,觉得特别好玩。我慢慢意识到有一种责任,跟每个客户合作,一定要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争取我们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可能在合作伙伴的眼里,我在工作上属于一个很严谨、很完美主义的人,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工作态度,是对团队以及对公司的形象负责,作为全局把关的人,一旦出现错误就没有机会了。所以长此以往的这种职业精神,导致我比较追求完美。
我刚入行时,客户资源几乎为零。最原始的途径就是去参加各种会议,挤进客户的圈子,现场跟人家洽谈,慢慢地会积累一些资源。现在的很多客户都是朋友介绍或者主动找上门来。加上公司做影视广告二十几年,口碑一直都很好,所以客户关系都很稳定。
做影视广告是个很好玩的事情,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行业,跟他们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客户在教我。比如说我第一次接触实木家具的时候,我对这个行业几乎是一窍不通,那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跟企业掌舵人聊天。他就把自己积累十几年的宝贵经验全部告诉我,很多老板慢慢的变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我人生很宝贵的一笔财富。当然我自己会用心学习,当沉下心来做项目的话,进步就很快,不然没办法和客户沟通。
做客服,学习能力太重要了,不然客户会觉得和你沟通是在浪费时间,很快就会抛弃你。跟客户见面之前,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我觉得会很被动。这种准备表示一种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的沟通与合作。我不算是大美女,那么更关键的只能通过专业的观点,对行业的理解,给客户的建议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客户对这些感兴趣了才会促成下一步的进展。至于客户的一些个人爱好,我不一定会专门了解。我不会特意去取悦客户,我相信只要把事情做好了,给他/她更多的附加值,真正在营销和品牌方面帮到客户,这样比去调查客户的兴趣爱好、生日等信息更有效。
东方船在客户选择方面有三不原则:只谈策略不付创意定金的客户我们不做,只谈沟通不讲市场策略的客户我们不做,只谈创意不谈沟通原则的客户我们不做。看起来我们好像要拒客户千里一样,其实这是东方船的一种个性,我们已经推行好几年,很多客户很欣赏,觉得我们跟别的广告公司不一样。因为很多企业的理解就是当自己有需求了,顺手抓一把,广告公司多如牛毛,而我们不一样,我们也愿意聊,但聊完之后,我们做方案得给创意定金。有定金做保证,创作人员会更投入,客户也会更踏实。这是一种态度和底气。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有程序,没有规则和程序就会出乱子。就好像东方船这22年来只服务中国的本土企业一样,因为我们相信,只有中国的本土企业做强做大,中国的经济才能真正的强盛。
跟客户沟通时,很多人特意把自己包装得很专业,我做不到。首先客户的年龄几乎达到了四五十岁,我一个八零后的就算把自己包装得多么沉稳也不如客户,倒不如以轻松的,以朋友的方式跟客户沟通,该尊重的尊重,该开玩笑的开玩笑,把握好尺度。所以我一般会把客户当朋友。因为我觉得合作是对等的,服务是有价的。把心态摆好,有时候更容易和客户成为朋友,慢慢地跟客户从朋友变成广告业务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不同行业的企业,也很开心这么多年来一直和各行业的前三甲并肩作战,为企业的前进推波助澜。所以在沟通策略定位、创意,甚至选择明星代言人等方面也经常会有争论,但结果证明,提出客户没有想到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去迎合,这才是客户所期望选择的合作伙伴,所以一旦和东方船开始恋爱的客户就会比较长情,东方船服务的企业中,大部分都合作了6年以上。
我平时看的书不多,但我会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来看,学习可以让我们的知识面更丰富,思维更有条理性,但我觉得最好的学习还是实践过程之中,遇到问题了去想办法解决,去总结。我这些年我认为有一个还不错的习惯就是反思和总结,我也相信这样会让我走得更稳、更远。平常也会关注一些热点节目,电视,电影。影视广告看似一个短平快的活,但是你在前期策略定位时就要考虑到终端运用和媒介投放,这样一方面可以和客户的粘性更高,也可以更好的做到位品牌服务。例如客户的视频需求是针对网络投放,那我们在前期思考的时候会让广告的风格、广告语的用词要更娱乐化一点,更有互动性,这样客户在媒介投放时可以做到更加精准。做业务看似一项比较轻松的工作,知识面必须要广,且事无巨细,不论是精力还是时间的花费都是难以想象的。
“积极快乐的生活”是我的座右铭,我希望自己每天处于很积极的状态,每天做完事情之后,觉得这些事情是我最想做的,而且做好了,可以帮到客户,就觉得挺快乐的。我的性格很开朗,很容易把快乐传递给别人,包括客户。我一开始做业务的时候,很多客户说跟我合作很开心,他们说有时候不想接别人的电话,但是接到我的电话,听到我的声音,觉得一下子就开心了,不会那么郁闷了,觉得挺放松的。客户都觉得我很真实、很热情,不会为了接他们一单生意去伪装,或者故意包装一些东西,也觉得我还挺专业的,给他们的一些建议蛮有价值的。
曾经压力最大的时候,我有很多事情遇到一起,各种不顺。我有想过不干了,觉得可能不适合做业务。那一次是我工作最高峰的时候,有一个月同时在做六七个项目,从早上八点一直到午夜一点,电话几乎不断,没时间吃饭,甚至没时间上厕所,属于那种快要崩溃的状态。我就在想,我还没结婚,跟广告谈恋爱谈的这么亲密干嘛啊?但后来熬过去之后想一想,这项工作我做了快十年了我还不讨厌它,说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工作强度虽然大,但长期以来的抗高压力、时间控制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我平常看电视比较少,但偶尔看到有自己参与的广告时,那是我最兴奋的时候。特别是回老家,或是有朋友来我家的时候,看到那个广告片正好是我们拍的,我会很开心,很有亲切感。现在广告的形式以及媒介都在发生很多变化,但影视广告的价值,我觉得永远不会过时,随着4G的出现,视频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只是它出现的媒介会越来越细分,关键是广告的创意点跟形式是否与时俱进,是否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具体到影视广告的形式来说,东方船早期是做15秒的,现在已经延伸成广告电影,在这样变化的背后,客户的需求是不变的,就是需要一条精彩的片子,可以打动消费者,但是广告公司的变化会比较大,因为现在的思维和以前不一样。如果单纯的15秒跟30秒,放在之前的那个广告环境里是很好做的,因为竞争对手没那么多,借鉴国外那些新鲜的广告片,另外包括互联网还没那么普及的时候,企业主接触的媒介没有那么频繁,没那么多样,他们对广告片的鉴赏能力不太高。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变得蛮专业了,包括他们每天接触的信息蛮丰富,这要求我们要越来越专业,知识面越来越广,一定要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抢在客户的前面。
国内的微电影在2011年开始流行,但东方船在2009年就开始做了。我们帮洁丽雅毛巾做的应该是国内民营企业的第一条微电影广告。今天看这个作品,会觉得做的并不是很成熟,不论从创意包括执行可能都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但那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客户以及终端的反响效果还是蛮好的。
我可能赚的钱在这个领域不算多,但还是蛮开心,蛮有尊严的。在东方船,只要有能力,可以自由的发挥,会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跟一些同行聊天,我感觉他们还是羡慕我们的这种氛围。将近十年了,我觉得自己的进步不算是特别大,但我一直在慢慢沉淀。
公司拍了一组平面,叫品牌突击队,我选择的武器是十字弩,它的特征是射程不远,但是杀伤力大,命中率高。这正如我们每年服务的客户一样,数量不多,但是能在东方船的推波助澜下,企业的这棵树越长越大,我们的成就感也就越来越强烈。
李超:努力让广告行业更美好 东方船创意群总经理
玩创意的工作看起来外表光鲜,实际上很辛苦。我常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两件事:第一,把我的思想装进你的脑袋;第二,把你口袋里的钱放到我的口袋。这是很难的,在广告行业这恰恰就是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第一,提供给客户超出他们预期的方案,让他们信服。第二,通过业务的完成来实现盈利,让整个公司良性运行。
我负责东方船的创意部,平时强调三个关键词。第一是倾听。这个世界上能说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得倾听的人却很少。我们接触客户,首先要听他需要什么,为什么要拍一条广告片,要解决什么问题。不仅要倾听客户,我们还要倾听同事,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这样才可以让工作变得高效。东方船语录中有一条是“广告不是艺术,而是商业经营”。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不懂得倾听,或者听不懂客户的意思,常常犯一个致命的错误,觉得自己的广告作品很艺术,很好玩,但却不是客户想要的,不能让客户赚钱。可想而知,客户的下一条广告片,就不会再合作了。
第二是务实。这些年,我接触了大量能说会侃的人,一张口就高大上,但不接地气。对于一些新人,包括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我经常问解决问题的建议是什么?我不想听到一些抱怨,但是说不出具体原因,或落实不到位的东西。这样的话,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反而让整个团队的士气变得低落。我们要想如何解决问题,可能第一个方案不太成熟,没问题,我再发动大家的头脑风暴把它完善,慢慢地这个解决方案越来越好。有时候因为甲方某些原因,我们的作品体现不了趣味性、艺术性。但我会跟部门的兄弟们说,我们的创意策略是在实现客户目标的前提下,让作品做一些创新,哪怕只是一点点,因为我们的努力,整个广告行业才会更加美好一点,整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那么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而不去做它。 第三是沟通。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是我们团队内部高效做事的机制。全国的广告圈有个说法,不加班不叫广告人。刚刚踏入这个行业,我以为这句话是真的,后来发现完全是谬论。一个理想状态中的创意决策人,应该让属下充分地享受到创作的乐趣和空间,同时尽可能少地占用他们的加班时间。我跟部门的弟兄们说,在东方船只要创意好,加班全拉倒。只要我们的路子是对的,大家一股绳朝着目标很务实地把它完成,还有什么理由加班?如果部门同事加班,我会自我检讨,是不是有些工作安排得不太合理,资源没有合理的调配。
东方船这么多年坚持“做有销售力的广告”,这句话曾经困扰过我很长时间,因为就像刚入行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总想办法把一些新鲜、有艺术表现力的东西融入作品中,但问题是东方船一直以来是以销售力见长,出品的广告片尽管有人说好俗,但客户却赞不绝口。这说明在外人看来俗的东西并不一定没有销售力。时间长了,我就明白了。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有一次我提出了一个自己觉得很有艺术性的广告创意,但被大家否决了,我当时很沮丧。王老师就举了一个例子,说你如果是个画家,爱怎么画怎么画,因为你是自由的。但有个客户给你制作费,请你画一幅画,这时你还能由着性子来画吗?你一定会了解,客户想画什么,画要挂在什么地方,是不是送人,是画国画还是现代派的抽象画呢?这就是客户需求。如果不考虑客户需求,只是很狭隘地表现自己一厢情愿的所谓艺术,是完全错误的。这个例子对我的创作启发非常大。从那以后,我就尝试用一套自己的方法,来有效实现所谓的销售力、策略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在做创意方案的过程中,如果把纯策略或者是只考虑销售力,不考虑艺术性的影视广告表现手法,设定为零点;把只考虑艺术性,不考虑销售力的手法,设定为一点。那么在零点到一点之间,一定是有个点是完美的方案,可以让广告片因为艺术性节省很多的投放成本,同时销售力又得到一定的保证。这个点到底在哪里?一开始我认为理想的点应该在0.5,但随着经验增长,我发现这个点更偏向于艺术性一点,大概是0.618这个黄金分割点。所以这就形成了东方船对于广告创意的一个评判理论,就是广告0.618理论。广告创意为什么要更偏向于艺术性,这和现在媒体的碎片化和娱乐化趋势是分不开的。消费者对广告的残存印象是典型的创意大于诉求的。这种情况下,真正理想的点不是0.5,而是更偏向于艺术和冲击性的0.618,需要稍微放弃一点对于销售力的硬性追求。
广告创意工作常常会受到方方面面尤其是来自客户的制约,某些甲方一来就直接说这个片子要怎么样,要按照他的思路来搞。这种客户我们很少碰到,即使碰到的话,我们也不愿意服务的。我跟新人培训时会告诉一句话,就是请耐心地沟通说服,必要的时候要态度强硬,但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
当我碰见一些客户,不尊重专业态度的情况下,我一般的习惯是说,您想好了吗?这个方案的弊端是一二三四,会清清楚楚地指出来,希望客户慎重考虑,而不会像业内一些人刻意地去迎合甲方。东方船办公室的走廊里有一幅我的照片,配了一句话,说别整得和小姐一样。其实,就是说创意要有主见,不能恶意并且很无底线地迎合。这是东方船一贯的态度。
我们内部提倡,提炼创意的时候,要把自己当做是客户,思考从某个创意上面得到哪些诉求。在发想创意的时候,要把自己当做是创意人,可以不受任何的束缚或影响,天马行空。一定要有创意,或者是艺术的一些追求,不要像小姐一样一味地被动迎合。
广告创意离不开想象,东方船说如果没有想象,月亮上就不会有嫦娥和吴刚,没有欲望,潘金莲那个故事不会发生。在操作创意方案的时候,我们应用到一个办法,就是所谓深入心理洞察。中国的大多数广告片表现的情感,或者是打动消费者的点,只是一小部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片,无非就是一家人温馨、快乐、财富,表现所有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但这些是我们的情感构成吗?它占一小部分,真正的情感需求其实就像水下的冰山一样。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真真正正地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进行考虑和挖掘,除了快乐,除了美好,除了亲情还有什么?嫉妒,愤怒,忧伤,攀比,贪念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构成了复杂的人性,当别人没有表现的时候,我们敏锐地抓住这个洞察点,并且把它放大,应用到方案里面,那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方案。
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话,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为人性非常复杂,要想挖掘和洞悉人性,需要大规模涉猎各种资料,包括小说、散文、心理学、影视剧、广告片,也需要体验生活。一方面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找素材,另一方面是培养自身的敏锐度,积累生活体验,时刻准备着,迎接灵感的来临。
拍摄过的广告作品,只要客户满意,并且收片,每一部都算是我们的代表作。客户需要的就是广告片子可以解决他/她在营销和品牌方面的某个问题,每个片子的背景和传达的目的都不一样,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每次看到就会想起每个片子背后的一些故事,想到客户在我们的帮助下业绩蒸蒸日上,这是很欣慰的事情。
从我入行到现在,影视广告的形式与媒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媒体碎片化,广告人是否能够与时俱进,针对当下的形势提出一些适合的传播方式或者新的方法,是最新的一个挑战。我们现在经常建议一些客户,不要一味觉得微电影很火就一窝蜂地拥上去,而是要明白自己想诉求什么,什么方式最适合自己的营销和品牌策略。
我们在工作中强调,因为创意,所以快乐。但实话实说,有时候比稿失败的时候,我总免不了感到沮丧的事,不过沮丧只是暂时,因为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我入行时就在想如何让自己的职业变得与众不同一点,更加符合初心。我的初心就是对于创意工作,或者叫影像的一种热爱。在这方面,我不敢说是天赋,但自己比较敏锐,我看过的电视剧和电影,包括网络视频,只要看过一遍,往往里面的一些关键镜头以及旁白,隔几年我都会记得。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可能就是因为喜欢。
广告行业里,人们有时候自己会调侃自己,说我们操的是卖白粉的心,挣的是卖白菜的钱。由于大多数的广告主不尊重影视广告的创意与制作,而把视线和重点放在投放渠道上。客户可能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给广告传播平台,但他们常常要为几十万元的制作费天天和广告公司打嘴仗,说你们的制作费高了,要省钱。其实他们可能很少想过,一个影视广告片和一个品牌整体传播出去的形象,就是一个企业或品牌的脸面,就像一些客户身上的名牌、手表和跑车是一样的。一个广告片的制作费省下几万元,却影响了一些表现上的品质,把大多数的钱花在投放上,结果一条不太好的片子对于投放来说是更麻烦的一件事情。一条好的片子播放一次,则相当于不太好的片子播放几次甚至都达到不了同样的影响力。比较庆幸的是,现在很多的广告主也越来越想通了,一条真正的好片子是可以为投放效果省钱的。 叶润婵:搞制作就是要把客户搞大 东方船制作群总经理
我在2003年2月进入东方船做前台文员,最初对广告完全不懂。当时做前台文员,还兼做客服的一部分工作,出入片场,所以我感觉自己对片场的工作更有兴趣。2006年,制作部的制片辞职了,我就对王老师说,想试一试制片的工作。王老师答应了,我一试就试到了今天,一晃十二年,我也从制片助理、制片做到了今天的制作总监和公司管理层。
我主要的工作是面对制作团队,在导演、摄影、美指和后期公司看来,我是他们的甲方。除了没进过创意部,东方船的其他部门我都有接触过,包括行政部、客户部、财务部、制作部。有一次,财务部的同事因为健康的原因,我试着兼职帮忙做过3个月的出纳。以前的工作经历,让我做制片的时候,对客户的需求能够体会更深。如果只是单纯专注在制作方面,可能就比较主观了。
广告制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按照需求,我们都可组合适当的班底。现在的客户要求都非常的高,但给到的费用却很有限。假如我们给客户分别有A、B、C三个班底来选择,高中低不同的班底当然有不同的品质,和不同的费用预算在里面。其中C班底的费用和人员资质经验相对会稍微低一点, A班底的费用最高,人员最知名。那么客户通常会选A班底和C价格,打个比方就是说,想用三星级酒店的费用去享受五星级酒店的服务,这是我们经常遇到最头疼的情况,因为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谁都懂,但都想又便宜又有好货。我们也理解客户,很多企业家心里都有一个拍大片的理想,但往往又不敢冒险投更多的资金。
做为一名公司的制片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利用有限的费用去统筹组合最适合每一条广告片的班底,把钱花在刀刃上, 要保证片子的质量又要平衡公司盈利。
制作部的工作主要是执行广告创意的拍摄与制作,也就是把文字脚本变成视频影像。一个好的脚本还要加上一个适合的导演以及监制才能把片子做好。我拿到脚本时,基本上就到了报价的阶段了;我需要跟创意部沟通创意,了解脚本的构思,了解客户的预算范围,因为每个脚本的执行,可以是几十万,也可以是几百万,这就要看想达到怎样的效果了。在这个阶段,我跟创意部和客户部的沟通都会比较多。到了执行阶段,客户总监、创意总监也需要和制作总监一起监制每一条片子,站在3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把片子做好。
作为制作总监,我要直接和钱打交道,比方说客户部拿来100万元制作费,我就要有效地花钱,假如中间出现问题拍不了,损失就很大。我每次都担心会不会因为我的前期工作做得不够完善,让公司有经济和形象的损失。广告行业如今很透明,利润非常低。假如中间存在什么损失,不小心,那么片子就白做了,甚至倒贴。
从最初入行到后来独当一面,我感觉好像每年都有一座山要跨过。我曾经写过一条这样的微信“每当我走到半山腰,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往上走了,就想不如放弃吧…但后来又跟自己说,要放弃,也要先把这事完成了,以后就再也不做了”;但每次事情完成后就有一种成就感,放弃的事也就忘了,放弃的意思就是我很痛苦要辞职了,但我又不甘心,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拼命坚持。
我独立制作的第一条片子是在2006年(当时是1天内同时拍摄2支片子,我跟另一位制片就兵分两路,每人负责1支),拍一个内衣广告,由国际影视巨星代言。当时我还没有太多经验,我一个人既要负责导演部份,又要接待明星部份,还要接待客户部份。当时的导演是中国第一代的广告导演,以前拍片时,大家都把他照顾得非常周到,结果跟我试妆当天连饭都没得吃。明星又拒绝穿我们准备的服装,本来试装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服装店都关门了。当时王老师带着我和服装师,三个人连夜开车去找他的朋友借服装。那天晚上完全没有时间睡觉,直到第二天继续拍片(拍摄当天王老师为明星准备了鲜花和香水,明星也被王老师的行动感动了,所以片子还是顺利的拍摄完成)。整个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因为我经验不足,骂也挨了,眼泪也流了,渐渐也就顺利了。2013年10月我遇到了另一座“高山”,是拍一个茶叶广告,也是这位巨星代言的。前期由于不断地改期,最终确定的拍摄时间非常急,从接到通知到拍摄只有10天的时间(中间要筹备、PPM、搭景、又要去北京拍摄)。时间很紧,导演的要求也很高,找不到合适的摄影棚,美术觉得时间太短没法完成工作,说要退出了,摄影也一直找不到时间适合的了,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恰当,导演甚至也要放弃了。我和导演反复沟通,他出面终于搞定了美术和摄影的问题。在PPM会前,每晚为了片子的事跟导演电话沟通到零晨2点多;明星只有一天的时间,要拍茶树,却不可能去茶园拍摄,必须考虑怎么把大批茶树从福建运到北京。客户那边的专家表示茶树运到北京死亡率是90%的,因为南北温差太大了,但没有茶树怎么拍出真实的茶园感觉?当时我们想了很多方案。
拍摄前一天,100多棵茶树,经专车从福建运到了北京影棚,果然几乎都死了,只剩下几棵树活着,心一下子从天堂到了地狱。因为之前有想好备案,但备案是否成功其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马上我们拿出了备案,之前客户已经安排好人在福建等我们备案的实施,就像我们平时买兰花,插在水里那样;几十株用营养水养起来的茶枝经最晚的飞机运到了北京,拍摄当天零晨4点多,茶枝安然的来到了我们的影棚;当天一大早就先把这些宝贝的镜头先拍了,这时我的心才安稳下来。最后制作出来的片子,效果很好,客户也很满意,但当时我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我们客户和亲爱的赖导,多亏他们的专业、敬业才让片子完美面世。每次总因为不甘心,就坚持到底,我攀越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然后忘掉痛苦和辛苦,继续努力。
广告拍摄与制作领域里除了化妆师、服装师和演员通常是女人,其余全部是男人,做制片的也几乎都是男人多,而大家都形容我是女汉子,还说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有一群男人。片场里我的角色更准确地叫统筹。一般的片场大约有四五十人。关于片场的协调与效率,我跟导演的沟通最多,其他比如摄影组、美术组、道具组、服装组等等,抓住他们的组长就可以,组长会跟手下的人员一层一层地吩咐下去,工作就会很顺利有序。女制片的性别优势在于沟通起来,别人的警惕会少一点。但体力方面就绝对不如男人,制片这工作可以说是一半体力活,一半是脑力活。 拍摄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天气因素,拍外景的时候最怕下雨,因为一旦下雨拍不了就得再花一天时间,那么成本就会增加许多;每次拍片,我们都会买天气预报服务,天气稳定才能拍摄了。很多人戏说我是“阳光女神”,就是说我带队拍外景通常都有好天气,其实一半是运气,一半还是我们准备工作做得很足,避开了坏天气,剩下的当然就是好天气了。
我的工作还包括储备资源,开拓不同国家的制作班底。如果客户想去意大利拍片,我就要尽快拿出意大利的报价和当地的班底。在广州的影视广告界,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东方船在资历、沉淀等方面都是老牌,我必须想办法让公司走在同行的前面。
有时因为客户的要求很高,但预算不高,这时候我就要动用到人情牌。行业里都是明码标价的,很多人员已经合作多年,我们尽量争取优惠价格。恒大冰泉的“搬运篇”和“一处水源供全球”都是我们做的。做“搬运篇”时,从接到电话到完成后审片,我们仅仅用了七天时间。要拍实景,要做三维效果,我们把广州广告行业的熟人电话都打遍了,大家都很忙,这种临时的业务突然插进来,就只能打人情牌,终于保证如期播放,恒大的许家印主席也非常满意。第二条片子用了三天时间完成,部门里的一个同事几天都没睡觉。东方船在业内的信誉度是数一数二的,很多公司拖款很久,我都是主动催他们结账,快来拿钱。所以我们有困难,人家自然就愿意帮助。
东方船的宣言是要做有销售力的广告,我的理解是不管大片还是小片,能卖货的才是好片。如果片子只是呐喊着叫卖,我们自己从审美的角度也会觉得很恶俗,但在客户现阶段的销售方式里,以及他们的消费群,经常就是需要这种。我们最近拍了一个晾衣架的广告,创意比较简单,但把客户想要表达的点都表达出来了,观众也很容易理解,客户和经销商都觉得这样才能促进销售力。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做帮助客户卖货的片子,当然我们要考虑美感和策略要很好地融合,如果片子出来以后消费者都看不懂,再美都没用,消费者不会去购买。一些恶俗的广告多多少少也会有营销的价值,所以我们会考虑怎么把销售力和美感结合起来,最适合现阶段产品以及消费者的广告,才是最好的。
以前的短片只要把每个镜头都拍到位了,拼接到一起就是一条完整的片子,我们已经驾轻就熟。我们现在拍摄微视频,是有故事情节的,要像拍电影那样去拍,得选合适的导演,对于场景和服装的要求更高,演员的表演也更追求演技。不是每个人都能拍一个微电影出来。如果找一个电视剧的导演来拍,那么成本就很难降下来。拍广告的导演,对于剧情的串接不会很顺。
在广告业这么多年,我觉得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都能接触新的事物,接触不同的制作人员,从中学到很多广告的知识。每一个导演、美术、摄影,我都跟他们去聊,汲取他们的经验。这个行业依然有很多东西等着我去学习。
影视广告其实是利润比较薄的行业,很多人都在转型。但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充分地满足市场需求,单纯地做影视,同样能够做到出色。我们目前的客户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我们直接面对的就是老板,直接由对方拍板就可以了。其实单做影视,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以后可针对海外市场,做更多的资源整合,尽可能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包括到海外拍片之类的。现在我必须储备好自己的能量,有新的任务来了随时都可以应战。
在中国本土“广告狂人”王郁斌的印象中,毕业于海南大学的李超那胖乎乎的样子看起来比较诚实,“我在海南呆过,这也是一种缘分”。另外更打动他的是,这个在电视台做过编导、特约演员的年轻人,在心中对广告创意有一种强烈的热情与专注。他得知,李超在大学毕业后到一家跨国零售集团应聘时,要求在入职培训完毕后能够从事与创意有关的品牌传播工作,但后来并没有如愿,于是义无反顾地辞职了。他告诉王郁斌:“我的生命当中必须要从事我所热爱的创意工作。”
与李超对创意的热爱一样,在王郁斌的心目中,李冰清和叶润婵对广告行业同样如痴如迷。李冰清在小时候就是个“广告迷”,看电视时喜欢看广告。2006年到东方船面试时,她直言自己对广告的喜爱,“我逛超市有个习惯,看到各种产品就会分辨哪些是做了广告的,哪些是没做过广告的。”这个独特的习惯打动了王郁斌,他觉得这个女孩挺有意思。
“冷美人”是李冰清在东方船第一次见到叶润婵的印象,熟识之后她才感受到叶润婵的性格其实甚为飒爽。“2002年的一天,我和做服装师的朋友去珠影的一个片场玩,刚好那条片子是东方船在拍的,就碰到了王老师。他说公司请前台文员,问我有没有兴趣,然后我就进入东方船做前台。”叶润婵从行政部的前台做起,随后横跨客户部、财务部、制作部,越来越享受广告生涯带来的成就感。
“东方船衡量人才有三个标准:第一是诚实,第二是热爱,第三才是专业。”王郁斌对《新营销》表示,当年的三个年轻人如今已经成长为东方船的“铁三角”组合:客户群总经理李冰清与客户合作融洽,乐观开朗识大体;创意群总经理李超对创意精益求精,提出了东方船广告0.618理论,深得企业大佬们认可;制作群总经理叶润婵总是穿着牛仔裤和波鞋,叱咤于片场和制作间,将东方船“做有销售力的广告”理念切实贯彻到每一条广告片中。
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持,广告的魅力让这个“铁三角”组合更加专注和投入,如今他们也是东方船的股东和董事会成员。“命运如此奇特,如果当初我没有来到东方船,而是去到另外的公司,我不知道是否还能够在广告的道路上走下去。”李超的这番感言,让李冰清和叶润婵深为认同,“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李冰清:跟广告谈恋爱 东方船客户群总经理
据我了解,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这么多年,像我这样的比较少。进入广告行业以后,我对广告的感情,一开始是好奇,很兴奋,特别是去片场,以及了解后期配音、剪辑,经常接触不同行业,觉得特别好玩。我慢慢意识到有一种责任,跟每个客户合作,一定要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争取我们成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可能在合作伙伴的眼里,我在工作上属于一个很严谨、很完美主义的人,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工作态度,是对团队以及对公司的形象负责,作为全局把关的人,一旦出现错误就没有机会了。所以长此以往的这种职业精神,导致我比较追求完美。
我刚入行时,客户资源几乎为零。最原始的途径就是去参加各种会议,挤进客户的圈子,现场跟人家洽谈,慢慢地会积累一些资源。现在的很多客户都是朋友介绍或者主动找上门来。加上公司做影视广告二十几年,口碑一直都很好,所以客户关系都很稳定。
做影视广告是个很好玩的事情,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行业,跟他们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客户在教我。比如说我第一次接触实木家具的时候,我对这个行业几乎是一窍不通,那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跟企业掌舵人聊天。他就把自己积累十几年的宝贵经验全部告诉我,很多老板慢慢的变成了我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我人生很宝贵的一笔财富。当然我自己会用心学习,当沉下心来做项目的话,进步就很快,不然没办法和客户沟通。
做客服,学习能力太重要了,不然客户会觉得和你沟通是在浪费时间,很快就会抛弃你。跟客户见面之前,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我觉得会很被动。这种准备表示一种尊重,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的沟通与合作。我不算是大美女,那么更关键的只能通过专业的观点,对行业的理解,给客户的建议来引起他们的兴趣,客户对这些感兴趣了才会促成下一步的进展。至于客户的一些个人爱好,我不一定会专门了解。我不会特意去取悦客户,我相信只要把事情做好了,给他/她更多的附加值,真正在营销和品牌方面帮到客户,这样比去调查客户的兴趣爱好、生日等信息更有效。
东方船在客户选择方面有三不原则:只谈策略不付创意定金的客户我们不做,只谈沟通不讲市场策略的客户我们不做,只谈创意不谈沟通原则的客户我们不做。看起来我们好像要拒客户千里一样,其实这是东方船的一种个性,我们已经推行好几年,很多客户很欣赏,觉得我们跟别的广告公司不一样。因为很多企业的理解就是当自己有需求了,顺手抓一把,广告公司多如牛毛,而我们不一样,我们也愿意聊,但聊完之后,我们做方案得给创意定金。有定金做保证,创作人员会更投入,客户也会更踏实。这是一种态度和底气。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有程序,没有规则和程序就会出乱子。就好像东方船这22年来只服务中国的本土企业一样,因为我们相信,只有中国的本土企业做强做大,中国的经济才能真正的强盛。
跟客户沟通时,很多人特意把自己包装得很专业,我做不到。首先客户的年龄几乎达到了四五十岁,我一个八零后的就算把自己包装得多么沉稳也不如客户,倒不如以轻松的,以朋友的方式跟客户沟通,该尊重的尊重,该开玩笑的开玩笑,把握好尺度。所以我一般会把客户当朋友。因为我觉得合作是对等的,服务是有价的。把心态摆好,有时候更容易和客户成为朋友,慢慢地跟客户从朋友变成广告业务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不同行业的企业,也很开心这么多年来一直和各行业的前三甲并肩作战,为企业的前进推波助澜。所以在沟通策略定位、创意,甚至选择明星代言人等方面也经常会有争论,但结果证明,提出客户没有想到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去迎合,这才是客户所期望选择的合作伙伴,所以一旦和东方船开始恋爱的客户就会比较长情,东方船服务的企业中,大部分都合作了6年以上。
我平时看的书不多,但我会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来看,学习可以让我们的知识面更丰富,思维更有条理性,但我觉得最好的学习还是实践过程之中,遇到问题了去想办法解决,去总结。我这些年我认为有一个还不错的习惯就是反思和总结,我也相信这样会让我走得更稳、更远。平常也会关注一些热点节目,电视,电影。影视广告看似一个短平快的活,但是你在前期策略定位时就要考虑到终端运用和媒介投放,这样一方面可以和客户的粘性更高,也可以更好的做到位品牌服务。例如客户的视频需求是针对网络投放,那我们在前期思考的时候会让广告的风格、广告语的用词要更娱乐化一点,更有互动性,这样客户在媒介投放时可以做到更加精准。做业务看似一项比较轻松的工作,知识面必须要广,且事无巨细,不论是精力还是时间的花费都是难以想象的。
“积极快乐的生活”是我的座右铭,我希望自己每天处于很积极的状态,每天做完事情之后,觉得这些事情是我最想做的,而且做好了,可以帮到客户,就觉得挺快乐的。我的性格很开朗,很容易把快乐传递给别人,包括客户。我一开始做业务的时候,很多客户说跟我合作很开心,他们说有时候不想接别人的电话,但是接到我的电话,听到我的声音,觉得一下子就开心了,不会那么郁闷了,觉得挺放松的。客户都觉得我很真实、很热情,不会为了接他们一单生意去伪装,或者故意包装一些东西,也觉得我还挺专业的,给他们的一些建议蛮有价值的。
曾经压力最大的时候,我有很多事情遇到一起,各种不顺。我有想过不干了,觉得可能不适合做业务。那一次是我工作最高峰的时候,有一个月同时在做六七个项目,从早上八点一直到午夜一点,电话几乎不断,没时间吃饭,甚至没时间上厕所,属于那种快要崩溃的状态。我就在想,我还没结婚,跟广告谈恋爱谈的这么亲密干嘛啊?但后来熬过去之后想一想,这项工作我做了快十年了我还不讨厌它,说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工作强度虽然大,但长期以来的抗高压力、时间控制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我平常看电视比较少,但偶尔看到有自己参与的广告时,那是我最兴奋的时候。特别是回老家,或是有朋友来我家的时候,看到那个广告片正好是我们拍的,我会很开心,很有亲切感。现在广告的形式以及媒介都在发生很多变化,但影视广告的价值,我觉得永远不会过时,随着4G的出现,视频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只是它出现的媒介会越来越细分,关键是广告的创意点跟形式是否与时俱进,是否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具体到影视广告的形式来说,东方船早期是做15秒的,现在已经延伸成广告电影,在这样变化的背后,客户的需求是不变的,就是需要一条精彩的片子,可以打动消费者,但是广告公司的变化会比较大,因为现在的思维和以前不一样。如果单纯的15秒跟30秒,放在之前的那个广告环境里是很好做的,因为竞争对手没那么多,借鉴国外那些新鲜的广告片,另外包括互联网还没那么普及的时候,企业主接触的媒介没有那么频繁,没那么多样,他们对广告片的鉴赏能力不太高。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变得蛮专业了,包括他们每天接触的信息蛮丰富,这要求我们要越来越专业,知识面越来越广,一定要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抢在客户的前面。
国内的微电影在2011年开始流行,但东方船在2009年就开始做了。我们帮洁丽雅毛巾做的应该是国内民营企业的第一条微电影广告。今天看这个作品,会觉得做的并不是很成熟,不论从创意包括执行可能都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但那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客户以及终端的反响效果还是蛮好的。
我可能赚的钱在这个领域不算多,但还是蛮开心,蛮有尊严的。在东方船,只要有能力,可以自由的发挥,会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跟一些同行聊天,我感觉他们还是羡慕我们的这种氛围。将近十年了,我觉得自己的进步不算是特别大,但我一直在慢慢沉淀。
公司拍了一组平面,叫品牌突击队,我选择的武器是十字弩,它的特征是射程不远,但是杀伤力大,命中率高。这正如我们每年服务的客户一样,数量不多,但是能在东方船的推波助澜下,企业的这棵树越长越大,我们的成就感也就越来越强烈。
李超:努力让广告行业更美好 东方船创意群总经理
玩创意的工作看起来外表光鲜,实际上很辛苦。我常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两件事:第一,把我的思想装进你的脑袋;第二,把你口袋里的钱放到我的口袋。这是很难的,在广告行业这恰恰就是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第一,提供给客户超出他们预期的方案,让他们信服。第二,通过业务的完成来实现盈利,让整个公司良性运行。
我负责东方船的创意部,平时强调三个关键词。第一是倾听。这个世界上能说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得倾听的人却很少。我们接触客户,首先要听他需要什么,为什么要拍一条广告片,要解决什么问题。不仅要倾听客户,我们还要倾听同事,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这样才可以让工作变得高效。东方船语录中有一条是“广告不是艺术,而是商业经营”。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不懂得倾听,或者听不懂客户的意思,常常犯一个致命的错误,觉得自己的广告作品很艺术,很好玩,但却不是客户想要的,不能让客户赚钱。可想而知,客户的下一条广告片,就不会再合作了。
第二是务实。这些年,我接触了大量能说会侃的人,一张口就高大上,但不接地气。对于一些新人,包括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我经常问解决问题的建议是什么?我不想听到一些抱怨,但是说不出具体原因,或落实不到位的东西。这样的话,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反而让整个团队的士气变得低落。我们要想如何解决问题,可能第一个方案不太成熟,没问题,我再发动大家的头脑风暴把它完善,慢慢地这个解决方案越来越好。有时候因为甲方某些原因,我们的作品体现不了趣味性、艺术性。但我会跟部门的兄弟们说,我们的创意策略是在实现客户目标的前提下,让作品做一些创新,哪怕只是一点点,因为我们的努力,整个广告行业才会更加美好一点,整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那么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而不去做它。 第三是沟通。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是我们团队内部高效做事的机制。全国的广告圈有个说法,不加班不叫广告人。刚刚踏入这个行业,我以为这句话是真的,后来发现完全是谬论。一个理想状态中的创意决策人,应该让属下充分地享受到创作的乐趣和空间,同时尽可能少地占用他们的加班时间。我跟部门的弟兄们说,在东方船只要创意好,加班全拉倒。只要我们的路子是对的,大家一股绳朝着目标很务实地把它完成,还有什么理由加班?如果部门同事加班,我会自我检讨,是不是有些工作安排得不太合理,资源没有合理的调配。
东方船这么多年坚持“做有销售力的广告”,这句话曾经困扰过我很长时间,因为就像刚入行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总想办法把一些新鲜、有艺术表现力的东西融入作品中,但问题是东方船一直以来是以销售力见长,出品的广告片尽管有人说好俗,但客户却赞不绝口。这说明在外人看来俗的东西并不一定没有销售力。时间长了,我就明白了。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有一次我提出了一个自己觉得很有艺术性的广告创意,但被大家否决了,我当时很沮丧。王老师就举了一个例子,说你如果是个画家,爱怎么画怎么画,因为你是自由的。但有个客户给你制作费,请你画一幅画,这时你还能由着性子来画吗?你一定会了解,客户想画什么,画要挂在什么地方,是不是送人,是画国画还是现代派的抽象画呢?这就是客户需求。如果不考虑客户需求,只是很狭隘地表现自己一厢情愿的所谓艺术,是完全错误的。这个例子对我的创作启发非常大。从那以后,我就尝试用一套自己的方法,来有效实现所谓的销售力、策略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在做创意方案的过程中,如果把纯策略或者是只考虑销售力,不考虑艺术性的影视广告表现手法,设定为零点;把只考虑艺术性,不考虑销售力的手法,设定为一点。那么在零点到一点之间,一定是有个点是完美的方案,可以让广告片因为艺术性节省很多的投放成本,同时销售力又得到一定的保证。这个点到底在哪里?一开始我认为理想的点应该在0.5,但随着经验增长,我发现这个点更偏向于艺术性一点,大概是0.618这个黄金分割点。所以这就形成了东方船对于广告创意的一个评判理论,就是广告0.618理论。广告创意为什么要更偏向于艺术性,这和现在媒体的碎片化和娱乐化趋势是分不开的。消费者对广告的残存印象是典型的创意大于诉求的。这种情况下,真正理想的点不是0.5,而是更偏向于艺术和冲击性的0.618,需要稍微放弃一点对于销售力的硬性追求。
广告创意工作常常会受到方方面面尤其是来自客户的制约,某些甲方一来就直接说这个片子要怎么样,要按照他的思路来搞。这种客户我们很少碰到,即使碰到的话,我们也不愿意服务的。我跟新人培训时会告诉一句话,就是请耐心地沟通说服,必要的时候要态度强硬,但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
当我碰见一些客户,不尊重专业态度的情况下,我一般的习惯是说,您想好了吗?这个方案的弊端是一二三四,会清清楚楚地指出来,希望客户慎重考虑,而不会像业内一些人刻意地去迎合甲方。东方船办公室的走廊里有一幅我的照片,配了一句话,说别整得和小姐一样。其实,就是说创意要有主见,不能恶意并且很无底线地迎合。这是东方船一贯的态度。
我们内部提倡,提炼创意的时候,要把自己当做是客户,思考从某个创意上面得到哪些诉求。在发想创意的时候,要把自己当做是创意人,可以不受任何的束缚或影响,天马行空。一定要有创意,或者是艺术的一些追求,不要像小姐一样一味地被动迎合。
广告创意离不开想象,东方船说如果没有想象,月亮上就不会有嫦娥和吴刚,没有欲望,潘金莲那个故事不会发生。在操作创意方案的时候,我们应用到一个办法,就是所谓深入心理洞察。中国的大多数广告片表现的情感,或者是打动消费者的点,只是一小部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片,无非就是一家人温馨、快乐、财富,表现所有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但这些是我们的情感构成吗?它占一小部分,真正的情感需求其实就像水下的冰山一样。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真真正正地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进行考虑和挖掘,除了快乐,除了美好,除了亲情还有什么?嫉妒,愤怒,忧伤,攀比,贪念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构成了复杂的人性,当别人没有表现的时候,我们敏锐地抓住这个洞察点,并且把它放大,应用到方案里面,那可能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方案。
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话,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因为人性非常复杂,要想挖掘和洞悉人性,需要大规模涉猎各种资料,包括小说、散文、心理学、影视剧、广告片,也需要体验生活。一方面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找素材,另一方面是培养自身的敏锐度,积累生活体验,时刻准备着,迎接灵感的来临。
拍摄过的广告作品,只要客户满意,并且收片,每一部都算是我们的代表作。客户需要的就是广告片子可以解决他/她在营销和品牌方面的某个问题,每个片子的背景和传达的目的都不一样,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每次看到就会想起每个片子背后的一些故事,想到客户在我们的帮助下业绩蒸蒸日上,这是很欣慰的事情。
从我入行到现在,影视广告的形式与媒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媒体碎片化,广告人是否能够与时俱进,针对当下的形势提出一些适合的传播方式或者新的方法,是最新的一个挑战。我们现在经常建议一些客户,不要一味觉得微电影很火就一窝蜂地拥上去,而是要明白自己想诉求什么,什么方式最适合自己的营销和品牌策略。
我们在工作中强调,因为创意,所以快乐。但实话实说,有时候比稿失败的时候,我总免不了感到沮丧的事,不过沮丧只是暂时,因为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我入行时就在想如何让自己的职业变得与众不同一点,更加符合初心。我的初心就是对于创意工作,或者叫影像的一种热爱。在这方面,我不敢说是天赋,但自己比较敏锐,我看过的电视剧和电影,包括网络视频,只要看过一遍,往往里面的一些关键镜头以及旁白,隔几年我都会记得。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可能就是因为喜欢。
广告行业里,人们有时候自己会调侃自己,说我们操的是卖白粉的心,挣的是卖白菜的钱。由于大多数的广告主不尊重影视广告的创意与制作,而把视线和重点放在投放渠道上。客户可能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给广告传播平台,但他们常常要为几十万元的制作费天天和广告公司打嘴仗,说你们的制作费高了,要省钱。其实他们可能很少想过,一个影视广告片和一个品牌整体传播出去的形象,就是一个企业或品牌的脸面,就像一些客户身上的名牌、手表和跑车是一样的。一个广告片的制作费省下几万元,却影响了一些表现上的品质,把大多数的钱花在投放上,结果一条不太好的片子对于投放来说是更麻烦的一件事情。一条好的片子播放一次,则相当于不太好的片子播放几次甚至都达到不了同样的影响力。比较庆幸的是,现在很多的广告主也越来越想通了,一条真正的好片子是可以为投放效果省钱的。 叶润婵:搞制作就是要把客户搞大 东方船制作群总经理
我在2003年2月进入东方船做前台文员,最初对广告完全不懂。当时做前台文员,还兼做客服的一部分工作,出入片场,所以我感觉自己对片场的工作更有兴趣。2006年,制作部的制片辞职了,我就对王老师说,想试一试制片的工作。王老师答应了,我一试就试到了今天,一晃十二年,我也从制片助理、制片做到了今天的制作总监和公司管理层。
我主要的工作是面对制作团队,在导演、摄影、美指和后期公司看来,我是他们的甲方。除了没进过创意部,东方船的其他部门我都有接触过,包括行政部、客户部、财务部、制作部。有一次,财务部的同事因为健康的原因,我试着兼职帮忙做过3个月的出纳。以前的工作经历,让我做制片的时候,对客户的需求能够体会更深。如果只是单纯专注在制作方面,可能就比较主观了。
广告制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按照需求,我们都可组合适当的班底。现在的客户要求都非常的高,但给到的费用却很有限。假如我们给客户分别有A、B、C三个班底来选择,高中低不同的班底当然有不同的品质,和不同的费用预算在里面。其中C班底的费用和人员资质经验相对会稍微低一点, A班底的费用最高,人员最知名。那么客户通常会选A班底和C价格,打个比方就是说,想用三星级酒店的费用去享受五星级酒店的服务,这是我们经常遇到最头疼的情况,因为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谁都懂,但都想又便宜又有好货。我们也理解客户,很多企业家心里都有一个拍大片的理想,但往往又不敢冒险投更多的资金。
做为一名公司的制片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利用有限的费用去统筹组合最适合每一条广告片的班底,把钱花在刀刃上, 要保证片子的质量又要平衡公司盈利。
制作部的工作主要是执行广告创意的拍摄与制作,也就是把文字脚本变成视频影像。一个好的脚本还要加上一个适合的导演以及监制才能把片子做好。我拿到脚本时,基本上就到了报价的阶段了;我需要跟创意部沟通创意,了解脚本的构思,了解客户的预算范围,因为每个脚本的执行,可以是几十万,也可以是几百万,这就要看想达到怎样的效果了。在这个阶段,我跟创意部和客户部的沟通都会比较多。到了执行阶段,客户总监、创意总监也需要和制作总监一起监制每一条片子,站在3个不同的角度,全方位把片子做好。
作为制作总监,我要直接和钱打交道,比方说客户部拿来100万元制作费,我就要有效地花钱,假如中间出现问题拍不了,损失就很大。我每次都担心会不会因为我的前期工作做得不够完善,让公司有经济和形象的损失。广告行业如今很透明,利润非常低。假如中间存在什么损失,不小心,那么片子就白做了,甚至倒贴。
从最初入行到后来独当一面,我感觉好像每年都有一座山要跨过。我曾经写过一条这样的微信“每当我走到半山腰,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往上走了,就想不如放弃吧…但后来又跟自己说,要放弃,也要先把这事完成了,以后就再也不做了”;但每次事情完成后就有一种成就感,放弃的事也就忘了,放弃的意思就是我很痛苦要辞职了,但我又不甘心,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拼命坚持。
我独立制作的第一条片子是在2006年(当时是1天内同时拍摄2支片子,我跟另一位制片就兵分两路,每人负责1支),拍一个内衣广告,由国际影视巨星代言。当时我还没有太多经验,我一个人既要负责导演部份,又要接待明星部份,还要接待客户部份。当时的导演是中国第一代的广告导演,以前拍片时,大家都把他照顾得非常周到,结果跟我试妆当天连饭都没得吃。明星又拒绝穿我们准备的服装,本来试装的时候已经是很晚了,服装店都关门了。当时王老师带着我和服装师,三个人连夜开车去找他的朋友借服装。那天晚上完全没有时间睡觉,直到第二天继续拍片(拍摄当天王老师为明星准备了鲜花和香水,明星也被王老师的行动感动了,所以片子还是顺利的拍摄完成)。整个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因为我经验不足,骂也挨了,眼泪也流了,渐渐也就顺利了。2013年10月我遇到了另一座“高山”,是拍一个茶叶广告,也是这位巨星代言的。前期由于不断地改期,最终确定的拍摄时间非常急,从接到通知到拍摄只有10天的时间(中间要筹备、PPM、搭景、又要去北京拍摄)。时间很紧,导演的要求也很高,找不到合适的摄影棚,美术觉得时间太短没法完成工作,说要退出了,摄影也一直找不到时间适合的了,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恰当,导演甚至也要放弃了。我和导演反复沟通,他出面终于搞定了美术和摄影的问题。在PPM会前,每晚为了片子的事跟导演电话沟通到零晨2点多;明星只有一天的时间,要拍茶树,却不可能去茶园拍摄,必须考虑怎么把大批茶树从福建运到北京。客户那边的专家表示茶树运到北京死亡率是90%的,因为南北温差太大了,但没有茶树怎么拍出真实的茶园感觉?当时我们想了很多方案。
拍摄前一天,100多棵茶树,经专车从福建运到了北京影棚,果然几乎都死了,只剩下几棵树活着,心一下子从天堂到了地狱。因为之前有想好备案,但备案是否成功其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马上我们拿出了备案,之前客户已经安排好人在福建等我们备案的实施,就像我们平时买兰花,插在水里那样;几十株用营养水养起来的茶枝经最晚的飞机运到了北京,拍摄当天零晨4点多,茶枝安然的来到了我们的影棚;当天一大早就先把这些宝贝的镜头先拍了,这时我的心才安稳下来。最后制作出来的片子,效果很好,客户也很满意,但当时我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我们客户和亲爱的赖导,多亏他们的专业、敬业才让片子完美面世。每次总因为不甘心,就坚持到底,我攀越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然后忘掉痛苦和辛苦,继续努力。
广告拍摄与制作领域里除了化妆师、服装师和演员通常是女人,其余全部是男人,做制片的也几乎都是男人多,而大家都形容我是女汉子,还说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有一群男人。片场里我的角色更准确地叫统筹。一般的片场大约有四五十人。关于片场的协调与效率,我跟导演的沟通最多,其他比如摄影组、美术组、道具组、服装组等等,抓住他们的组长就可以,组长会跟手下的人员一层一层地吩咐下去,工作就会很顺利有序。女制片的性别优势在于沟通起来,别人的警惕会少一点。但体力方面就绝对不如男人,制片这工作可以说是一半体力活,一半是脑力活。 拍摄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天气因素,拍外景的时候最怕下雨,因为一旦下雨拍不了就得再花一天时间,那么成本就会增加许多;每次拍片,我们都会买天气预报服务,天气稳定才能拍摄了。很多人戏说我是“阳光女神”,就是说我带队拍外景通常都有好天气,其实一半是运气,一半还是我们准备工作做得很足,避开了坏天气,剩下的当然就是好天气了。
我的工作还包括储备资源,开拓不同国家的制作班底。如果客户想去意大利拍片,我就要尽快拿出意大利的报价和当地的班底。在广州的影视广告界,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东方船在资历、沉淀等方面都是老牌,我必须想办法让公司走在同行的前面。
有时因为客户的要求很高,但预算不高,这时候我就要动用到人情牌。行业里都是明码标价的,很多人员已经合作多年,我们尽量争取优惠价格。恒大冰泉的“搬运篇”和“一处水源供全球”都是我们做的。做“搬运篇”时,从接到电话到完成后审片,我们仅仅用了七天时间。要拍实景,要做三维效果,我们把广州广告行业的熟人电话都打遍了,大家都很忙,这种临时的业务突然插进来,就只能打人情牌,终于保证如期播放,恒大的许家印主席也非常满意。第二条片子用了三天时间完成,部门里的一个同事几天都没睡觉。东方船在业内的信誉度是数一数二的,很多公司拖款很久,我都是主动催他们结账,快来拿钱。所以我们有困难,人家自然就愿意帮助。
东方船的宣言是要做有销售力的广告,我的理解是不管大片还是小片,能卖货的才是好片。如果片子只是呐喊着叫卖,我们自己从审美的角度也会觉得很恶俗,但在客户现阶段的销售方式里,以及他们的消费群,经常就是需要这种。我们最近拍了一个晾衣架的广告,创意比较简单,但把客户想要表达的点都表达出来了,观众也很容易理解,客户和经销商都觉得这样才能促进销售力。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做帮助客户卖货的片子,当然我们要考虑美感和策略要很好地融合,如果片子出来以后消费者都看不懂,再美都没用,消费者不会去购买。一些恶俗的广告多多少少也会有营销的价值,所以我们会考虑怎么把销售力和美感结合起来,最适合现阶段产品以及消费者的广告,才是最好的。
以前的短片只要把每个镜头都拍到位了,拼接到一起就是一条完整的片子,我们已经驾轻就熟。我们现在拍摄微视频,是有故事情节的,要像拍电影那样去拍,得选合适的导演,对于场景和服装的要求更高,演员的表演也更追求演技。不是每个人都能拍一个微电影出来。如果找一个电视剧的导演来拍,那么成本就很难降下来。拍广告的导演,对于剧情的串接不会很顺。
在广告业这么多年,我觉得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都能接触新的事物,接触不同的制作人员,从中学到很多广告的知识。每一个导演、美术、摄影,我都跟他们去聊,汲取他们的经验。这个行业依然有很多东西等着我去学习。
影视广告其实是利润比较薄的行业,很多人都在转型。但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充分地满足市场需求,单纯地做影视,同样能够做到出色。我们目前的客户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我们直接面对的就是老板,直接由对方拍板就可以了。其实单做影视,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以后可针对海外市场,做更多的资源整合,尽可能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包括到海外拍片之类的。现在我必须储备好自己的能量,有新的任务来了随时都可以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