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北欧浪漫国度瑞典就成就了两场童话般的恋情。
今年6月19日,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和一名平民健身教练演绎了第一场传奇婚礼,瑞典皇室举办了一场至英国戴安娜王妃婚礼以来最为轰动全球的皇家婚礼。在瑞典政府与皇室的共同筹备下,维多利亚公主的婚礼无论在规模还是档次上,丝毫不逊于英国王储查尔斯:维多利亚当日所戴的卡梅奥皇冠是瑞典皇室传世之宝。曾为拿破伦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所有;85辆沃尔沃超豪华车被皇室指定使用,并带有瑞典皇室标志…这场婚礼开销不菲,折合人民币约1700万,然而这场皇家婚礼却给瑞典的酒店、餐饮业带来了惊人的经济收益,据估计,竟然收获了约人民币25亿之多。
就在8月2日,另一场东西方企业恋情也终于水到渠成,被世人津津乐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民营企业吉利集团终于抱得美人归,将指定服务皇家瑞典公主大婚的沃尔沃整体收购、娶进了家门,实现了又一个“灰姑娘”的梦想。拥有80多年生产历史。与奔驰、宝马同列豪华轿车三甲的沃尔沃,其品牌是吉利不能望其项背的。其年收入是吉利的10倍,为什么沃尔沃要下嫁吉利呢?
这场“婚姻”能如瑞典公主大婚一样带来可喜的收获吗?吉利会不会遭遇凤凰男伺候孔雀女呢?
这种担心不是杞人忧天。上海汽车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一例就是前车之鉴。早在2004年10月28日,上海汽车集团以5亿美金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为什么说是高调呢?当时双龙汽车公司股票在韩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为每股7000韩元左右,10月28日收于6850韩元。据报道。双方谈判的结果,双龙汽车公司股权以每股1万韩元(约1130韩元合1美元成交,总收购价格约为5亿美元。上汽为什么如此高价收购呢?上汽的本意是希望利用双龙的品牌和研发势利,借此收购,迅速提高技术竞争力。尽管双方对并购后的前景都满怀满怀憧憬,双龙拥有技术、研发优势,上汽拥有资金、市场优势,用韩方高管的话来说是“相生”的,然而上汽在并购后却遭遇了些问题,主要有两个:没有正确估计并购以后的收益,双龙汽车虽然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在技术和研发上有优势。但是缺少市场。市场并不像当时估计的那么乐观:其次,上汽在收购前对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对双龙的工会文化认识不足,当双龙被上汽收购这一现实出现,使看惯了韩企投资中国的企业的韩国国民难以接受他们引以为豪的韩国企业被中国巨资收购,难以名状的心理致使在收购后两个企业的文化难以融合,企业经营拓展无法真正展开。
回过头来,我们还是来看看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例吧。
为什么沃尔沃会选择吉利?拿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的话说:
1.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
2.吉利的商业文明
3.吉利的民营身份
我们先来看看李书福先生提到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因素吧。
对于李书福先生提到的第二因素。沃尔沃看中了吉利的商业文明,这个也许是合作的基本要求吧。据说李书福曾经雄心勃勃,希望自己的企业在汽车行业里能像飞机行业的巨人波音,所以为自己的企业注册了“波音汽车”的商标,这个李鬼还真遇上了李逵,受到波音抗议,尽管商标是合法的,但出于对波音公司的尊重,吉利还是无条件放弃了。这个小小的商业摩擦给时任波音总裁,现任福特(沃尔沃母公司)总裁的莫拉利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觉得吉利虽然不起眼,却懂得尊重国际通行的商业文明。所以这给吉利留下了一笔非常有价值的财富,使得多年后的收购有了信任基础。这或许是让沃尔沃决定下嫁吉利锦上添花的因素吧。
对于李书福先生提到的第三因素,沃尔沃看中的是他的民营企业的身份。这个或许是,但我相信不是最关键的。福特在中国重庆就和长安建有合资公司,长安集团就是国有企业。中国国企在收购、并购海外企业确实有被阻止的。2005年前中海油拟以18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失败,西方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海油的退出使这宗饱受饱受美国政界反对的竞购划上了句号。英国BBC也认为,美国政治确实是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最大的阻力。除纯粹价格考量之外,中海油的收购其实早已在美国成为政治事件。这个收购触动了美国的神经。
因为收购的不是日用品生产业,而是资源企业,是美国从政界到民间都很敏感的。而汽车行业并非资源企业,所以这个应该不会是其关键因素了。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关键的因素应该是李书福先生提到的第一个因素了,不管他怎样强调后两个因素的重要性。这个就和当初双龙看上上汽一样,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任何商家都会垂涎、不可能熟视无睹的。沃尔沃也寄望借助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重回疆场,再与奔驰、宝马逐鹿中原。在国际豪华汽车市场,奔驰、宝马和沃尔沃曾经是齐名的,销量也差不多,在大概在20年前,四大高端品牌的市场销量是:沃尔沃28万辆,奥迪35万辆左右,宝马42万辆左右,奔驰46万辆左右是最多的,可是最近10年,沃尔沃远远地落后,到了现在沃尔沃还是几十万辆级别,不到50万辆,但是奔驰宝马奥迪都已经是百万辆级别的品牌了,沃尔沃被远远抛落下了。2009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尽管沃尔沃轿车2009年的销量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但与2007年45.8万辆的销售纪录相比还差很远。以沃尔沃的品质、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价值,不应该是目前这么一个地位。沃尔沃要恢复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首先要在中国市场迎头赶上。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在2010年的头7个月时间中。据新华社本周一报告,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已经上涨了28.6%即820万辆汽车。同时中国是全球豪华车增长最快的市场,每年有50多万辆的市场需求,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沃尔沃在2010年的上半年全球销售了191832辆汽车,与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销售量上升了20%。而在中国,即沃尔沃的第四大市场之中,交付量达到了15497辆汽车,上涨了88%,增幅是全球的增幅的4倍。正是如此业绩,沃尔沃相中了这匹中国吉利这匹黑马,寄希望于利用吉利分羹中国豪华车市场,重振雄风,再回三甲。甚至独占鳌头。有消息报道,吉利集团负责沃尔沃收购的副总裁4月份到访成都,外界猜测吉利在成都经济开发区的基地很可能成为沃尔沃整车生产线……
那么吉利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呢?首先吉利是希望通过收购沃尔沃这个世界高端品牌,快速提高技术能力以及品牌管理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占领世界豪华轿车市场。其次,收购沃尔沃也是李书福长期的意愿,在2002年当他把身家性命全压在吉利,根本没有一点多余资金的情况下就立下了目标收购沃尔沃。2007年当他有点底气的时候提出收购沃尔沃。沃尔沃东家福特根本不予理睬,这个无名小辈根本不在福特的眼里。幸好吉利申请收购沃尔沃在国家发改委备了案,当福特准备售出沃尔沃到中国时,吉利也就成了首选了。经过多番周折,吉利终于在今年8月2日成功收购沃尔沃。那么收购后,吉利是怎么筹划的呢?
吉利的目标是分阶段的。第一步:成功接管,使管理机制适应北欧国家高福利、工会力量强大的特点;第二步:让沃尔沃在瑞典本地和欧洲市场成功运转恢复生机;第三步:拿到中国来运作,达到年产30万辆整车的规模。不管目标如何分解,拿来中国的目标是与沃尔沃的目标不谋而合。然而正如吉利的目标顺序所显示的一样,吉利必须要使自己的管理机制适应北欧国家高福利、工会力量强大的特点,就这项,对吉利包括所有中国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且不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说同属同宗东方文化的亚洲国家,上汽收购双龙就遭遇了企业文化差异的困难。沃尔沃一个普通蓝领工人,正常的白班,平均工资大概是每月2.5万瑞典克朗(约3500美元),如果需要做夜班,还会更高一些,这个工资水平在瑞典的劳动阶层中算是高的。除了工资之外还有其丰厚的的福利待遇,由于瑞典是典型的北欧福利国家,诸如医疗之类的开支都由国家包干,每年的带薪年假也是政府规定的25天。沃尔沃还额外给每个工人75小时(大约9天)的带薪假。这单单是工人工资、福利来说,撇开资金不说,就说这个高薪休闲文化,和中国的员工所倡导的勤劳致富就大相径庭了。可想而知,吉利要使管理机制适应沃尔沃所要面临的挑战有多艰巨。至于让沃尔沃在瑞典本地和欧洲市场成功运行,这个难度也是众所周知的。沃尔沃在过去10年几度易主,没有一个让其恢复生机。包括福特,对于吉利来说,要成功保住其技术研发优势等核心价值,需要大量有技术、创新精神、管理才华的人才,要留住这些高端人才,对于吉利来说并非易事。一旦这些高端人才流失,它的研发优势还能继续么?对于管理,即便吉利采用沃尔沃本土管理,“师夷长技以制夷”,也难免需要时日来印证它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吉利要实现它跨国收购完成品牌、技术的快速升级,并非如签订收购协议一样大功告捷了,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可预见的,不可预见的。将皇家公主倒是娶回家了,但要等她开花结果,开枝散叶,不好好伺候是绝对不行的。凤凰男和孔雀女,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是难成正果的。不过。灰姑娘的结局是美好的。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凤凰男就伺候不了孔雀女。希望吉利早日修成正果。
今年6月19日,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和一名平民健身教练演绎了第一场传奇婚礼,瑞典皇室举办了一场至英国戴安娜王妃婚礼以来最为轰动全球的皇家婚礼。在瑞典政府与皇室的共同筹备下,维多利亚公主的婚礼无论在规模还是档次上,丝毫不逊于英国王储查尔斯:维多利亚当日所戴的卡梅奥皇冠是瑞典皇室传世之宝。曾为拿破伦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所有;85辆沃尔沃超豪华车被皇室指定使用,并带有瑞典皇室标志…这场婚礼开销不菲,折合人民币约1700万,然而这场皇家婚礼却给瑞典的酒店、餐饮业带来了惊人的经济收益,据估计,竟然收获了约人民币25亿之多。
就在8月2日,另一场东西方企业恋情也终于水到渠成,被世人津津乐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民营企业吉利集团终于抱得美人归,将指定服务皇家瑞典公主大婚的沃尔沃整体收购、娶进了家门,实现了又一个“灰姑娘”的梦想。拥有80多年生产历史。与奔驰、宝马同列豪华轿车三甲的沃尔沃,其品牌是吉利不能望其项背的。其年收入是吉利的10倍,为什么沃尔沃要下嫁吉利呢?
这场“婚姻”能如瑞典公主大婚一样带来可喜的收获吗?吉利会不会遭遇凤凰男伺候孔雀女呢?
这种担心不是杞人忧天。上海汽车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一例就是前车之鉴。早在2004年10月28日,上海汽车集团以5亿美金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为什么说是高调呢?当时双龙汽车公司股票在韩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为每股7000韩元左右,10月28日收于6850韩元。据报道。双方谈判的结果,双龙汽车公司股权以每股1万韩元(约1130韩元合1美元成交,总收购价格约为5亿美元。上汽为什么如此高价收购呢?上汽的本意是希望利用双龙的品牌和研发势利,借此收购,迅速提高技术竞争力。尽管双方对并购后的前景都满怀满怀憧憬,双龙拥有技术、研发优势,上汽拥有资金、市场优势,用韩方高管的话来说是“相生”的,然而上汽在并购后却遭遇了些问题,主要有两个:没有正确估计并购以后的收益,双龙汽车虽然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在技术和研发上有优势。但是缺少市场。市场并不像当时估计的那么乐观:其次,上汽在收购前对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对双龙的工会文化认识不足,当双龙被上汽收购这一现实出现,使看惯了韩企投资中国的企业的韩国国民难以接受他们引以为豪的韩国企业被中国巨资收购,难以名状的心理致使在收购后两个企业的文化难以融合,企业经营拓展无法真正展开。
回过头来,我们还是来看看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例吧。
为什么沃尔沃会选择吉利?拿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的话说:
1.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
2.吉利的商业文明
3.吉利的民营身份
我们先来看看李书福先生提到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因素吧。
对于李书福先生提到的第二因素。沃尔沃看中了吉利的商业文明,这个也许是合作的基本要求吧。据说李书福曾经雄心勃勃,希望自己的企业在汽车行业里能像飞机行业的巨人波音,所以为自己的企业注册了“波音汽车”的商标,这个李鬼还真遇上了李逵,受到波音抗议,尽管商标是合法的,但出于对波音公司的尊重,吉利还是无条件放弃了。这个小小的商业摩擦给时任波音总裁,现任福特(沃尔沃母公司)总裁的莫拉利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觉得吉利虽然不起眼,却懂得尊重国际通行的商业文明。所以这给吉利留下了一笔非常有价值的财富,使得多年后的收购有了信任基础。这或许是让沃尔沃决定下嫁吉利锦上添花的因素吧。
对于李书福先生提到的第三因素,沃尔沃看中的是他的民营企业的身份。这个或许是,但我相信不是最关键的。福特在中国重庆就和长安建有合资公司,长安集团就是国有企业。中国国企在收购、并购海外企业确实有被阻止的。2005年前中海油拟以18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失败,西方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海油的退出使这宗饱受饱受美国政界反对的竞购划上了句号。英国BBC也认为,美国政治确实是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最大的阻力。除纯粹价格考量之外,中海油的收购其实早已在美国成为政治事件。这个收购触动了美国的神经。
因为收购的不是日用品生产业,而是资源企业,是美国从政界到民间都很敏感的。而汽车行业并非资源企业,所以这个应该不会是其关键因素了。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关键的因素应该是李书福先生提到的第一个因素了,不管他怎样强调后两个因素的重要性。这个就和当初双龙看上上汽一样,巨大的中国市场是任何商家都会垂涎、不可能熟视无睹的。沃尔沃也寄望借助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重回疆场,再与奔驰、宝马逐鹿中原。在国际豪华汽车市场,奔驰、宝马和沃尔沃曾经是齐名的,销量也差不多,在大概在20年前,四大高端品牌的市场销量是:沃尔沃28万辆,奥迪35万辆左右,宝马42万辆左右,奔驰46万辆左右是最多的,可是最近10年,沃尔沃远远地落后,到了现在沃尔沃还是几十万辆级别,不到50万辆,但是奔驰宝马奥迪都已经是百万辆级别的品牌了,沃尔沃被远远抛落下了。2009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同比下降10.6%。尽管沃尔沃轿车2009年的销量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但与2007年45.8万辆的销售纪录相比还差很远。以沃尔沃的品质、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价值,不应该是目前这么一个地位。沃尔沃要恢复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首先要在中国市场迎头赶上。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在2010年的头7个月时间中。据新华社本周一报告,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已经上涨了28.6%即820万辆汽车。同时中国是全球豪华车增长最快的市场,每年有50多万辆的市场需求,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沃尔沃在2010年的上半年全球销售了191832辆汽车,与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销售量上升了20%。而在中国,即沃尔沃的第四大市场之中,交付量达到了15497辆汽车,上涨了88%,增幅是全球的增幅的4倍。正是如此业绩,沃尔沃相中了这匹中国吉利这匹黑马,寄希望于利用吉利分羹中国豪华车市场,重振雄风,再回三甲。甚至独占鳌头。有消息报道,吉利集团负责沃尔沃收购的副总裁4月份到访成都,外界猜测吉利在成都经济开发区的基地很可能成为沃尔沃整车生产线……
那么吉利为什么要收购沃尔沃呢?首先吉利是希望通过收购沃尔沃这个世界高端品牌,快速提高技术能力以及品牌管理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占领世界豪华轿车市场。其次,收购沃尔沃也是李书福长期的意愿,在2002年当他把身家性命全压在吉利,根本没有一点多余资金的情况下就立下了目标收购沃尔沃。2007年当他有点底气的时候提出收购沃尔沃。沃尔沃东家福特根本不予理睬,这个无名小辈根本不在福特的眼里。幸好吉利申请收购沃尔沃在国家发改委备了案,当福特准备售出沃尔沃到中国时,吉利也就成了首选了。经过多番周折,吉利终于在今年8月2日成功收购沃尔沃。那么收购后,吉利是怎么筹划的呢?
吉利的目标是分阶段的。第一步:成功接管,使管理机制适应北欧国家高福利、工会力量强大的特点;第二步:让沃尔沃在瑞典本地和欧洲市场成功运转恢复生机;第三步:拿到中国来运作,达到年产30万辆整车的规模。不管目标如何分解,拿来中国的目标是与沃尔沃的目标不谋而合。然而正如吉利的目标顺序所显示的一样,吉利必须要使自己的管理机制适应北欧国家高福利、工会力量强大的特点,就这项,对吉利包括所有中国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且不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说同属同宗东方文化的亚洲国家,上汽收购双龙就遭遇了企业文化差异的困难。沃尔沃一个普通蓝领工人,正常的白班,平均工资大概是每月2.5万瑞典克朗(约3500美元),如果需要做夜班,还会更高一些,这个工资水平在瑞典的劳动阶层中算是高的。除了工资之外还有其丰厚的的福利待遇,由于瑞典是典型的北欧福利国家,诸如医疗之类的开支都由国家包干,每年的带薪年假也是政府规定的25天。沃尔沃还额外给每个工人75小时(大约9天)的带薪假。这单单是工人工资、福利来说,撇开资金不说,就说这个高薪休闲文化,和中国的员工所倡导的勤劳致富就大相径庭了。可想而知,吉利要使管理机制适应沃尔沃所要面临的挑战有多艰巨。至于让沃尔沃在瑞典本地和欧洲市场成功运行,这个难度也是众所周知的。沃尔沃在过去10年几度易主,没有一个让其恢复生机。包括福特,对于吉利来说,要成功保住其技术研发优势等核心价值,需要大量有技术、创新精神、管理才华的人才,要留住这些高端人才,对于吉利来说并非易事。一旦这些高端人才流失,它的研发优势还能继续么?对于管理,即便吉利采用沃尔沃本土管理,“师夷长技以制夷”,也难免需要时日来印证它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吉利要实现它跨国收购完成品牌、技术的快速升级,并非如签订收购协议一样大功告捷了,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可预见的,不可预见的。将皇家公主倒是娶回家了,但要等她开花结果,开枝散叶,不好好伺候是绝对不行的。凤凰男和孔雀女,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是难成正果的。不过。灰姑娘的结局是美好的。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凤凰男就伺候不了孔雀女。希望吉利早日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