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前程和家庭幸福,这与国家的整体发展和民族兴衰有着直接的联系。事实证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基础、广泛、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最直接、最关键的部分。本文就对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教育为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受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影响,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新人。家庭不仅是一种血缘关系,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伦理关系,同时受到法律的保护。家庭教育功能与家庭不可分离,也使它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长期性、连续性、复杂性、全面性、针对性、潜移默化性、随机性、继承性和强制性等特点。虽然不同研究领域对青少年的界定有所争议,但是心理学关于青少年的研究对象大多处于初高中阶段。对于青少年的年龄范围我们大体规定为11、12岁开始到18岁左右结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不仅需要家庭提供物质供其生理发展,也需要父母在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方面做出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的特点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共同决定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到的最初、最基本的教育,是人在长大以后所受到的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起点和基石。因此,探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1.1家庭环境和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每个社会的人一定具有一个非常宏大的潜在才能库,这种潜在才能或能得到发展,或被人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家庭环境良好与否,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是由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
1.2家庭教养方式
教育学家皮亚杰曾指出:“环境在心理发展中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每个阶段和每一年龄的感知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这就说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重要性。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方式问题就成为了家庭的重心。家长要加强学习,学会用正确和适当的方法去影响、教育子女,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
2、对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2.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心青少年全面发展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中,道德教育居于主导地位,他认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首先都必须是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当今社会,由于升学的压力以及德育成果的滞后性,虽然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但是往往更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所谓“成人才能成才”。第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家长要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其良好性格。为了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家长要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學习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2选择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科学教育
第一,尊重子女,维护其自尊。教育的终极目的和归宿是让个体获得幸福生活,这也是人类一切教育目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看,尊重子女的权利,会使子女在成长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学会平等和关爱。同时,子女在受尊重的前提下,还能够拥有自信,愉快地创造自己幸福的人生。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郑重告示:尊重儿童权利是每一个家长的职责。个体在成长时期,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和关爱,成年后他们也会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在他们做父母以后,也就自然会尊重他们的孩子。这是社会价值观良性循环的必然结果。第二,恰当施爱,培养其独立性。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但是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子女成长。日常中除了满足子女的正常需求以外,对于过分的要求应当以恰当的方式拒绝,不能用粗暴的方式解决,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力所能及的事,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培养青少年独立、坚强的个性。第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成长中的青少年,喜欢模仿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我国古代以来提倡躬行身教,榜样示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2.3加强家长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
家长与子女良好的沟通和相互之间更多的理解是能否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及不足;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采取最有效的教育。相互间更多地理解能够营造和谐宽松的生活、学习和教育氛围,跨越两代人之间存在的思想代沟,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共同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家长首先应该成为子女的“朋友”,少用训斥的语调与子女谈话,要避免子女形成“逆反心理”,更不能造成“心理障碍”。
3、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家庭教育将从单靠学校育人转变以学校为重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新格局,家庭教育的早期启蒙功能及终身影响的功能将得到强化。(2)家庭教育的目标将从狭隘的片面的育人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单纯注重智能开发,亦或单纯为着“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治家型育人观,转变为“为国教子”的报国型育人观。(3)家庭教育将从非科学状态转变为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的科学化领域,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家庭教育将由传统的,以自然生活教育为基础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型、民主型、科学型的新模式。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在于优化环境,潜移默化;说服教育,循循善诱;躬行身教,榜样示范;实际锻炼,习惯养成;表扬奖励,正面鼓励;智力启蒙,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坚持“三优”,青少年的成长便会顺应规律,茁壮成长,家庭教育实现现代化、科学化,便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显示出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4、结束语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对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支持子女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注意加强对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具有生存能力,那么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自觉性,而不是无时无刻地为孩子提供扶持和援助;另外,这些家长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让孩子学会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2]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杭州父之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教育为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受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影响,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新人。家庭不仅是一种血缘关系,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伦理关系,同时受到法律的保护。家庭教育功能与家庭不可分离,也使它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长期性、连续性、复杂性、全面性、针对性、潜移默化性、随机性、继承性和强制性等特点。虽然不同研究领域对青少年的界定有所争议,但是心理学关于青少年的研究对象大多处于初高中阶段。对于青少年的年龄范围我们大体规定为11、12岁开始到18岁左右结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不仅需要家庭提供物质供其生理发展,也需要父母在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方面做出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的特点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共同决定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到的最初、最基本的教育,是人在长大以后所受到的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起点和基石。因此,探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1.1家庭环境和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每个社会的人一定具有一个非常宏大的潜在才能库,这种潜在才能或能得到发展,或被人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家庭环境良好与否,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以及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是由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所决定的。
1.2家庭教养方式
教育学家皮亚杰曾指出:“环境在心理发展中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每个阶段和每一年龄的感知内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这就说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重要性。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方式问题就成为了家庭的重心。家长要加强学习,学会用正确和适当的方法去影响、教育子女,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
2、对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2.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心青少年全面发展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中,道德教育居于主导地位,他认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首先都必须是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当今社会,由于升学的压力以及德育成果的滞后性,虽然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但是往往更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所谓“成人才能成才”。第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家长要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其良好性格。为了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家长要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學习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2选择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科学教育
第一,尊重子女,维护其自尊。教育的终极目的和归宿是让个体获得幸福生活,这也是人类一切教育目的共识。从这个意义上看,尊重子女的权利,会使子女在成长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学会平等和关爱。同时,子女在受尊重的前提下,还能够拥有自信,愉快地创造自己幸福的人生。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郑重告示:尊重儿童权利是每一个家长的职责。个体在成长时期,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和关爱,成年后他们也会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在他们做父母以后,也就自然会尊重他们的孩子。这是社会价值观良性循环的必然结果。第二,恰当施爱,培养其独立性。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但是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子女成长。日常中除了满足子女的正常需求以外,对于过分的要求应当以恰当的方式拒绝,不能用粗暴的方式解决,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力所能及的事,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培养青少年独立、坚强的个性。第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成长中的青少年,喜欢模仿自己身边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我国古代以来提倡躬行身教,榜样示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2.3加强家长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
家长与子女良好的沟通和相互之间更多的理解是能否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及不足;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采取最有效的教育。相互间更多地理解能够营造和谐宽松的生活、学习和教育氛围,跨越两代人之间存在的思想代沟,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共同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家长首先应该成为子女的“朋友”,少用训斥的语调与子女谈话,要避免子女形成“逆反心理”,更不能造成“心理障碍”。
3、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家庭教育将从单靠学校育人转变以学校为重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新格局,家庭教育的早期启蒙功能及终身影响的功能将得到强化。(2)家庭教育的目标将从狭隘的片面的育人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单纯注重智能开发,亦或单纯为着“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治家型育人观,转变为“为国教子”的报国型育人观。(3)家庭教育将从非科学状态转变为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的科学化领域,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家庭教育将由传统的,以自然生活教育为基础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型、民主型、科学型的新模式。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在于优化环境,潜移默化;说服教育,循循善诱;躬行身教,榜样示范;实际锻炼,习惯养成;表扬奖励,正面鼓励;智力启蒙,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坚持“三优”,青少年的成长便会顺应规律,茁壮成长,家庭教育实现现代化、科学化,便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显示出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4、结束语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对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思想启蒙和道德品质培养,支持子女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注意加强对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想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具有生存能力,那么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自觉性,而不是无时无刻地为孩子提供扶持和援助;另外,这些家长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让孩子学会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2]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杭州父之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