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西峡县认真履行国家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相关政策。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为主导,以打造“全国猕猴桃产业强县”为目标,坚持“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三位一体。本文对猕猴桃产业生态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概述了西峡县猕猴桃市场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提出了猕猴桃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加速产业化进程,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技术和知识推广等一系列推进西峡县猕猴桃生态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猕猴桃;生态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5.032
1西峡县猕猴桃产业现状
西峡县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为75%,降霜期大约占全年的35.3%,年平均日照天数大约为85天,森林覆盖率为76.8%。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使西峡县成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具体表现为种植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适合人工栽培,抗冻害、日灼和病虫害能力强,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
在种植方面,野生猕猴桃在西峡县已有千年生长历史,人工栽培也有40多年历史。截至2016年,西峡县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40万亩,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面积有15万亩,年可利用产量为1000万吨,是世界猕猴桃的天然基因库、种植资源库、最佳适生区。西峡县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的交叉分布区域,也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
在技术方面,与中国农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猕猴桃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南阳西峡猕猴桃试验站,为猕猴桃新品种、新技术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全县猕猴桃技术员和专家达到1200余名,先后聘请武汉植物研究所猕猴桃专家黄仁煌、朱鸿云为西峡县政府猕猴桃技术顾问,对西峡县猕猴桃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在此期间编制了《猕猴桃标准化技术读本》,印刷8000册发放到主产区群众手中。
政府方面,每年对新发展的高标准人工基地和野生资源补植补造不少于1万亩,人工基地对各乡镇下达任务不少于6000亩,野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务下达不少于5000亩。主要通过稀林补造、高接换种等措施,稳步扩大基地规模。在奖励扶持上,人工基地每亩不少于500元,野生资源改造仍以奖代补。
2 西峡县猕猴桃在生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特色生态农业理论体系建设不完善
2004年西峡猕猴桃基地被河南省质量技监局确定为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后,全部实行标准化种植,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2006年开始建设了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2015年,西峡县猕猴桃尽管已全面实施高效示范区绿化、美化、节水灌溉、观光廊道、筹建冷链物流和科研中心等发展新模式,但是仍处于摸索和前期建设阶段。
2.2 农业生态发展技术建设滞后
猕猴桃生态农业系统往往由多种成分组成,并且多种成分中存在的关系比较复杂。由于猕猴桃的生态种植除了要考虑种植密度,还要注意种植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的浇灌时间和方法,有机化肥、生物肥和化学肥的适用比例,病虫的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知识等诸多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尽管有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但由于种植规模较大,且相应专家面授课程有固定的时间限定,农民未能全面的从这一复合系统的科学设计中得到对应的理论知识和经验。
2.3 基地管理水平粗放,产业化水平低
近年来,虽然西峡县委、县政府一直加大标准化技术普及力度,但个别群众受分散经营和科技水平偏低的影响和制约,仍靠传统经验粗放管理,果园栽培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猕猴桃是高投入高产出行业,群众生产投入不足,造成果实品质不稳定,优质果率低。
2.4 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不足
现在实行的服务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能及时将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扶持、信贷与信息服务提供给种植农户。生态农业更偏向于使种植农户主动自愿参与这一活动。但要全面调动大面积的猕猴桃种植农户建设生态农业,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截至目前,由于相对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还没有全面的形成,对于需要学习相关内容的基层农户而言,会降低获取高水平的学习与培训的机会。
3 西峡县猕猴桃生态产业发展对策
3.1 制定猕猴桃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邀请相关农业科技专员与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有关技术人员成立规划团队,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定位猕猴桃产业生态农业的战略方向,撰写有关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加快猕猴桃生态农业建设进程。鼓励多种方式推动猕猴桃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开发与保护同步,经济与生态共赢。明确猕猴桃生态农业发展目标、指明猕猴桃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种植区域布局规划、制定发展措施和对策等。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对猕猴桃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做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到保护资源、统筹持续发展。
3.2 加速猕猴桃产业化进程
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是猕猴桃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上讲,要适当调整猕猴桃基地规模,加快建设猕猴桃产业精品基地的速度。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猕猴桃品种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品牌,推进猕猴桃生态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商品化生产奠定基础,使其逐步走上工业化、现代化。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生产要素,使得猕猴桃产业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商品率不断提高,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和年收入不断提高。在此条件下应该扎根科技于农业,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创造较好的环境。
3.3 建立猕猴桃扶持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适合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农村金融专项项目。在優化农村金融体系的同时,建立猕猴桃产业的农村扶持融资供给市场规划,为农村扶持信贷注入新的活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鼓励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增加相关种植农户的个人信贷额度;放宽对中小猕猴桃加工企业准入的限制,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消费。农村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猕猴桃种植农户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分析评定其信用等级,实行双向授信。
3.4 通过技术和知识推广进步,实现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对传统农艺和耕种方式进行革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技术发展。同时,利用猕猴桃农业向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加强猕猴桃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提高猕猴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技术使用和推广水平,提高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改变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低的现状,从而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把政府作为安全技术推广和知识宣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猕猴桃生产者接受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周华.生态农业该如何发展[N].光明日报,2013-01-04.(05).
[2]马世骏.生态工程——生态系统原理的应用[J].农业经济问题,1983(09):46.
[3]孙治旭.生态农业的基本知识[J].云南农业,1994(05):38.
[4]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J].资源科学,2010,(06).
[5]刘义杰.黑龙江省建设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5):42-44.
[6]李全胜.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J].生态农业研究,1999(12):78-79.
[7]刘力,等.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03):253-255.
作者简介:周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岳敬芹,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高乐华,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
关键词:猕猴桃;生态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5.032
1西峡县猕猴桃产业现状
西峡县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为75%,降霜期大约占全年的35.3%,年平均日照天数大约为85天,森林覆盖率为76.8%。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使西峡县成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具体表现为种植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适合人工栽培,抗冻害、日灼和病虫害能力强,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
在种植方面,野生猕猴桃在西峡县已有千年生长历史,人工栽培也有40多年历史。截至2016年,西峡县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40万亩,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面积有15万亩,年可利用产量为1000万吨,是世界猕猴桃的天然基因库、种植资源库、最佳适生区。西峡县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的交叉分布区域,也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
在技术方面,与中国农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猕猴桃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南阳西峡猕猴桃试验站,为猕猴桃新品种、新技术的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全县猕猴桃技术员和专家达到1200余名,先后聘请武汉植物研究所猕猴桃专家黄仁煌、朱鸿云为西峡县政府猕猴桃技术顾问,对西峡县猕猴桃种植进行技术指导。在此期间编制了《猕猴桃标准化技术读本》,印刷8000册发放到主产区群众手中。
政府方面,每年对新发展的高标准人工基地和野生资源补植补造不少于1万亩,人工基地对各乡镇下达任务不少于6000亩,野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务下达不少于5000亩。主要通过稀林补造、高接换种等措施,稳步扩大基地规模。在奖励扶持上,人工基地每亩不少于500元,野生资源改造仍以奖代补。
2 西峡县猕猴桃在生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特色生态农业理论体系建设不完善
2004年西峡猕猴桃基地被河南省质量技监局确定为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后,全部实行标准化种植,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2006年开始建设了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2015年,西峡县猕猴桃尽管已全面实施高效示范区绿化、美化、节水灌溉、观光廊道、筹建冷链物流和科研中心等发展新模式,但是仍处于摸索和前期建设阶段。
2.2 农业生态发展技术建设滞后
猕猴桃生态农业系统往往由多种成分组成,并且多种成分中存在的关系比较复杂。由于猕猴桃的生态种植除了要考虑种植密度,还要注意种植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的浇灌时间和方法,有机化肥、生物肥和化学肥的适用比例,病虫的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知识等诸多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尽管有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但由于种植规模较大,且相应专家面授课程有固定的时间限定,农民未能全面的从这一复合系统的科学设计中得到对应的理论知识和经验。
2.3 基地管理水平粗放,产业化水平低
近年来,虽然西峡县委、县政府一直加大标准化技术普及力度,但个别群众受分散经营和科技水平偏低的影响和制约,仍靠传统经验粗放管理,果园栽培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猕猴桃是高投入高产出行业,群众生产投入不足,造成果实品质不稳定,优质果率低。
2.4 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不足
现在实行的服务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能及时将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扶持、信贷与信息服务提供给种植农户。生态农业更偏向于使种植农户主动自愿参与这一活动。但要全面调动大面积的猕猴桃种植农户建设生态农业,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截至目前,由于相对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还没有全面的形成,对于需要学习相关内容的基层农户而言,会降低获取高水平的学习与培训的机会。
3 西峡县猕猴桃生态产业发展对策
3.1 制定猕猴桃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邀请相关农业科技专员与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有关技术人员成立规划团队,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定位猕猴桃产业生态农业的战略方向,撰写有关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加快猕猴桃生态农业建设进程。鼓励多种方式推动猕猴桃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开发与保护同步,经济与生态共赢。明确猕猴桃生态农业发展目标、指明猕猴桃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种植区域布局规划、制定发展措施和对策等。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加强对猕猴桃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做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到保护资源、统筹持续发展。
3.2 加速猕猴桃产业化进程
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是猕猴桃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上讲,要适当调整猕猴桃基地规模,加快建设猕猴桃产业精品基地的速度。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猕猴桃品种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品牌,推进猕猴桃生态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商品化生产奠定基础,使其逐步走上工业化、现代化。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生产要素,使得猕猴桃产业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商品率不断提高,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和年收入不断提高。在此条件下应该扎根科技于农业,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创造较好的环境。
3.3 建立猕猴桃扶持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适合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农村金融专项项目。在優化农村金融体系的同时,建立猕猴桃产业的农村扶持融资供给市场规划,为农村扶持信贷注入新的活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切入点,鼓励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增加相关种植农户的个人信贷额度;放宽对中小猕猴桃加工企业准入的限制,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消费。农村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猕猴桃种植农户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平台,分析评定其信用等级,实行双向授信。
3.4 通过技术和知识推广进步,实现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对传统农艺和耕种方式进行革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生态技术发展。同时,利用猕猴桃农业向规模化、工厂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加强猕猴桃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提高猕猴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技术使用和推广水平,提高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改变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低的现状,从而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把政府作为安全技术推广和知识宣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猕猴桃生产者接受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周华.生态农业该如何发展[N].光明日报,2013-01-04.(05).
[2]马世骏.生态工程——生态系统原理的应用[J].农业经济问题,1983(09):46.
[3]孙治旭.生态农业的基本知识[J].云南农业,1994(05):38.
[4]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J].资源科学,2010,(06).
[5]刘义杰.黑龙江省建设生态农业的优势条件[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5):42-44.
[6]李全胜.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J].生态农业研究,1999(12):78-79.
[7]刘力,等.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03):253-255.
作者简介:周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岳敬芹,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高乐华,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