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德纲沉默了。当一个靠嘴吃饭的人开始不再讲话,他便在江湖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2005年走红到如令“郭德纲”三个字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品牌,一份无形资产,德云社上下百十人,全靠“郭德纲”三个字惠及,这也为日后埋下隐患。
如今,德云社的三个小剧场还在停业整顿,一天损失30万元的票房收入,那些靠郭德纲吃饭的演员,没了演出就等于没了收入;郭德纲的几档电视节目也已经停播,电视屏幕前暂见不到他的插科打浑。
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间,他横空出世。成为相声界首富;但近期先是身陷和北京台的矛盾,又遭遇徒弟“背叛,腹背受敌;他对一系列负面新闻直接应对,看起来,他并未了解自己的名字之于德云社的商业意义,以至于他和他的这条相声产业链都严重受损。
艰难的生存
郭德纲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小剧场的。那是1995年,他第三次赴京。第一次赴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作为天津曲艺青年队的成员,他考入了北京全总文工团,抱着“要赚大钱”的心态想在京城混出天地,但最终没能把关系留在北京。第二次赴京是1992年前后,没待三天,打道回府。第三次赴京,郭德纲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他曾分析过:现在北京市面上走红的那些说相声的哪个都不如自己'为什么不“搏”一把?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相声演员最快捷的成名方式就是上电视,但一个相声演员要想上电视,必须要由体制内的艺术团体选送。郭德纲无名无允更没单位,他惟一的舞台就是那些闲散在北京的茶馆、书院、戏橼从京味茶馆、中和戏院到广德橇郭德纲进京最初的相声之路按行话说是“走穴”:哪里有演出就去哪里。说一场相声2040元的收入,郭德纲无法养活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广德楼的相声大会是赔钱的。郭德纲作为演出的组织者,既要付场地钱,又要跟演员结算演出费和路费。郭德纲曾不无感慨地回忆:“我发现凡是我认真的事情,都不顺,凡是我‘骗人的事情,都上赶着拿钱砸我。你说这相声,那么好的艺术,不赚钱,天时不正。”2003年,因为和剧场的纠纷广德楼的演出停办;2004年,郭德纲移师潘家园的华声天梳又再次因为分账份额产生矛盾,离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郭德纲无事可做,在家里给小徒弟授课。
被迫面向市场
2004年,郭德纲看中了北京市河北梆子剧院承包的天桥乐茶园,他承包了下来。日后这也成为了德云社的大本营。
郭德纲怎么突然就火了起来呢?有迹可循的是2004年年底《开心茶馆》主持人大鹏在节目中的推广。大鹏曾说:“相声段子翻来覆去总是播放那么几个,我觉得不行,后来发现北京还有一个郭德纲在不断创作,于是,就选择他的相声来博。”此后,天桥乐茶园开始走红,到2005年前后,售票窗口终于挂上了“客满”。随后,大批媒体跟进,一时间,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火遍全国。但不得不承认,郭德纲最大的成功是他的剧场相声从创立初始就是完全面向市场的。郭德纲曾明确告诉手下的徒弟:“严禁包袱不响。”并多次在演出现场,动情地称观众为“衣食父母”。
相声首富
2006年10月29日那德云社十周年庆典也许可以一窥这位非著名相声演员的火爆。直到凌晨3点,演出才结束,在全场座无虚席的叫好声电郭德纲返场十多次,最后换来观众起立鼓掌多达半个多小时。据郭德纲事后回忆:当时票价最高300多元钱,6场演出前后净挣100多万。2007年郭德纲把德云社转变为公司,注册成立了德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除此之外,郭德纲录评书跟网站分红,白拍自导自演电视剧《相声演义》在安徽卫视、天津卫视等多档节目担任主持,写书出书,并策划了一系列票价昂贵的商业演出。荷包塞满后,郭德纲在大兴买下康隆园的连体别墅,还在新开盘不久的瀛海名居购入面积约500平米的豪华连体别墅。2007年,郭德纲首次以年收入1000万跻身福布斯名人槐成为相声界首富;2008年,他再次上榜以1570万元的年收入排名第13位。当外界每每问他是不是赚到大钱时,郭会狡猾地摸着光溜溜的脑袋说:“你问我媳妇去,反正我回家没看到那么多钱。”
“角儿负责制”和现代商业社会
从一个四处走穴的穴头,升级为德云社的班主,再到注册公司后成为企业老板,短短三年间,相声演员郭德纲完成了身份三级跳。
表面看来,德云公司分工明确:经纪人王海负责公关市场和演出,王惠负责财务,于谦负责分管后勤。但实际上,公司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从骨子里,郭德纲还是推崇旧社会延续下来的“角儿负责制”,这种模式以当年京剧名家梅兰芳、富连成为典型:即一个名角挑班带徒弟,内部完全由师父说了算。按俗话叫“随爷赏”,就是当你跟着一个角儿混口饭吃的时候,角儿给你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据郭德纲自己介绍,德云社演员的合同期限都在10年以上,但底薪、退休年龄和违约条款大多没有明确规定。
德云社旗下演员收入有三部分,即小剧场常规演出、德云社商业演出、主持节目或堂会等其他收入。小剧场演出,郭德纲与演员采取分账模式:比例有五五、三七、四六之分;分账的前提是必须保证上座率超过八成。何云伟李菁这样的名角一场可以拿到150-200元,鹤字辈一场50元;抛去成本,郭德纲一场可以拿到6000元。商演中,郭德纲拿30万~40万不等,何云伟、李菁、曹云金一场5000-8000元,普通演员2000元上下。至于谁能参加商演,完全由郭德纲夫妇决定。2008年离开德云社后,徐德亮曾评价郭德纲:“德云社用两年走了领导负责制50年走过的路,并走回了角儿负责制。它不但达到了利益的最大化、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达到了矛盾的最大化和漏洞的最大化。如果以江湖班子标准看'郭德纲缺少义气和包容性。完全是凭着心情来决定,‘我看你挺顺眼的,涨二十吧”。
郭德纲为何招数不敌赵本山?
靠卖煤和运输,掘来第一桶金;依托央视春晚,不靠名气走穴;政府有请必到,人脉关系畅通;只投资电视剧,基本不动电影奶酪;投资教育产业,建立传媒集团……赵本山在商场上也是百战百胜。力艺术学院、搞“刘老根大舞台”、建影视基地、投资电影电视剧等,一切与艺术有关联的商业项目似乎都被赵本山收入囊中。随着“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天津、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风靡,赵本山开始向全国扩张其娱乐产业的皈图。
单从“刘老根大舞台”来说,有人算过这么一笔账:其一天的收入大约10瓦这一年算下来就给赵本山带来直接收入超过3000万,扣去各类成本,他在刘老根大舞台的纯利应该至少过千万。2009年,小沈阳成名之后,小沈阳以及本山传媒的演艺团队在全国进行商业巡演,一年下来,总票房高达3亿。
在对徒弟们苦心栽培的同时,赵本山也在严格管理着自己的“造星工厂。”“演员是核心竞争九也是最大的资源。东北的二人转演员有几,万人,本山传媒的二人转演员只有近一百人。进来都是最优秀的,只要他们好好的工作,就都能够成名成明星。”凭借着强势管理,赵本山实现了旗下弟子和演员的统一调配,最大化开发了“赵家班”演员的人力价值,使得拍摄的电视剧得以低成本制作。另一方面,出演电视剧成名后演员身价看涨,又推动了“刘老根大舞台”票价的提升。在电视剧的拉动下“刘老根大舞台”从2006年进入高收益期,中街剧场的门票从200元涨到330元,涨幅高达65%。
同属大家长式的管理,郭德纲差就差在,一来自己和媒体没有绝对的关系,导致这次被蜂拥围剿,有见风使舵者必然墙头先撤;二来德云社虽然也是个公司,却是家族式管理,老婆管钱,朋友当经理,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三来郭德纲在扩充自己的产品线,走多元化经营,在剧场相声上推出面向高端的三里屯店,拍起了电影,搞起了服装店。这当然可以,但可以借用前段时间吴宗宪离开主持十数载的《我猜》时,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说的一句话:“当他把主业当作副业,观众也就把他当作了副业。”但聪明如郭德纲,从这一系列事件啊他能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非著名相声演员,还是一个瑚代公司的CEO吗?也许;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救。
从2005年走红到如令“郭德纲”三个字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品牌,一份无形资产,德云社上下百十人,全靠“郭德纲”三个字惠及,这也为日后埋下隐患。
如今,德云社的三个小剧场还在停业整顿,一天损失30万元的票房收入,那些靠郭德纲吃饭的演员,没了演出就等于没了收入;郭德纲的几档电视节目也已经停播,电视屏幕前暂见不到他的插科打浑。
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间,他横空出世。成为相声界首富;但近期先是身陷和北京台的矛盾,又遭遇徒弟“背叛,腹背受敌;他对一系列负面新闻直接应对,看起来,他并未了解自己的名字之于德云社的商业意义,以至于他和他的这条相声产业链都严重受损。
艰难的生存
郭德纲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小剧场的。那是1995年,他第三次赴京。第一次赴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作为天津曲艺青年队的成员,他考入了北京全总文工团,抱着“要赚大钱”的心态想在京城混出天地,但最终没能把关系留在北京。第二次赴京是1992年前后,没待三天,打道回府。第三次赴京,郭德纲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他曾分析过:现在北京市面上走红的那些说相声的哪个都不如自己'为什么不“搏”一把?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相声演员最快捷的成名方式就是上电视,但一个相声演员要想上电视,必须要由体制内的艺术团体选送。郭德纲无名无允更没单位,他惟一的舞台就是那些闲散在北京的茶馆、书院、戏橼从京味茶馆、中和戏院到广德橇郭德纲进京最初的相声之路按行话说是“走穴”:哪里有演出就去哪里。说一场相声2040元的收入,郭德纲无法养活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广德楼的相声大会是赔钱的。郭德纲作为演出的组织者,既要付场地钱,又要跟演员结算演出费和路费。郭德纲曾不无感慨地回忆:“我发现凡是我认真的事情,都不顺,凡是我‘骗人的事情,都上赶着拿钱砸我。你说这相声,那么好的艺术,不赚钱,天时不正。”2003年,因为和剧场的纠纷广德楼的演出停办;2004年,郭德纲移师潘家园的华声天梳又再次因为分账份额产生矛盾,离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郭德纲无事可做,在家里给小徒弟授课。
被迫面向市场
2004年,郭德纲看中了北京市河北梆子剧院承包的天桥乐茶园,他承包了下来。日后这也成为了德云社的大本营。
郭德纲怎么突然就火了起来呢?有迹可循的是2004年年底《开心茶馆》主持人大鹏在节目中的推广。大鹏曾说:“相声段子翻来覆去总是播放那么几个,我觉得不行,后来发现北京还有一个郭德纲在不断创作,于是,就选择他的相声来博。”此后,天桥乐茶园开始走红,到2005年前后,售票窗口终于挂上了“客满”。随后,大批媒体跟进,一时间,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火遍全国。但不得不承认,郭德纲最大的成功是他的剧场相声从创立初始就是完全面向市场的。郭德纲曾明确告诉手下的徒弟:“严禁包袱不响。”并多次在演出现场,动情地称观众为“衣食父母”。
相声首富
2006年10月29日那德云社十周年庆典也许可以一窥这位非著名相声演员的火爆。直到凌晨3点,演出才结束,在全场座无虚席的叫好声电郭德纲返场十多次,最后换来观众起立鼓掌多达半个多小时。据郭德纲事后回忆:当时票价最高300多元钱,6场演出前后净挣100多万。2007年郭德纲把德云社转变为公司,注册成立了德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除此之外,郭德纲录评书跟网站分红,白拍自导自演电视剧《相声演义》在安徽卫视、天津卫视等多档节目担任主持,写书出书,并策划了一系列票价昂贵的商业演出。荷包塞满后,郭德纲在大兴买下康隆园的连体别墅,还在新开盘不久的瀛海名居购入面积约500平米的豪华连体别墅。2007年,郭德纲首次以年收入1000万跻身福布斯名人槐成为相声界首富;2008年,他再次上榜以1570万元的年收入排名第13位。当外界每每问他是不是赚到大钱时,郭会狡猾地摸着光溜溜的脑袋说:“你问我媳妇去,反正我回家没看到那么多钱。”
“角儿负责制”和现代商业社会
从一个四处走穴的穴头,升级为德云社的班主,再到注册公司后成为企业老板,短短三年间,相声演员郭德纲完成了身份三级跳。
表面看来,德云公司分工明确:经纪人王海负责公关市场和演出,王惠负责财务,于谦负责分管后勤。但实际上,公司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从骨子里,郭德纲还是推崇旧社会延续下来的“角儿负责制”,这种模式以当年京剧名家梅兰芳、富连成为典型:即一个名角挑班带徒弟,内部完全由师父说了算。按俗话叫“随爷赏”,就是当你跟着一个角儿混口饭吃的时候,角儿给你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据郭德纲自己介绍,德云社演员的合同期限都在10年以上,但底薪、退休年龄和违约条款大多没有明确规定。
德云社旗下演员收入有三部分,即小剧场常规演出、德云社商业演出、主持节目或堂会等其他收入。小剧场演出,郭德纲与演员采取分账模式:比例有五五、三七、四六之分;分账的前提是必须保证上座率超过八成。何云伟李菁这样的名角一场可以拿到150-200元,鹤字辈一场50元;抛去成本,郭德纲一场可以拿到6000元。商演中,郭德纲拿30万~40万不等,何云伟、李菁、曹云金一场5000-8000元,普通演员2000元上下。至于谁能参加商演,完全由郭德纲夫妇决定。2008年离开德云社后,徐德亮曾评价郭德纲:“德云社用两年走了领导负责制50年走过的路,并走回了角儿负责制。它不但达到了利益的最大化、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达到了矛盾的最大化和漏洞的最大化。如果以江湖班子标准看'郭德纲缺少义气和包容性。完全是凭着心情来决定,‘我看你挺顺眼的,涨二十吧”。
郭德纲为何招数不敌赵本山?
靠卖煤和运输,掘来第一桶金;依托央视春晚,不靠名气走穴;政府有请必到,人脉关系畅通;只投资电视剧,基本不动电影奶酪;投资教育产业,建立传媒集团……赵本山在商场上也是百战百胜。力艺术学院、搞“刘老根大舞台”、建影视基地、投资电影电视剧等,一切与艺术有关联的商业项目似乎都被赵本山收入囊中。随着“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天津、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风靡,赵本山开始向全国扩张其娱乐产业的皈图。
单从“刘老根大舞台”来说,有人算过这么一笔账:其一天的收入大约10瓦这一年算下来就给赵本山带来直接收入超过3000万,扣去各类成本,他在刘老根大舞台的纯利应该至少过千万。2009年,小沈阳成名之后,小沈阳以及本山传媒的演艺团队在全国进行商业巡演,一年下来,总票房高达3亿。
在对徒弟们苦心栽培的同时,赵本山也在严格管理着自己的“造星工厂。”“演员是核心竞争九也是最大的资源。东北的二人转演员有几,万人,本山传媒的二人转演员只有近一百人。进来都是最优秀的,只要他们好好的工作,就都能够成名成明星。”凭借着强势管理,赵本山实现了旗下弟子和演员的统一调配,最大化开发了“赵家班”演员的人力价值,使得拍摄的电视剧得以低成本制作。另一方面,出演电视剧成名后演员身价看涨,又推动了“刘老根大舞台”票价的提升。在电视剧的拉动下“刘老根大舞台”从2006年进入高收益期,中街剧场的门票从200元涨到330元,涨幅高达65%。
同属大家长式的管理,郭德纲差就差在,一来自己和媒体没有绝对的关系,导致这次被蜂拥围剿,有见风使舵者必然墙头先撤;二来德云社虽然也是个公司,却是家族式管理,老婆管钱,朋友当经理,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三来郭德纲在扩充自己的产品线,走多元化经营,在剧场相声上推出面向高端的三里屯店,拍起了电影,搞起了服装店。这当然可以,但可以借用前段时间吴宗宪离开主持十数载的《我猜》时,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说的一句话:“当他把主业当作副业,观众也就把他当作了副业。”但聪明如郭德纲,从这一系列事件啊他能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非著名相声演员,还是一个瑚代公司的CEO吗?也许;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