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以来,尽管行业危机论不绝于耳,但3月底在北京联袂登场的四大行业展会却尽显蓬勃生机。显然,中国纺织工业正在调整中前进,处于产业链重要环节的面料业亦是如此,经历行业裂变、市场细分后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五年前,一家知名服装企业的采购经理曾经向记者感叹:需要的面料,国内企业根本无法生产;即便能够生产,质量也难以保证,交货期也受到限制。总之,用国产面料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如今,虽然许多问题依然有待解决,但中国面料产业的进步应该充分肯定——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认可并推崇国产面料,部分面料企业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依靠自主创新努力缩短与国际差距,
至今已走过13载的面料展,见证了这一行业变迁轨迹。2008春夏面料展继续发挥优势平台作用,面料企业的市场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当喧闹过后重归平静之时,再反观2008春夏面料展,一幅新的行业景观跃然眼前。
产业链比较优势已经成为中国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通过面料展这个专业平台,纺织产业链的整合创新已经显露出成熟的光芒。
高端的挺进
对于中国纺织企业近年的飞速成长,国际同行总是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很多欧美企业长达三十余年的漫长转型之路,中国的企业却在短短几年间完成。其实,如果说中国的纺织企业幸运地赶上了这个创新的变革时代,倒不如说正是与国际顶尖企业同台竞技,让本土企业意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超越。
确实如此,回顾往年的面料展,能够明显感受到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差距,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还是以国际展商居多。但近年来,面料展上呈现的这一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不管是直观的展位形象,还是产品及营销推广,国内面料企业都显得毫不逊色。创新使企业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
从本次展会来看,山东如意、南山、海天轻纺、湖北迈亚、福建众和等众多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通过产品研发使品牌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展会开幕当天,在山东如意集团的展位前,众多行业领导仔细听取了有关企业新产品的介绍,并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表示满意。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如意集团一直致力于高端定位、精品战略,不仅令素来骄傲的意大利毛纺企业惊叹,也让中国纺织业界扬眉吐气。如意公司董事长邱亚夫曾自豪地说,在国际市场上,如意公司的高端产品出口单价已达每米17美元,毛利率长期达到30%以上,顶级产品售价高达每米100多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贵的天然纤维面料。
收获的季节
功能性面料的开发,一直是纺织领域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从纺织产业的发展和能源消耗来看,新纤维的应用是必然趋势:从纺织企业的品牌提升来看,功能性产品能够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事实上,自2003年功能面料的概念在面料展上走红后,很多面料企业纷纷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但市场给出的反馈却不尽人意、相对冷淡。不少面料企业曾有这样的抱怨,我们的产品开发够力度,开发的产品系列化程度也很高,而且在新纤维开发上尤其引人注目,但是叫好不叫座。
不过,曾经的抱怨转瞬即逝。近两年,大豆、牛奶、金属丝等新型纤维,包括防紫外线、吸湿排汗等功能性产品开始在终端市场亮相,并受到消费者欢迎,纺织企业前期对于功能性产品的开发、耕耘也算迎来了可喜的收获期。
旭荣集团以开发大豆面料闻名业界,执行董事黄冠华于展会期间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集团参展就不再突出大豆纤维,而是重点推广旭荣与世界知名服装品牌的合作,强调面料商与服装商的互动。为什么作这样的转变?因为大豆纤维面料发展到今天,不管是技术开发,还是市场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如果说前两年是大豆纤维的市场培育期,现在就到了收获的时候。
新势力崛起
多年来,诸多业内人士似乎已经习惯了“面料展”这简称,而忽略了InterTEXTILE的全称是“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不过,近两年辅料企业的大规模亮相及实力提升,提醒业界必须对其投去关注的目光。
一项关于辅料产业的调查显示,辅料生产企业正在逐渐摆脱以往的附属地位;不仅在整体规模上有所提升,而且品牌意识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部分企业已经将品牌战略列入了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从2008春夏面料展来观察,辅料企业持续大幅增长,浔兴拉链、泰龙拉链、楚星恒基等诸多知名辅料企业已经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新的生力军。此外,展品结构调整更完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所倡导的连通产业链,打造覆盖整个纺织产业链的设想在面料展上日益落到实处。首先,针织、丝绸展商增幅显著,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6%和115%,这与近年市场对针织、丝绸产品需求上涨有着密切关系。其次,本届展会棉、麻、丝、毛产品展区面积增长迅速,这与纺织行业倡导大力发展天然纤维,以促进纺织业向环境友好型行业转变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面料展之所以成为一个品牌展会,与其专业化水准分不开。主办方组委会近年来一直在调整展品结构,力求与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相吻合,使之全面反映出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盛会冷思考
面料展之所以被称为行业经济晴雨表,其意义不言自明,不仅及时反映出行业进步之“晴”,同时也透视发展不足之“雨”。
警惕误区
由于中国纺织工业近年大力提倡“创新”、“科技”,进入新世纪后,部分面料企业有了转变意识,进步是从这一年开始的:面料的开发能力得到一致赞扬,从原料选配提高品质,纱线多样化丰富感观:印染与后整理工艺加大功能,面料企业都做了很多尝试。但是,但对于全行业企业而言,真正领悟创新付诸行动并卓有成效的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首先,与国际企业相比,企业在开发投入方面投入有限,收益也不够理想。数据显示,鲁泰每年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1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60%。但是,像鲁泰、如意掌握高新技术的企业毕竟只是少数。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李斌红在调研中也发现,面料生产企业在具备规模和资本后,引进了大量技术和设备,但是多数资本和技术并没有转化为企业利润和价值。何况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其利润率有限,投入到自主开发中的数额有的甚至还不到其销售总额的1%。
其次,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实施价值创新的大势下,企业容易因理解偏差而步入创新误区。“现在,纺织企业在做面料研发的时候,更多想到的是原料及后整理加工,而面料的手感和垂感对服装设计师来说非常关键。”李斌红认为就面料创新领域来说,纺织面料的创意设计应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物质消费形态的设计,也就是说通过原材料、纱线、织造以及染整包括组织设计等体现出来;第二个环节是感性消费的形态设计,要注重功能和感觉表达的效果,包括手感、耐磨性等。
审视矛盾
感性消费形态设计,简单来说就是纺织面料开发与市场创新的关系。显然,目前来看,这还是众多纺织企业的软肋。
2008春夏面料展上出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在外观、风格、流行、时尚方面構成丰富集合,可以说中国面料的开发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开发的产品是否能够成为畅销产品,受到市场追捧?
根据意大利、日本等国的纺织企业成功经验来看,科技研发和市场创新始终是两头并进。而现在国内还有一些面料企业沉醉于开发,却没有明确的开发客户目标。针对现代消费者的细分趋势,服装品牌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再细分,面料企业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进行市场开发,这仍是面料企业亟待解决的一道重要课题。
知名设计师谢锋曾经提倡一种与面料企业深入改进的合作,认为这样的合作开发模式才是成功的。这其实也是建议面料企业应对目标客户深入服务,有效的服务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显然,这将是面料行业未来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五年前,一家知名服装企业的采购经理曾经向记者感叹:需要的面料,国内企业根本无法生产;即便能够生产,质量也难以保证,交货期也受到限制。总之,用国产面料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如今,虽然许多问题依然有待解决,但中国面料产业的进步应该充分肯定——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认可并推崇国产面料,部分面料企业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依靠自主创新努力缩短与国际差距,
至今已走过13载的面料展,见证了这一行业变迁轨迹。2008春夏面料展继续发挥优势平台作用,面料企业的市场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当喧闹过后重归平静之时,再反观2008春夏面料展,一幅新的行业景观跃然眼前。
产业链比较优势已经成为中国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通过面料展这个专业平台,纺织产业链的整合创新已经显露出成熟的光芒。
高端的挺进
对于中国纺织企业近年的飞速成长,国际同行总是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很多欧美企业长达三十余年的漫长转型之路,中国的企业却在短短几年间完成。其实,如果说中国的纺织企业幸运地赶上了这个创新的变革时代,倒不如说正是与国际顶尖企业同台竞技,让本土企业意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超越。
确实如此,回顾往年的面料展,能够明显感受到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的差距,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还是以国际展商居多。但近年来,面料展上呈现的这一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不管是直观的展位形象,还是产品及营销推广,国内面料企业都显得毫不逊色。创新使企业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
从本次展会来看,山东如意、南山、海天轻纺、湖北迈亚、福建众和等众多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通过产品研发使品牌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展会开幕当天,在山东如意集团的展位前,众多行业领导仔细听取了有关企业新产品的介绍,并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表示满意。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如意集团一直致力于高端定位、精品战略,不仅令素来骄傲的意大利毛纺企业惊叹,也让中国纺织业界扬眉吐气。如意公司董事长邱亚夫曾自豪地说,在国际市场上,如意公司的高端产品出口单价已达每米17美元,毛利率长期达到30%以上,顶级产品售价高达每米100多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贵的天然纤维面料。
收获的季节
功能性面料的开发,一直是纺织领域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从纺织产业的发展和能源消耗来看,新纤维的应用是必然趋势:从纺织企业的品牌提升来看,功能性产品能够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事实上,自2003年功能面料的概念在面料展上走红后,很多面料企业纷纷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但市场给出的反馈却不尽人意、相对冷淡。不少面料企业曾有这样的抱怨,我们的产品开发够力度,开发的产品系列化程度也很高,而且在新纤维开发上尤其引人注目,但是叫好不叫座。
不过,曾经的抱怨转瞬即逝。近两年,大豆、牛奶、金属丝等新型纤维,包括防紫外线、吸湿排汗等功能性产品开始在终端市场亮相,并受到消费者欢迎,纺织企业前期对于功能性产品的开发、耕耘也算迎来了可喜的收获期。
旭荣集团以开发大豆面料闻名业界,执行董事黄冠华于展会期间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集团参展就不再突出大豆纤维,而是重点推广旭荣与世界知名服装品牌的合作,强调面料商与服装商的互动。为什么作这样的转变?因为大豆纤维面料发展到今天,不管是技术开发,还是市场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如果说前两年是大豆纤维的市场培育期,现在就到了收获的时候。
新势力崛起
多年来,诸多业内人士似乎已经习惯了“面料展”这简称,而忽略了InterTEXTILE的全称是“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不过,近两年辅料企业的大规模亮相及实力提升,提醒业界必须对其投去关注的目光。
一项关于辅料产业的调查显示,辅料生产企业正在逐渐摆脱以往的附属地位;不仅在整体规模上有所提升,而且品牌意识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部分企业已经将品牌战略列入了现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从2008春夏面料展来观察,辅料企业持续大幅增长,浔兴拉链、泰龙拉链、楚星恒基等诸多知名辅料企业已经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新的生力军。此外,展品结构调整更完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所倡导的连通产业链,打造覆盖整个纺织产业链的设想在面料展上日益落到实处。首先,针织、丝绸展商增幅显著,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6%和115%,这与近年市场对针织、丝绸产品需求上涨有着密切关系。其次,本届展会棉、麻、丝、毛产品展区面积增长迅速,这与纺织行业倡导大力发展天然纤维,以促进纺织业向环境友好型行业转变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面料展之所以成为一个品牌展会,与其专业化水准分不开。主办方组委会近年来一直在调整展品结构,力求与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相吻合,使之全面反映出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盛会冷思考
面料展之所以被称为行业经济晴雨表,其意义不言自明,不仅及时反映出行业进步之“晴”,同时也透视发展不足之“雨”。
警惕误区
由于中国纺织工业近年大力提倡“创新”、“科技”,进入新世纪后,部分面料企业有了转变意识,进步是从这一年开始的:面料的开发能力得到一致赞扬,从原料选配提高品质,纱线多样化丰富感观:印染与后整理工艺加大功能,面料企业都做了很多尝试。但是,但对于全行业企业而言,真正领悟创新付诸行动并卓有成效的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首先,与国际企业相比,企业在开发投入方面投入有限,收益也不够理想。数据显示,鲁泰每年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1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60%。但是,像鲁泰、如意掌握高新技术的企业毕竟只是少数。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李斌红在调研中也发现,面料生产企业在具备规模和资本后,引进了大量技术和设备,但是多数资本和技术并没有转化为企业利润和价值。何况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其利润率有限,投入到自主开发中的数额有的甚至还不到其销售总额的1%。
其次,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实施价值创新的大势下,企业容易因理解偏差而步入创新误区。“现在,纺织企业在做面料研发的时候,更多想到的是原料及后整理加工,而面料的手感和垂感对服装设计师来说非常关键。”李斌红认为就面料创新领域来说,纺织面料的创意设计应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物质消费形态的设计,也就是说通过原材料、纱线、织造以及染整包括组织设计等体现出来;第二个环节是感性消费的形态设计,要注重功能和感觉表达的效果,包括手感、耐磨性等。
审视矛盾
感性消费形态设计,简单来说就是纺织面料开发与市场创新的关系。显然,目前来看,这还是众多纺织企业的软肋。
2008春夏面料展上出现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在外观、风格、流行、时尚方面構成丰富集合,可以说中国面料的开发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开发的产品是否能够成为畅销产品,受到市场追捧?
根据意大利、日本等国的纺织企业成功经验来看,科技研发和市场创新始终是两头并进。而现在国内还有一些面料企业沉醉于开发,却没有明确的开发客户目标。针对现代消费者的细分趋势,服装品牌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再细分,面料企业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进行市场开发,这仍是面料企业亟待解决的一道重要课题。
知名设计师谢锋曾经提倡一种与面料企业深入改进的合作,认为这样的合作开发模式才是成功的。这其实也是建议面料企业应对目标客户深入服务,有效的服务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显然,这将是面料行业未来的,一个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