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帝『偃武修文』祸及沙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后,佛教不断融入本土的传统文化,并与儒学和道教渐行渐和,逐渐形成“三教”合一的发展体系。然而,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和文化,自始至终与中国本土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存在争辩。魏晋时期,虽然佛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入教人数、寺院数量,还是思想与佛学都极其兴盛,但是矛盾和碰撞日趋激烈,最终出现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的第一次,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大肆灭佛。
  一、太武帝对佛教态度的转变
  北魏太武帝灭佛之前,佛教已相当流行,而且太武帝本人也非常崇信佛法。《魏书释老志》云:“世祖即位。富于春秋,既而锐志武功,每以平定祸乱为先。虽归崇佛法,敬重沙门,而未存览经教,深求缘报之意……”“世祖初继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于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这说明太武帝虽是个致力于开土扩疆、勤于国事的皇帝,但还是相信佛法中的那些教义以及因果报应等内容,还经常去寺院坐禅听讲,礼敬佛僧。
  “世祖初平赫连昌,得沙门惠始,姓张。家本清河,闻罗什出新经,遂诣长安见之,观习经典。坐禅于白渠北,昼则孰城听讲,夕则还处静坐……世祖甚重之,每加礼敬……”从上述内容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太武帝即位之初及其統治前期,佛教在北魏较盛行,然而在北魏军事统一北方后,随着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最终统治者转变了对佛教的态度。
  鲜卑族发源于北漠玄朔,无论其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思想和制度礼仪都极其落后。况且,北魏前期历代统治者都曾致力于国家的建立和统一战争,因此军事奴隶化思想占据主要地位,是其主要的统治思想。以这种落后的统治思想统治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上层阶层,其当然需要与之相对应的非武治思想,以此抚平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和抚慰人民破残的心灵。所以,佛教与北魏政权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并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国教共同辅助国家建设。这种结合决非一种偶然,它是北魏前期各方面还比较落后以及长期战争的历史现状所决定的,它是一次宗教文化与军事武力的相结合,是共同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统治的结合。然而,一旦孕育这种宗教文化与军事思想相结合的温床遭遇破坏,这种结合也就行将末路,完成它应尽的历史使命,为其他更适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东西所取代。
  二、佛教与“偃武修文”的碰撞
  随着北魏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完成中国北方基本统一,北魏统治者就开始渐渐感到“偃武修文”的重要性。太武帝在神麚四年诏曰:“顷逆命纵逸,方夏未宁,戎车屡驾,不遑休息。今二寇摧琏殄,士马无为,方将偃武修文,遵太平之化,理废职,举逸民……昧旦思求,想遇师辅……访诸有司,咸称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俊之胄,冠冕州帮,有羽仪之用……至者数百人,皆差次叙用。”
  这说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在灭夏和对柔然战争胜利后,充分认识到北魏在不断铲平各股政权势力并趋于统一稳定之时,无论从国家各项典章制度、职官礼仪、文化思想的建设和革新,还是从安民养息、风化民俗、扬德崇美等方面来讲,当北魏的版图已深入中原腹地区后,单凭旧有的传统军事思想来实现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的统治,不与汉族势力结合,而建立一支强大稳固的政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随着北魏与中原接触、交往的加深,对于汉文化的渴求日益迫切。
  太武帝这次征聘的人大多数就是黄河以北的高门,他们具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太武帝想利用他们夯实北魏政权,以便转变统治思想,改变惯有的“强武力”统治方式,逐渐向以汉文化为主的文治思想转变。
  延和元年春,诏曰:“朕以眇身,获奉宗庙,思阐洪基,廓清九服……是用屡征,罔或宁息……群帅文武,荷戈被甲,栉风沐雨,蹈履锋刃,与朕均劳……兵不极武,而二寇俱灭,师不危违律,而遐方以宁……除故革新,以正一统……”
  延和三年十月,诏曰:“朕除伪平暴,征讨累年,思得英贤,……进举贤俊。……当时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
  这些诏书无不体现了太武帝急需汉人的支持和帮助,用汉文化的统治方式和统治思想对北魏进行治理,实现统治思想的转变。但是,太武帝必须抑制或者消灭佛教,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这个转变。首先,佛教奉行的佛理教义讲究荒诞虚幻、鬼怪神灵、来生转世、因果报应诸如此类的东西,带有极大的神秘性、欺骗性和麻痹性,它只比较适合北魏愚昧落后、战乱频繁的前期统治,并不适合于渐显开化文明、趋向稳定的和平时期。
  其次,北魏上自王公大臣,下自黎民百姓都是佛教的虔诚信徒,要想“偃武修文”,转变统治思想,就必须改变这些人的思想,把汉文化思想输进他们的大脑,而换出他们固有的佛教信仰观念。
  再次,如果不抑制和消灭佛教,焚烧佛经和捣毁佛像,必然会妨碍汉文化及其思想在北魏的传播,并且王公大臣及其子皆入太学学习先进汉文化也将成为一句空话,这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如出一辙。
  最后,北魏朝臣绝大部分崇教信佛,往往执迷不悟,至死不悔,这股势力当朝也必然会抵制汉文化思想的进入,压制和打击汉族士人以及破坏他们的革新成果。因此,抑制和消灭佛教,削弱北魏兴代之族,抬高汉族士人的地位也是理所当然、合乎时宜的。
  三、太武帝统一思想的需要
  太武帝“偃武修文”的同时,他还一心“一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北魏政权一直以来在统治上都是极其残暴、野蛮的,对内外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引起了各民族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太武帝时期也不例外。因此,当北魏逐渐消除内外寇逆之时,太武帝也觉得有必要缓和民族、阶级中的种种矛盾,缓解穷苦百姓因长年累月遭受的战争之苦。
  延和三年,诏曰:“今四方顺轨,兵革渐宁,宜宽徭赋,与民休息……”太延元年六月,诏曰:“顷者寇逆消除,方表渐晏,思崇政化,敷洪治道……”同年十月,诏曰:“自今以后,亡匿避难,羈旅他乡,皆当归还旧居,不问前罪……”太延三年,诏曰:“班宣惠政,与民宁息。”太平真君四年夏,诏曰:“朕承天子民,忧理万国,欲令百姓家给人足,兴于礼仪……”
  从以上诏书能清楚地知道,在太平真君五年开始下令抑制佛教之前,太武帝都在不断地考虑和实现政化于天下,布淳德于民间。而且在下诏抑制佛教的同一年,太武帝还下诏曰:“自顷以来,军国多事,未宣文教,非所以整齐风俗,示轨则于天下也……”
  自佛教入魏开始,统治者都把它视为淳化民俗、政化国家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佛教在北魏的流传,由于多种原因,佛教慢慢地背叛了北魏上层统治者。另外,太武帝后期开始崇信道教,“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同时又“在天师道场于京城之东南,重坛五层;给道士二十人衣食……”从此,道教在北魏皇帝拓跋焘的扶植下扎根立足。公元440年,皇孙睿出生之时,其改元太平真君。“六月,丁丑,魏皇孙睿生,大赦,改元太平真君,取寇谦之之《神书》云:‘辅佐太平真君故也。’”自此,太武帝对道教忠信不二,一直到死。与此相反,佛教则被太武帝评为“昔后汉荒君,信惑邪伪以乱天常,自古九州之中,未尝有此。夸诞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莫不眩焉。由是政教不行,礼仪大坏,九服之内,鞠为兵墟……”的乱世丧国,惑邪夸诞,不忠不义的邪教。太平真君七年,重信寇谦之之道教的太武帝,终于在崔浩的强谏下,下令大规模地灭绝佛教。因此,太武帝后期认为佛教没有达到淳化民俗、政化国家的目的,而且由于“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蘖”破坏了北魏一直以来淳朴的民风,所以他才恼羞成怒对佛教进行前所未有的消灭。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当今媒体正在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记者站作为传统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求最大限度地拥有地方新闻资源
根据自己近年来对工民建专业“建筑工程预算”课的教学与实践 ,就如何提高工民建专业高职生编制工程预算技能做了一些探讨。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n recent years on th
樱桃树姿秀丽,花期早,花量大,果实多,果面色泽艳丽,果肉汁多,味甜芳香,而且是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的树种。一般春末夏初即可采收上市,由于果形小巧玲珑可爱、风味好、营养
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字、语言一样承载着民族的人文精神。我国的民族音乐历史悠久,炎黄时代就有关于民族音乐产生的传说;周代,民族音乐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活动,人们在贵族教育中就提倡音乐教育。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还融合了其他民族音乐。到唐宋时期,音乐和诗歌互相融合。此后,民族音乐和文学、地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艺术形式——戏曲文化,以表现人文精神为己任。  一、我国民族音
期刊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屏幕整体形象定位是提高主持人的社会知名度和节目的社会影响力的前提条件,精准的形象设计可以充分发挥电视传媒的文化影响力,提高电视传媒的市场竞争力,满
随着第四媒体互联网的诞生,网络宽带日益完善,迅速普及到每个家庭,网络为长短视频的传输提供广阔的平台,网络视频也因此应运而生.网络视频广告是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本文试图在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兴产业,它为世界各地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20世纪60年代起,欧洲、美国等地纷纷出现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人们更加重
期刊
一、引言人文品质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人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人文品质体现了一种真善美相统一的素
1999年8月中旬,记者随中国职工报刊新闻采访团应邀访问了远在西欧大陆的法国《人道报》,参观访问和交流活动给记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人道报》在法国排名第三。前两位
行政工作人员是行政工作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行政部门的运转,提升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企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行政工作人员素质提升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