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_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教材。”本文仅就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读书习惯及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简单的做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爱做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影、电视、网络为什么总能吸引着孩子的眼球?答案很简单——源于喜爱。那么,教师的任务是:让孩子爱上书。这方面,我的策略是:
  1培养读书乐趣。许多学生认为书本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其实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就有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校本图书课,生动形象地讲给学生听,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段,让这些精彩的片段成为“诱饵”,诱导学生因趣而寻书来读。另外,我有时也会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趁热打铁,推荐读物,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读书找答了。
  2师生同读、榜样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作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真切的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的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爱上读书的。因此,我特别注意与学生共同阅读。凡是我要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先读。每天中午,我必在教室与学生各捧一本书入神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在爱读书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爱上读书是理所当然的。此外,我还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伟人好读书的故事,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文韬武略的毛泽东,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让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名无不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从这些伟人身上汲取力量,爱上读书。当然我也没有忘记从学生身边伙伴中挑选榜样的。那些阅读起步早,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在我的辅导下,能胜任“小老师”,让他们代替老师朗读美文,讲故事。这些“小老师”的榜样力量不可小估,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各个争当“小老师”。
  二、拓宽书源渠道,有米下锅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讲得可谓精妙无比!可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书可读,学生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望,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样酿出蜜来?所以我通过家长会,动员家长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并且充分利用校图书室的资源,使学生广采博闻,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
  三、加强阅读指导,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老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一定的指导。
  1交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读一本书首先要记住作者,记住书中的主要内容。
  其次要说出这本书是以什么人物或什么事件为主线来写的。
  第三,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要采用精读得方法来细细的品读,对于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采用批注阅读法,哪怕是写一句感受也有收获。
  第四,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章节,可采用浏览、速读等方法进行阅读。
  2教给学生会积累的方法。(1)无论读什么书,都要交待给学生写读书笔记。高年级学生主要学会通过某件事,对某个人物进行简单的评价,写一些自己的读后感受。(2)对于有借鉴价值的好句好段,要让学生朗读成诵或摘录下来。
  总之,几年的读书阅读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大多数学生在读书汇报课上知道怎样汇报读书所得,并且会出读书小报,筹备汇报读书故事会等。读书让学生视野开阔,语言丰富;读书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技能。为今后更多更好地读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现谈几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
期刊
发散思维亦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它是多向的、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下面我就简单谈几点看法。  1
期刊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就是说 “教书”和“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标。  一、根据学科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
期刊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并以这种思维的积极状态去解决问题;使学生问出兴趣、问出深度、问出水平、问出创意,引学生渐入问之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重要的但如今学生的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其原因有以下五方面:  1想不出什么问题要问;  2担心问题过于简单被老师、同学嘲笑而不敢问;  3有问题但不知道怎么表述;  4担心问题和内容无关; 
期刊
在拓展阅读中,学生以课文为本,学习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通过让他们去多读一些,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和胸襟,丰富他们的体验和阅历。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进行课内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真正让学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量呢?我始终坚信:小学生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传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现身为课改教师,深知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假如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是在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
期刊
事情经过:  记得那是一个午餐时间,我在三(2)班吃饭,在我吃到一半的时候,班里有位男生王梓尧已经吃完午饭,开始啃一个苹果。当他啃完一口后,我看他把一个苹果掰来掰去。我继续吃我的午饭,也没有再注意他。  当我吃完午饭准备回办公室时,王梓尧追上来:“Miss Meng,你能不能把这个苹果这样,这样……”他因为人胖又跑了几步,有些语无伦次,但是从他的手势,我明白他想让我把那个苹果在没咬过的地方切成两块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孩子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可以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经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且存在着年级
期刊
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在手工活动中利用的材料很多,在大人眼里不起眼的小东西或废品也能成为孩子们制作玩具的好材料。我们幼儿园每年都去野外进行自然观察活动,观察活动不仅有助于孩子们
期刊
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可见,德育在各项活动中显得何等重要。众所周知,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社会公德、法纪观念,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主导作用。语文学科中,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有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