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现在的体育教育应该由被动体育教学观转变为主动体育教学观,就是要求体育老师更新教学观念,教有创新意识的课,在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上要敢于尝试;敢于摆脱原有的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使他们具有不断活动的欲望。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才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形式?经过本人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适应创新的教学形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创新意识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自己瞬间产生的创意。教师在课堂上要主动地指挥和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新问题,主动研究探索创新。例如在一节体育优质课评选中,内容是“踢毽子”,三位老师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种,教师先示范标准动作,让学生模仿练习,老师再对每个学生进行逐个评讲;第二种,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踢,然后逐个评讲和指出不足之处;第三种,教师不作任何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踢,当看到学生踢出不同姿势时,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表扬,并让他们多深入思考,再创新动作,并比赛看哪个同学踢的花样多,结果竟能创新出十几种踢法来。这个事例让我们看到,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还要体现在为学生创设的教学环境上,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那种“教师发令,学生响应,身应而心不顺”的“一言堂”,命令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练习中,我们不要把现成或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蹬踞式跳远”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跳过老师设置好的一条“小河”,事先什么也不给学生说,让他们自由发挥,任意跳,只要能想办法跳过去就行。结果有的学生用蹬踞式,有的学生用挺身式,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个别学生用空中走步式。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能让学生创造出不同的学法,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记于心里。
三、善于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把“只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既教学生学会,又教学生会学”。教师不断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一种喜闻乐见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实践中表明,学生信心的提高,会使思维更加活跃,创新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例如,在教原地投实心球时,我们可以运用“投远”和“投准”等游戏的方法,先让学生毫无顾虑地把球投出去,鼓励他们只要把实心球投得最远、最准就好。结果有的学生用扔,有的用投,竟然有许多学生做出了“推”的动作。这种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积极开动脑筋创造出来的学法,教师稍加指导,便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一项新技能,使学生做到勤于思考,善于创造,还可以学以致用。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改变“体育教师一张口,全校学生都直抖”的校园“警察“形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活动中是民主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例如在徒手操练习中,很多老师上课都是自己喊口令或体育委员喊口令,用一种命令或强迫似的方式让学生跟着做,一学期下来或一学年下来都是如此。学生们有厌烦感也不敢说,师生关系很僵。如果我们让全班学生轮换喊操(就像值日那样,体育老师事先安排好轮换喊操表),这样同学们既感到人人平等,又觉得新鲜刺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而且也使每个同学都体会到了喊操的辛苦,在课堂上再也不会有乱说话或和老师对着干等违反纪律现象出现了,学生参与后面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地提高。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愿意俯下身子聆听他们的心声。教师还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和锻炼。师生关系的和谐,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着关键性作用,更是老师实施创新性教学形式的保障。
一位伟人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动力”。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在新课程观念指引下,体育老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把“创新”二字注入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拥有创造的欲望。教师只有适应不断改变的新课改要求,才能适应这种创新性的教学形式。
(责任编辑 谭有进)
一、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创新意识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自己瞬间产生的创意。教师在课堂上要主动地指挥和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新问题,主动研究探索创新。例如在一节体育优质课评选中,内容是“踢毽子”,三位老师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种,教师先示范标准动作,让学生模仿练习,老师再对每个学生进行逐个评讲;第二种,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踢,然后逐个评讲和指出不足之处;第三种,教师不作任何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踢,当看到学生踢出不同姿势时,不是批评而是鼓励和表扬,并让他们多深入思考,再创新动作,并比赛看哪个同学踢的花样多,结果竟能创新出十几种踢法来。这个事例让我们看到,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还要体现在为学生创设的教学环境上,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那种“教师发令,学生响应,身应而心不顺”的“一言堂”,命令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练习中,我们不要把现成或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蹬踞式跳远”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跳过老师设置好的一条“小河”,事先什么也不给学生说,让他们自由发挥,任意跳,只要能想办法跳过去就行。结果有的学生用蹬踞式,有的学生用挺身式,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个别学生用空中走步式。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能让学生创造出不同的学法,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记于心里。
三、善于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把“只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既教学生学会,又教学生会学”。教师不断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一种喜闻乐见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实践中表明,学生信心的提高,会使思维更加活跃,创新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例如,在教原地投实心球时,我们可以运用“投远”和“投准”等游戏的方法,先让学生毫无顾虑地把球投出去,鼓励他们只要把实心球投得最远、最准就好。结果有的学生用扔,有的用投,竟然有许多学生做出了“推”的动作。这种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积极开动脑筋创造出来的学法,教师稍加指导,便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一项新技能,使学生做到勤于思考,善于创造,还可以学以致用。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改变“体育教师一张口,全校学生都直抖”的校园“警察“形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活动中是民主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例如在徒手操练习中,很多老师上课都是自己喊口令或体育委员喊口令,用一种命令或强迫似的方式让学生跟着做,一学期下来或一学年下来都是如此。学生们有厌烦感也不敢说,师生关系很僵。如果我们让全班学生轮换喊操(就像值日那样,体育老师事先安排好轮换喊操表),这样同学们既感到人人平等,又觉得新鲜刺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而且也使每个同学都体会到了喊操的辛苦,在课堂上再也不会有乱说话或和老师对着干等违反纪律现象出现了,学生参与后面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地提高。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愿意俯下身子聆听他们的心声。教师还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和锻炼。师生关系的和谐,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着关键性作用,更是老师实施创新性教学形式的保障。
一位伟人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动力”。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在新课程观念指引下,体育老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把“创新”二字注入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拥有创造的欲望。教师只有适应不断改变的新课改要求,才能适应这种创新性的教学形式。
(责任编辑 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