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社会实践探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ling1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涵、特点、主要形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考量了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对研究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和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优化研究生社会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归因 优化对策
  
  一、研究生社会实践概述
  (一)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1.实践与社会实践。
  《大辞海》认为,社会实践即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改造世界的感性社会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其基本特点有三:(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而在“学校”这个语境中,社会实践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学校社会实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实践是指高校依据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假期组织的有目的地走向社会,受教育、长知识、作贡献的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而广义的社会实践是指高等学校依据其培养目标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
  2.研究生社会实践。
  研究生社会实践属于广义的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生社会实践专指学历为研究生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的有目的地走向社会,到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或群体和社会中参加工作或活动,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过程。研究生社会实践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研究生社会实践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教育学生,增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研究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特点
  1.因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似而具有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特点。
  研究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似而具有的特点表现如下。
  第一,双重性。社会实践既具有学校教育的属性,又具有社会教育的属性,它是连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纽带。因此,既不能单独强调社会实践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或者是第二课堂,又不能只强调社会实践的社会属性,排斥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以实践代替教育。
  第二,多功能性。研究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身的缺陷、熏陶思想感情、增长知识才干、服务贡献社会;研究生社会实践还可以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研究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通过社会实践广泛地參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去,亲自感知社会;通过了解社会,获得对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认知、体验和感悟。
  2.因研究生的思想特点所决定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独有特点。
  研究生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总体说来他们的年龄较大,知识储备比较丰富,思想也趋于成熟,对新事物有很强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同时也有很强的民主意识。研究生社会实践不同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点表现如下。
  第一,专业化。研究生经常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项目或活动去参与,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科研究生多数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的研究实践,还有一些工厂或科研单位基地实践;文科研究生会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而进行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或课题研究。
  第二,多元化。研究生社会实践属于广义上的社会实践,其实践的时间、地点、形式都可因情况、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一般性的参观访问到需要较高智力的助管助教,从以个体为单位的家教到需要团结合作的社会课题研究等众多场景中,都可以看到研究生们活跃的身影。
  (三)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会实践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应能反映研究生的知识水平和发展需求,其主要形式如下[1]。
  1.社会调研。
  社会调研是指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对有关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对调查对象的起因、形成和发展态势做出科学描述与分配的一种社会活动[2]。在社会调研过程中,研究生能够对相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不同角度了解真实的社会,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坚定自己的价值立场,并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优缺点。因此,社会调研是研究生们提高思想素质、增强专业技能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
  2.课题研究。
  参与课题研究,并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是研究生融入社会比较常见的方式。在参与课题研究中,研究生实现了在学习中有实践、在实践中有学习的教育过程。
  3.科技服务。
  通过科技培训和咨询,以及协助攻关等形式,协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了科学技术、生产、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了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了研究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4.挂职锻炼。
  这是充分调动培养单位、社会、研究生的积极性,使三方面都能获得更大收益的社会实践形式。研究生通过培养单位相关方面的引导,取得所要挂职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信任与支持,担任挂职单位部门负责人的助理,结合学科特长开展工作。研究生可深入社会,接受锻炼,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研究生社会实践对于促进研究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陶冶思想情操
  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生可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对自身的希望和要求,从而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需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自觉地把自己塑造成社会所需的,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具有较高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合作精神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同样一项任务,实现共同目的,这就迫使他们把在学校建构的知识体系相互糅合,在合作中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使实践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形成健全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就是以正面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与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顺境与逆境,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和幸福的进取者。
  研究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正视自身价值,多学知识、掌握本领,增强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信心,另一方面,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又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深对自己的认识[3]。因此,社会实践可以锻炼研究生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研究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研究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研究生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展现。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社会实践存在不少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实效性。
  1.高校管理者在研究生社会实践方面的不足。
  受传统的“重智育、轻动手能力”的教育理念影响,高校管理者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没有足够认识,导致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地位边缘化。高校比较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而忽视他们的社会实践需求,不能给予及时的科学指导和帮助。
  2.社会等外部环境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主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多地看重直接利益而不愿意做栽培学生的单位。另一方面,经济市场上法制尚不健全,一些私营企业唯利是图,利用研究生社会经验少,人比较单纯的弱点坑骗。
  3.研究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全面。
  有些研究生对社会实践热情不高,忽视社会实践的意义。还有一些研究生即使参与也常常是被动的,无法达到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还有部分心理素质差的研究生则因为害怕挑战害怕失败,逃避社会实践。
  (二)研究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归因[4]
  1.高等院校的原因。
  首先,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构成出现新变化:非传统概念的研究生人数增加,人员构成日趋复杂化,生源背景多样化。其次,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研究生教育培养结构复杂化、效益衡量多样化等新的特点。这些变化将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上产生重要影响[5]。再次,研究生的现行培养机制存在指导社会实践的机构、体制不完善的矛盾。学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本科生的培养上,忽视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最后,导师带的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开始弱化[6]。
  2.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很多单位不愿意为研究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一方面,因为他们在乎机会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上很多单位对研究生社会实践还不是很了解,对研究生社会实践本身存在怀疑,因此不愿冒险接受研究生社会实践。
  3.研究生自身的原因。
  因为研究生生源成分的复杂多样以及读研动机存在明显差异,他们在政治信仰和事业追求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
  一方面,在研究生报考人员中,其一,除大学应届生以外,还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或下岗分流人员。有一些有一定社会经历的研究生,他们对政治生活缺乏热情,很少参与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观念的关心,表现为思想上不积极,组织观念淡薄,等等。其二,有些直接从大学考上的研究生,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单纯,对社会实践认识不足,不屑于普通的社會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从读研的动机看,有的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有的是为了改变目前不理想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提高自己职务晋升的竞争力。这些差异,使研究生群体表现出复杂的特征。因此,高校对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加困难,出现的问题更多。
  四、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优化对策
  (一)高校优化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举措
  1.高校要建立相对稳定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一般包括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等。研究生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基地建设为学生将来顺利适应社会提供了重要平台。
  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得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和支持,是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开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深化的基础。因此,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应遵循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又有利于为基地所在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技服务、智力支持的原则。加强高校与基地的合作,还需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拓展合作内涵,保证基地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在基地建设中,可以召集一些教师组成“技术支援团”或“智囊团”,为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技术帮助或理论指导。
  2.高校要拓宽实践视野,丰富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敞开思路,把实践活动切实放到社会需求和学生兴奋点的交点上来;要根据社会实践的目的,确定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例如:社会考察、调查能让学生获得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是形势政策教育课的延伸;生产实习、劳动能有利于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弥补专业理论学习之欠缺;创业实践能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等等。因此,社会实践要采用多形式,包括生产实习、科技竞赛、创业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使研究生在不同的领域得到锻炼,也可以帮助研究生找到他们最感兴趣的领域,为以后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3.高校要提供经费保障,制定和完善研究生社会实践质量评价制度。
  高校培养单位在年初经费预算中应对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所需经费予以单列,设立专项经费,由各学科专业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提出年度社会实践计划,加强经费使用开支的论证,明确经费使用范围、用途,并根据社会实践实施进程分批拨付,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二)重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的良师益友,他们用平易近人的风度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关爱自己的研究生,从生活、工作中关心体贴研究生。导师最了解自己的研究生在学业与非学业的各个阶段中的活动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如学业方面,课程阶段知识结构需要补充什么,学习的进展情况及选题开题的进展情况,论文阶段的路线方针,要攻克的难关及如何应对挫折,如何进一步完善乃至创新,等等;非学业方面,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经济状况、社会活动、就业想法、人生理想等。
  (三)注重发挥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研究生要自觉培养主体意识,自觉树立历史使命感和科学方法观,主动把学校的单向性灌输变为对等性教育,积极与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交换意见,明确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权限,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
  研究生自身要主动加强与导师的联系,尊重师长,多参加社会实践。单纯的理论灌输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与实践有差距而难以接受,反之,只注重实践教育,学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又得不到升华。因此,只有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才能使教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强实效。
  
  参考文献:
  [1]张为鄂,王忠明,陈文华.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分析比较[J].中国高教研究,2003,(9):36-37;
  [2]许建钱.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A].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3]杨梅.社会实践与新型研究生教育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120-122.
  [4]白洺宇,刘秀东.研究生社会实践时效性的影响因素和增强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50-52.
  [5]杨雪.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3):15-16.
  [6]终福锁.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12):115-117.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课本知识的同时,对于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应用也更加丰富,而如何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把现实中的案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合理选择、科学设置、灵活运
摘 要: 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教师的作用意义重大。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该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强化教研结合、视教育工作为终身事业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关键词: 教师 幸福 教育    幸福与爱情一样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学习、工作、生活的最终诉求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有人以有房、有车、妻儿环绕、温馨小家为最终之幸福;有人以甜蜜爱情为幸福;更有人以美酒佳肴为幸福。幸福观
摘 要: 民间文学是人民的集体创作,它构成了中华文化传统的基本面貌,是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五四运动”使中国民间文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民间文学的现状,并通过对造成民间文学现状的原因的分析,提出加强初中语文民间文学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民间文学 现状 对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多年里,我
摘 要: “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具有家庭经济困难,汉语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性格耿直豪爽、讲义气等特点。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并探索“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有效的管理途径。  关键词: “一类模式” 彝族大学生 特殊性 教育管理  根据凉山彝区的特点,凉山彝区采取了“两类模式”双语教育并存的教育模式。两类模式”就是指“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一类模式”是
【案例背景】  语文是美丽的!她的美恰似一幅油画,其饱含的也许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语文意境之美,也许是“卷卷长轴上挥洒的山水,铮铮琴弦上弹拨的音符”的语文感受之美,我们的语文课程恰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将那灵动如乐符般的文字传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的一系列过程。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段学生阅读古诗词也有这样明确的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如何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政治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特点,即思想教育性最突出、社会联系性最紧密、实践应用性最有效。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政治教学与一个人的个人情感、社会情感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加大情感元素的投入力度,更要把这种教育教学活动投放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这种“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做法,既符合思品课程教育教学的内在发展要求,又是提升课程教学质效、增强
摘 要: 昆曲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之一,是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这门流传了有六百年的古典艺术在21世纪的多元文化冲击下,其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一如既往地保留,还是适应形势推陈出新,是戏曲界、文化界、演艺界等社会各界应关注和深思的。日本能剧也是日本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这两种古老的剧作能否融为一体,融为一体后的产物能否为大众接受及该如何定位,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论证与分析。  关键
摘 要: 在市场经济、多元文化影响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有趣有效,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师生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得到共同发展。作者参阅有关文献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调查走访部分教师、学生的基础上,对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背景和意义、具体方法及注意点,提出一些看法,以期不断创新高中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
摘 要: 教学实际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不论是作为主导的教师,还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他们都是有情感的个体,所以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情感的交流过程。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的感染、迁移、调节等功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情感领悟 情感教育 情感世界    一、
摘 要: 本研究以南京某理工高校党建工作为视角,通过对学生党员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了目前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基本方法,旨在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高校 党建 实证 研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高校要将道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