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村子里的人 这些年 村子里的人 走出去的太多 回来的太少 偶尔回来的人 带上红薯 花生 小米 又走了 好在 村庄还在 土地还在 而庄稼却一天天离我们远去 杂草婆娑 起风了 那个赶着羊群的老头儿悄悄隐入暮色里 夜晚安静 没有人会注意到 大风穿林 落叶都在逃亡 黑 夜 弯月 坠落在断崖的后面 夜开始肆无忌惮地黑 直到完全占領了村庄 山里的黑 是如此完整 如此盛大 要熄灯了 我就
其他文献
一直想去南山采几朵菊花 然后再与陶渊明把酒聊聊桑麻 春暮看桃花流水窅然去 定是太白留下的飘逸潇洒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佛性的王维恰到好处指点迷津 淡泊。山水亦出神入化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声“谁怕?” 进退自如的东坡授意,生命 本该这般随性豁达 古道走来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 应是从千里莺啼的江南出发 踩着質地坚硬的韵脚 平平仄仄,铿锵至夕阳西下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四面青山留晚照,一壶磁酒醉团城。 云霞水底沉魚雁,睡美人边紫月笙。
刘雅茹的作品《竹林七贤》,人物众多,线索庞杂,既有描绘魏晋时期血雨腥风、波诡云谲的恢宏历史故事,又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深入刻画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一批典型人物—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魏晋风流”。作品精彩纷呈,一旦捧读,就不忍释手。深夜读罢,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仿佛历历在目,令人思绪起伏、感慨万千,不由得为书中的人物或赞叹,或扼腕,或沉思。 该作品能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一方面是由于对历史大背景
畏老偏知除日近,且拋万事伴灯迟。 女儿也爱书香气,时画枝花配古诗。
在我凝望的时候 你却消失了 我在整個夜空寻找 只有弯弯的月 闪闪的星 我在五月的田野里寻找 那是一片碧绿的海洋 没有海燕 只有几只麻雀跳着舞蹈 我到高山寻找 苍松翠柏说 没有见到你的身影 我到大海上寻找 波涛汹涌 那里只有海鸥 我天天都在盼望 盼望那颗流星 划过天际 盼望那朵浪花流进我的心房
月缺月圆,他双眼深陷,像两口枯井,泪水终被岁月风干。 “爸,童年时我被你寸步不离地看管,六岁时还是被人骗到很远。”她一袭银白长裙娉婷于他迷离的双眼。 他心乱,试图在她脸上找到从前的天真烂漫。他把自己的手背掐得血迹斑斑,这再不是梦幻! 光陰霜染了他的乌发,皱纹爬满他沧桑的脸。那条长长的街道,他找了无数遍。他害怕女儿被拐卖,锁门关窗,让她待在深深的黑暗。 女儿还是丢了。家人一起报案,最终音讯杳
春天,和母亲一块醒来 闹着钻出母体 母亲說,春天的剪刀锋利 你不怕疼吗 你顶破坚韧的表皮笑迎锋刃 饮着雨露,在阳光下成型 结累累瓜果 回馈母亲 果实不翼而飞 秋雨中,凋零的泪水勾起凋零的心思 无数道泪光划过夜空 照亮母亲那张清瘦的脸
在乡下,他们是地道的农电工 一批靠工資紧巴巴过日子 却日夜循环在黎明之外的农家汉子 一批顶着烈日流着黑汗 奔走在十里八湾 给千家万户送去温暖与光明 背着帆布袋,戴着草帽 骑着破旧的摩托车 用农村电网连接高山流水 连接万家灯火 立电线杆、换路灯、检查电路 在人字梯上拾掇岁月的暗伤 然后,在黑暗中携电光前进 分不清露水、汗水、泪水、血水 用信念与爱绘制一张时间的网 网住稻
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鼻祖”,曾经创作过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为广大士人建立了一个永远的精神家园。本文将从陶诗中的“鸟”意象入手,探寻诗人的心态变迁与价值追求,并通过与诗人诗作对比探寻陶诗中对于“鸟”意象发展的文学史意义。 一、陶诗中“鸟”意象统计 陶渊明诗歌中所出现的“鸟”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带有具体名称的鸟,如仓庚、鸣鸥、云鹤等;二是典故中出现的神鸟,如三青鸟、鵕鹗、鸱鴸
人随渌地初心赤,独闯红尘怨悔迟。 怅惘情深终不改,繁忙季节最相思。 咏物情 天山总有柳莲身,共饮秋光啖世尘。 縱览人间清苦事,融冰化雪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