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他蝉一样,沫蝉也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类昆虫,即在它的一生中,并不需要经历大多数昆虫所必须经历的蛹期。雌沫蝉把卵直接产在幼嫩的枝条上,幼虫只需经历5次蜕皮就能成为成虫。沫蝉严重危害柳树和松树,尤其会对幼树造成威胁。
在昆虫界,跳蚤一直是人们公认的跳高冠军,能向上跳起约30厘米高,然而英国剑桥大学一位教授最新的研究证明说:有一种叫沫蝉的昆虫,以70厘米的高度成为昆虫界新的跳高冠军。
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遍布全球各地。它喜欢栖息在树木上,靠刺吸树液而生存。成年的沫蝉平均身长只有6毫米,却能跳70厘米高,也就是自己身高的116倍——这相当于一个身高1.6米的人一跃而起,跳到大约60层楼的高度。不仅如此,沫蝉在起跳时承受的重力大约为自身体重的400倍,而经过训练的喷气式飞机驾驶员在起飞时,最多也只能承受自己体重7倍的重力。
沫蝉惊人的弹跳能力让研究者把视线放在了它的腿上。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人们往往认为腿长才有跳高天分,但沫蝉的腿却很短。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马尔科姆·伯罗斯在仔细研究了沫蝉的身体后,终于揭开了谜底。
原来在沫蝉后肢与翅膀之间的骨骼中,有类似于弓结构的“胸膜弓”。胸膜弓由硬护膜层和节肢弹性蛋白构成,节肢弹性蛋白受到挤压后存储的能量可迅速释放。沫蝉起跳前压缩肌肉拉起“胸膜弓”——如同射手射箭前拉满弓,随后一次释放所积蓄的能量,如离弦的箭一样射出。伯罗斯还发现,胸膜弓不仅能保持“满弓”的“随时待命”状态,还能重复伸缩而不受损。正是凭借强大的跳跃本领,沫蝉在遇到天敌时可以迅速逃之夭夭。
当然,跳跃也不是沫蝉唯一的法宝,当沫蝉还是幼虫时,就拥有另一种防卫武器:“泡沫掩体”。这些泡沫是由沫蝉的肛门分泌物与腹部腺体分泌物混合形成的白色泡沫状液体,沫蝉的整个童年就在这泡沫中度过,直到羽化成虫才会离开,躲藏在里面既可以免遭天敌的侵害,又可以避免身体水分流失——这其实也是沫蝉名字的来历,而正因为它会“吐”泡沫,人们又称其为“吹泡虫”、“泡泡虫”。
沫蝉搭建的“泡沫掩体”,不仅可以骗过那些可能攻击它的天敌,也曾骗过人们的眼睛。14世纪的欧洲人认为,这些泡沫是布谷鸟衔草时不小心掉在树叶上的唾沫;16世纪的一位植物学家认为,这些泡沫是植物分泌的,他甚至还列出了一大串会分泌唾沫的植物名录;美国南方的黑人直到19世纪以前都坚信,这些泡沫是由叮咬牲畜的马蝇制造的……最后,直到有科学家拨开泡沫,发现里面躲着一只小虫,真相才大白于世。
在昆虫界,跳蚤一直是人们公认的跳高冠军,能向上跳起约30厘米高,然而英国剑桥大学一位教授最新的研究证明说:有一种叫沫蝉的昆虫,以70厘米的高度成为昆虫界新的跳高冠军。
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遍布全球各地。它喜欢栖息在树木上,靠刺吸树液而生存。成年的沫蝉平均身长只有6毫米,却能跳70厘米高,也就是自己身高的116倍——这相当于一个身高1.6米的人一跃而起,跳到大约60层楼的高度。不仅如此,沫蝉在起跳时承受的重力大约为自身体重的400倍,而经过训练的喷气式飞机驾驶员在起飞时,最多也只能承受自己体重7倍的重力。
沫蝉惊人的弹跳能力让研究者把视线放在了它的腿上。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人们往往认为腿长才有跳高天分,但沫蝉的腿却很短。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马尔科姆·伯罗斯在仔细研究了沫蝉的身体后,终于揭开了谜底。
原来在沫蝉后肢与翅膀之间的骨骼中,有类似于弓结构的“胸膜弓”。胸膜弓由硬护膜层和节肢弹性蛋白构成,节肢弹性蛋白受到挤压后存储的能量可迅速释放。沫蝉起跳前压缩肌肉拉起“胸膜弓”——如同射手射箭前拉满弓,随后一次释放所积蓄的能量,如离弦的箭一样射出。伯罗斯还发现,胸膜弓不仅能保持“满弓”的“随时待命”状态,还能重复伸缩而不受损。正是凭借强大的跳跃本领,沫蝉在遇到天敌时可以迅速逃之夭夭。
当然,跳跃也不是沫蝉唯一的法宝,当沫蝉还是幼虫时,就拥有另一种防卫武器:“泡沫掩体”。这些泡沫是由沫蝉的肛门分泌物与腹部腺体分泌物混合形成的白色泡沫状液体,沫蝉的整个童年就在这泡沫中度过,直到羽化成虫才会离开,躲藏在里面既可以免遭天敌的侵害,又可以避免身体水分流失——这其实也是沫蝉名字的来历,而正因为它会“吐”泡沫,人们又称其为“吹泡虫”、“泡泡虫”。
沫蝉搭建的“泡沫掩体”,不仅可以骗过那些可能攻击它的天敌,也曾骗过人们的眼睛。14世纪的欧洲人认为,这些泡沫是布谷鸟衔草时不小心掉在树叶上的唾沫;16世纪的一位植物学家认为,这些泡沫是植物分泌的,他甚至还列出了一大串会分泌唾沫的植物名录;美国南方的黑人直到19世纪以前都坚信,这些泡沫是由叮咬牲畜的马蝇制造的……最后,直到有科学家拨开泡沫,发现里面躲着一只小虫,真相才大白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