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备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给学生们更多的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们大胆地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才是真正地提高语文素养。”
  一、以“物”激趣,为学生叩响“提高语文素养”的大门
  进行实物直观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我们教师所面对着的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因而他们只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感兴趣,或者为教师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方法所吸引,或是因奖励或表扬等,学生才会产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由此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决定于自己的兴趣或心情,年龄越小这个特点就越突出,只要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而直观教学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正如乌申斯基指出的:儿童的天性明显地要求直观性,教儿童五个他不认识的字,他将会长久地、徒劳地受这几个字的折磨;但是如果你把20个这一类的字和图画联系起来,儿童就会飞快地掌握。又如《小乌龟背上“出汗”了》,就可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给学生学习时一个惊喜。学生通过观察,再与书进行比较,自然而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这样一来,学生对书上的知识也就越来越感兴趣,从而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何乐而不为呢?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通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二、以趣生“境”,为学生搭建“提高语文素养”的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心理生活极其重要的动力,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是鼓舞人从事活动的重要力量。只要能培养并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使学生进入一个学习极佳的状态,也就会达到学习的一种境界,从而具备语文素养。例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是说明文,学起来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铁球,两手上举,使两个球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看哪个球先着地,然后同时松开手,演示后,教师可提问:“刚才,我们看到一大一小两个球同时着地,你们知道吗?最早得出这个结论的是谁?”通过教师问,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兴致很高对书中的内容很感兴趣,学生在读书时,可圈可点,可评可议,把学生带到学习的氛围中,又如“给小动物找家”环节中让学生戴上头饰,其他学生准备拼音卡片,与其相认,可设计做“找朋友”的游戏,由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一种情境,一种学习的氛围,这样使学生向学、爱学,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三、以境激情,为学生指向“提高语文素养”之路
  教育研究理论表明,课堂教学效率依存于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而处于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担负起激情诱发的任务,每个教师都应以自我激情的触动,作为感染学生情绪的起点,教师通过自己富有直情实感的言谈举止,体现教学内容的表情,共同创立课堂情境的齐声歌颂,以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心理相容,共同探索的结果。
  如《荷花》一课,课文第四、五段是全文的难点写的是作者想象中荷花的动态美,字里行间充满了赏花爱花的无限情趣。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令人心驰神往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教师播放有关录像资料片,对学生说:“面对一池荷花,我们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呢?”随着悦耳的水乡乐曲声,荧屏上出现了赏花人幻化为荷花的情景:微风吹拂,荷花摇曳如起舞;轻风稍停,荷花便悄然玉立。蜻蜓点水、小鱼遨游……多么令人陶醉的荷花美景!学生们都看入迷了,爱花之情越来越浓。接着教师播放音乐,在优美动情的轻音乐中,老师让学生微闭双眼,娓娓诱导:“我忽然觉得自己怎么啦?一陣微风吹来,我怎么啦?风过了,我又怎么啦?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游过,告诉我昨夜做了什么好梦?”学生在老师充满柔情的点拨之下,张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着:“我也成为荷花了,穿着洁白的衣裳,随风舞蹈;风过了,我在荷花丛中休息,和蜻蜓谈话。蜻蜒闻到荷花的清香,看到了荷花美丽的娇容,喜不自禁呢!”小鱼梦见昨夜下雨,荷叶上的水珠微微滚动,荷叶像一把伞为小鱼遮雨。
  可见创设情境,在师生共同体会过程中,共同感受生活,在精心营造的情境中,以教者的情,走进孩子的情,去品味教材的情,实现三情共振。
  四、以情启思,为学生完善“提高语文素养”的体系
  “疑”是成功的开始,多疑才能多思。古人说过“不思则罔”,只有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上巧妙质疑,既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如果学生的认识结构已处于某种“准备状态”,可用激励性的发问,在情绪上催化学生完成从旧知向新知迁移、类比、延伸、同化、顺应等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提问就要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实际生活经验的有用部分,让学生走入情境中,去深深地思考。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讲小女孩不胜寒冷终于抽出一根火柴,“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学生容易忽略这句话蕴含的深意,一根火柴大家都擦燃过,教师可先引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然后提问:一根火柴大家都擦燃过,教师可先引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然后提问:一根火柴发出的光和热,真有那么温暖那么明亮吗?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这就利用学生对小女孩的遭遇,会对她产生怜悯之心的同时,激发学生深思,以理解含意。
  在这种互教互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突显学生的价值,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也使教师、学生、教材、编者整个对话过程充满创造性色彩,使原本凝固的语言得以激活,使认同之后产生超越。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十二五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教师培训系列指导文件,强调“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校本研训逐渐成为中小幼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真正发挥“校本”价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创新,借由校本研训提炼提升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我们总结了以下关键词。  一、顶层设计  校长是校本研训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为什么?因为校本活动绝不是独立于学
期刊
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我们这些体育学科教师,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师去认真思考和总结。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
期刊
一、理论基础和现实情况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本校是艺术类学校,学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都要学好,他们每天的课程安排是:半天专业课和半天文化课。这就要求数学课的教学必须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这当然不能照搬普通学校的教学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有效的预习能帮助学生感知新课内容,了解教材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同时,对即将学到的内容进行课前预读和一定层次的思考,对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大有裨益。通过预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参与课堂,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体验英语学习成就感,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
期刊
作业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与有效补充。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开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语文作业,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常以纸面作业形式为主,学生常年面对一成不变的作业形式,难免会降低学习语文的热情。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为课堂教学延伸部分的作业布置也急需改革,因此,教师设置作业要结合学生实
期刊
壮族民歌教学是我校少数民族歌手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壮族民歌教学必须立足于本土民歌的特点、语言特色、情感风格、民族唱法及个性艺术等方面去研究,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壮族民歌特点的再认知  壮族人民自古以来爱唱歌,美丽的壮乡素有“歌海”之称。壮族山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韵律独特,风格多变,艺术特色浓厚。如那坡黑衣壮族民歌“虽敏”也叫“论”,其音调高亢嘹亮、爽朗明快;马山壮族三声
期刊
书面表达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中考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考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的综合考察。其分值在试卷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语言的运用和交际,同时还要注重书写规范、工整。我在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一贯重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语文以其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工具性的诸多特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把语文的工具性强调太过,而忽视了语文人文价值的开发,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把复杂的文化内容、精微的哲理思辨、丰富的情感体验等变成简单划一的结论;语文教学不讲方法,不关注学生个体、个性的存在,长期让学生处于“零思考” “精神家园凋零”的状态。他们不再那么充满童真,不再那么满怀激情,不再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兴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教育、教师、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课堂。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堂的生命力是教学质量的根本源泉。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沉闷、乏味的知识授受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出体现。新理念的教育教学观念都是指向学生发展的,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全体、主动、个性和终身的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转换教学模式,“还学于生”,使课堂回归学
期刊
一、引言  1.教学模式的涵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化学教学模式是在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理解、实践和反思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它必须同时具备思想性和可操作性。思想性意味着教学模式要反映老师对化学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学生发展观等多个维度的理解,即教学的理念;可操作性主要体现为教学模式必须包含教学设计和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