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飞蓟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素,能抑制损伤、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尤其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从植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综述了药用植物水飞蓟目前的研究进展。旨在对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开发水飞蓟的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研究发现,水飞蓟在非生物胁迫下通过影响次生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方式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此外,施加外源植物生长激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甜菜花叶病不亲和基因的克隆及抗病反应机制和遗传研究”(3117160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项目“经济作物种质创新与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HNK2019CX06); 黑龙江省级项目“特色经济作物绿色种植技术示范推广”(KYBG-05WDL-202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飞蓟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素,能抑制损伤、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尤其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从植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综述了药用植物水飞蓟目前的研究进展。旨在对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开发水飞蓟的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研究发现,水飞蓟在非生物胁迫下通过影响次生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方式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此外,施加外源植物生长激素能抵抗外来胁迫并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适度的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有助于提高水飞蓟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积累。
其他文献
目前构建的肿瘤光动力诊疗体系大都是集多功能组分为一体的纳米药物或者偶联物。这些光动力诊疗体系能够实现不同诊断试剂,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光敏剂和其他治疗药物的共输送,达到不同肿瘤按需诊疗的目的。但是,这些诊疗体系也面临着制备工艺复杂、药物泄露、递送效率低、易受生理环境影响等很多问题。此外,这些诊疗体系大多数侧重于通过荧光成像实现药物活化和递送效率的监测,而对
氧化物半导体因其光学透明、可弯曲和高迁移率等物理特性而在柔性显示和柔性射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限于柔性衬底较低的工作温度,在低工艺温度下制备高迁移率薄膜晶体管(TFT)就成了本文的研究重点。一方面,虽然早在1968年G.F.Boesen就已经制备出氧化锌(Zn O)TFT,且在之后的研究中Zn O的迁移率可以达到15 cm~2/V·s左右。然而Zn O普遍需要退火才能达到更高迁移率,同时
蛋白多肽类活性成分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养生保健、疾病预防与诊疗等领域。虽然口服途径具有方便、顺应性好的优势,但是蛋白多肽的口服吸收、分布面临的多重屏障导致其生物学效应仍有待提高。对消化酶较为稳定的蛋白多肽,例如核桃粕经酶解得到的多肽混合物,其口服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胃肠道的物理屏障;对于易被消化酶降解的蛋白多肽,例如胰岛素,其口服吸收的主要屏障是胃肠道的酶屏障和物理屏障。具有改善记忆功效的核桃多肽还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水稻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更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以种为先”,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其中产量性状是育种的研究重点。水稻育种的全过程都需要获取大量的样本产量性状作为分析指标,稻穗作为果实生长的器官,其穗部性状如穗粒数、实粒数、粒型等直接与产量相关,因此稻穗性状的精准提取对水稻育种研究具
脑是多种结构并存的复杂器官,解析由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组成的脑网络结构对研究脑的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来,多种全脑光学成像技术为从全脑范围解析脑的三维精细结构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解决方案。其中,申请人所在研究组最新发展的高清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因其出色的数据质量,有望成为脑科学研究规模化获取高分辨率全脑数据集的重要工具。然而,单个鼠脑连续100个小时以上的数据采集,脑图谱绘制数以千计的样本成像需
贸易将如何影响收入分配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民粹主义的盛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逆全球化”浪潮,让人们开始反思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各国之间以及各国内部收入不平等加剧。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一举超越诸多发达国家,成为出口第一,进口第二的贸易大国。在此阶段,我国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基尼系数常年高于0.4,超过了国际
在焊接过程中会难以避免地在金属内部产生焊缝缺陷,其类别主要包括气孔、未焊透、裂缝等,这些缺陷给我们后续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财产损失。X射线技术常用于投射焊接区域而产生焊缝的胶片图像,便于对焊缝的焊接质量进行评估,从而发现缺陷的类别与位置。目前这一判定过程主要依赖人工来完成,但该方式有效率低、主观性强等诸多弊病。在深度学习领域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在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与俄国之间建立了以茶叶为商品的贸易线路——中俄万里茶道,而宜红古茶道便是万里茶道中“宜红茶”产地的贸易运输线路。本文将宜红古茶道沿线聚落的公共空间与文化线路理论结合,基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宜红茶贸易发展,阐明古茶道沿线聚落公共空间的类型、形态与特征,为文化线路的相关研究引入全新视角。首先,论文基于文化线路与宜红古茶道的认知