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情感世界,而小学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世和思维习惯的重要课程,因此,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上的良好作用。本文围绕构建教学情境、挖掘语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增强师生互动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了将情感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从而实现语文学科不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以情引教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1
前言:
情感教学是能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尤其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学生充分体会课文包含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应该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目前,语文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忽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导致学生情感不足,无法体会课文中包含的情感。因此,应该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和作用
情感教育的实质是利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树立准确的学习理念,是一种通过人内心产生的动力促进外部行动的一种活动。情感教育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我完善能力,并且可以全面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习惯等,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教育是更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小学生具有主观意识较强,个性特点鲜明的特点,而情感教育能配合小学生的特点,实现有效培养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目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情绪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意识,良好的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第二,强化情感目标。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认知以及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通过情感教育能将培养学生情感的目标落实在实际教学中;第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情感等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连接。基于此,教师应该将情感赋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而保证知识的有效传达。同时,师生之间应该构建和谐关系,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活跃、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情感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而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时,通常容易被故事或者人物感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将情感教育加入到课堂中,保证课堂取得高质量的效果。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时,课文中讲到爬山虎的脚在碰到墙面时,头上的细丝变回变成小圆片,牢牢的巴在墙上面,而细丝则由直的变成弯的,之后爬山虎会一脚一脚往上爬,在学习这段内容时,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向上爬的过程中,细丝会变成弯的”,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当雨天路面较滑,我们在走路的时候脚趾有什么变化,而学生便会想到在雨天走路时会将脚趾弯起来,防止滑到,从而学生可以联想到爬山虎的细丝变弯,同样是为了牢牢的巴在墙上面。由此可见,通过情景教学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例如,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课文讲的是《棉花姑娘》,有这样一道填空题: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这时候学生大部分的答案是草地、墙壁等,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场景,例如吃早饭时、上学的路上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路会立马活跃起来,他们会说汤圆、花瓶等答案,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并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
(二)挖掘语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课文对培养学生情感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包括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多种情感,教师应该挖掘语文课文中包含的情感,从而保证情感教育有效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文不仅包括大量的知识点,还蕴含丰富的情感,体现着作者对大自然、人生等方面的感触,因此学习语文课文的重点应该在于掌握课文包含的情感,而这一目标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例如,小学课文中的《掌声》,课文中写到“从两次掌声中,我体会到……”,教师在讲解这一句时,会引导学生参与到课文情境中,教师会问如果英子现在就在我们当中,在感受到同学们的善意后,仍然有些犹豫,但是最后还是选择走上讲台,你们觉得英子勇敢吗,我们是不是需要给英子热烈的掌声,之后教师会继续发问,英子开始讲故事了,你们觉得英子表现的怎么样,这时学生会自发的给英子掌声,深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再例如,《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工程师与工人间的对话包含深意,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会让学生充当工人的角色,而教师扮演工程师,双方按照角色安排朗读课文,当教师朗读到:“计划是不可以更改的”,学生们会说:“橡树也是不能砍的”,之后教师又会重复上述语句,这时可以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情绪发生了变化,而在教师第三次重复计划是不能改的时,可以明显观察到学生是以一种愤怒的语气,大声说着橡树也是不能砍的。通过以上事例可以发现,教师通过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将学生的情感充分唤醒了,并且促使学生充分掌握了课文的表达情感。
(三)增强师生互动
情感教育具有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师生间和谐相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对学生的关爱。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会将桂林山水的概念教给学生,之后将桂林山水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这时教师会提出相关问题,如,假如学生们身处桂林山水中,会做些什么?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而教师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答案提出表扬,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安排学生列出几个描写环境的句子,学生便会发挥想象力,当学生表现较好时,教师会表扬学生,但是仍有一些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列举出来的句子可能与实际答案差异较大,这时更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如,教师会问学生问什么会想出这样的句子,首先教师会对学生的想象力表示肯定,之后会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答案,保证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三、结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情感教育成为目前学校以及社会重点关注内容,并且情感教育应用在教学中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而教师是保证情感教育有效应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因此,应该加强教师将情感教育与教学过程有效结合的能力,保证课堂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下进行。
参考文献:
[1]冯铁侠,李春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21(03):157-158.
[2]赵雪静,孙晓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魅力中国,2011,15(21):231-232.
[3]王丽萍,公孙羽.让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升华[J].魅力中国,2008,18(16):152-153.
[4]潘丹军,任晓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小学),2009,27(16):241-242.
[5]韩文哲,宋小琴.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3(05):265-26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以情引教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1
前言:
情感教学是能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尤其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学生充分体会课文包含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应该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目前,语文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忽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导致学生情感不足,无法体会课文中包含的情感。因此,应该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因和作用
情感教育的实质是利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树立准确的学习理念,是一种通过人内心产生的动力促进外部行动的一种活动。情感教育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我完善能力,并且可以全面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习惯等,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教育是更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小学生具有主观意识较强,个性特点鲜明的特点,而情感教育能配合小学生的特点,实现有效培养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目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情绪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意识,良好的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第二,强化情感目标。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认知以及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通过情感教育能将培养学生情感的目标落实在实际教学中;第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情感等方式实现知识的有效连接。基于此,教师应该将情感赋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而保证知识的有效传达。同时,师生之间应该构建和谐关系,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活跃、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情感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而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时,通常容易被故事或者人物感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将情感教育加入到课堂中,保证课堂取得高质量的效果。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时,课文中讲到爬山虎的脚在碰到墙面时,头上的细丝变回变成小圆片,牢牢的巴在墙上面,而细丝则由直的变成弯的,之后爬山虎会一脚一脚往上爬,在学习这段内容时,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向上爬的过程中,细丝会变成弯的”,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将引导学生思考当雨天路面较滑,我们在走路的时候脚趾有什么变化,而学生便会想到在雨天走路时会将脚趾弯起来,防止滑到,从而学生可以联想到爬山虎的细丝变弯,同样是为了牢牢的巴在墙上面。由此可见,通过情景教学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例如,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篇课文讲的是《棉花姑娘》,有这样一道填空题: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这时候学生大部分的答案是草地、墙壁等,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场景,例如吃早饭时、上学的路上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路会立马活跃起来,他们会说汤圆、花瓶等答案,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并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
(二)挖掘语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课文对培养学生情感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包括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多种情感,教师应该挖掘语文课文中包含的情感,从而保证情感教育有效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文不仅包括大量的知识点,还蕴含丰富的情感,体现着作者对大自然、人生等方面的感触,因此学习语文课文的重点应该在于掌握课文包含的情感,而这一目标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例如,小学课文中的《掌声》,课文中写到“从两次掌声中,我体会到……”,教师在讲解这一句时,会引导学生参与到课文情境中,教师会问如果英子现在就在我们当中,在感受到同学们的善意后,仍然有些犹豫,但是最后还是选择走上讲台,你们觉得英子勇敢吗,我们是不是需要给英子热烈的掌声,之后教师会继续发问,英子开始讲故事了,你们觉得英子表现的怎么样,这时学生会自发的给英子掌声,深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再例如,《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工程师与工人间的对话包含深意,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会让学生充当工人的角色,而教师扮演工程师,双方按照角色安排朗读课文,当教师朗读到:“计划是不可以更改的”,学生们会说:“橡树也是不能砍的”,之后教师又会重复上述语句,这时可以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情绪发生了变化,而在教师第三次重复计划是不能改的时,可以明显观察到学生是以一种愤怒的语气,大声说着橡树也是不能砍的。通过以上事例可以发现,教师通过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将学生的情感充分唤醒了,并且促使学生充分掌握了课文的表达情感。
(三)增强师生互动
情感教育具有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师生间和谐相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对学生的关爱。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会将桂林山水的概念教给学生,之后将桂林山水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这时教师会提出相关问题,如,假如学生们身处桂林山水中,会做些什么?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而教师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答案提出表扬,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安排学生列出几个描写环境的句子,学生便会发挥想象力,当学生表现较好时,教师会表扬学生,但是仍有一些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列举出来的句子可能与实际答案差异较大,这时更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如,教师会问学生问什么会想出这样的句子,首先教师会对学生的想象力表示肯定,之后会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答案,保证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三、结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情感教育成为目前学校以及社会重点关注内容,并且情感教育应用在教学中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而教师是保证情感教育有效应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因此,应该加强教师将情感教育与教学过程有效结合的能力,保证课堂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下进行。
参考文献:
[1]冯铁侠,李春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21(03):157-158.
[2]赵雪静,孙晓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魅力中国,2011,15(21):231-232.
[3]王丽萍,公孙羽.让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升华[J].魅力中国,2008,18(16):152-153.
[4]潘丹军,任晓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小学),2009,27(16):241-242.
[5]韩文哲,宋小琴.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3(05):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