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51―01
血液灌流技术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吸附毒物、药物、代谢产物,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或手段。我科使用的灌流器,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肝素钠注射液应用于灌流器的预冲,其目的在于抗凝血,只要血液净化过程中未发生凝血反应就不影响其治疗效果。血透室从2014年4月1日至11月30日共实施224人次,灌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尿毒症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6~80岁,平均53岁。其中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2例,肾结石1例,肾囊肿1例。
1.2方法:采用尼普洛或贝朗单泵透析机,碳酸盐透析液,血流量200~23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每次透析4小时,选用尼普洛ELISIO-150H、170H透析器,透析器及管路均为一次性使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前均使用肝素钠注射液对灌流器及管路预冲。用5ml注射器抽吸2ml肝素钠注射液,打开灌流器并将2ml肝素钠注射液注入灌流器中。拧紧小帽,轻轻摇匀,静置30分钟。30分钟后常规安装透析器、透析管路,将灌流器连接于透析器前端。用1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预冲整套管路后连接病人。
1.3观察指标:有肉眼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分级标准:0级,无凝血或仅有几条纤维凝血;I级,部分纤维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II级,严重凝血或半数以上纤维束凝血;III级,透析中静脉压明显增高,需要更换透析器。
1.4结果:20例患者进行改良后的预冲方法224例次,出现灌流器凝血0级220例次,I级3例次,II级1例次,III级0例次。
2小结
通过实施改良后的预冲方法,本组20例患者能顺利接受灌流并取得较满意的预期效果。改良后的预冲方法较改良前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血液灌流技术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吸附毒物、药物、代谢产物,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或手段。我科使用的灌流器,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肝素钠注射液应用于灌流器的预冲,其目的在于抗凝血,只要血液净化过程中未发生凝血反应就不影响其治疗效果。血透室从2014年4月1日至11月30日共实施224人次,灌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尿毒症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6~80岁,平均53岁。其中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2例,肾结石1例,肾囊肿1例。
1.2方法:采用尼普洛或贝朗单泵透析机,碳酸盐透析液,血流量200~23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每次透析4小时,选用尼普洛ELISIO-150H、170H透析器,透析器及管路均为一次性使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前均使用肝素钠注射液对灌流器及管路预冲。用5ml注射器抽吸2ml肝素钠注射液,打开灌流器并将2ml肝素钠注射液注入灌流器中。拧紧小帽,轻轻摇匀,静置30分钟。30分钟后常规安装透析器、透析管路,将灌流器连接于透析器前端。用1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预冲整套管路后连接病人。
1.3观察指标:有肉眼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分级标准:0级,无凝血或仅有几条纤维凝血;I级,部分纤维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II级,严重凝血或半数以上纤维束凝血;III级,透析中静脉压明显增高,需要更换透析器。
1.4结果:20例患者进行改良后的预冲方法224例次,出现灌流器凝血0级220例次,I级3例次,II级1例次,III级0例次。
2小结
通过实施改良后的预冲方法,本组20例患者能顺利接受灌流并取得较满意的预期效果。改良后的预冲方法较改良前节省了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