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透水性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生态环保型的道路材料,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对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透水混凝土;施工重点;空鼓处理
中图分类号:U41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7-0160-01
1.前言
透水混凝土的应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刚刚起步,但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已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用透水混凝土浇筑的路面场地出现跑砂、开裂、透水性差等等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对透水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透水混凝土达到预期的效果。
2.透水混凝土施工控制重点
2.1 搅拌生产控制要点
为保证透水混凝土孔隙的均匀性,要求材料入机后必须搅拌均匀,拌合物中不能有粘团和骨浆分离现象。要求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每次搅拌的容量应与施工速度保持一致,搅拌开始到摊铺结束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浆料的正常粘结和硬化。此外,应根据配合比要求设定好每盘材料投料数量,计量要准确,不可仅凭目测加料,必须每盘计量并记录。当骨料含水时应进行配合比调整,以确保透水混凝土浆体的数量和稠度符合设计要求。为确保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拌制时对混凝土加水量应严格控制,太干影响骨料粘结,太稀造成骨料裹浆困难,同时浆料积底堵塞孔隙。一般是先把50%左右的用水量、骨料投入搅拌机搅拌60s左右,然后添加外加剂、水泥等材料再搅拌30s左右,最后,将剩余水量加入搅拌40s左右即可。拌制好的透水混凝土应该是手握成团,手松团散,骨料裹浆均匀无流淌,浆体表面泛有光泽。当设计要求是彩色面层时,为节约成本,一般采取分层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首先拌制底层原色透水混凝土,骨料可以采用10~16mm的稍大骨料以提高混凝土的透水率和强度,可以不掺颜料,摊铺后迅速滚压1~2遍,随后进行面层彩色混凝土的拌制,确保在底层初凝之前进行面层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摊铺。为增加面层透水混凝土的平整性和美观度,面层一般采用4~7mm的小骨料进行拌制,同时为防止底层与面层透水混凝土产生混杂而影响色彩效果,一般需采用不同的搅拌设备分别进行搅拌和运输。
2.2 摊铺施工控制要点
基层处理:透水混凝土摊铺前应将基层素土压实,土层上面再铺设一层过滤用土工布,作用是防止下雨时基层泥浆上泛堵塞透水混凝土孔隙。土工布铺完后应再铺设10~15公分厚的碎石垫层,碎石粒径可以采用5~20mm的级配碎石。考虑大暴雨季节来临时,当基层积水过多来不及渗透,一般在基层碎石垫层中间,间隔6m左右设置一根专用透水盲管排水(Φ75mm左右),低端通向道路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过量的雨水。透水混凝土一般拌制得较干,骨料表面的浆体水分蒸发很快,因而拌好的透水混凝土应立即运至作业面进行摊铺施工。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情况,透水混凝土从搅拌到摊铺压实完成的时间间隔,夏季时应不超过30分钟,春秋季时应不超过45分钟。由于透水混凝土路面或场地一般都设计成彩色面层,因而对于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拌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直接采用42.5白色硅酸盐水泥掺加2%左右的彩色颜料拌制,另一种是采用普通水泥掺加5%~8%的彩色颜料拌制。需要注意的是颜料掺加量大于3%以上将会明显降低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一般的做法是先用普通水泥掺加3%~5%的彩色颜料拌制,铺装完成后再通过喷涂彩色涂料的方法进行面层色彩的强化和补充。为提高面层的美观效果,延长彩色面层的使用寿命,往往还要在面层涂料表面喷涂一层透明树脂类保护剂。也有做法直接将彩色涂料与氟碳类保护剂进行复合,配制成耐候性和耐磨性俱佳的彩色树脂漆进行喷涂,效果一样优良。
2.3 养护
透水混凝土由于存在大量的孔洞易失水,干燥很快,所以养护非常重要.尤其是早期养护要注意避免透水混凝土中水分大量蒸发。透水混凝土施工后即可覆盖养护.应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及时覆盖路面和侧面以保证湿度和水泥充分水化。透水混凝土应在浇注后每天均匀洒水养护。淋水时不宜用压力水柱直冲混凝土表面浇水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刷保护剂有保湿的作用,涂刷保护剂后,可不覆盖,但昼夜温差大时在保护剂干燥(防止保护剂未干时保护层被破坏)后仍需覆盖保湿,同样应每天均匀洒水保持湿润状态。自然养护视气候条件而定,因为温度高时透水混凝土强度增加快一般14d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常温时21d.冬季28d)。透水混凝土路面在养护期间和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确保缝隙内清洁.在未达到设计强度40%时不宜通行。
2.4 伸缩缝切割和灌缝施工要点
为防止透水混凝土道路因温度应力而开裂,摊铺施工结束后3天左右就应进行切割伸缩缝施工。根据施工面积情况,每间隔5m左右应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5mm左右,深度超过厚度的1/2。切割好的伸缩缝应用高压水枪进行清缝冲洗,然后采用发泡塑胶进行镶缝处理,也可以采用与路面颜色接近的彩色树脂或沥青材料进行灌缝填充。
2.5 面层保护剂喷涂的施工要点
透水混凝土伸缩缝施工完成后,应将面层清理干净,并于一周内将配制好的与路面颜色一致的专用彩色保护剂均匀的喷涂于混凝土表面。需要注意的是,面层保护剂的喷涂须防止局部富集,不能堵塞混凝土孔隙影响透水效果。面层喷涂完成,应继续派专人进行看护,确保交付前道路表面清洁无损坏。
3.局部有空鼓现象的原因分析
3.1 该透水混凝土总厚度为20cm,分上下两层浇筑,在A线K0+000—K0+150段下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时间间隔很久,才进行了上面层的混凝土浇筑,而且下层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3.2 因为上下层浇筑时间间隔太长,下层表面已被尘灰污染,虽然在浇筑上面层时,对下层进行了冲水清洗,但是,石子缝隙中不可避免地还会有灰尘残留;
3.3 上面层施工时,正处高温季节,洒水养护不到位;
4.局部有空鼓现象的处理措施
根据所分析的上述混凝土面板出现空鼓现象的不同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如下的处理措施:
4.1 整改前,再次对A线的检查结果进行复查,对上次检查有空鼓现象,但没有蔓延趋势且空鼓面积在规范标准(小于20cm2)允许范围的,不做处理,但对这些部位加强监测,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空鼓蔓延扩大的立即整改;
4.2 对空鼓面积超过规范允许范围的进行返工处理。具体做法是:在兼具路面美观的前提下,对空鼓部位进行切割刨除→凿毛、清扫下面层→湿润下面层(不允许有积水)→铺筑上面层透水混凝土(水泥掺量较报批的配合比提高0.5%)→振捣、磨平→封闭交通、覆盖保温养护;同时,在刨除上面层时,将下面层也同时凿除2~3cm,统一由透水混凝土上层料铺筑完成,将混凝土上层厚度增加2~3cm,以确保有足够的刚度抵御应力的隆起;
4.3 余下未施工的7条线路在进行透水混凝土施工时,若无特殊情况,必须在透水混凝土下面层压实整平后,混凝土初凝之前立即铺筑混凝土上面层,使两层结合成一个整体;若局部段落受困于施工条件的限制或其他原因,必须分层施工时,要控制上面层混凝土的厚度在7cm以上,同时要对下面层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拉毛处理,使其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和构造深度,以达到上下层紧密结合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有利于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它具有透水性大、强度高、施工简便等特点,可铺筑成五彩缤纷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地面。环保型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将成为未来城镇道路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兆芳,張浩,王红.新型透水混凝土研究与应用[J].住宅产业,2016(01):57-59.
[2] 项余能.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建设监理,2017(05):69-70+79.
[关键词]透水混凝土;施工重点;空鼓处理
中图分类号:U41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7-0160-01
1.前言
透水混凝土的应用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刚刚起步,但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已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用透水混凝土浇筑的路面场地出现跑砂、开裂、透水性差等等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对透水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透水混凝土达到预期的效果。
2.透水混凝土施工控制重点
2.1 搅拌生产控制要点
为保证透水混凝土孔隙的均匀性,要求材料入机后必须搅拌均匀,拌合物中不能有粘团和骨浆分离现象。要求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每次搅拌的容量应与施工速度保持一致,搅拌开始到摊铺结束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浆料的正常粘结和硬化。此外,应根据配合比要求设定好每盘材料投料数量,计量要准确,不可仅凭目测加料,必须每盘计量并记录。当骨料含水时应进行配合比调整,以确保透水混凝土浆体的数量和稠度符合设计要求。为确保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拌制时对混凝土加水量应严格控制,太干影响骨料粘结,太稀造成骨料裹浆困难,同时浆料积底堵塞孔隙。一般是先把50%左右的用水量、骨料投入搅拌机搅拌60s左右,然后添加外加剂、水泥等材料再搅拌30s左右,最后,将剩余水量加入搅拌40s左右即可。拌制好的透水混凝土应该是手握成团,手松团散,骨料裹浆均匀无流淌,浆体表面泛有光泽。当设计要求是彩色面层时,为节约成本,一般采取分层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首先拌制底层原色透水混凝土,骨料可以采用10~16mm的稍大骨料以提高混凝土的透水率和强度,可以不掺颜料,摊铺后迅速滚压1~2遍,随后进行面层彩色混凝土的拌制,确保在底层初凝之前进行面层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摊铺。为增加面层透水混凝土的平整性和美观度,面层一般采用4~7mm的小骨料进行拌制,同时为防止底层与面层透水混凝土产生混杂而影响色彩效果,一般需采用不同的搅拌设备分别进行搅拌和运输。
2.2 摊铺施工控制要点
基层处理:透水混凝土摊铺前应将基层素土压实,土层上面再铺设一层过滤用土工布,作用是防止下雨时基层泥浆上泛堵塞透水混凝土孔隙。土工布铺完后应再铺设10~15公分厚的碎石垫层,碎石粒径可以采用5~20mm的级配碎石。考虑大暴雨季节来临时,当基层积水过多来不及渗透,一般在基层碎石垫层中间,间隔6m左右设置一根专用透水盲管排水(Φ75mm左右),低端通向道路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过量的雨水。透水混凝土一般拌制得较干,骨料表面的浆体水分蒸发很快,因而拌好的透水混凝土应立即运至作业面进行摊铺施工。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情况,透水混凝土从搅拌到摊铺压实完成的时间间隔,夏季时应不超过30分钟,春秋季时应不超过45分钟。由于透水混凝土路面或场地一般都设计成彩色面层,因而对于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拌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直接采用42.5白色硅酸盐水泥掺加2%左右的彩色颜料拌制,另一种是采用普通水泥掺加5%~8%的彩色颜料拌制。需要注意的是颜料掺加量大于3%以上将会明显降低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一般的做法是先用普通水泥掺加3%~5%的彩色颜料拌制,铺装完成后再通过喷涂彩色涂料的方法进行面层色彩的强化和补充。为提高面层的美观效果,延长彩色面层的使用寿命,往往还要在面层涂料表面喷涂一层透明树脂类保护剂。也有做法直接将彩色涂料与氟碳类保护剂进行复合,配制成耐候性和耐磨性俱佳的彩色树脂漆进行喷涂,效果一样优良。
2.3 养护
透水混凝土由于存在大量的孔洞易失水,干燥很快,所以养护非常重要.尤其是早期养护要注意避免透水混凝土中水分大量蒸发。透水混凝土施工后即可覆盖养护.应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及时覆盖路面和侧面以保证湿度和水泥充分水化。透水混凝土应在浇注后每天均匀洒水养护。淋水时不宜用压力水柱直冲混凝土表面浇水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刷保护剂有保湿的作用,涂刷保护剂后,可不覆盖,但昼夜温差大时在保护剂干燥(防止保护剂未干时保护层被破坏)后仍需覆盖保湿,同样应每天均匀洒水保持湿润状态。自然养护视气候条件而定,因为温度高时透水混凝土强度增加快一般14d就能达到设计要求(常温时21d.冬季28d)。透水混凝土路面在养护期间和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确保缝隙内清洁.在未达到设计强度40%时不宜通行。
2.4 伸缩缝切割和灌缝施工要点
为防止透水混凝土道路因温度应力而开裂,摊铺施工结束后3天左右就应进行切割伸缩缝施工。根据施工面积情况,每间隔5m左右应设置伸缩缝一道。缝宽5mm左右,深度超过厚度的1/2。切割好的伸缩缝应用高压水枪进行清缝冲洗,然后采用发泡塑胶进行镶缝处理,也可以采用与路面颜色接近的彩色树脂或沥青材料进行灌缝填充。
2.5 面层保护剂喷涂的施工要点
透水混凝土伸缩缝施工完成后,应将面层清理干净,并于一周内将配制好的与路面颜色一致的专用彩色保护剂均匀的喷涂于混凝土表面。需要注意的是,面层保护剂的喷涂须防止局部富集,不能堵塞混凝土孔隙影响透水效果。面层喷涂完成,应继续派专人进行看护,确保交付前道路表面清洁无损坏。
3.局部有空鼓现象的原因分析
3.1 该透水混凝土总厚度为20cm,分上下两层浇筑,在A线K0+000—K0+150段下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时间间隔很久,才进行了上面层的混凝土浇筑,而且下层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3.2 因为上下层浇筑时间间隔太长,下层表面已被尘灰污染,虽然在浇筑上面层时,对下层进行了冲水清洗,但是,石子缝隙中不可避免地还会有灰尘残留;
3.3 上面层施工时,正处高温季节,洒水养护不到位;
4.局部有空鼓现象的处理措施
根据所分析的上述混凝土面板出现空鼓现象的不同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如下的处理措施:
4.1 整改前,再次对A线的检查结果进行复查,对上次检查有空鼓现象,但没有蔓延趋势且空鼓面积在规范标准(小于20cm2)允许范围的,不做处理,但对这些部位加强监测,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空鼓蔓延扩大的立即整改;
4.2 对空鼓面积超过规范允许范围的进行返工处理。具体做法是:在兼具路面美观的前提下,对空鼓部位进行切割刨除→凿毛、清扫下面层→湿润下面层(不允许有积水)→铺筑上面层透水混凝土(水泥掺量较报批的配合比提高0.5%)→振捣、磨平→封闭交通、覆盖保温养护;同时,在刨除上面层时,将下面层也同时凿除2~3cm,统一由透水混凝土上层料铺筑完成,将混凝土上层厚度增加2~3cm,以确保有足够的刚度抵御应力的隆起;
4.3 余下未施工的7条线路在进行透水混凝土施工时,若无特殊情况,必须在透水混凝土下面层压实整平后,混凝土初凝之前立即铺筑混凝土上面层,使两层结合成一个整体;若局部段落受困于施工条件的限制或其他原因,必须分层施工时,要控制上面层混凝土的厚度在7cm以上,同时要对下面层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拉毛处理,使其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和构造深度,以达到上下层紧密结合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有利于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它具有透水性大、强度高、施工简便等特点,可铺筑成五彩缤纷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地面。环保型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将成为未来城镇道路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兆芳,張浩,王红.新型透水混凝土研究与应用[J].住宅产业,2016(01):57-59.
[2] 项余能.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建设监理,2017(05):69-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