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初探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并根据教学现实,提出了在新课标理念下进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一通向新世纪的个人护照》中写道:“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我们认为,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对这一点,所有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师都是深有同感的,因为,缺乏对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的关注,正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新课标下的教学,首先应该在指导思想上确定: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教学,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有新的理念和做法。
  一、勇于用创新意识去处理教材
  教材不再是圣经,而只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资源之一。当发现教材有编排不当的地方时,应该根据课标要求,大胆对其进行删、增、调、改,使之真正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真正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例如,九年级化学新人教版教材中的第三单元中,课本课题的原编排是这样的: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这样的编排,其本来的设想是把难度大的几个微观、宏观概念分散开来,方便学生接受。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有可能出现知识链从“水”突然跳到“分子原子”,又再突然回到“水”,反而更令学生感觉不适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大胆将课本重新裁剪,将顺序改成: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分子和原子。然后“分子和原子”的内容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等内容相衔接,教学内容形成了顺畅的知识链,缩短新旧知识衔接点的长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对此是会很欢迎的。
  二、要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无论发展到何等先进的程度,都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不是教学方法中的主体,不能喧宾夺主。新课标的贯彻,并不是以是否使用了电脑来判断。所以,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各种课件的制作主题思想,都应该是为教学过程服务。既要发挥电教手段在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又要注意平衡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的切入点,协调课件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既不能只是单纯的课本内容屏幕化,又切忌华而不实,与教材脱离,更不能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
  另外,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既是主要学习手段、又是验证原理的方式,更是发现问题的方法。所以,除了一些不能在中学实验室内完成的实验之外,尽量不要用电脑画面来代替真实的实验操作。电脑的画面是固定结果的,而真实的实验中,同样的实验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结果,要让学生有充分认识化学自然科学属性的机会,而不是背实验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延伸出创新意识。
  三、正确处理传统课堂形式与改革后课堂形式的关系
  新课标下的课堂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全盘否定;对传统课堂形式进行改革,也不是要把传统教学法从课堂上完全剥离。新课程改革最需要教师更新的是观念、理念、思维方式,而教学方法,却是没有哪种是一定要放弃的“旧”方法。只要运用恰当,确有实效,无论哪一类教学方法都可以、也都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的构成形式。
  基于这一观点,结合我们的教学现实,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认识:一个贯彻了新课改理念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有自由、激情、合作、探索,同时又有目标、有方向的课堂。只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无论这个课堂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法来组织其过程,都可以说是成功的新课改课堂。
  笔者曾上过一节这样的复习示范课。该节课中,在知识衔接点、关键点、难点上,仍然运用了传统的讲授法,以直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大部分学生避免复习时走弯路;在知识结构图展示和例题总结时,运用了课件投影,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约时间。但知识系统解构、例题分析、练习都由学生完成,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疑点,由学生运用实验、求助、挑战、等方式协作解决。学困生可以通过“求助”方式克服困难,优秀生可以通过“挑战”方式相互磨砺。不仅让优秀学生有展示自己敏捷思维的机会,也让大部分学生体会了协作学习的优势,感受到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该课得到了与会同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融会了新课改理念和传统教学优点的成功课例。
  四、对学生的评价由终止性评价改为发展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和方法都相对单一,往往只强调评价结果,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过程的评价和评价的激励功能。这造成了部分教师在新课改进程中,对改革效果的评价仍然只看学生的分数这一条杠。如果学生考试分数没有明显升高,就认为改革是没有效果的。要把新课改的理念真正贯彻下去,作来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明确: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以某一个分数去通过某次考试,更是为了让他们具有持续学习的兴趣、发掘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分数,这三个方面对他们的人生有更长久的积极作用。所以,应该打破这种终止性评价的局限性,对学生采用发展性评价。做到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无论成绩高低,鼓励和引导每一个学生“为人生积累科学素养”而投入学习。而当学生真正以自主积极的态度投入了學习,成绩的提高也就不成问题了。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化学教学中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这要求教师有明确的理念和坚定的方向,适应和实行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以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过程中以主体形式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思考的自由,探究的激情,又有学习的要求,冲刺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是贯彻了新课改理念的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还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概念、公式,注重算理和技能训练。只有在强烈的创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
期刊
摘要:追求体育课堂高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体育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体育教学设计,其核心是为了追求有效、高效,而体育教学是否有效、高效,关键要看学生在“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达成程度,而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师教完了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课上,如果学生没有取得进步,那么体育教学就谈不上有效,更谈不上高效。  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高效教学 ;教学建议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
期刊
摘要:生本教育自提出在我省实施有段时间了,在教学的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在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简要说明。  关键词:生本教育;生物教学应用不足  听完郝庄中学七年级生物李老师的公开示范课,我感触颇多,认真反思10年来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授课时对生本教育的认识,感悟一下。  一、什么是生本理念及生本课堂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
期刊
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小学生的生活更是简单,每天从家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怎么能要求他们写出“不平凡”的事儿来呢?再说每天又有多少“大事”可写呢?如果教师硬要学生写所谓的“新颖独特”的文章来,只会使学生视作文为负担,于是胡编乱造,甚至干脆“借”一篇作文选上的文章敷衍了事,大大助长了抄袭之风。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选择身边平淡的事来写,这样更有内容可写。下面是我教小学生习作选材的
期刊
语文积累作为语文教材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分子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语文积累不单纯是一种言语的记忆,也不单纯是对古今中外名篇的背诵。语文积累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熏陶,是从语言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从语言的酒窖中发酵出中华思想的芳醇。那么语文积累究竟应该积累一些什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积累呢?  一、语文积累要开放观念  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语文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体现了语文内涵的
期刊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其次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阅读往往是由“如何读”、“读什么”、以及“怎样读”等几方面构成。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时刻,才真正开始了向这个问题的进击。  关键词:激发
期刊
摘要:本文构建了问题化教学模式的6大模块:提出问题;梳理问题;演绎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拓展问题。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物理课堂教学。通过该模式的应用,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乐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物理;问题化;模式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其中,让学生的思维在课程中高度集中和运转,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问题化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
期刊
摘要:物理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 启发式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条原则。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启发式教学  
期刊
摘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  关键词:朗读;感知;领悟;表达  语文,何物也?
期刊
摘要: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进行了点滴尝试。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习惯;方法;基本技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也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七年级是中学生学习过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