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本色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许多教师由于没有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对新理念缺乏全面、深入的解读,强调学科整合变成了任意组合,注重人文熏陶忽视了基础知识,尊重个性解读蜕变为无原则的迁就,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脱离了应有的价值取向,本文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上述本色迷失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语文教学要“回家”,必须把握语文课的基本特征,摆正学科之间的关系,严肃严谨地对待和处理教材,在科学有效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忘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
  [关键词] 整合 人文性 个性化阅读 教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每一位教师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探索,大胆实践,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但是,在这动人的一幕幕背后,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不少的教师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对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缺乏理性的思考,课堂教学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盲目“跟风”,追求“时髦”,使语文课堂渐失“本色”。
  鉴于此,语文课改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撰文疾呼,尤其是崔峦老师提出的“真实、朴实、扎实”的观点,更是吹响了语文回家的号角。“语文回家”就是返朴归真,就是回归本色,但是就目前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语文课回家的路还很长。
  一、整合就是任意组合吗?
  近年来,新课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结合”,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很多教师掌握不好整合的尺寸,出现了许多“四不像”的课。
  在我校青年教师语文赛课评比中,某老师执教《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为了让学生感受五彩池形状的多样,老师让学生充分想象,五彩池还有哪些形状,并用手中的各色彩纸剪一剪,或用彩色笔画一画,学生拿着自己剪的,画的各式各样的“五彩池”争先恐后地贴到黑板上,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堂上应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的表现,都是值得称道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的活动形式很多,课是上得活了,却也上得“飘”了。语文的本色丢失了,造成了“散乱的活跃”。一堂课下来,学生读书的时间几乎没有,更谈不上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如果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五彩池形状的多样,何不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有像的,有像的,有像的”进行说话、写话训练,这样既高效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又得到了发展。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融合,强调阅读的拓展,这是和时代的需求、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我们要走出小语文的圈子,树立大学科、大语文的观念。学科整合,强调的是渗透,是为我所用。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过程。基于此,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表演、画画、唱歌、多媒体的运用等等,其实都是帮助学生理解“读书”的手段。这个关系摆正了,各种教学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指向,课堂上得“活跃”就不会给人“散乱”的感觉了。
  二、教材能这样创造性使用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老师们实践的热情十分高涨,但其中一些老师的做法值得商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不要轻易否定;“不唯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一味地脱离教材任意发挥,为创新而创新,不充分利用“文本”,长此以往,语文教学的基础必会动摇。
  三、人文性的基础在哪里?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语文教学知识化、习题化、繁琐化现象日益严重,学生成了收受和储存语文知识的容器,搬运答案的童工。最终,语文这门人文性最强的学科,异化为脱离人的灵性和情感,“除了一时应付考试有用,一辈子都没用”的“敲门砖”学科。为了纠正这个弊病,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频繁出现“感悟、体验、领悟”等说法,强调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于是,有的教师认为“感悟”是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引导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课堂上淡化了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认为它是应试教育的化身,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相左,与感悟、体验对立。语文课堂中出现了另一种倾向: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变以往的重“练习”弃“感悟”为如今的重“感悟”弃“练习”,造成语言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时下的一些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可就是很少看见字词教学,基本的识字任务没完成,这样的课怎么看也不是好的语文课。我们在如今的公开课、观摩课中听到的几乎都是阅读课,几乎都是带着浓浓人文色彩的课文,至于识字教学课、练习课就难觅踪影了。
  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都值得尊重吗?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于是,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理解如何,老师对学生的感悟一味叫好,廉价表扬。最典型的无过于某教师在执教《乌鸦和狐狸》中,为学生欣赏狐狸的欺骗行为而喝彩。
  再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比金钱更重要》一课中,有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是我不小心撞坏了反光镜,我肯定不会留下纸条,因为我不是故意撞坏的,再说我留下纸条,如果碰到一个不讲道理的车主,说不定会敲诈我呢!我不是自讨苦吃。”该教师一愣,然后居然大加赞赏:“你真了不起,你的理解和感受与众不同!”课后该教师说,她也感觉到这样理解的价值取向是有偏差的,但是这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独特体验,我应当尊重她。
  这是叫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吗?语文教学倡导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表达与时代和民族倡导、推崇的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应该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的中立者。我们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权力,但必须在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或启发争论、思辩,或进行富有人情味、说服力的耐心引导,促成思想自由的交汇、碰撞、升华,以平等的对话,将注意价值取向和尊重独特体验统一到“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上。这样,既发展学生了的创新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又如何实现课标提出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呢?
  教师采取张扬个性的策略感觉不尽人意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即教师往往在新课伊始让学生找喜欢的地方,选择喜爱的句段、喜爱的内容来读。这是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但对于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是不利的。学习不能全凭自己的好恶和兴趣,有时需要一定的强制与艰苦的努力,如果孩子的读书所得只是来源于“喜欢读”的内容、“不喜欢”读的就少读,或者不读,那么长期下来,这种不完整、不系列的阅读就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上的缺陷。我认为,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欣赏品评的读书中,为突出某一重点,围绕某一目的,适当选读是可取的、有益的。不把握整体,直接割裂文章的选读是有害的。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强调“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用意。
  新课程呼唤“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只要我们真诚、踏实地投入,洗尽语文课的“铅华”,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将新课程理念扎扎实实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语文课回家的路其实并不遥远。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谦和的微笑,一种挺拔的站姿,讲话的语音声调,都能够显现自己的态度和情感,都会在孩子心灵上划下痕迹,都会被孩子敏感地理解为尊重重视或者冷淡漠视,也直接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效果。  关键词:教育 表扬 尊重    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当好一个班主任之相当不易,也常有“班主任是首席责任教师”之说,那么如何担好责任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呢?在教育战线上已奋斗了十年的光景,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明白。
期刊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期刊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安装、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笔者也正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现就心得体会浅谈这门课程的教学与改革问题。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特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侧重实践和应用的课程,它主
期刊
十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涌现出像钱梦龙、魏书生那样一批优秀语文教改专家,总结了如“三主”、“六步”等一些成功的教改经验。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但是,就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来看,的确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然,毕竟新课改代表着一次语文教育转型,这次改革之广之深也是前所未
期刊
一、职业中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的比例关系不协调  1、片面注重文化课。突出表现为:在课程总体框架上,理论课重,实践课轻;在理论教学内部,文化课重,专业课轻。其形成的原因:(1)师资因素:职业中学文化课程教师比例普遍偏高,专业师资奇缺。(2)统考因素: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提高所辖范围职中的教育质量,对文化课实行会考统考,导致部分学校为了学校声誉和形象,片面加大文化课的课时量,减缩
期刊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又把新课程标准化为三个具体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下面谈谈对这三个目标的理解和实践体会。  一、继续加强“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
期刊
摘要:目前化学教材的种类比较多,大部分教材属于以学科为中心的,理论部分篇幅较大,有一定的深度,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少,有些内容陈旧过时。课堂上讲授大量以实验为基础的“描述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这样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两大方面论述了如何精选教材,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关键词:化学 教学改革 教材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近年来一直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少学校一再缩
期刊
曾听过一位老教师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是不完美的。”受这句话促使着,做班主任的这些年里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班主任工作既有规律可循,又无一成不变的模式。对有些教师来说,不是缺乏敬业精神,而是缺乏当好班主任的艺术。相对于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也是一个能够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新天地。从刚开始工作就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一开始我感觉非常新鲜、有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感到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件非常繁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育理念改革的今天有这一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实施中多数教师也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尤其每年中考、高考还是主要以分数选拔人才的评价模式。因此,在具体的教育中还是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数学本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要让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