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阴性青年胸痛患者的病因分析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的胸痛青年患者(<45岁)的病因,为降低青年人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胸痛来诊,拟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ACS)而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的青年患者13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冠状动脉造影阴性(n=64)、冠状动脉脉造影阳性(n=70)及健康人(n=77)的性别、职业、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超敏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T(cTnT)、高密度脂蛋白(HDL)、脑钠利尿肽(BNP)]、心脏功能(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缩短分数、E值、A值、E/A值),探讨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的病因。统计分析采用Stata 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

冠脉造影阴性患者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90.6%、心脏神经官能症4.7%、心肌病1.6%、心脏X综合征1.6%,其他1.5%。冠脉造影阴性患者中公务员管理人员及商业服务人员比例58.9%,男性占81.1%;健康组比较,体质量指数BMI(P=0.0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P=0.001),甘油三酯(TG)(P=0.000),超敏C反应蛋白(CRP)(P=0.003),肌钙蛋白T(cTnT)(P=0.009)水平显著性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P=0.000)显著性降低,脑钠利尿肽(BNP)(P=0.12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冠脉造影阳性患者超声心动图比较:左室收缩末容积(P=0.006)显著性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P=0.000)、缩短分数(FS)(P=0.000)显著性升高。

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拟诊ACS收入院冠状动脉造影阴性青年胸痛患者的主要病因,男性、高紧张职业、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是其高危因素,早期对危险因素进行防控,有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

其他文献
目的阐明MT-ND1 m.3635G>A导致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的发病机制。方法比较对照组和携带者组之间以及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永生淋巴细胞系的呼吸链复合体酶活力、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合成和氧消耗速率。结果通过对携带者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永生淋巴细胞系的线粒体功能进
目的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突变。方法用测序方法检测先证者PKD1基因,并验证家系中其他成员及40名正常对照,再用反转录-PCR技术检测相应的mRNA序列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5例患者均发生PKD1基因c.8791+1_8791+5delGTGCG(IVS23+1_+5delGTGCG)突变,mRNA序列分析证实该突变造成该基因mRNA的第23外显子3′端插
目的分析4例Rh血型弱D型变异体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RhD、C、c、E、e抗原表型,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确认样本RhD血型表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HD基因合子型,并对RHD基因的全部10个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序列测序分析。结果4例样本RhD血清学检测均为弱阳性。RHD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1号样本第1外显子第17位碱基C>T变异,2号样本第1外显子第29位碱基G>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胎儿(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MCDK)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产前超声提示MCDK伴或不伴其他肾外异常的胎儿样本72例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基因组DNA检测,应用ChAS软件和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
期刊
目的比较慢性健康状态评分(chronic health score, CHS)和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 WIC)对ICU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多中心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既往基础疾病、是否严重脓毒症;计算入院时WIC、入院后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