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微波通信站防雷的探讨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防雷理论与防雷实践相结合,分析了高明广播电视局的微波通信站的雷击故障,并由此探讨了该微波站的防雷改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电力线进线端遭直击雷的概率、减小电力线进线端遭直击雷的概率和接地电阻值。
  [关键词]防雷技术 线缆处理 防雷接地 电阻率
  [中图分类号] TU85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292-2
  高明广播电视局的微波通信站位处200米的山上,地质条件比较恶劣,土壤电阻率高,且所处位置雷电活动强烈,加上高高耸立的微波塔极易遭受雷击,因此,做好其防雷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下面来详细探讨分析下此站的防雷。
  1微波通信站雷击故障分析
  根据调查,在此微波站的雷击故障中,大部分都是与电力设备有关,微波站的接收和发射铁塔在雷电接闪时,雷电流对微波站机房内设备造成损坏的概率远小于由为微波站供电的电力线远端遭受直击雷后雷电波沿供电线路侵入微波站机房而造成站内设备损坏的概率。该微波站发生雷击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为微波站供电的电力线远端遭受直击雷,雷电波沿供电线路侵入微波站机房。因此,电力线路是引入雷电的主要途径,而监控系统和电力相关设备则是需要我们保护的主要目标。
  2防雷改造方案及论证
  雷电会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多种不同形式的危害,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全面防止雷电的危害,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有效办法的综合运用将雷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2.1最大限度地减小电力线进线端遭直击雷的概率
  当直击雷直接击中电力线时,虽然被击中点的电位与雷云电位相等,即具有数百万伏的电位,但是当雷电流沿着导线向两边传播时,高电压每经过电杆,电杆上的瓷瓶就会发生闪络,并将部分雷电流分流入地。参照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对直击雷大小的统计,80%的直击雷电流幅值不超过50kA。那么当电力线第二根电杆以外的电力线遭雷击时(假设电流为50kA),经过瓷瓶闪络后,流入站区的雷电流将小于20kA ,通过后续分流处理后,正常情况下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所以只要距离高压线进线端到第二根电杆之间的电力线不遭直击雷,就可以大大减小雷击的损坏。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微波站往往设在某一区域的制高点,电力线往往是沿低处向上架设,因此进线端到第二根电杆之间的电力线既是直击雷发生概率最大的部位,也是防护的重点 。最大限度减少该段电力线遭雷击概率,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直击雷对站区设备的损坏。按照传统的解决方法,通常是在高压线进线端上方架设架空避雷线,但经过实践证明:即使架设了架空避雷线,减小了直击雷对电力线的直接打击,但同时也存在架空线路对电力线的反击和感应过电压。更为可行的方法是进行线缆埋地:线缆埋地是将架空线进线段改用铠装埋地电缆入站,并在电缆两端安装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将原架空线两端接地,作为埋地电缆架空避雷线。(如图1-1所示)
  下面用理论来对“架空避雷线”和“埋地线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假设实施改造前,进线段遭雷击概率为P0。
  如果实施“架空避雷线” 方案,进线段遭雷击概率P为:
  P=PZ+PF
  式中:PZ表示保护范围内直击雷概率,取3%;PF表示保护范围内反击概率。按照设计容量,避雷线受到50kA以上的雷击时,会对电力线产生反击。由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对直击雷大小的统计(如表1-2)可知,50kA以上的雷击概率为(10%+7%+3%),因此:
  P = 3%×P0+(10%+7%+3%)× P0 = 23%P0
  架空避雷线方案的效果
  如果实施“线缆埋地” 引入改造方案,进线段遭雷击概率P通过以下计算得出:
  P=PZ+PF
  式中:PZ表示保护范围内直击雷概率,取3%;PF表示保护范围内反击概率,其值为0。
  P=3%×P0=3%P0
  线缆埋地方案的效果
  通过以上两种方案的比较,可知线缆埋地改造方案比传统方案防直擊雷的概率更有效果,因此该方案比传统方案更为科学、有效、先进。
  2.2如果雷电波沿供电线路侵入机房,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虽然对线缆进线段作了防雷保护,但是保护段以外的电力线仍有遭雷击的可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部分雷电波仍会沿电力线侵入机房,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防雷系统局部保护时,不但要进行纵向过电压保护,而且要进行横向(双向)过电压保护, 即不仅在相—地间要进行过电压保护,相—相间也要进行过电压保护。
  (2)防雷系统整体保护上,除了在原有的变压器高低压侧、交流配电屏输入端进行防雷保护,另外在市电倒换屏的输出端、直流母线的远端和近端也要安装避雷器。
  (3)对于抗过电压能力差的负载, 如高频开关电源,在其输入端也要进行防雷保护。
  (4)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直流负载,特别是监控设备,根据以往设备损坏的情况 ,对雷击故障率高的设备要进行保护,例如,在信号采集器上安装信号避雷器。在以上的方案中,各级使用的避雷器件要严格按照保护对象的抗过电压等级进行选择,即:
  U残  其中:U抗表示设备最大抗过电压,一般取设备工作电压峰值的2倍;U残表示避雷器件的残压。
  另外避雷元器件还应满足以下指标:
  U额  其中:U额表示设备最大工作电压;U动表示避雷器件的动作电压。
  进行以上改造后,微波站机房内设备都将能有效地得到保护。微波通信系统集成化程度力较弱,而信号线引进的雷电冲击波强度较大,往往遭受雷电袭击而损坏设备的概率较大,因此会造成系统的通信中断并影响设备安全运行,为防止雷电侵入信号线路,应在传输线路上把雷电脉冲泄放掉或进行限幅。一般信号避雷器采用分流、多级泄放以及引流入地等技术。当信号传输线路中的雷电感应电压超过一定值时,避雷器会限制电压的变化,并将雷电能量或其他干扰信号释放入地,从而保证通信设备的安全。   2.3地阻处理
  据资料显示该微波站的雷击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此通信站地处200米的山上,地质条件较恶劣、接地电阻高。地质条件差的微波站防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接地电阻,接地电阻越小越好,因为微波站易遭雷击,其主要原因就是接地电阻过大,无法给雷击电流提供一个良好的泄流条件,致使雷击瞬间微波站地电位过高,损坏设备,因此,降低接地电阻是关键。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整个接地网连接在一起,并与自然接地网相联,构成等电位体,实现均压。微波站的地阻要达到规范要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3.1微波站地网的组成
  微波站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同时应利用机房建筑物的基础(含地桩)及铁塔基础内的主钢筋作为接地体的一部分。(如图1-2所示)
  建成并完善均压接地网,最大限度降低站内设备的电压差。为了防止雷电危及通信和人身安全,首先将微波站的接地系统按照均压等电位理论改造设计,将微波机房防雷接地地网、铁塔接地地网,变器接地地网,电力、通信引入电缆外层接地等,组成联合的大接地网。
  当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应扩大其面积,具体做法是:在地网外围增设l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环形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周边为封闭式,水平接地体与地网宜在同一水平面上,环形接地装置与地网之间以及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均应每间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设置輻射式延伸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限制在10—30m。
  2.3.2接地电阻值
  微波通信站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但由于受土壤电阻率、土壤湿度、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高山站往往很难达到设计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地阻进行处理,宜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大于有效长度,即 。
  (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3)采用降阻剂。
  (4)换土。
  另外,如果以上地阻处理方法仍无法达到技术规范规定的接地电阻值或经济成本过高,我们可以将地网做成环形,并进行等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是避雷和电工技术的新技术,由于采用等电位连接,不但使建筑物和其内部的设备避雷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对建筑物接地电阻的要求可以放宽,使建设投资可以减少,降低施工难度。
  3结论
  微波通信站的防雷还处于一个探讨与认知的阶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相促进,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的提高,防雷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将来设备的雷击损坏概率也将会有一个突破性的降低。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
  [2]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3]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马坑外围矿区ZK8321施工难点,重点阐述了牙轮钻进、孔底反循环、液动锤等相关钻进工艺,顺利完成该钻孔的施工。  [关键词]牙轮钻进 孔底反循环 液动锤  [中图分类号] P63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231-2  1矿区概况  马坑行政区划属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管辖。该区地理划属闽西山地博平岭山脉的中段山岭地带,地貌上属构造侵蚀地形,主要为
期刊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查阅法,总结了从70年代初至今岩土工程反分析反正的历史和研究状况,其发展沿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79年代到80年代初为初期阶段,80年代初至90年代为发展阶段,90年代初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  [关键词]岩土工程 反分析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314-1  上世纪70年代初,人们开始由现场监控量测信息
期刊
[摘要]崩塌落石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发生偶然性大,运动速度快,对山区公路和铁路以及周遭建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落石灾害,采用制作模型的方法,研究落石的形状、质量以及地表形态等对落石运动的影响,记录落石的破坏特征及能力,从而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落石 灾害 研究  [中图分类号] B845.67 [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28
期刊
[摘要]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应该本着移民的生存、发展、实际需求出发,要切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从人们生活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循序渐进,协调和推进库区基本设施建设,重视移民的经济发展问题,达到库区经济与地方经济同步发展,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关键词]库区移民 扶持 思路 对策 经济 稳定  [中图分类号] TV697 [文献码] B [文章
期刊
[摘要]岩土工程是各项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在工程安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许多重大的科技问题。所以要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诸如计算机技术、"新奥法"、时间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等。文章介绍了岩土工程的一些新领域及方法。  [关键词]岩土工程 计算机技术 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 P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3
期刊
[摘要]矿区位于阿尔金山西段南部支脉的南坡,北受阿尔金大断裂影响,在地貌上形成东西向沟谷,海拔4300-5400米。区内无地表水体,有季节性暴雨和融雪季节汇集流水。地层为中-上奥陶统祁漫塔格群,为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及少量火山岩,铁矿产于千枚岩中。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用以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危险性。对其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無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中最显著的优点是其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开采强度较大以及作业效率较高,而且其采矿的成本相对较低,操作过程相对较为安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因其简便易行的操作方式,以及矿体变化的适应性较强的特点,使得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金矿的开采中被广泛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可以有效对品位不同和掺杂着夹石的矿体开展回采工作,无论是一些铁矿山还是金矿的开采,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从地质工程学科社会需求和专业的属性出发,着重强调重视学生工程素养、地质基础知识教育,设计能力的训练, 重视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地质环境和人才需求的特点,创造了"一中心、三层次、五训练"的新型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内容上主张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做新型实验项目,这很好地实现了经典与现代、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鼓励探索创新、适应学生能力培
期刊
[摘要]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南昌昌北机场发生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此次天气过程中:高空槽、中低层切变、高低空急流、地面冷空气共同作用促使该天气过程发生;涡度场,逆温层以上的CAPE值,0℃层高度与-20℃层高度差等因子非常有利于冰雹的形成与增长;雷达回波图上有明显的强对流天气回波特征。  [关键词]"V"型缺口 逆风区 冰雹  [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传统纸媒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实现传统纸媒的发展和进步,已经成为纸媒工作者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倡导积极探析传统纸媒的发展模式,以采取对应的措施去解决实际困难,首先详细阐释了全媒体时代的基本特点,对于传统纸媒和新媒体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传统纸媒的未来发展模式,对于改善传统纸媒的发展困境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