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动机指的是一种与学习有关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质量的高低,将小组教学引入到中学教学中,了解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以小组的组建为突破口,探讨小组教学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提出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教学 学习动机
当今社会,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中学的首要工作,中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已经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组教学也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小组教学的概述
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不同于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现行的教育形式。小组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途径,通过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
小组教学一般侧重于组内的合作,实践中组间竞争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的作用尤为显著,班级中有竞争才有活力,竞争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一个动力,同时竞争与合作并不矛盾。教学实践中,要告诉学生把竞争与斗争区分开来,竞争是双方按照规则,主要发展自我的方式来超越对方;斗争是双方各施阴谋诡计,主要用伤害对方的方式去战胜对方。无数事实说明竞争能使双方都得到发展而斗争则常常是两败俱伤。
二、小组组建的原则
1.坚持合作性原则。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教学效益,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理性思考,提升他们的境界,拓宽他们的胸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发现和挖掘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求知的过程要提倡个人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才能少走弯路,携手共赢。
2.坚持参与性原则。小组教学不是教学任务的分解,而是引导学生讨论学习问题的组织管理方式,因此,小组教学的目的是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在现代教育理论中,以学生为本位的观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因此,教学过程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讨论过程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3.坚持适时点拨原则。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的“适时点拨、启发和参与”对于促进讨论有积极意义。讨论中断、学生感觉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等现象是实施分组教学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顺利地开展讨论?在学生讨论中断之后再深入地持续讨论?这是教师实施小组教学必须提前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适时点拨、启发、参与”往往能使学生的讨论得以展开并持续进行下去。
4.坚持合理分组原则。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每个组内的人数不宜太多,也不宜过少。人数太多则不能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人数太少则缺乏讨论气氛,也容易造成学生集体知识储备的不足。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三、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1.动力作用。小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学习效果怎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通过小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动力,从而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
2.引导作用。小组教学是一种比较独立的自主学习,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整合学习资源、学习媒体和学习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资源、媒体和手段,学生的思维和选择容易变得混乱。这时学习动机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复杂的资源环境中选择有意义的信息,支撑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3.监督和维持作用。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小组教学的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的过程。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小,容易半途而废。相反,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学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积极调控学习,制订目标、拟订计划、选择方法、战胜困难。
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中最难改变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小组教学的宗旨是放手让学生去参与讨论、学习。给学生较多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强化学习动机,优化动机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姜伟.以“讨论式教学”为突破口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4(12).
[2]韦洪涛,艾振刚.学习心理学[J].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杨凌晓.浅谈如何进行小组教学[J].华章.2010(34).
(作者单位:山东省沾化县滨海镇实验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小组教学 学习动机
当今社会,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中学的首要工作,中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已经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组教学也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小组教学的概述
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不同于中国大多数中小学现行的教育形式。小组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途径,通过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
小组教学一般侧重于组内的合作,实践中组间竞争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的作用尤为显著,班级中有竞争才有活力,竞争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一个动力,同时竞争与合作并不矛盾。教学实践中,要告诉学生把竞争与斗争区分开来,竞争是双方按照规则,主要发展自我的方式来超越对方;斗争是双方各施阴谋诡计,主要用伤害对方的方式去战胜对方。无数事实说明竞争能使双方都得到发展而斗争则常常是两败俱伤。
二、小组组建的原则
1.坚持合作性原则。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教学效益,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理性思考,提升他们的境界,拓宽他们的胸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发现和挖掘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求知的过程要提倡个人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才能少走弯路,携手共赢。
2.坚持参与性原则。小组教学不是教学任务的分解,而是引导学生讨论学习问题的组织管理方式,因此,小组教学的目的是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在现代教育理论中,以学生为本位的观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因此,教学过程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讨论过程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3.坚持适时点拨原则。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的“适时点拨、启发和参与”对于促进讨论有积极意义。讨论中断、学生感觉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等现象是实施分组教学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顺利地开展讨论?在学生讨论中断之后再深入地持续讨论?这是教师实施小组教学必须提前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适时点拨、启发、参与”往往能使学生的讨论得以展开并持续进行下去。
4.坚持合理分组原则。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每个组内的人数不宜太多,也不宜过少。人数太多则不能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人数太少则缺乏讨论气氛,也容易造成学生集体知识储备的不足。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三、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1.动力作用。小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学习效果怎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通过小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动力,从而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
2.引导作用。小组教学是一种比较独立的自主学习,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整合学习资源、学习媒体和学习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资源、媒体和手段,学生的思维和选择容易变得混乱。这时学习动机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复杂的资源环境中选择有意义的信息,支撑自主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3.监督和维持作用。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小组教学的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的过程。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小,容易半途而废。相反,强烈的学习动机驱使学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积极调控学习,制订目标、拟订计划、选择方法、战胜困难。
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中最难改变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小组教学的宗旨是放手让学生去参与讨论、学习。给学生较多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强化学习动机,优化动机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姜伟.以“讨论式教学”为突破口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之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4(12).
[2]韦洪涛,艾振刚.学习心理学[J].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杨凌晓.浅谈如何进行小组教学[J].华章.2010(34).
(作者单位:山东省沾化县滨海镇实验学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