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市场风气和对机构投资者业绩的考核方法,实际上就是散户投资的风格和标准,机构投资者无法进行价值投资,而由于其资金雄厚,“大散户”的风格放大了A股的投机性和波动性
A股被很多人看作是“赌场”,这其实不用太惊讶。因为股市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这一阶段。欧美股市是这样,最近的香港股市也是如此。这是不成熟市场的特征,追涨杀跌和价格巨幅波动的特点非常明显。而成熟的市场往往以价值为依归,即便有很多不可控和难以预测的因素干扰,市场基本仍会围绕着价值中轴,在一定的区间内波动。
以香港股市为例,从今年4月复活节后开始,大盘登上一个新台阶。香港两大重要指数中,恒生指数的变动区间在27000-29000点之间,波幅为2000点,相当于股指均值的7%左右;而国企指数由于和A股联动性较强,波动范围虽然不足2000点,但与股指均值的比率更高,达到了14%左右。
我们可以近似地将香港国企指数看作是A股指数的“影子”。而A股作为本体,其波动性则相当夸张。沪综指的波动幅度已经达到上下1000点,如果以4500点作为均值,则波幅与股指均值比率达到了22%。今年5月28日,A股暴跌,最大跌幅超过了6%,但收盘时已收复失地,并重返近期高位。6月4日,A股再度出现巨震,一度出现5%以上跌幅,而盘中创业板指数更是出现了7%以上的暴跌惨状,但最终仍是有惊无险。从5月开始上涨到新的高度,可以量度的震荡幅度已经达到了1000点,即指数的20%以上。这就是A股新的状态,日内和两三日内调整,大幅震仓洗盘频现,投资者很难掌握节奏,价值投资者会上下“坐电梯”,盈利得而复失,而投机者可能踩错鼓点,赚了指数,账面亏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股市疯涨、但大多数人未必能够获利的局面?境外投资者也非常不理解。其实,A股市场没有“机构投资者”——现在的市场风气和对机构投资者业绩的考核方法,实际上就是散户投资的风格和标准,机构投资者无法进行价值投资,而由于其资金雄厚,“大散户”的风格放大了A股的投机性和波动性。这是A股自身不够成熟的一个结构型缺陷。
A股牛市通常表现为疯涨,很少有慢牛,这种状况容易从行为金融方面得到答案,因为人性的癫狂完全不是可以用理性加以解释或者驾驭的。而这一轮牛市的杠杆程度之高,已经创了A股历史纪录。现在可以统计到的融资炒股资金量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全部统计各种渠道的杠杆,估计比例远高于此。另外,由于A股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上涨了1.5倍,市场上有大量获利盘,可以随时套现,甚至可以在比现在更低的价位卖出亦赚得盘满钵满。因此,市场参与者心态非常不稳定,到了“再加一根稻草也可能压垮市场”的临界状态。
从个体投资者角度看,股票只是投资者手中的筹码,目的不是为了持有并获取稳定上升的分红收益,而是通过炒买炒卖,获得价差收益。这与A股上市公司过往很少分红和圈钱行为有密切联系。而这又是A股政策市埋下的根子。我们且不讨论这一历史造成的原因是否合理,A股在这一轮牛市中能否实现一次本质上的改进和提升,才是应该关注的关键问题。
A股散户占绝大多数(包括机构投资者的“大散户”行为)的市场结构必须彻底得到扭转,才可能降低散户投机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因此机构投资者考核及其投资风格转变,才能逐步净化市场。这方面可以考虑更大程度地向境外投资机构开放市场,比如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和扩大深港通、港股通的额度等方式。另外实行注册制,长远来看也会选优汰劣。港股A股化和A股国际化将会成为中国股市开放和互通阶段的一个主旋律,最终的理想平衡状态是,A股具有成熟的国际市场风格,价值投资成为主线,而港股因为A股对中小企业的偏好而获得对中小上市企业的价值发现功能。如此则能实现两地共赢,A股更加健康发展。
A股市场的这种波动可能在5-10年内长期存在,甚至愈演愈烈,股市如人生,投资者应该学会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学习止盈和止损,以价值投资的标准选择投资标的,才能在这一波改革和资金泛滥的牛市中获得理想的收益。
A股被很多人看作是“赌场”,这其实不用太惊讶。因为股市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这一阶段。欧美股市是这样,最近的香港股市也是如此。这是不成熟市场的特征,追涨杀跌和价格巨幅波动的特点非常明显。而成熟的市场往往以价值为依归,即便有很多不可控和难以预测的因素干扰,市场基本仍会围绕着价值中轴,在一定的区间内波动。
以香港股市为例,从今年4月复活节后开始,大盘登上一个新台阶。香港两大重要指数中,恒生指数的变动区间在27000-29000点之间,波幅为2000点,相当于股指均值的7%左右;而国企指数由于和A股联动性较强,波动范围虽然不足2000点,但与股指均值的比率更高,达到了14%左右。
我们可以近似地将香港国企指数看作是A股指数的“影子”。而A股作为本体,其波动性则相当夸张。沪综指的波动幅度已经达到上下1000点,如果以4500点作为均值,则波幅与股指均值比率达到了22%。今年5月28日,A股暴跌,最大跌幅超过了6%,但收盘时已收复失地,并重返近期高位。6月4日,A股再度出现巨震,一度出现5%以上跌幅,而盘中创业板指数更是出现了7%以上的暴跌惨状,但最终仍是有惊无险。从5月开始上涨到新的高度,可以量度的震荡幅度已经达到了1000点,即指数的20%以上。这就是A股新的状态,日内和两三日内调整,大幅震仓洗盘频现,投资者很难掌握节奏,价值投资者会上下“坐电梯”,盈利得而复失,而投机者可能踩错鼓点,赚了指数,账面亏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股市疯涨、但大多数人未必能够获利的局面?境外投资者也非常不理解。其实,A股市场没有“机构投资者”——现在的市场风气和对机构投资者业绩的考核方法,实际上就是散户投资的风格和标准,机构投资者无法进行价值投资,而由于其资金雄厚,“大散户”的风格放大了A股的投机性和波动性。这是A股自身不够成熟的一个结构型缺陷。
A股牛市通常表现为疯涨,很少有慢牛,这种状况容易从行为金融方面得到答案,因为人性的癫狂完全不是可以用理性加以解释或者驾驭的。而这一轮牛市的杠杆程度之高,已经创了A股历史纪录。现在可以统计到的融资炒股资金量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全部统计各种渠道的杠杆,估计比例远高于此。另外,由于A股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上涨了1.5倍,市场上有大量获利盘,可以随时套现,甚至可以在比现在更低的价位卖出亦赚得盘满钵满。因此,市场参与者心态非常不稳定,到了“再加一根稻草也可能压垮市场”的临界状态。
从个体投资者角度看,股票只是投资者手中的筹码,目的不是为了持有并获取稳定上升的分红收益,而是通过炒买炒卖,获得价差收益。这与A股上市公司过往很少分红和圈钱行为有密切联系。而这又是A股政策市埋下的根子。我们且不讨论这一历史造成的原因是否合理,A股在这一轮牛市中能否实现一次本质上的改进和提升,才是应该关注的关键问题。
A股散户占绝大多数(包括机构投资者的“大散户”行为)的市场结构必须彻底得到扭转,才可能降低散户投机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因此机构投资者考核及其投资风格转变,才能逐步净化市场。这方面可以考虑更大程度地向境外投资机构开放市场,比如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和扩大深港通、港股通的额度等方式。另外实行注册制,长远来看也会选优汰劣。港股A股化和A股国际化将会成为中国股市开放和互通阶段的一个主旋律,最终的理想平衡状态是,A股具有成熟的国际市场风格,价值投资成为主线,而港股因为A股对中小企业的偏好而获得对中小上市企业的价值发现功能。如此则能实现两地共赢,A股更加健康发展。
A股市场的这种波动可能在5-10年内长期存在,甚至愈演愈烈,股市如人生,投资者应该学会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学习止盈和止损,以价值投资的标准选择投资标的,才能在这一波改革和资金泛滥的牛市中获得理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