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020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一缕青丝一生珍藏//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庐州月光,洒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太多的伤,难诉衷肠/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庐州月光,梨花雨凉/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却流不出当年泪光……
  ——《庐州月》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木雕流金,岁月涟漪,七年前封笔/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远方有琴,愀然空灵,声声催天雨/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
  ——《清明雨上》
  诗歌死了吗?看看许嵩的歌词就会得出否定的答案。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他的《庐州月》和《清明雨上》。
  故事凄美,哀婉动人
  儿时凿壁偷光,如今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许嵩是一个用歌声讲故事的人:
  花前月下,我们是多么恩爱,多么缠绵。提笔画眉,对镜贴花,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三月三的野外湖边,我们并膝长坐,对诗戏词;七月七的葡萄架下,我们低头浅笑,燕语呢喃。那日水边分别,乌蓬里传来的那一曲离殇,让我肝肠寸断,我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和你分开,想当初又是多么坚定地要回来娶你,但题名金榜,一切不复从前……
  望着天上的这轮明月,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但送我的那缕青丝,我会一生珍藏……
  《庐州月》,让人想起李商隐的那两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而再听《清明雨上》,那悠然的清明时节的旋律浮出的是对曾经的深切怀念:
  早晨,晨曦透过东窗,抚在我脸上;傍晚,夕阳渐落,窗外朵朵云彩悠闲地摇摆——我看到了你那被夏日荷风徐徐卷起,微微飘扬的衣角。而今书房静寂,书桌上积起厚厚的尘灰,七年的封笔,仅因寻不到你的身影。东窗放瓶,西窗放镜,再在中间放上时鸣钟,想要终生平静,却还是不能把你遗忘。又到了清明,雨飘飘洒洒。折起一朵朵小花,放置于你的坟上,再轻轻哼起那首你最爱的歌,寄去我对你不变的哀思……
  两段凄美的故事,或借月光说事,或托清明怀人,让我们走进抒情主人公的悲凉。也告诉我们:不要等到“寻不到天堂”时再去想念,要是珍惜眼前,把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人间。就让《清明雨上》伴我们喜,伴我们怒,伴我们悲。
  典故繁多,意象优美
  歌词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其中,使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诗化”“雅化”“音乐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晓畅,又有诗的含蓄隽永;既有当代的音乐形式,又有古典的语言内蕴;既有现代人的精神与气质,又有传统的精神与品格。
  “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原文是“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相怜?”——一个没有梳妆的女子将长发披在肩上,温婉地躺在恋人的膝上,惹人怜爱——现在想起来仍觉温暖。再结合后面的“一苦十年寒窗”,猜想主人公十年寒窗是不是也有这么一个女孩子相陪呢。
  “半生浮名只是虚妄”出自柳永《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句酒后狂言,极言怀才不遇。“虚妄”是佛家语,无实曰“虚”,反真曰“妄”。就是既不真,也不实,不真实,不存在。主人公似乎已经不在乎当年苦读十年换来的名望。淡看了浮名,那现在在乎的又是什么呢?
  还有大家熟悉的“凿壁偷光”“红袖添香”“桥边红药”“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
  如果这一个个的典故就是一个个的意象,那么,在这方面,《清明雨上》与《庐州月》便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明时节濛濛的细雨,“窗”“桥”“木雕”“井”一一陈列,远方悠悠哀婉的琴声,飘浮不定的红烛,寄托相思的花、瓶、镜、钟——这些意象的叠加,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氛围,表达主人公虽然极力想过平静的生活,掩饰心中的苦楚,却依然抹不去痛失所爱之人的遗憾和痛苦。
  四月,清明。这样一个特定的季节,一切令人黯然销魂,一切让人怅然若失。
  表达独特,旋律动人
  许嵩的歌曲能够营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让人为之震撼,那么一丝淡淡的无奈与忧伤,很容易勾起我们尘封的记忆。
  不拘一格的曲风搭配独一无二的唱腔。它把作品演绎得恰到好处,完美到无懈可击。《清明雨上》里既含有一种怀旧情怀,又有现代的流行元素;曲调里既有多种民族乐器的加入,又有现代鼓点的陪衬——曲子古今搭配,小家碧玉又大气磅礴。
  一咏三叹,回环往复的抒情方式。《庐州月》《清明雨上》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庐州月光,洒在心上”“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与“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反复吟唱,使全词低回掩抑,如怨如诉。以平和的方式来抒发平和的感情,达到委婉含蓄而又能充分抒情的效果。
  另外,长句与短句的变化,使歌词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而歌者深沉的思念之情就在这和谐变化中步步深化,渐入化境。
  和谐而灵动的旋律,略带迷离的音弦,忧郁又不失节奏的曲调,有一种缓缓的叙事的感觉。当一种难以名状的音乐敲击我们的耳膜,震撼我们的心灵时,就会产生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我想:自己作词,自己谱曲,自己演唱,能把“音乐”诠释的如此深入人心,在流行乐坛中这样的歌手实属难得!
  千百度
  词/曲/唱:许 嵩
  关外野店 烟火绝 客怎眠
  寒来袖间 谁来为我 添两件
  三四更雪 风不减 吹袭一夜
  只是可怜 瘦马未得好歇
  怅然入梦 梦几月 醒几年
  往事凄艳 用情浅 两手缘
  鹧鸪清怨 听得见 飞不回堂前
  旧楹联红褪墨残 谁来揭
  我寻你千百度 日出到迟暮
  一瓢江湖我沉浮
  我寻你千百度 又一岁荣枯
  可你从不在 灯火阑珊处
其他文献
绿色图腾  一日,行至闽地乡间。  一道河溪清凌凌流过,身畔一株大榕树斜斜地向水面倾下身子,浓密的叶子几乎一直蔓生到对岸。树干苍虬多筋,应有几百岁年纪了。不过更吸引我的,是挂在树枝上的一道道红布条,有的已褪了颜色,有的还相当新鲜,雨雾里红绿相衬,煞是好看。我注意到树下还有烧残的香,雨丝洇湿了香灰。  在闽台地区,老百姓把榕树尊为“树王”“龙树”“神树”,认为榕树最有灵气、最有情感、最能荫庇乡人,视
期刊
假设是书末尾,三兄弟在雁门关前的状态。  虚竹内有逍遥三老的内力——每人七十来年,合计超过二百年——外有天山童姥和灵鹫宫石壁所授逍遥派各家招式——逍遥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又明说了,是涵盖天下大多数招式的万花筒型绝技。如果纯是纸面上内外功堆积,他最强。擒耶律洪基时,书中明说:他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纸面上,第一。  段誉内力本已天下无对——吸了无量剑派诸人,吸了点岳老三,吸了点段老大,吸了黄梅僧等一串
期刊
俾斯麦的家就是乡村容克,家里有很多土地和庄园,具体数目不详,但肯定比周扒皮那样,还得自己学鸡叫催长工干活的地主要有钱的多。  俾斯麦他爸爸斐迪南年轻时也当过军官,不过因为在乡下懒散惯了,不习惯在军队里被人家管,所以就早早退了役,一辈子靠喝酒打猎吃鹅肝酱混日子。  但俾斯麦他妈妈的出身跟他爹完全不一样:他妈妈维廉明娜的爹叫路德维希·门肯,在腓特烈大帝和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宫廷里都当过官,最大做到过内务
期刊
早在现代卫生纸发明之前的古代社会,人们就开始使用五花八门的“简易卫生纸”,如莴苣叶、碎布、皮毛、草叶、可可叶或玉米叶。古希腊人在如厕时会带上几块黏土块或石头,而古罗马人则使用木棒,木棒的一头还绑着一块浸过盐水的海绵。远在北极的因纽特人擅长就地取材,他们夏季使用苔藓,冬天就以雪代纸。沿海居民的“卫生纸”也极其有地域特色,贝壳和海藻就是大海赐予他们的海洋“卫生纸”。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首先发明并开始
期刊
@和菜头:@一毛不拔大师 当年上完《孔融让梨》这一课,老师拿出一筐苹果让大家分。大师毫不犹豫地走到了队尾,站在倒数第三个。当时,他年仅四岁。大人问他为什么站队尾?他说越往后苹果越大;又问他为什么不站在最后一个?他说万一苹果少一个,最后的俩人肯定得分一个。该大师目前从事风险投资。  @未夫天大人:请变成东方红牌拖拉机//@朱子高rhing:本来汽车人就只能变成了GMC和雪佛兰,因为厂商给过钱的……/
期刊
二叔是菜农,他关于种葱要晒根的“种菜之道”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晴好的上午,我帮二叔把葱种运到菜地,二叔教我把葱种按一定的株距、行距整整齐齐地排在菜畦里,然后用一块相对大一点的土坷垃压住葱种,既不培土,也不浇水。看着越来越高的太阳,我着急了,提醒二叔:“这葱种不培土,也不浇水,大太阳一晒,能活吗?”  二叔憨厚地一笑:“傻小子,书读迂了吧,这葱啊,就是晒的命,越晒越发旺。要是现在就给它培土
期刊
几年前,我在新民晚报上常看到简平的文章,很喜欢。他的文字洒脱灵动,思想豁达深刻,文章有种淡淡的韵味,耐人寻味。我看过很多人的文章,能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但我却很喜欢他的文章,每篇必细读。而每读一篇,我都仿佛得到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在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为什么什么话题,他都能写得从从容容,潇潇洒洒,而又平和淡定?我对他充满了祟敬与好奇。  也许心诚则灵,自从我开了微博后,没事
期刊
记忆中已经许久没有写文章的念头,大专生活一个月以来,忙时特别忙,闲时特别无聊。“周末”曾经是多么渴望的日子,而如今已无从打发!床成了最亲的朋友。思绪被拽回到2011年,那年的点点滴滴至今难忘,“祭高四”凸现心头。  高三,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很多人用“黑色”“灰色”来形容。而我,也不算麻木,但至少可以用“虚度”二字,不怨任何人,包括自己,直到成绩出来也没有后悔过。  就连自己也不知
期刊
“静静的深夜,灯光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  虽与你分开已有几年,可每次打开手机,悠扬的歌声从耳朵一直钻入心底,眼前的一切就开始逐渐退去,逝去的那些日子又被拉回到眼前……  还记得刚开学的那几天,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军训,炎热的夏日让人从心底产生一种无聊、烦躁、不安的情绪。大家站在树荫下发牢骚,无意间注意到不远处的一个身影,乌黑发亮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舞动,优美的身姿,轻盈的步伐,成了烈日下的
期刊
(郭橐)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